2020年縣級黨政代表團 赴江、浙、黔學習考察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W

 2020年縣級黨政代表團_赴江、浙、黔學習考察報告


 尊敬的 XXX書記:

為進一步解放思想,借鑑經驗,邁出“三個走在前列、兩大戰略任務”堅實步伐,吉安縣黨政代表團前後赴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江陰市、貴州省湄潭縣、貴安新區等地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團先後考察學習了湄潭縣中國茶城、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國茶海、興隆鎮接官坪小茶海生態有機茶園、坪上生態茶園、興隆鎮田家溝、七彩部落,貴安新區數據寶科技有限公司、雲漫湖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湖州市中國美粧小鎮、湖州絲綢小鎮,江陰市陽光集團、海瀾集團、華西村、長江村、領軍人才創智園、興澄特鋼等地,深入學習借鑑它們在全域旅遊、特色小鎮、首位產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大家紛紛表示這是一次解放思想之行,是一次狠抓落實之行,是一次加快發展之行。通過學習考察,大家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增強了“別人能幹,我們照樣能幹,而且能幹得更好”的壯志豪情,也更堅定了實現“全市領先、全省爭先、全面創先”奮鬥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2020年縣級黨政代表團 赴江、浙、黔學習考察報告

一、四地的發展特色和亮點

考察中,無論是先發地區的迅猛態勢,還是後發地區的強勁動力;無論是改革路徑的大膽探索,還是經濟轉型的創新推進;無論是現實成就的視覺衝擊,還是未來夢想的恢宏展望,都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貴州湄潭:位於貴州高原北部,全縣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50萬,是久負盛名的“茶城、酒鄉、煙縣、糧倉”。該縣有生態茶園60萬畝,是貴州第一茶縣、全國茶葉百強縣第二名。

一是全力打造“茶旅”品牌。近年來,湄潭縣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發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茶區變景區,湄潭在做大做強茶葉一產、二產的同時,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發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打造了“一山(象山茶植物博覽園)、一海(中國茶海)、一城(中國茶城)、一壺(天下第一壺)、一館(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一村(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核桃壩)”等茶文化旅遊景點,走出了一條茶旅、農旅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茶園變公園,按照“山地公園+鄉村旅遊+賞花遊”思路,推出户外踏青賞花、茶園木棧道觀光、鄉村體驗等各類旅遊業態,滿足了廣大遊客山地户外休閒和養生度假的需求,可以説以“採茶、製茶、品茗”為主題的公園隨處可見。茶山變金山,目前,湄潭縣茶園面積從5年前的30萬畝增加到60萬畝,產量從1.5萬噸增加到4.1萬噸,綜合收入從14億元增加到50億元,茶業綜合效益躍居全國茶業百強縣第二位。2016年湄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054元,小康實現程度達95%,是全省城鄉差別最小的縣之一。

二是創新鄉村旅遊模式。湄潭縣七彩部落以全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改革為契機,探索建立了“村民主體、股份合作、公司運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建設運行機制。在具體操作上,發動羣眾組建了“金花村大清溝鄉村旅遊合作社”,73户組員皆為社員,以此平台對接並實施政府扶持的項目。與此同時,同步籌建了“湄潭縣七彩部落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全組73户以黔北民居、生態茶園、有機稻田等生產生活資源入生態資源股,其中33户還以每户1萬元入現金股,藉助該地的自然生態優勢,抱團開發鄉村旅遊。通過羣眾入股聯心的方式抱團開發鄉村旅遊,既改變了傳統農家樂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2014年,“七彩部落”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還只有1.1萬元,而到2016年,收入就突破了3萬元,支柱產業從第一產業迅速轉變為第三產業,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三是注重發展全域旅遊。湄潭通過引進高端人才、邀請專家“把脈”等方式,創造性提出“問茶山水·養生湄潭”、“養生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創建目標,進一步明確旅遊產業主攻方向與戰略重點。圍繞“全域”旅遊建設,湄潭縣從2008年就科學謀劃編制了《湄潭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之後又相繼出台《湄潭縣“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國茶海旅遊規劃、翠芽27°景區旅遊規劃等一批控規、詳規,對全縣320個相對集中的自然村寨進行總體規劃,全面提升旅遊整體形象。湄潭現已建成景區景點11個,在建景區景點5個,儲備旅遊項目10個;建成4a級景區2個、準五星級酒店2家。

2、貴安新區:貴安新區是國務院於2014年1月批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級新區,地處黔中經濟區核心區,規劃面積1795平方公里,20個鄉鎮,人口73萬人。該區按照“一年有框架、兩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五年大發展、十年建新城”的發展思路,始終把大數據作為核心競爭力和主導產業來培育,着力構建成為貴州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和全國極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區。

一是高標準規劃。貴安新區從建立之初就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設計,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遴選國內外知名城市規劃設計機構和專家對新區進行規劃。在規劃理念上,堅持低衝擊開發模式,注重山地特色和延續歷史文脈,促進產、城、景、文融合;在規劃編制上,推進“多規融合”,強化規劃管控,劃定城市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綠線、藍線、紫線、黃線“三區四線”,塑造精緻得當的城市空間;在特色塑造上,率先編制建築風貌導則,通過對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煉深化,形成“現代本土、多元融合、清新亮麗、生態智慧”的獨特風貌指引。

二是高起點招商。重點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大健康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產業園、三大電信運營商、華為、高通、微軟、ibm、新浪、騰訊等140餘個重點項目落地。僅2016年新引進500強企業9家,新增4個區域總部入駐新區。聚集孵化平台11家、服務機構30家,在孵企業400餘家。

三是高速度建設。自貴安新區成立以來,90天快速組建完成13個工作機構,400天高起點編制完成總體規劃和26個專項規劃,400天建成新區城市道路框架,短短的三年時間,貴安新區白紙畫圖、白手起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00餘億元,融資到位資金1160億元,形成了“貴安速度”。預計到2020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可達1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可達5000億元,工業總產值可達5000億元。

3、江蘇江陰:地處長江三角滬寧杭城市羣幾何中心,現轄10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988平方公里,人口124.1萬人。連續14年位居縣域經濟與基本競爭力全國第一,連續9年榮獲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第一,是中央確定的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被譽為科學發展的先行者。

一是發展速度快。江陰作為我國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從當地經濟發展的一串串數字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這一“高速度”。江陰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2000.9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3030億元,年均增長9%。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國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三百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培育了全國百分之一的上市企業,形成了獨特的“江陰模式”。

二是產業規模大。江陰的高速發展得益於大產業、大規模的裂變擴張。江陰市擁有銷售超百億企業20家、各類上市公司4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2家,10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3家企業為“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這次拜訪的海瀾集團,是江陰一家以服裝為龍頭產業,以精毛紡面料為基礎產業的專業化大型企業集團,2016年完成營業總收入超800億元,利税超80億元,名列中國企業500強202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6位、無錫地區企業納税榜首。

三是科技引領強。近年來,江陰抓住新一輪經濟轉型發展機遇,以科技為引領,重新組合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釋放加速發展正能量。江陰市堅持科技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成為首批20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之一,“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諾獎得主研究院4家、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7人、中國馳名商標26件、授權專利3.7萬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分別提高到2.98%、42.2%,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381家。

4、浙江湖州:位於浙江省北部,面積58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4萬人。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是湖筆文化的誕生地、絲綢文化的發源地。湖州真絲綢緞產量佔全國1/3,綢緞出口佔全國1/5。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3億元,財政總收入36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1億元。三次產業比重5.7∶47.2∶47.1。

一是強化政策供給。湖州市專門制定了《關於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實施意見》,在財政資金、用地保障、投融資改革、項目審批、專業人才引進等十個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如市本級列入省級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後,其規劃範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市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後2年返還一半。

二是強化金融供給。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全力拓寬特色小鎮融資渠道。絲綢小鎮通過“ppp”模式,組建二級開發建設運營主體,並與中絲集團(央企)和湖州本地龍頭企業湖州絲綢之路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浙江絲綢金融產業鏈投資有限公司”。美粧小鎮實行“公司+基金+政府”的運作模式,合力打造“政—產—融—網”四位一體的建設戰略,目前已籌集第一期基金5億元。

三是強化服務供給。在特色小鎮建設範圍內大膽探索審批制度改革,對特色小鎮區域內的社會資本投資項目試行“零審批”制度和企業獨立選址項目高效審批,試行企業非獨立選址項目要素市場化供給機制和政府不再審批,以及“區域環評、能評+區塊能耗標準、環境標準”替代項目能評、環評等具體辦法。

二、體會與啟示

這次考察的貴州湄潭、貴安新區等地的資源條件與我們相似,且湄潭的區位和交通狀況比我們還處於劣勢。過去我們總是根深蒂固的認為,貴州屬於西部地區,貧困落後是它的代名詞。然而通過這次學習考察我們發現,他們的發展勢頭比我們猛、發展速度比我們快、發展成果比我們好。我們必須正視差距,尋找原因。

1、思想解放,意識超前是最大動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思想有多新,發展就有多快。江陰等四地的跨越發展,關鍵在於用活了解放思想這個法寶。打破“我難、我窮、我不行”的思維定勢,換以“我行、我能、我成功”的創業激情,創造了一個個令人震驚的發展奇蹟。我們與他們的差距,表面看是發展速度、質量和規模的差距,但實質上是發展理念、觀念和方式的差距。如,湄潭縣旅遊業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勇於突破,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把差距轉化成了優勢。2016年,該縣全年財政總收入僅有9.76億元,政府卻敢於負債100多億元投入全域旅遊等發展項目,真可謂“小財政”、“大旅遊”。貴安新區雖然地處西部內陸地區,但卻擁有着強烈的開放思維和國際化的視野,規劃理念新、開發模式新、組織架構新、運營機制新,在很短時間內就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進駐,為新區的開發建設和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經驗告訴我們,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發展的速度,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搶抓機遇,才能高人一籌;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勝出,才能在加快發展上走在前列。

2、搶抓機遇,與時俱進是最大法寶。2013年7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時強調,貴州地處中國中西部,地理和自然條件同瑞士相似,希望雙方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山地經驗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從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到2014年1月,貴州僅僅用半年時間就爭取到國務院批准貴安新區成為第八個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精心謀劃,趕超跨越,僅僅三年時間,生態城、產業城、旅遊城等功能區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實現了“一年有框架、兩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目標。此外,浙江湖州積極搶抓浙江省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有利契機,第一時間出台了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實施意見給予政策傾斜幫扶,截至目前,已有湖州絲綢小鎮、吳興美粧小鎮等6個小鎮被列為浙江省創建對象,4個鄉鎮被列為浙江省培育對象。這批小鎮的培育創建,有利地推動了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加速了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驗告訴我們,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是給準備好的人。

3、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是最大支撐。改革開放是當前發展的最大紅利。這次學習考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上述地區敏鋭的改革意識、強烈的改革精神和超前的改革思路。如,湄潭自1987年成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一直以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為主線不間斷地推進改革,先後經歷了“土地制度建設”、“農村税費制度改革”等五輪改革試驗,取得了一系列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其中“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均衡減負、户户減負”等經驗被國家政策所吸納。湄潭農村改革試驗區圍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出的“四確一建”改革路徑,形成了“四確五定”的改革成果,為出台相關政策提供了實踐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有13處吸收了湄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驗成果,特別是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分類和做法、資產的統一經營管理、股權設置方式、成員身份認定、收益分配、組織登記、政經分離等方面內容的文字表述與湄潭先前下發的改革試驗文件基本相同。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後發趕超、跨越發展,必須持續深入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持續深入地推進先行先試。

4、狠抓落實,過硬隊伍是最大保障。執行力就是推動力,落實力就是競爭力。工作不落實,缺乏團隊精神,再好的決策、再美的藍圖,也只是一紙空文。在江陰,各級幹部都始終把率先發展、勇爭一流作為不變的追求,不迷茫、不猶豫、不懈怠,每到一處都感受到了江陰人民敢為人先的豪氣,開拓創新的鋭氣,克難奮進的勇氣,每到一處都感受到了“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都感受到了江陰各級領導幹部“永不畏難、永不言難,永不抱怨、永不懈怠,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拼搏幹勁。再比如,浙江湖州幹部在加快絲綢小鎮的打造過程中,充分發揚“一顆紅心跟黨幹、勇挑擔子拼命幹、多動腦子主動幹、講究方法科學幹、帶領羣眾一塊幹、做出榜樣示範幹、撲下身子安心幹、同心同德合力幹”的“八幹”精神和“辛苦不心苦、流汗不流淚、壓力不壓抑、掉肉不掉隊、幹事不出事”的“五不”精神,打開了幹事創業新思路,構築了區域發展新格局,“十年造城、百億投入,萬畝熟地、新城崛起”,就是他們狠抓落實、攻堅破難的生動寫照。經驗告訴我們,凡是認準的路子就要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不爭論,不折騰,不為困難所嚇倒,不為壓力所屈服。

三、思路和打算

吉安縣近幾年經濟社會取得了一定發展,但很大程度上是縱向上的自身進步。跳出吉安縣看吉安縣,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通過這次參觀考察,我們必須清醒認識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學習借鑑他們的經驗,樹立敢與大縣比肩、敢與強縣比高的爭先意識,以“三個走在前列”為牽引,大力推進“兩大戰略任務”,發揚“落實、落實、再落實”作風,一任接着一任幹,不懈怠、不折騰,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開闢振興發展新境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1、首位產業升級方面,學習借鑑貴安新區“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大膽的退、大膽的讓是為了更好的進、更多的得”的共贏理念,算大帳、算長遠帳,加快構建產業鏈、技術保障、配套服務等三個體系。加緊出台《吉安縣推進首位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實施意見》,設立首位產業發展基金,助力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首位產業做大做強。圍繞首位產業和產值超50億元、超100億元以上利税貢獻特別大的企業、圍繞總部在吉安縣上市的企業,在政策引導、技改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調整和出台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確保政策及時出台、補貼及時到位。集中精力加快吉安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加速形成“中部聲谷”。用活、用足、用好ipo綠色通道政策,與江陰等友好縣市企業上市無縫對接,力爭引進超10億元項目10個以上,擬上市企業入駐30户以上。

2、加快旅遊發展方面,搶抓高鐵時代即將來臨的機遇“窗口期”,主動融入“全景吉安、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借鑑貴州湄潭“七彩部落”“村民主體、股份合作、公司運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運行機制,按照“主權在我、共贏發展”的理念,積極探索“公司+基金+政府”發展新模式,深度挖掘吉州窯陶瓷文化內涵,加大吉州窯品牌營銷力度。以簽約引進浙商望舒基金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吉州窯陶藝小鎮項目和設立3億元中國吉州窯產業助力壹期基金為契機,加快推進吉州窯主題文化酒店、高端陶藝產業孵化園、大師工作室,吉州窯藝術館等項目建設,打造1500畝高端文化陶藝產業園和以吉州窯景區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生態餐飲休閒區,着力構建集“旅遊+陶瓷產業園+民俗民居”於一體的永和吉州窯陶藝特色小鎮。

3、精準脱貧攻堅方面,明確2017年為“脱貧攻堅鞏固提升年”,緊緊抓住“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三大關鍵和“三個到位、志智雙扶、兩表公開”三項重點,按照“全面堅持高標準,鞏固提高作示範”的要求,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不斷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果,健全完善產業、安居、保障等穩定脱貧長效機制,堅持資金投入不減、幫扶力量不撤,繼續推進縣級領導聯繫到鎮、縣直單位幫扶到村、黨員幹部結對到户的結對幫扶制度,繼續推行307個行政村第一書記駐村不動搖,確保高標準實現脱貧退出,確保2018年打造全省脱貧攻堅樣板,2020年成為全國脱貧攻堅示範。尤其在產業扶貧上,把市場導向、因地制宜和有效機制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把病蟲害防治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和農產品銷售體系等三個體系建立健全起來,在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村級集體經濟,做富農户和貧困户上強化舉措、持續用力,確保井岡蜜柚、橫江葡萄等富民扶貧產業種得上,更種得好、賣得好。

4、打造生態樣板方面,積極落實《關於推進美麗中國“江西吉安縣樣板”行動方案》,全域廣泛開展“清、淨、整潔”專項行動,全力推進農村清潔工程,確保農村白色垃圾、生豬養殖等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控制,確保空氣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潔。牢牢把握“清淨整潔、線條有序、色塊和諧、主次協調”四個美的基本結構,按照“和諧有序、富有生機、精益求精、高雅之氣”的四個美的基本要義,在244個省級鋪面點的基礎上,自我加壓增加356個美麗鄉村建設點,確保2018年實現全縣所有自然村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認真落實“河長制”,鐵心硬手抓好城鄉水體和農村水庫污染治理,力爭所有水庫承包退出,實現“人放天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