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5.62K
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

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至22%。這些孩子是農村社會轉型時期和農村大規模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他們或者父母雙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親或者母親單方在外面打工。這些孩子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獨立生活。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鋭。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姦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的人口特徵

一非直接訪談的農村留守兒童。被訪談的58位農村流動人口共有120個子女。有兩個子女的家庭佔大多數,達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個孩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多於隨帶子女,留守子女佔被訪談者子女總數的61%。

二兒童的性別比比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為71位,留守女孩子為95個,性別比為75。農村流動父母具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在有選擇地決定哪個孩子留在老家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帶到城市裏來。訪談個案也顯示,農村流動農民一般也傾向於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鄉,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這個子女毫無疑問地會被留在家鄉,但當大子女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為女孩子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大兒子帶到城市裏來。

三從留守兒童的年齡分佈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2.5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3歲。從教育分佈看,6~15歲國小和初 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佔留守兒童總數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學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職業高中讀書。

四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裏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

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

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裏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

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