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下載:認識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三個維度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8W

  中國人民能夠通過集體規劃、集體行動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力量,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英雄。正是通過人民的偉力,中國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課下載:認識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三個維度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黨課下載:認識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以下是三位專家學者從偉大擘畫、科學方略、獨特優勢3個維度談認識體會。

  偉大擘畫:改變人類命運的偉大征程

  黨的十九大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作了重要部署,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步。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分兩個階段推進: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內生產總值要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要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要想實現2035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第一階段目標,那麼從2021年到2035年,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需要達到4.7%。如果這個目標能實現,到2025年,我們的人均GDP可以超過12535美元,變成高收入國家。這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人類命運的成就。到2025年我們變成高收入國家以後,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口會翻一番。同樣上述增長目標若能夠實現,到2030年左右,中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上,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兩個優勢:一是在許多高附加值的傳統制造業上仍處於追趕階段,尚具有後來者優勢。二是在以人力資本為主要投入、研發週期短的新工業革命上,我國具有換道超車的優勢。按照G20杭州峯會上的定義,新工業革命是以人、機器、資源間實現智能互聯為特徵的。此類創新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成功的關鍵決定因素則是人力資本,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我國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比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在人力資本和高精尖人才的數量上有優勢。同時,這類新技術的運用需要標準,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和發達國家競爭新技術標準的設定上,我國同樣具有優勢。並且,這類新技術若是需要硬件,我國是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新技術從想法到產品的生產所需的時間會最短、成本會最低。運用好這兩個優勢,我國的發展就會更有底氣和後勁。

  大家可能會關心美國對我國發動科技戰,有些關鍵技術是否會被“卡脖子”,使得上述兩個優勢的發揮受到限制?首先,絕大多數我國不擁有的尖端技術不僅美國有,德法日韓等發達國家也有;其次,尖端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成功後有多大的收益,決定於市場的規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如果擁有尖端技術的公司不把技術賣給我國,可能就會從利潤很高變成利潤不高,甚至變成虧本,繼續研發的投入受限,這個公司可能就會被超越。

  對於那些數量極少的美國獨有的“卡脖子”技術,只要利用好我國的新型舉國體制,按照我國現在的人才、技術實力和動員能力,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應該就能夠突破。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哪項技術被中國掌握了,就可以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到那時,後悔的就是美國企業。(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

  科學方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之間的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穩健性與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平穩實現了經濟體制轉軌,沒有出現蘇聯與東歐國家在轉軌階段所經歷的經濟大幅衰退,為世界提供了罕見的經濟轉型成功範例。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環境更趨複雜,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顯著的下行壓力與嚴峻挑戰。比如,經濟增長動力將有所減弱,按照當前的經濟增長路徑難以達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經濟結構的深層次問題會加大經濟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之間的矛盾,加大經濟發展風險;貧富差距問題依然較為嚴峻,未來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還將面臨新障礙;外部環境趨於複雜嚴峻,需要進一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等。認清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在經濟發展上的突出任務,在發展方略上作出針對性部署,以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第一階段(2020—2035年)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從2021年到2025年,即在“十四五”時期,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好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任務,實現從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階段的跨越,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之間的關係,有效縮小貧富差距並提高中等收入羣體佔比。第二步從2026年到2035年,在“十五五”和“十六五”時期,進一步提升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羣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均實際GDP水平較2020年翻一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第二階段(2035年至本世紀中葉)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收官階段,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人均GDP水平趕上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提供理論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的中國經濟學理論,不僅要具有中國的根據和意義,同時也應具有世界意義,從而既能為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理論指引,也能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獨特優勢: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獨特優勢

  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在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航船再出發,“直掛雲帆濟滄海”,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根本上需要靠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

  一是新型政黨領導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政黨,兼具政治性、整體性、使命性、先進性、組織性、人民性。這是具有明確政治綱領,並代表全體人民,通過領導、組織、動員人民來共同應對挑戰、不斷與時俱進、共同實現偉大使命的新型政黨。不同於西方代表特定羣體利益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代表者與行動者。正是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戰略目標實現具有了穩定、堅強的領導核心。

  二是戰略延續性優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百年大戰略,在100年時間裏追求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以貫之的。第一大戰略步驟是前三十年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與國民經濟體系,經歷了“一五”至“五五”共5個五年計劃。第二大戰略步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共經歷了“六五”至“十三五”共8個五年計劃(規劃)。第三大戰略步驟是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三是目標治理優勢。目標治理體制通過調動各方積極性引導資源配置,通過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推動目標實現。中國目標治理機制包括目標匹配、目標責任制,綜合激勵機制、項目制、目標調適機制等,國家戰略目標一旦制定,就轉化為國家意志,能夠集中各方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從而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推動國家目標的實現。

  四是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社會主義制度使得我們能夠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好14億人民大事、全中國大事,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五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優勢。由十幾億中國人共同構成的“集體人”獲得主體性,成為政治經濟秩序的中心。中國人民能夠通過集體規劃、集體行動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力量,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英雄。正是通過人民的偉力,中國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鄢一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