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文化調查報告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81K

寫好調查報告之後,我們才能進一步和他人分享調查情況,針對不同的調查情況,我們要制定不一樣的方案,從而寫出的調查報告也有很大的區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湘菜文化調查報告7篇,感謝您的參閲。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7篇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1

中學建校兩年來,堅定不移地走”以德治校、特色辦學“之路,致力於學校文化特色建設,擴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間,促進了學校持續不斷的發展。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為指導思想,在強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場所的同時,積極開展了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和行為規範的養成起到了較好的教育內化作用,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的良好風尚。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如校園佈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衞生等。我校的物質文化建設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了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審美觀。兩年來,學校借創建市級示範國中之際,加大了校園文化硬件建設的力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校園的改造和美化,學校的綠化面積、品位均有了較大的提高,校園內鮮花爛漫,綠樹成蔭,走進校園,櫥窗會”説話“,牆壁會”育人“,莊嚴肅穆的楊獻珍紀念像、耀人眼目的金字校訓碑,以及高標準的革命傳統教育展室和文化長廊等,處處洋溢着和諧樸實的文化韻味。

學校還在校園中建有一個長約十餘米的宣傳長廊和兩個閲報欄,集校板報、畫廊和校務公開公告欄於一體,簡潔、美觀、大方。學校在校園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學區域的走廊、教室內外,張掛、書寫了名言警句、名人畫像等,真正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都發揮教育作用,使學生在賞心悦目的環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對他們的品德和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確保學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證。兩年來,我校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我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主要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1、全。學校根據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全方位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事事處處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

2、細。我校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能較好地體現學校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學校對各種規章制度中口號式的文句儘量減少,充實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內容,便於各規章制度的具體執行。

3、嚴。學校按照教育教學的高標準,以創建示範國中的要求,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嚴格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充分體現科學管理思想,做到以人為本,賞罰分明,嚴格規範了全校師生行為。

4、實。學校在科學制訂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狠抓了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學校按適用範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定期組織師生學習掌握制度內容。學校還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管理網絡,成立了以校長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各處室負責人、教研組長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措施到位。

三、加強課餘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我校多年來十分重視學生課餘文化的建設,形成了以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為手段,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課外活動。

1、嚴格課外活動的管理。

我校的課外活動遵循自主性、實踐性、發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則,每一種興趣小組、每一次活動都要求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成果、有總結,並且要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對興趣小組活動學校還要求負責老師記好台帳,學校定期檢查活動的開展情況。

2、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

兩年來,我校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在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的前題下,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各得其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組織開展活動。我校目前有業餘團校、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青少年體育訓練俱樂部、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等穩定的課外活動小組,還有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文藝匯演、學雷鋒活動、社會實踐等專題性、羣眾性的學校傳統活動。

四、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學校是一個大集體,班級是個小集體,學生處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產生”從眾心理“效應。我校十分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教導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

學校通過校會、班會等機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與青少年健康成長有關的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愛國愛校愛家鄉等文章。學校還紮實開展宣傳陣地建設,充分發揮黑板報、閲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閲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宣傳好人、好事、好風氣、好習慣,使學校處處充滿着正確的輿論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習慣。

2、確立共同奮鬥目標,激發師生凝聚力。

兩年來,學校根據教育發展趨勢和學校的辦學現狀,提出了”創市級示範國中,建縣教育現代化窗口學校“的奮鬥目標,積極開展多種”爭先創優“活動,如我校開展的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的創建活動,實施讀書競賽以及”兩室“文化藝術建設評比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強化了集體意識的培養,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強化學校”三風“建設,營造向上主流。

一所學校的生存與學校的”三風“有着密切關係,學校經過兩年的積澱,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進取“的校風,”敬業、愛生、嚴教、善導“的教風和”勤奮、樂學、善思、篤行“的學風。學校在教學大樓的醒目處,用鍍金銅字打出了”立德、博學、合作、創新“的校訓,以時刻警示全校每一位師生。

目前,在全校範圍內形成講”三風“,樹”三風“,賽”三風“的濃厚氣氛。我們要求全體師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積極爭做”三風“倡導者,變外延性”三風“建設為內涵性”三風“建設。學校把”三風“主題教育列入了本學期國旗下講話的主要內容,各班圍繞校風建設舉行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學校還把各班開展”三風“教育活動的情況和成果作為評選文明班集體的主要依據。兩年來,學校以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踏實的學風和較高的教育質量,贏得了廣大家長的信賴和較高的社會聲譽。

4、清除校園文化垃圾,淨化校園風氣。

學校禁止傳閲不健康的書報雜誌,禁止傳看不健康的電子音像讀物,禁止傳唱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禁止傳説不健康的流行語,禁止瀏覽不健康的網站網頁,禁止進入”三廳一室“。學校還清理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要求每一位學生一學期要認真細讀一本好書,學唱一首好歌,背10首好詩,看2部好電影,説10句格言。學校還認真辦好校廣播台,定期開放圖書室、閲覽室,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抵制”消極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的侵蝕。

五、創造和諧人際關係,優化人際環境。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充分説明了環境對人的潛在影響。校園人際關係是一種高級的校園文化,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二年來,我校着重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校人際關係建設。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題。我校倡導良好的師生人際關係,鼓勵教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啟人,啟發誘導,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動人的感情,激勵人的意志,那麼學生必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尊重、熱愛、信賴老師。所以,我們在兩棟教學樓上分別懸掛有”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我知老師用心苦,莫讓教誨付東流“的警句,一方面要求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着力培養教師崇高的師德修養、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強烈的愛生之心,真正尊重學生,切實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率先垂範。另一方面,我們學校又要求學生要尊敬教師,勤學守紀,充分理解和尊重教師為學生付出的堅辛勞動和辛勤的汗水,認識到實中教師所獨具的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

2、營造健康的學生關係。

學校通過各種宣傳途徑和活動載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積極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提倡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紀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時,學校開設心理課、心理諮詢室,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除煩惱,正確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羣體。通過努力,全校的校風、班風、學風都得到了健康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道路。

”播灑甘露綠成蔭,胸懷日月照天地“。經過近兩年的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我校基本形成了特色的活動載體,構建了健全的管理網絡,收到了顯著的教化效果。但在校園文化建設這條道路上,還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如顯形文化中的人際氛圍建設,制度文化建設,隱形文化中的羣體心態的調適等還需要我們努力建構併為之付出心血。我們將不斷探索實踐,紮紮實實地走下去,為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高,我們無怨無悔。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背景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對此我對家鄉的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裏,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1、調查時間: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2、調查地點:縣鎮村。

3、調查人:

4、調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對自己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及通過問卷的方式瞭解。

5、調查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羣(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説,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説,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按時間來説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裏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説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國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下面是我對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調查及xx年我家鄉的家電普及百分比。(統計圖略)

通過的發展,我家鄉的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生活條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鄉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下面是對下在家鄉家電的調查:(統計圖略)

2、按不同人羣來説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統計圖略)

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裏還是自己家裏,他們主導着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從19世紀到現在也有了極大的變化。

隨着人們的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娛樂方式也隨只變化。下面是對當前家鄉人普遍的娛樂方式的調查,當然這也是我組調查的幾個村的一個縮影。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3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 “社區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後,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説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 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羣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牌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羣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為45%。通過社區文化的薰陶,社區經常湧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5.大多數市民認為,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區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繫,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 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 4000-5000元左左右,可見,社區用於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着社區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户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二是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區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4

“社區”無論是作為一個學術概念理解,還是作為一個區劃來解釋,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國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區建設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那麼我區的社區建設情況如何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桃源政協地區組組織了張建德、張佔明、於海濤、杜建4名委員對桃源街道的長源社區、濱河社區進行了調查,並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被調查社區的基本情況

1、自然情況:被調查社區共有71棟居民樓,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難户262户,158名在籍黨員,兩個社區20xx年經濟總收入為5萬元,20xx年為1.4萬元,20xx年為0。呈遞減趨勢,兩社區共發生治安案件20xx年為33起,20xx年28起,呈下降趨勢。

2、社區組織建設情況:按照20xx年3月13日中共南關區委、南關區政府關於《南關區社區居委會組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分別在兩個社區成立了社區組織,分別設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資統一由街道辦事處發放。

3、現階段社區服務網點分佈情況。至20xx年共有各類便民服務網點91處,主要類型:食雜店、小吃部、超市、美髮店、自行車修理、糧油經營、藥店、衞生所、養老院、自行車停車場、農貿市場、網吧等。

二、調查結果反映的基本問題

以兩個社區調查數據看,反映的情況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較好的方面

1、經過幾年來的工作,全社會上下特別是各級政府部門對搞好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上有了進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區建設上達成了共識,同時,增強了抓好社區建設的緊迫感。

2、自96年總書記提出搞好社區建設以來,特別是市區兩級政府出台有關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來,社區組織載體得到了落實,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相對穩定,同時穩定了隊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實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社區幹部的年齡結構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進一步提高。因此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社區中各類設施和場所仍處於初級化、簡單化階段,且數量少、種類少,缺項較多,尤其是缺少羣眾歡迎的文化活動設施和場所。

2、社區主任缺少社區工作實踐經驗,各類組織載體缺乏,作用發揮較差,就如何開展社區工作缺乏理論上的指導。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強:從目前社區居委會工作上看依舊沿襲老的傳統,承擔着區街各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很大程度上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承受層、落實層,理論上社區自治功能很難體現。

4、目前社區組織載體模式仍舊沿襲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機構設置,很難適應社區功能的實際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擔政府指派任務;二是社區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達容易,下情上達意圖無法實現;四是目前社區工作者承擔的工作任務和所得報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

(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分析

1、在社區建設的方向問題上仍然存在着認識偏差一些部門同志不能把握社區建設的實際內容,存在社區建設就是加強硬件投入,沒有認識到體制創新的問題。

2、責、權、利不統一。目前按照長南辦發[20xx]5號文件規定各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要職責有九項,包括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事業,搞好社區環境衞生,搞好綜合治理,發展社區服務,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等。可是明確社區的權力範圍確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定,更無從談起利益問題,這種責、權、利不統一導致社區工作走入誤區,成為各級部門工作的落實者。

3、社區資源問題:由於地域不同導致社區在經濟、人文、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是必導致社區可利用資源的差異,相應增加資源少社區工作的難度工作的難度。

4、發展社區的政策明顯滯後,目前如何發展,給社區以什麼樣的政策,社區發展的方向許多問題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在實踐上由於各種權力機構的設置及認識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社區的自我壯大。

三、幾點建議

建議市區政府儘快了台政策,

主要內容

1、明確社區建設的方向。

2、明確社區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確社區服務中心就是一個管理部門,統一管理社區各類服務中介實體。

3、明確社區組織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關係,包括水、電、氣、物業等管理部門及駐區單位等,特別是監督及制約機制的建立。

4、加大對社區扶持力度,一是費隨事轉,增加時社區組織的經濟投入;二是權隨責走,各級行政部門(工商、税務、城管等)加大對社區的政策扶持力度。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5

實驗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於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國小校開辦;1950年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1951年更名為“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1959年9月更名為“魚田堡煤礦子弟校”;1965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197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1983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201月更名為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20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併,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築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採煤都有密切的關係,經過70餘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並逐步形成底藴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藴、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於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採眾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為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為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後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為主的大課間活動;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七是以班會課等為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餘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後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台得以報道,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餘枚。

(二)竹韻文化:圍繞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並廣泛應用於學校各種媒介中;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牆展覽;五是製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台活動;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為中心的講文明、愛衞生活動;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大學聯考成績突出。同樣需要説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讚。而恢復高中辦學後,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後有700餘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大學聯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藴;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恆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幹部教師對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於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佈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幹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於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於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着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為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於學生還對於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四是校園衞生做得多,保持差,亂丟垃圾現象十分突出。語言不夠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校牌佩帶堅持不好,亂塗亂畫時有發生。

五是部分幹部教師缺乏正確的校園文化觀,潛意識還存在主、副課觀點,始終頑固堅持傳統課堂教學,忽略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就是高會考試中十分重要的藝術體育考試,也認為是小兒科現象。評優評先、獎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考慮藝術體育教師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長教師也存在工作消極情緒。

四、今後方向

為此我們認為學校下階段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着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完善制度,加強執行力,儘快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完成時間表,嚴格檢查力度,務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號。

二是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職能分工,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交叉性質的工作,要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落實領導具體負責。

三是在當前基礎上,有效利用學校的圍牆、教室、花園、房屋、操場、廊道,以及學校廣播站、電腦、網頁、校刊、校報、校訊通等,全面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如張貼校徽,播放校歌,強力營造文化氛圍。

四是重點開展武術活動,開設專門的武術課,儘快形成武術周活動體系,儘快形成全校參與的高潮,建設學校武術用教室和陳列室。以此為核心,將學校已經頗有影響和成績的藝術、體育特長訓練做大、做強。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彰顯了學校辦學的教育魅力,還為深化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今後,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努力創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強人文關懷、提高人文素養,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為萬盛這方熱土培養大量有用的。

8月22日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6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有了一定發展,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許多問題。

1、數量少。我市農村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由於體制等原因導致鄉鎮文化館站編制少、人員少,每個鄉鎮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農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户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鄉(鎮)、村開運動會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2、年齡大。在農村,懂樂器,通曲藝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才能。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5週歲以上,由於身體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進行文化活動的時間很少。

3、素質低。民間文藝團隊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羣眾文藝創作優秀人才。鄉鎮文化站沒有財政編制,導致許多“老文化”不在崗或不專職,既不專業更不專心,部分專業人員既不愛崗更不敬業。現有的文藝團體均是自發形成,經費自給自足,演員忙時務農閒時演出。這些人最高學歷往往只是高中,他們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精”、“專”、“博”。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傳”、“幫”、“帶”。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現象也非常突出,各鄉鎮(街道)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無暇從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點,或變成“雜役”,一年到頭,抓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各項突擊任務。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因“三權”下放而鞭長莫及。

4、經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賽、籃球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上網,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5、主動性弱。由於年齡等原因,演員們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往往都是在許多愛好者多次邀請下才參加。有的文藝骨幹,在為文藝團體服務中,不是推辭做不好,就是要報酬,從事這種文藝活動在他們看來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娛樂,而是經濟上的收入,積極性不高;文化站“三權”下放鄉鎮,文廣站的管理由以條管理變為以塊管理後,對農村文化工作開展十分不利。鄉鎮文化幹部只注重辦好鎮裏交辦的工作,文化部門佈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閣,從而形成農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錯位,黨的文化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難以落實到基層。

6、影響面小。即使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也僅限於鄰里之間、本村之間,橫向輻射面不大,羣眾的參與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農村文化體制不健全。有的鄉鎮名義上設有專門的文化站,有的鄉鎮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並沒有獨立的部門,職能發揮不突出。村裏就更沒有人抓文化工作了,農村文藝人才的培訓工作一直“撂荒”,因此,鄉(鎮)、村的文化工作處於無人組織,無人輔導的癱瘓狀態。許多上級關於文化建設方面的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到基層,市裏開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基層也不能很好地參與。

湘菜文化調查報告篇7

從表(七)來看,在對“體現班級團結、自主、共同參與的文體活動”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反映太少了,只有11.5%的學生反映太多了。這説明學生對自主參與的班級文體活動有一種積極的心理需求。在“太少了”“太多了”“沒有”的選項中,504班學生的比例依次是20.12%、7.74%和70.59%。這説明以班級為單位自主開展的文體活動過少,不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特別是五(3)班學生表現出了較強的活動願望。而在平常,我們從班主任教師那裏聽到的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太多了,學生老師都忙於應付。這也應引起我們管理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師的思考。作為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羣體希望的文體活動是以全班同學共同參與、體現團結向上精神風貌的班級活動,而不是一直是幾個人的英雄主義表演。從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來看,要班主任老師能把握活動的主題精神,發揮好對活動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班級文體活動在方式上、組織結構上、進展順序上、活動效果上就會更有靈活性、實效性,更有利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心理品質。在對“國小能使我產生心靈震撼的班會課”的選擇中,有1/3多的學生認為沒有出現過,1/3多的學生認為有過一次,20.66%的學生認為有過二次及以上。這表明作為班級活動文化的重要陣地的主題班會,在撒播精神文化、培養學生精神品質的過程中,沒有引起學生刻骨銘心的記憶,起到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其教育的實效性、持久性值得我們思考。進入高中以來,一個班集體組織過多次主題班會,卻沒有給學生留下太多的心靈震撼,這不能不説是我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種遺憾。因此,建設班級活動文化,無論是對於優秀班集體建設、還是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還是學校德育工作來説,都是當務之急。

(二)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出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心理需要,但從上述一系列的數據中,我們清楚地發現目前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是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傳統色彩重而新課程意識淡薄,班主任不能深深意識到班級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時缺乏新課程理念,沒做好班級文化建設中的角色轉換,沒有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作用。

2. 班級文化停留在基本的物質環境建設上,缺乏警示性的、鞭策性的、引導性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文化,學生得不到言語的鼓勵,缺乏目標的感召,班級缺乏人文精神的浸潤和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

3. 班級缺乏師生共同形成的班級目標、班級公約、獎懲規定等規章制度。在這種班集體裏,學生缺乏規章制度的強化訓練,難以形成責任榮譽感和價值認同感,班級難以成為一個自制自律的班集體。

4. 班級缺乏各種活動文化,學生缺乏參與、合作、競爭、體驗、感受的過程,缺乏品嚐成功的機會,學生就難以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友愛、自立、自理的心理品質,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

5. 師生間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寬容、平等;生生間缺乏團結合作、公平競爭,因此班級缺乏缺乏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

6. 班級文化內容傳統、單一,班級文化缺乏個性化的,開放性的、充滿生命力的特色文化。

筆者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儘管新課程改革已經有好幾年,但我們老師的理念沒有跟上,尤其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理念落後,沒有儘快地做好角色轉換。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師生關係是主從型,而不是平等型,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更多的是老師要學生做什麼,而沒有更好地關注學生需要什麼,因此在班級文化失去了師生間的和諧、失去了個性化的班級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儘管我們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的應試教育,向學校要成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導致學校教師一味追求成績,沒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沒有更多的精力走入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精神世界,從而來培養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人文精神。

四、建議與對策

在實踐中,我們應着力於以下幾方面的班級文化建設,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

1.淨化班級環境。教育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地創設合理、潔淨、有序的教室環境佈局,要充分利用教室現有佈局的特點,經常通過對教室實物佈局的調整,對教室清潔衞生的管理,引導學生自主創造良好學習心理的硬環境,形成健康的情緒體驗,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2.美化人文環境。教育工作者要落實讓牆壁説話的設想,通過寫唱班歌,提煉班訓、班風、學風、選摘名人名句、學生語錄上牆等形式,讓學生的奮鬥目標、金玉良言成為班級的每天一頁,以學生的話鼓勵學生,以學生的目標感召學生,讓標語、獎狀、警句激勵學生,使學生受到薰陶和啟迪,讓人文精神潤物細無聲,使責任感、榮譽感充滿班集體的每一個角落。

3.優化人際環境。師生人際關係、同學關係永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題之一。在教師中,需要形成尊重理解學生,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和文體活動。教師要培養親和力,在課堂上,需要培育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悦的互動中,感受文化和技術魅力。要記住“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鑄性格”,要主動與學生積極交流,促進和諧師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

4.強化制度環境。讓學生學習討論學校的規章制度,在校紀校規的框架內,擬訂班規班約,使學生成為班級規章制度制定、執行、維護的主人。班級規章制度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志,必須要通過強化訓練、即時督查、友善提醒,所以要讓制度上牆,成為學生眼前的誡語。讓制度成為文化,讓文化感化學生心靈。

5.活化活動環境。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區分全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創設班級活動主題,確立活動目標,尋找教育素材,確定活動場所,設計活動方案,挖掘活動文化情感因素,提高活動的震撼力、感染力和教育力,經常開展符合學生心理髮展需要的班級活動,讓活動的主題多彩多姿,培養學生團結、向上、互助、友愛、自立、自理的心理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