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徵文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2W

【篇一】

三八節徵文6篇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耄耋之年的母親用"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愛一路相伴於我們兄妹三個寶。

媽在,家在。家總是有一種讓人迷戀的味道,媽媽親手做的飯菜是一根綿長的線,牽起的是從胃到心的距離。每年除夕,奔襲千里,只為那頓盛滿媽媽味道的年夜飯。年過八旬的媽媽體力、記憶力都大不如從前,但她用一年精心籌備的年夜飯,豐盛不減當年。自己散養的雞鴨、自然餵養的綠色生態豬、農家肥種出來的瓜果蔬菜,臘月就開始準備的香腸、臘肉、曬制的土豆片、紅薯幹……每一樣都滿滿傾注的是她對兒女的思念。兒女們的口味嗜好,她更是不曾忘卻,兒子喜歡的魔芋豆腐,媳婦喜歡的柴火豆腐,女兒喜歡的香椿,女婿喜好的涼拌橡子豆腐,外孫喜歡吃土雞蛋,孫女喜歡喝土雞湯,就像熟讀的經書,無一遺漏的融入到她親手為我們準備的年夜飯中。滿滿一桌的年夜飯,是媽媽彌久永恆的味道,是兒女們心之歸宿的方向,此心安放是吾鄉,媽在,家在。

媽媽的愛,無處不在。從兒時的記憶開始,我的生活中寫滿的是媽媽的陪伴、呵護與關愛。媽媽養育了我們兄妹仨,我在家中排行老小,是她的心頭肉。小的時候我很乖很懂事又比較愛學習,所以在家中更能得到大人們的疼愛,出生在那個艱苦年代的我,卻並沒有過多品嚐歲月的艱辛。家裏養雞下的蛋是我們兒女的專屬,煮雞蛋、蒸雞蛋糕、炒雞蛋、煎荷包蛋、蛋炒飯等等,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媽媽為我們準備的花樣食物。每次端起的沉甸甸飯碗,盛滿的是媽媽對兒女的那份摯愛,在媽媽的呵護下,我們兄妹仨沒有因為那個年代食物匱乏而出現身體羸弱不禁風雨。

回想兒時求學階段處處被老媽呵護甚至是庇護的時光,內心也是極温暖的。最最難忘的是國中畢業後上省中專,16歲的我第一次離開家,每次返校時,媽媽總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我送到很遠也不肯回頭,在無數次“送兒千里終有一別”的勸説中,媽媽又將停下的腳步換成踮起腳尖揮動手臂的目送,直到我遠去的背影消失在路的盡頭,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是忍不住邊走邊哭,那條重複無數次相送的路是媽媽對兒女的不捨。

長大後,遠離了媽媽,媽媽的愛又轉變成每次回家後臨行前為我們準備大包小包的當季蔬菜、瓜果、雞蛋、土雞……,直到車子後備箱合不攏為止,滿滿一箱的一瓜一果、一菜一葉裝滿的是媽媽對我們兒女健康生活的牽掛。在我步入不惑之年後,媽媽依然改不了做我的保護傘。記得有一次和媽媽從親戚家吃完飯回家,走到半路上,突然從路邊躥出一條兇猛的野狗,驚慌失措之時,媽媽已大步擋在我跟前,“小心,這狗以前咬過人,你快走,我認識它,不怕它。”我心裏一熱,老媽都七十多歲了,還是這麼下意識地要護我安好。這就是媽啊,只要你需要,只要我能給,我就願意一次又一次護你周全。在兒女遇到不測時,媽媽的本能就是保護孩子,那刻的媽媽沒有年齡的差異、沒有後果的設想……這就是媽媽,愛無處不在的媽媽。

媽媽的愛,牽腸掛肚。自從十年前父親去世後,在老家生活習慣的媽媽不願隨兒女進城,一個人待在老家。為了時刻了解媽媽的現狀,我們決定給媽媽買部手機。但一向替兒女操心的媽媽,自然是擔心用手機花費太大,“手機多少錢、話費貴不貴”就成了她心裏的隱憂,就會自言自語“這得花孩子們多少錢呀”。面對媽媽的疑慮,我們連哄帶騙告訴她話費便宜得很,更重要的是有了手機我們就能隨時隨地説説話了,您想我們或者我們想您的時候,一個電話隨時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像我們時時在您身邊一樣,那多好。在我們的極力勸説之下,媽媽緊緊的攥緊了手機,就像抓住的是兒女的手一樣。

回到孝感後,我時不時就會給媽媽打個電話,可沒想到的是每次媽媽接電話的速度堪稱用“秒接”來形容。同時媽媽也會找着理由給我們打電話“新鮮土豆出來了,家裏土雞蛋又攢了一百個了”,“今年的椪柑、橙子都長得挺好,有空回來拿”,“我沒啥事兒,過得挺好,就是告訴你要降温了,多穿點。”……每次放下電話,我的胸口都會湧上一股熱流,鼻子也酸酸的。媽媽這輩子,就是在拼命把她覺得好的,你需要的,給你,都給你。每到這時,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出媽媽走到哪都拿着手機的可愛樣,那種不願錯過和兒女每一次説話機會的神情,心裏就會自然湧起那種來自媽媽的幸福感,無論兒女多大,永遠是她手心裏的寶,永遠是她丟不下的那份牽掛。

媽媽的愛,知足常樂。其實每一個被愛的細節,背後都是無數個這樣的關愛,我只是記住了零頭的零頭。總覺得欠媽媽太多,可偏偏媽媽根本不給我報答的機會。年前給她買了件一千多塊的大衣,老太太受寵若驚,説:“我哪需要穿這麼好的衣服。”非要退回去。我説:“你怎麼不需要,你配得上最好的衣服!”這就是我一輩子簡樸節省的媽媽,在我們兒女為她添置一件衣服時,她總會説“我現在很幸福了,住得安穩,吃的穿的都不愁,這是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日子,還有你們這些孝順的兒女,我一生值了”。“以後不用給我買衣服了,這輩子都穿不完。這麼好的衣服,我這老了,穿着浪費,你們過好我就開心”。苦了累了一輩子的媽媽,永遠信守的是兒孝子安、吃飽穿暖的幸福感,媽媽用她知足常樂的幸福感分擔着孩子們生活的艱辛,母念子長江水,愛無止境。

是呀,從我來到世間到咿呀學語,從開始識字到中專畢業,從走入社會到身為人妻,得意也好,失意也好,長長人生就如小河上的每片帆影,每圈漣漪都與媽媽息息相關。現在我終於明白,媽媽是世上最美的兩個字,是我們一生最温暖的記憶。媽媽,能做您的兒女,是我們三生之幸!

【篇二】

冬天的太陽是温暖的,就像母愛一樣。母愛是一顆橄欖,初嘗雖苦又硬,但久後甘甜又留香;
母愛是一把傘,雖粗糙老舊,但能為我遮陽又避雨;
母愛是一次無聲的凝望,雖無言,卻驚心動魄。

——題記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這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它説出了我的心裏話,詮釋了母愛的偉大。但母愛也是一種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頭。

母愛往往是從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的,它不需要什麼感人的言語裝飾。我的母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婦女。但卻有一個堅強偉大的心。她跨越了生死的鴻溝,卻獨咽苦水,從不在我們面前叨唸過半句。

小時候家裏是種地的,可是由於人口多,種地的面積有限,每家每户分得的土地也不多,每年收糧食賺的錢也不多,所以年輕的父母不得不出去掙錢。他們在縣城賣魚,我就跟爺爺奶奶在家。每天爸爸媽媽要很早起來去買魚,然後再去菜市場賣魚,每天都要擺攤,所以很少有時間回家,隔幾天爺爺就會帶我到城裏來玩,每次去媽媽不是看見髒兮兮的衣服,就是鼻涕擦的臉上都是,看着我,媽媽的眼角都濕了。人世間最怕的就是離別,而母親最怕的也是我走的時候,每次都是我撕心裂肺的哭,哭的眼睛都腫了,母親看着我,也泣不能語,後來母親為了我就跟父親商量説:“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我天天在外面掙錢,可我的孩子在家吃不好,穿的像沒媽的孩子,對孩子來説最好的不是錢,而是童年的陪伴。”就這樣,父母放棄了掙錢的機會,回家種地了。

二十年一晃就過了,我長大了,媽媽不僅老了,身體也差了,年輕時的媽媽一百二十多斤,現在瘦的就剩九十斤了,眼角的皺紋也增多了。大學畢業以後,我就在武漢上班,休息的時間也不多,雖然離家不遠,可是一年回家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就那麼三四次吧。每次回家,媽媽都笑的眼角都揚起了了,嘴笑的都合不攏,見人問起就是我們家大千金回來了。不僅如此,她還會把家裏香腸、排骨、雞肉......好吃的都做給我吃,你想説香腸都只有過年才有吧,對,可是過了年,一般都還有點剩的,媽媽就會把她放冰凍,等我和妹妹回家的時候,她才會把它拿出來,平時她是捨不得吃的。

現在我結婚了,懷孕了,因為老公和婆婆都不在身邊,媽媽怕我吃不好,不得不離開爸爸,來這裏照顧我,雖然我知道媽媽放心不下爸爸,爸爸有痛風,痛風是需要休息的,而且很多東西吃不了。為了掙錢,他得出去幹體力活。為了省錢,他就要跟工地上叔叔們一起吃飯,因為老闆給的生活費不多,所以一般都是豆製品,青菜、便宜的肉,可是爸爸不能吃豆製品,有些肉也是吃不了的,一吃腳就腫,腫起來的時候,痛的受不了。懷孕以前,媽媽一直照顧着爸爸的,爸爸的通風也很少發。可我懷孕以後,媽媽不得不來這裏照顧我。來了以後,媽媽對我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重東西從來不讓我提,説提重東西容易流產。衣服也從來不讓我洗,地也不讓我拖,每天還給我端洗腳説泡腳,她説:“每天上班累,泡泡腳舒服些。”聽説懷孕的人吃多鵝蛋不僅營養好,而且孩子不會得黃疸,所以媽媽就找別人買了十幾個鵝蛋煮給我吃。我上班的時候,媽媽會每天中午十二點給我送飯,有青菜、雞湯、排骨湯、香腸......每天都會變換着給我做好吃的,等我吃完飯,再把飯盒帶回家,晚上七點再給我送,等我吃完九點下班一起回家。現在懷孕以後,我更能體會到當媽的是多不容易。

母愛是凝望,在我童年時期,凝望我的成長;
在我求學時期,凝望我夜晚放學回家。母愛是凝望,是一種無聲的默默地注視。它無法用語言形容,卻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動表達。母愛是凝望,她用她的愛,激勵了我沉睡的夢想與鬥志,她的凝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篇三】

“一隻只小鳥迴歸藍天,歡樂的歌聲瀰漫天際,天王感動降下了福喜,山川河流祥和安逸……嗡嘛呢唄美吽,嗡嘛呢唄美吽……”

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重複聆聽着由恩師創作、郭喬伊演唱的《放生歌》,陶醉在一片空靈、明朗、祥和、輕鬆的世界裏……我彷彿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禁錮在籠子裏的小鳥,束縛着我的籠子突然間被恩師魔術般有力的大手,點金一樣輕輕地一點,門自動打開了,自由和光明立時呈現在眼前:

啊!天空好藍、好大,無有邊際,我終於自由了,可以展開翅膀無拘無束地在天空中翱翔,我好開心,好快樂!

任由歡快、輕柔的旋律在耳邊盪漾,我貪婪地、深深地感受着恩師的慈悲和慰藉,盡情地享受着終於擺脱羈絆獲得新生的欣喜……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女兒在汾河邊散步。遠處聚集着很多人,從車上往下搬東西,然後一箱一箱整齊地擺放在河邊。出於好奇,我拉着女兒的手往那邊走去:“走,去看看那麼多人在幹什麼。”走到近前,才知道,箱子裏都是湧動的泥鰍魚。噢!這麼多!一、二、三、四......我都數不過來,大概有好幾十箱吧。噢!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的如此壯觀的場景——他們要往汾河放生這些魚。

車上的喇叭裏傳出歡快、悠揚的歌聲“……一條條小魚迴歸滄海,自由的舞姿搖動海域,龍王感動撒播出甘霖,花草樹木快樂生息。嗡嘛呢唄美吽,嗡嘛呢唄美吽……

站在路口的人們啊,你要去向哪裏?一邊是永恆的黑暗,一邊是光明福祉,請隨我同聲唱啊,同唱“嗡啊吽”,放回你心中的愛,擁抱藍天大地。嗡嘛呢唄美吽,嗡嘛呢唄美吽……”

沐浴在飽含慈悲勇識的歌聲中,我和女兒不由自主地從車上接過一箱魚,抬着向河邊的魚箱“隊列”走去,魚兒歡快的躍動,濺起細細的水花打在臉上,有一股淡淡的腥氣,濕潤潤、清爽爽。

一會兒,車上的魚全部卸完了。所有的人有秩序地站在這些魚的周圍,拿着一本書,跟着喇叭開始唱誦,聲音洪亮委婉,充滿力量。有人告訴我,誦的經文是放生儀軌,通過唸誦儀軌的加持,可以令這些被放的生命種下解脱的種子,死後不墮惡趣。有的人拿着一瓶水往魚箱裏灑,據説是甘露水,能令眾生遠離怖畏,獲得解脱。我聽了以後似懂非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瀰漫全身……

後來,我有了恩師——慈悲、智慧、學識、精勤、博愛……集於一身的如意寶!他簡直就是我的救命護身符!我深感自己太幸運了!

曾經,我被慾望、貪婪、自私、狹隘、嫉妒、嗔恨、偏執……等等編織的牢籠囚禁的時候,整天被物慾、吃喝玩樂、貪嗔痴慢牽着鼻子走,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裏,工作很迷茫,生活很迷茫,漫無目的地蹉跎着光陰,不明白人為什麼要一代一代來到世間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一代一代重複着與前輩同樣的沒有窮盡的輪迴,身心憔悴、疾病纏身,形同走肉,深感生不如死!

忽然有一天,一個網友把我拉進了恩師的課堂。他的詼諧、幽默,他的睿智和慈悲,他和藹可親的笑容以及他講課時胳膊上扎着的輸液吊瓶,深深地、深深地把我懾服了!他講的內容其實一直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曾經卻不知道我要什麼!只知道我耳濡目染的東西都不是我要的,因為雖然我在隨波逐流地追逐那些東西,但我不快樂!越追求越覺茫茫然、空空然!於是,我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般,緊緊地抓住了這顆“如意寶”!

恩師如是説,在自私的世界裏,我們都是“難民”:我們不會像難民一樣缺少糧食,但卻有可能缺少“精神食糧”。有些人雖然口袋裏的錢越來越多,但內心卻越來越貧寒。我們需要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這,難道不是在説我嗎?我不就是這個自私世界裏的“難民”嗎?

不,我不要作自私的“難民”,我要做精神的“富翁”!

於是,我做了恩師的弟子,在他的空中課堂聽課、學習,如飢似渴、如魚得水。恩師寫的《放生歌》,就是我生命的寫照,我就是恩師放生的眾多魚兒中的一條!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己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

“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後,藴含的是愛心和堅強,是挺直的脊樑,是博大的胸懷。”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處處都是春天,若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

“調整好自己的心,用善良、愛心感染生活,感染人生。讓我們從愛自己開始,內心的愛充滿了,自然就溢出來了。”

讀着恩師的言教,內心充滿喜悦,充滿慈悲和寬容。想想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確實和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於是乎,一切都在學習、讀誦和思維中釋然了。

古德説得好,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過去的我,工作上沒有崇高的追求和遠大的理想,生活上注重享樂。經常跟一些朋友一起吃飯、打牌,有時去歌廳唱歌,累了泡腳、按摩,卻常感空虛、無聊,總覺得生活很沒意思,無法排解無名的煩惱。經常大把大把吃藥治療焦慮、失眠,但都無濟於事。面部痤瘡此伏彼起,中藥、西藥、保健品服用了無數,但這張臉卻總是疙疙瘩瘩,簡直是慘不忍睹!連我自己都不願意照鏡子面對,更何況別人呢!

自從六年前跟着恩師學習以來,恩師的教導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我昏暗的心房,驅走了心中的無明和黑暗。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除了吃飯睡覺,都用來學習恩師的課程和教言,對照所學的內容調整自己的心態,修正自己的言行。這樣一來,我以往的自私、狹隘慢慢變成了寬容、慈悲;
以往的貪慾、享樂、嗔恨,也都漸漸逃之夭夭。現在,我非常願意掏自己的錢幫助病患,接濟貧困學生,愛心捐贈,參加放生等等。我感覺自己生活變得充實了、快樂了、有意義了!按恩師指引的方向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舍心、慈悲心、寬容心、吃苦精神越來越增上,我的人生感覺越來越美好!我突然發現,原來我追求快樂而不得,是方法錯了,以錯誤的方式追求快樂是多麼愚蠢的事情!真乃“世人慾離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慾得樂,毀樂如滅仇”啊!

現在好了,我以往的焦慮、失眠悄然消失了;
這張臉上的痘痘也不藥而癒了。甚至連年輕人都誇我的皮膚好!此外,身體的其他疾病雖有偶犯,但也沒有了曾經疼痛難忍的感覺,很快就會好。因為心的改變,身體的各種疾病也都慢慢遠離了我,我真正體會到古聖先賢所講的“境隨心轉”,無有欺惑啊!

如今,我已到該退休的年齡,可今後想做的事,想學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因此,越來越感覺到時間的珍貴!想到恩師,我不由得感歎人生太短暫了,我剛剛品嚐到人生的寶貴和價值,忽然間就老了!如果沒有遇到恩師,沒有學習恩師的課程,我的後半生終將會在痛苦的深淵中掙扎,直至命終。因此,真的好感恩!感恩您,我的恩師!是您把我從世俗的貪嗔痴慢的痛苦牢獄中解救出來,是您把我放生了!感恩您,我將生生世世跟隨您!我的大恩心靈導師!

“一羣羣牛羊迴歸草原,安閒的身影裝點雪域,護法感動賜予了幸福,白雲綠草充滿生機。嗡嘛呢唄美吽,嗡嘛呢唄美吽……

站在路口的人們啊,你要去向哪裏?一邊是永恆的黑暗,一邊是光明福祉,請隨我同聲唱啊,同唱“嗡啊吽”,放回你心中的愛,擁抱藍天大地。嗡嘛呢唄美吽,嗡嘛呢唄美吽……”

【篇四】

母親是我人生的啟蒙老師,從母親那裏我學到了課本上沒有學到的東西。她用樸素的言行影響着我、教育着我,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小時候,父親因為工作性質常年在外。記憶裏每天總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母親給我們最多的教誨就是:“人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年代,只要勤快、肯吃苦,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這一句簡單樸實的話一直伴隨我們至今,讓我們從心底充滿自信,因為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手,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堅信未來的生活會很美好!

家庭的幸福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努力一點,勤奮一點,得到的也就多一點。但只是勤勞卻不勤儉,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也是不行的。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在吃飯時碗裏從不剩飯,也不允許我們剩飯,從小就要求我們要愛惜每一顆糧食,似乎這是她的一條生活原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也是我現在對自己女兒常講的話。母親用過的洗臉水用來沖廁所,淘米水要用來澆花;
母親的家中從未出現過“長明燈”現象,出門隨手關燈是母親多年來的習慣。我們做兒女的有時候會説母親過於節儉,捨不得用水、用電,於是給她做思想工作,説現在家裏的日子好過了,用不着再省。母親卻柔聲説道:“現在國家可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新聞裏不是講我們國家有些特別偏僻的地方的人還沒有水喝嗎?咱們堅決不能浪費!”從母親身上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家庭要長久興旺,一定要有簡樸的作風。

勺子碰鍋沿,一家人之間相處難免有矛盾與摩擦。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尤其在家庭成立初期,我和丈夫會因為各種事情拌嘴甚至爭吵,情緒激動時還會向故鄉的母親打電話哭訴,這時候母親總是用非常冷靜的語氣告誡我:“家是個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人間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相互體諒,不能針鋒相對,這樣才可以過好日子!”正是母親這種對待家庭的生活態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只看到別人的不足,要懂得相互體諒,妻子明白丈夫的壓力,丈夫體諒妻子的辛勞,做長輩的理解兒女,做兒女的要尊敬長輩。母親潛移默化的言行深深地影響着我,這也成了我經營自己家庭生活的準則。

當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再也不像母親那個年代緊巴巴了。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常性買東西,長此以往,家中會有不少長期閒置的物品。母親來家中看到這些,會語重心長的講:“現在生活條件是好啦,但還是有比較貧窮的人,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上,要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多幫助鄰里,生活物品夠用就行!”一直覺得在對待物質的態度上,母親比我們自省節制。但就在單位組織向當地孤兒院的孩子捐款捐物的時候,母親用自己平日裏積攢下的零用錢買了十來件牀單,拉着我全部捐了出去。在母親眼裏,東西夠用就好,不能浪費,更不能糟蹋,要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母親就這樣影響着我們,使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

母親還常常告誡我們:“做人之根本是忠厚,要懂得惜福。要對孩子做好表率。”母親的這種人生態度,這種對待生活的精神才是真正讓我們受用一生的“傳家寶”。

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身邊也有太多的改變,但歷史的見證卻讓我們銘記,作為一個家庭的“傳家寶”,它流傳下來的,是一家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瑰寶,更是樸實家風的載體。始終不忘初心,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做一名渾身散發正能量的人。

【篇五】

自古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良好的家風就像春雨,隨風潛入夜,傾入了我的心靈;
潤物細無聲,浸潤了我的言行。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風。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還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範,家風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和做人處事的潛移默化,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淳樸甚至有些守舊的家風一直影響着我。百善孝為先,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亦知反哺之情,何況為人?母親從小就教育我要尊老,無論是非對錯,面對與長輩的觀念、意見等不合而造成爭執的時候,請永遠記住長輩都是對的,發生爭執就是晚輩的錯。要懂得感恩,知道事情分寸,維護家庭和諧,永遠不能對長輩發脾氣,要尊敬他們、善待他們,必要時可以選擇事後再與他們交談。人總有老去的那一天,他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子欲養而親不待”,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這些話從我懂事起便一直圍繞着我,而對我這個倔脾氣來説想完全吸收是很難的,我同樣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很多事情明明是老一輩的錯,母親總是甘願被罵卻不辯解,寧可他人為此誤會她也總是選擇一笑而過,直到那一天的事情發生。

那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下午,一家幾口慵懶的坐在客廳沙發上聊天,當然談的最多的永遠是我找對象的問題。我知道這是他們的心病,這個疙瘩隨着時間的流逝越長越大,父親終於對我説出了難聽甚有些不可理喻的話來緩解心中的鬱結,我也終究沒忍住爆發了。此後大吵一架,我不顧他們的阻攔,更在無意中推開了年邁的奶奶,奪門而出。淚水肆無忌憚在我臉上流淌,我委屈、無助,不知道一個人哪裏才是歸處。我累了,跑不動了,隨地而坐,來往的路人向我投來異樣的眼光,我無動於衷。不知何時我身邊多了位大姐,看了她許久,我打破僵局開口了,她並沒有過多言語,只對我説了個故事:她的媽媽幾年前生病了,她每天在醫院照顧,時間久了她也有點情緒。那晚凌晨兩三點,她爸爸叫她幫忙換褲子清洗一下,剛躺下不久的她帶着倦意和些許不耐煩伺候着,不小心手打到了她媽媽身上,她媽媽便小聲哎呦了幾句,她並不知道自己打到了自己的母親,所以帶着脾氣抱怨了幾句,説沒事不要瞎囔囔,卻沒想,第二天一早她母親就走了,那便成了她對母親説的最後一句話。任憑她如何都沒法再對母親説一句抱歉,母親再也聽不到她的懺悔了,她的悔恨無人能懂,那之後她長時間夜夜不能安寢,只因她覺得自己就是畜生不如才會發生那晚的事,明明那並不是她本心,卻造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她後來是哭着説完的,我也陪她默默地流淚,她説我和她很像,千萬別重蹈覆轍,説完這句她就起身走了,留下已經崩潰的我。

這又何嘗不是我的真實寫照。明明愛他們,凡事希望他們好,看見他們難過我也跟着難受,不想他們受苦受累。他們對我有操不完的心、説不完的愛,我也是一樣的,卻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讓彼此受到傷害。每次衝動過後的下一秒就懊悔了,可是世界上缺的產物就是後悔藥,只能留下傷痕。我不敢再往下想,瘋一樣的衝回家。開門的那一剎,我看到了父母和奶奶和我一樣紅腫的雙眼,我雙腿一軟,跪在了他們面前,嘴裏不停説着對不起,他們抱住了我,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這般心酸。奶奶那晚沒有睡着,第二天才發現她因為我那一推腳不小心磕碰腫了,所以痛的她一晚沒有睡着,還好後來慢慢好了,不然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善良、孝順是我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並堅持到底的良好家風,但再和諧的環境也會有波瀾,再茁壯的成長也會生側枝,加上我的臭脾無形中對自己和他們造成了傷害。那次之後,我徹底懂得了母親對我的那些遵遵教導,更明白了母親多年來為家庭任勞任怨的付出和隱忍的生活不易,我要努力剋制、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想再讓家裏人因為我而受傷。

我家並不富裕,尤其在上學時期是艱苦日子過來的。最初從鄉下來到贛州生活靠借錢、打散工維持生計,十幾年來父母勉強供我讀書上大學,直到進了瑞電,家裏條件才慢慢好轉起來。“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是曾國藩的十六字家訓,也是母親對我説過的話。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而不自知,窮而不思變,窮而安於現狀,甚至認命,無論何時何種境地,只要能夠勤勞儉樸,精神就永遠不會匱乏,生活就永遠不會貧賤。學生時代,母親教我要好讀書,讀好書,走紮實,勤動腦。工作後,母親教我要踏實做人,勤奮做事。父親雖然和我溝通甚少,但和母親一樣從自我做起,多方面積極的影響着我的人生和未來,我為做他們的兒女而自豪。

有人説,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
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
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
家風如一張畫,連城之璧。我説,好的家風無需過多華麗的辭藻去修飾,它自發光,是一盞明燈,照亮一代又一代的光明之路。

【篇六】

阿基米德曾經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對於一個人來説,改變人生的支點就是擁有陽光般的心態。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態,就擁有了幸福,它比智慧更有力量。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會面臨很多抉擇,心態是直接影響你何處何從,怎樣生活的指揮棒。許多鮮活的事例啟迪我們:不同的心態會有不同的人生結局。生活是一種態度,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挫折和不幸,每一個人也都有獲得幸福的機會。生活是現實的,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可以活得很積極,也可以很悲觀。同樣是生活,有人整天愁眉不展,唉聲歎氣,有人卻過得精彩無限,有滋有味,這就取決於個人的心態。

如果你能駕馭自己的心態,那就能守住自己的快樂。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都有一個陽光心態。陽光心態是鋪就幸福人生坦途的五彩石。陽光心態是一種意志,一種胸懷,一種氣魄,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成就事業,成就你我,難能可貴的精神,是當下亟需的精神。

説起陽光心態,讓我想起了一位修鞋大嬸。記得那次去修鞋跟,大嬸先給我拿了一個小板凳讓我坐下,然後從身後抽出來一張紙殼板兒放在我的腳底下,她就聚精會神地開始修鞋了。沒想到她是一位非常健談的人,一邊修鞋一邊給我講這鞋磨成這樣再不修會怎麼樣,這個墊兒要墊多厚、什麼釘子能夠不穿透底兒以及粘膠和釘釘子的關係等等,一套一套的。她精益求精地幹,津津樂道地説,她對修鞋這個普通職業的盎然興趣和敬業精神,更令我驚訝。我好奇地問她:“您很喜歡這份工作嗎?”“那當然了,沒有我們修鞋的能成嗎?我自從幹了這行,才知道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種鞋,才知道這也是一種享受。”她很自信地回答道。“一種享受?”我似乎很難理解。畢竟她那手指甲裏都塞滿了黑泥,每一個手指都是乾裂的口子,我們穿在腳上的鞋,她就抱在懷裏。可是,她確實毫無怨言,滿臉光彩,她對這個工作的熱愛程度遠遠超出我的想象。臨走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問她:“您修鞋不覺得苦嗎?”她樂呵呵地説:“不苦,我每天在這兒幫你們修鞋,是做善事。自己有個手藝,政府讓我在這裏擺攤,每天都有收入,夠吃夠喝的,天天就是享福啊!”那位修鞋工的笑容多少年來都留在我的腦海裏,她的心態真的太好了。一個平民百姓的生活,修鞋也能修出境界來,那境界就是我們説的簡單的幸福。

每天都快樂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幸福生活。作為千萬女性中的普通一員,我也不例外,我願意每天一起牀迎接自己的是兒子一聲稚嫩的問候、是老公一張開心的笑臉,是窗外一道燦爛的陽光,然後以飽滿的熱情、美好的心情投入一天的工作。

我覺得我是幸福的,我慶幸當初沒有在家做家庭主婦;
我遺憾我的好友和同學生完寶寶,在家全職照顧孩子,幾年下來,她們變得怠倦與慵懶,在時代的變革,社會的進步中,不經意間被社會淘汰了。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會精神煥發與神采飛揚。工作着的女人是美麗而自信的,工作的成就感會讓女人覺得生命世界的精彩,工作是滋養女人的土壤,在這塊土壤裏,女人吸取着無窮的養分,豐富着滋潤着自已,綻放着優美動人的姿態。有了工作,女人可以大聲對着天空喊:我可以!我和周圍其他工作着的姐妹一樣,我們一起享受工作帶給我們的快樂。也許工作中並沒有一帆風順,也許會有煩惱,但只要我們心中有陽光,不浮躁,不要被煩惱牽絆,一樣會找到工作中的樂趣。

工作之外,回到家裏,我開始轉換自己的角色,我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兒媳,一個女兒。都説男人在外面打拼事業比女人更辛苦,承受的壓力更大。而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角色,對家庭幸福而言又起着多麼重要的作用啊!女人是丈夫永遠的驛站,是兒子最美的依靠。我為老公事業上的成功而高興不已;
我為孩子一個小小的進步而感到無比欣慰;
母親電話那頭不時的牽掛和嘮叨會讓我幸福的眼淚奪眶而出;
公婆對我們小輩們的無私付出讓我感到快樂和幸福。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快樂工作,工作中有領導的關心,有同事們的幫助;
幸福是在困難時有人和我一起度過,在開心時有人和我一起歡笑,在傷心的時候有人陪伴着我!幸福是下班後迎接我的孩子開心的笑臉和稚嫩的問候!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是一種你認為幸福就會幸福的感覺。“人之幸福在於心之幸福”。打開心靈的窗户,讓温暖、和諧的陽光灑滿我們的心田。擁有了陽光心態,就能享有快樂的心靈、成就燦爛的人生。讓我們都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態,快樂學習,努力工作,一起去做幸福的女人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