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教學論文-淺説課前新聞評説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中學政治課教學論文-淺説課前新聞評説


            



淺説課前新聞評説  在我們政治課教學中,課前五分鐘採用新聞發佈與評説的方式,即讓學生自行選擇一段新聞,也可以是社會某一現象或社會熱點(為保證質量,教師可事前瞭解),讓學生通過簡短的合作式討論,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挖掘其意義,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昇華,從中獲得啟迪。這種方式如能長期堅持,會帶來許多好處。第一、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與信息量。我校是地處偏僻的農村學校,走出去的機會少,加上家庭經濟條件限制,除了書本上、電視中瞭解一點、從別人那裏聽到一點外,幾乎沒有什麼信息。況且很多學生自覺性很差,他們不善於甚至不願意從別處獲取信息。而課前五分鐘的新聞發佈與評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點這方面的不足。第二、有利於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對某一社會現象、某一社會熱點的思考和分析,能營造一種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習慣,主動發言,善於傾聽,樂於吸納,綜合理解,使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第三、有利於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通過討論和分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優化了師生互動的方式,通過學習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的分析評論與教師的概括歸納,密切了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從對老師的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形成師生平等、協調的課堂氛圍。第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課前發佈的內容是大量的社會現象、社會熱點或最新消息,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有利於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品質。如有兩位同學選擇的內容:一是劉翔在奧運會上為我國獲得第一枚110米跨欄金牌;
二是最新發生的一件車禍。通過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醜的鞭撻,使學生受到了自我教育,增強了法律意識和愛國意識,提高了思想覺悟。第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起點,在學生髮布新聞後,教師從中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分析直至解決,這一過程本身就藴含着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式的討論又能促使學生勇於標新立異,進行發散思維,同時也釋放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也從那些與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迪,促使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另外,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的效果也很顯著。首先,它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才和膽量。有位學生第一次參加這項活動時,慌慌張張地從座位上跑到講台,對其他學生邊鞠躬邊説:“今天我來發布一則新聞,新聞的題目是……”本該把題目説出來,但他心裏一直告誡自己:第一次發佈新聞一定要成功,要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結果在慌亂中把題目忘了,引得其他同學鬨堂大笑。他的臉紅了,聲音發顫了,這一次發言當然不會成功。這之後,他下定決心學好新聞發佈,還主動多次申請此項活動。一年之後,在學校舉行的演講比賽中,他代表班級登台演講,還獲了獎。他的成功是練出來的。其次,它有利於淨化班風。一段時間,我給學生規定了四個方面內容:一是時事新聞述評,二是暢談個人理想,三是提煉生活感受,四是班級一事一議。有位同學看到個別學生給同學起外號,就以“讓生活充滿友愛”為題發表評論,他分析了這一庸俗做法的危害:“我們朝夕相處在一個班集體裏,我們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追求。班集體就是我們的‘家’,‘家’中的兄弟姐妹應有親情友情。我相信,一位有高雅情趣的同學是不會對‘家’中的兄弟姐妹喊外號的。待我們長大成人時,我們還會想起這充滿親情友情的‘家’。”他的評論緊緊圍繞班級的一件小事而議,比喻形象,説理感人。同學們聽後,再也不喊同學的外號了。班風淨化得益於貼近班級生活的評説。再次,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取得評説的成功,學生首先必須通過寫好講稿這一關。每次學生活動前,教師可對同學評説的題目、開場、主體、結尾等部分以及論據、語言等進行提示,活動以後再從上述方面評議,長期下去學生就自然會寫講稿了。我所帶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他們的寫作水平上了一個台階,書面表達能力也提高了。課前評説好處多,但要使這種多好處全部落在實處,還需要教師持之以恆地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準備,認真組織。每次下課前,教師要將下節課的評説的大致範圍佈置下去,由課代表安排一至兩人準備。講稿寫出後要先由課代表檢查,後交任課老師審閲定稿,再由學生練習、準備、精心構思評説過程。二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評書不能急於追求高水平、高標準,要分階段實施。具體來説要做到三個“先後”:先照本評説,後脱稿進行;
先用有聲語言,後輔之以體態語言;
先老師評價,後學生講評。三個“先後”可同時進行,逐層深入。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好課前五分鐘,必將為一堂課教學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