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1W

我們寫好調查報告之後,也是要認真檢查一下的,在每一次的調查活動結束之後,我們都要有寫調查報告的意識,下面是28好文網小編為您分享的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1

調查目的:“90後”的大學生如何讓將自身所學充分運用於實踐,以便更好的就業,充分展現自我價值已引起充分關注。為了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希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的就業指導,對就業的形勢的看法,只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形象,通過對其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的供需的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做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的職業,為同學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形式:於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説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在調查中瞭解,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關注就業信息,而大部分則都是偶爾關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所選職業所作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工作的擔心實際生活中卻缺少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

(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

(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

(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

(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結論和建議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

對就業形勢的關注比較少,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3.大學生的職業棋王還是表較高。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體系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政策,這就需要建立職業指導機構等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就業需求於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位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互適應的,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應當給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素質,又要考慮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閲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會使自己的人生更順利。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2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向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忙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應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透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期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取、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忙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取就業的佔51%。個性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取出國留學。對於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思考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取比較平均,沒有人選取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取1500——3000,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

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潛力、改革創新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取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取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取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取1500——xx,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和自我學習提高潛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取就業的要略高一些。個性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取考研,對於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應對危機我們就應何去何從呢,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3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年與20××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屆畢業生就業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20××屆畢業生就業率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年就業率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羣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台。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户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4

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裏,在媽媽的幫助下,我通過網絡、電視、報紙新聞等等手段調查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首先,我通過網絡、新聞查找相關信息瞭解到,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將持續增長,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達到630萬,又受經濟危機影響,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人力資源服務商發佈了20xx年年中薪酬報告,通過對5866家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企業給畢業生的平均起薪較20xx年有近10%的增長,達到2694元,與xx年基本持平,而畢業生期望工資為2935元,較企業實際給薪高出9%左右。根據不同學歷的統計,20xx年大專生平均起薪工資為1607元,本科生為2321元,碩士生為3254元,博士生為4681元,較20xx年分別上漲9.47%、14%、10.45%和8.23%,本科畢業生今年的漲薪幅度較大。

據初步統計,20xx年我省高校畢業生預計有53萬人,同比減少0.2萬人,其中,畢業研究生3.6萬人,比今年增加0.3萬人;本科畢業生23.2萬人,比今年增加2.6萬人;專科畢業生26.2萬人,比今年減少3.1萬人。這是上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省高校畢業生總數首次出現負增長,雖然降幅較小,但已經出現了拐點,總量儘管依然較大,但是壓力出現趨緩勢頭。

報紙信息時報關於大學生就業一欄寫到,xx年40萬人,20xx年50萬人,20xx年60萬人,這是近三年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根據廣東省教育廳數據,20xx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超過39萬人,加上外省入粵求職及往年暫緩就業的畢業生,再次有超過60萬高校畢業生在廣東求職。“如果我不在招聘會上,那麼我就一定在去招聘會的路上”,這是當前許多大學畢業生的忙碌狀態。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在就業出路中指出,政府應該想辦法來更多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幫助大學生就業,給他們搭建平台,比如説農村,還是很需要大學生村官的,需要農業技術人員,九年義務教育當中,需要大量的大學生去充實基層的教師隊伍,我們在城市也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我還是強調,大學生還是要放下架子,轉變就業觀念。在安置大學生就業方面,珠三角中小企業具有很大的吸納作用。政府要從政策上給予傾斜,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給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積極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鼓勵、引導大學生往遠處看,看到自己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從自身能力培養的角度選擇合適的崗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副院長霍海洪認為將實踐教學與就業相結合是關鍵。廣東商學院就業中心副主任、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陳靜認為應屆畢業大學生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很重要。現在許多大學生海投簡歷,到處面試,這樣效果並不好。建議還是先對自己的職業進行定位,加強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確定方向以後,再從這個行業裏選擇合適的企業。其實,學生應該在大學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就業發展方向做一個大致的規劃,並且不斷地改善。華南師範大學學工部部長鬍庭勝指出20xx屆大學生就業形勢回暖,相對於20xx年來説是事實。經濟逐步復甦,對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顯的變化是用人需求量顯著增多。從今年10月份開始,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幾場大型招聘會來看,企業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與企業相關的金融、it等服務行業用人需求回暖最明顯。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儘管經濟回暖促使20xx年大學生就業環境有所緩和,要看到一個現實是,廣東生源不願意離開廣東就業,而廣東地區依然保持着全國大城市中就業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廣東高校畢業人數增加,加上上年未就業大學生,省外來廣州就業大學生這個人數今年也在增加情況下,與崗位數量增加相比,崗位數量增幅並無顯著優勢。所以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可以肯定的是,從今年及往後幾年,廣東的就業形勢還不會出現緩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緊張狀態。究其原因,仍然是三個老大難:人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與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嚴峻;大學生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之間差距依然沒有緩解。

不過,現在的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已經開始有所改變了,在珠江台的630新聞報道里,有一部分的80後大學畢業生在車衣工廠裏做衣工,從最基層的做起,他們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好的規劃。他們打算從最基層的做起,更好地瞭解工廠的運營情況,同時,也能和工廠裏眾多員工打好關係,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去競爭管理經理的職位。廠長也表示,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備相關的管理知識,以及做過工廠最基層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廠管理的很好,工廠樂意將這些人升職做經理。

我媽媽的社會經驗豐富,根據她的建議,在媽媽的陪同下,我們去了南方人才市場實地觀察。南方人市場裏有很多人去應徵,不少人都是面試了好幾間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們技術嫻熟並且經驗豐富,很多公司很樂意聘請他們,給予的福利也很好,他們找工作難是因為給予的工資不夠高,不願做。而一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他們找工作也難,是因為嫌工資低,並且社會閲歷不足。

還有,從我參加的國小聚會裏知道,我的國小同學裏有很多人都已經出來工作幾年了,他們不像大學生的要求那麼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從最基層的開始做,鍛鍊口才,廣交朋友,豐富閲歷,慢慢地爬上高的職位,有的人的工資比大學生的還要高呢!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仍舊存在,只要在校大學生在假期通過兼職或實習,積攢工作經驗,為往後的工作打基礎,這些人往往比沒有打工經歷的人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並且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正確,不好高騖遠,不歧視某些職業,能從基層做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就不會那麼嚴峻。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5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xx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xx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為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為96。4%。樣本中男、女分別佔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體、美學生60人。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為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為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佔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為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為信息量少;21。91%認為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10。30%認為能力不足;8。99%認為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為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為對社會缺乏瞭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於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麼當大家同台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有壓力,佔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為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為就業率在50%—70%;6。22%認為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為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為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xx元;選擇xx元以上的佔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為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為在1501—xx之間;24。90%認為在xx—2500之間;28。42%認為在2501—4000之間;認為求在4001以上的,佔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佔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為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佔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於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後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説,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佔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為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為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佔大多數,比例為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71。7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為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佔9。54%、6。43%,6。85%認為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佔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佔71。16%、70。75%,也有49。38%認為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複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於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製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為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信息欄;26。1%認為是人才招聘會;5。6%認為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佔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22%認為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佔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税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幫扶政策。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准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並享受失業人員就業優惠扶持政策。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後生活仍有困難的,户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採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為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羣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x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xx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於成為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海歸就業的調查報告篇6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於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於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後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並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豔説,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後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藉大學生目前對於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後,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着密切的關係。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後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後,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所佔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説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豔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於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説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豔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並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並不適合於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於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並不可取。

總的來説,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於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於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於很多信息的不瞭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