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1K

對於事蹟材料這一文本,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它的真實性,在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會遇到過事蹟,對各類事蹟都相當熟知,大家怎麼來寫事蹟材料呢,好文匯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6篇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1

2月17日晚,央視《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無數觀眾熱淚盈眶,心潮澎湃,為那些英模人物的崇高品德所感佩,為他們的獻身精神所動容,他們是真正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民族脊樑。被譽為“向絕壁要天路的‘當代愚公’”毛相林,在頒獎辭中獲得這樣的讚譽:“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着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峯,路的盡頭是家園。”寥寥數語,為億萬人民描畫出一個頂天立地男子漢的偉岸形象,替億萬觀眾抒發出蕩氣迴腸的深情禮讚。

毛相林是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下莊村四面絕壁,被稱為“天坑村”,村民出村只能在接近90度的懸崖上攀爬,多年來不斷有人命喪懸崖,這個被大山阻隔鎖困的小村莊成為深度貧困村。毛相林立志要為村裏修一條通往山外的路,以此來改變全村人的命運。他帶頭賣豬賣糧,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又求母親拿出積攢了一輩子的700塊養老金。在他的帶動下,每家每户擠出10塊錢,籌集了近4000元的啟動資金。歷時7年,2004年4月,一條長達8公里的“天路”在毛相林和眾鄉親的奮勇拼搏下,終於在陡峭的崖壁上鑿通了。2015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19年該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兩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可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性鉅變。

毛相林無愧於“當代愚公”的光榮稱號,下莊村廣大羣眾“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偉大斗爭精神驚天地,泣鬼神。他們是億萬中國農民敢於抗爭、勇於勝利、富於創造偉大精神的生動載體,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經過全黨上下矢志不渝的攻堅克難和全國人民久久為功的團結奮鬥,我們打贏了脱貧攻堅這場世紀硬仗,為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場持久戰和攻堅戰中,有許許多多像毛相林這樣的優秀基層幹部,為改天換地再造山河與廣大農民羣眾心往一處想,汗往一處流,千方百計鬥貧魔,不遺餘力克難關,奉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他們中有成百上千人犧牲在反貧困鬥爭第一線。誠如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的那樣,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可以説,一部現代中國反貧困史,就是一部人民創造歷史、書寫偉業的英雄史。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雖説鄉村振興的壯麗藍圖業已繪就,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號角雄壯嘹亮,但美好願景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婁山關”和“臘子口”。因此,全國鄉村依然需要千千萬萬個毛相林式的優秀基層幹部願做一馬當先的“領頭雁”,依然需要億萬不畏艱難的廣大農民羣眾甘當負重拼搏的“老黃牛”,依然需要我們繼續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不斷地披荊斬棘,排除萬難,百折不撓,不勝不休,如此,“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生活圖景才會早日變為美好現實。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2

事蹟概述

1997年以前,位於竹賢鄉的下莊村與世隔絕,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七年,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出山公路。反映他們修路的壯舉的“下莊精神”圖片展覽在全國引起轟動。路修通後,通過10多年的努力,烤煙、柑橘、養魚、芝麻、西瓜等產業已在下莊村發展起來,僅烤煙、柑橘兩項作物每畝都能增收3500—4000元,當年的全國貧困村將在今年實現脱貧目標。為了縮短農產品送進城的時間,他又帶領村民拓寬了通村公路,開鑿出下莊人的“致富路”。

詳細內容

上世紀的世紀之交,曾有一羣“井”底人,渴望一條通向未來的生命之路,有了用生命挑戰懸崖的壯舉。這就是當時震撼了一代人的“下莊精神”。而今,仍在下莊村,依然是這羣人,為了脱去貧窮的帽子,再次拿起鋤頭,向懸崖宣戰,將12公里的山路拓寬成一條致富大道。

時間跨度整整18年。18年間,一直有一個人,在下莊村起着主心骨的作用。他就是被稱為“當代愚公”,現任下莊村村主任的毛相林。毛相林,今年56歲,1992年入黨。2012年開始任村主任。由於他身材矮小,當地人稱“毛矮子”。

英雄之路

下莊村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的一個巨大的天坑裏,現與原兩河村合併。該村共有176户716人口。其中,居住在天坑內的有96户、397人。曾經的下莊,流傳着這麼一首打油詩: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兩眼直髮昏。這首民謠不知流傳了多少年,多少代。它既是對下莊自然環境及地貌特徵的形象寫照,更是下莊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反秧。村裏的人要想出村,唯有徒步穿越懸崖峭壁上一條總共有108道彎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上整整三天。在鑿通這條“天路”之前,300多人的村莊有153人從未到過縣城,甚至還有50人從未出過村,不知公路汽車為何物,全村數十年只出過3個高中生,下莊人做夢都想走出大山。

1997年農曆7月,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毛相林從巫山縣委舉辦的村幹部培訓班學習歸來,坐在海拔1300米的巖口子上,望着天坑中的下莊,毛相林不停地問自己:下莊人的日子越來越緊巴。許多外出打工的青年都一去不復返,剩下的單身漢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找老婆。難道下莊就在這“井底”永遠窮下去困下去嗎?難道我毛矮子就硬是比別人矮一大截?望着遠處直視蒼穹的巨巖“笑天龍”,心裏騰起了修公路的打算。“毛矮子莫是發了瘋祖祖輩輩都只是感想的事,他居然敢做?”毛相林剛提出修路,村民就議論紛紛。懷疑的,擔心的,嘲笑的都有。

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一九九七年冬月十二,一個陰冷的日子。隨着毛相林的一聲令下,下莊人炸響了第一眼開山炮,向大山、向閉塞、向貧窮髮出了挑戰。動工修這條路的時候,村裏只有80多個勞動力,用的是鋼釺、鋤頭、撮箕這些最原始的工具,用肩扛手掰這些最原始的方法,一寸一寸向前掘進,村民沈慶富、黃會元等6條生命的代價和無數個日日夜夜,下莊村民硬是鑿通了天坑,用血肉之軀硬是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路”。他們修路的壯舉,被原萬州日報連續報道,並提煉出了“下莊精神”:勤勞友善、甘於奉獻、自強不息。用圖片展覽的方式在萬州、重慶、湖北等地展出,引起了全國性轟動。

奉獻之路

毛相林人雖矮小,但意志堅強如巖石。他家5口人,其妻長期有病,母親70多歲。要修路,他是村幹部,必須一心撲在工地上。晚上,他找妻子做思想工作。妻子抱怨:“你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幾口人張着嘴巴望着你,你還想修路?”沒有辦法,他只得找到母親。母親是個老黨員,全力支持兒子:“你放心去幹,幹就幹出點臉面。路沒修好,我找你;家裏有差錯,你找我。”

為了修路,毛相林沒日沒夜地吃住在工地上,與村民們同甘共苦。為了修路,他“挪”用了母親700元的養老錢,還以個人的名義在信用社貸款1萬多元……有一次,工地上炸藥、雷管快用完了,眼看就要停工了。毛相林回到家裏,叫妻子把妹妹寄存在他家的3000元錢拿出來去買材料。一向温順的妻子態度十分堅決:“不行。”毛相林輕言細語不見效果,火了。不禁上前推了妻子一掌,將妻子推了一個趔趄,險些跌倒。妻子撲了上來,和丈夫抓扭起來。後來,在母親的調解下,妻子才答應把妹妹的錢拿去救急。

發展之路

下莊人有不服輸的性子。毛相林更具備這種性格。

以前,下莊村還可自給自足,村民們一年到頭不缺糧少肉。但是,相鄰的貧困村阮村通過勞務輸出和發展烤煙產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原來別人羨慕的下莊村逐漸被甩在身後,成了一個貧困村。他帶領鄉親四處考察取經,學習發展經驗,找尋合適的產業。種植烤煙?不行,下莊村海拔三、四百米,不行。發展天麻種植?不行,一是成本大,二是地理氣候條件不適宜。有一次,他到曲尺鄉參加現場會,發現了當地的柑橘樹長得喜人,村民憑藉種植柑橘、小水果等,一年收入上萬元。一打聽,柑橘適宜中低海拔種植,下莊正適合。2013年,下莊村500畝柑橘園基本成型。

“路通、車通,才有人通、財通。”當年曾全程參與修路的下莊村校老師張澤焱告訴記者,自從公路修通以後,村裏至今已走出去20多位大學生,有的還上了名牌大學,村裏有了漂亮的國小,學生們不僅能像城裏的孩子一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而且學校還配備了電腦,隨時可以上網。張澤焱説,隨着出山公路的打通,到山外闖世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村民的觀念也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村民栽果樹,種西瓜,拉到山外去賣,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現在,電視、洗衣機、智能手機已不是什麼希罕之物,有些人家還買了私家車。

下莊村是2015年脱貧村。在縣交委和幫扶牽頭部門工商聯的幫助下,下莊村的產業已然規劃清晰,產業發展正邁出新的步伐。“全村在鞏固300畝烤煙的基礎上,又發展了500畝柑橘;還鼓勵勞動力外出務工……”毛相林説,除了產業外,現在全村的水、電、路、衞生等基礎設施也大為改善,村民脱貧致富的信心十足。“我們村要確保今年脱貧,再過二、三年基本實現小康。”毛相林告訴記者,該村還準備打造“下莊精神”教育基地,發展生態旅遊產業,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致富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路要寬敞了,車輪才會滾滾來。上世紀末下莊人第一次修通的路,只能通摩托車和小型農用車。每逢下雨,山上滾滾落石和泥石流,經常阻斷交通。這條8公里長的公路,拉近了下莊村與外界的距離。但仍然無法承載讓下莊村富裕起來的重任。眼看別村的公路車水馬龍,而自個村的公路年久失修,毛相林決定再次帶領村民整修公路。

2015年5月8日,毛相林和24位曾經參與修建8公里“生死路”的下莊勇士,主動站出來,帶領村裏的青壯年,對下莊出山公路進行拓寬整修。路窄了,擴。彎急了,取直……在整修公路的現場,隨時可以看見毛相林忙碌的身影。有時,他與村民們一起輪鍬揮鋤;有時,他與技術人員盤坐在公路邊,盯着圖紙指划着什麼。數月過去,一條2米來寬的機耕道變成了3米多的碎石路。

“我們以前修路,是為了走出天坑看看外面的世界,”毛相林的語言很直白,從來沒有提及“下莊精神”幾個字。“18年前修了路,村民們能出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讓子孫後代不再愚昧。”毛相林説,現在修路,是為了發展產業,大夥兒致富的渠道也拓寬了,以前交通不夠通暢,更不夠通達,運輸成本高,很多蔬菜、經濟作物賣不出去。現在,可以大力發展了。總之,讓村民們不再貧窮,一起脱貧致富奔小康。但我們深信,下莊人的戰天鬥地、頑強拼搏、自力更生的下莊精神早已浸入到他們的骨肉和血脈之中。毛相林是其中的一員,更是其中的代表人之一。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3

“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

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大山深處,四周絕壁合圍,形似天坑。以前從村口到村底落差1100多米,出村只有一條掛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全村近400人住在“井”底,一直生活在貧困、閉塞、落後中。

“修一條出山路。”1997年,毛相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第一件事就提出修路。“修路?”下莊曾經三次動工修路,都因絕壁險惡而擱置。望着四面絕壁,巍巍大山,大家問毛相林,“炸藥怎麼解決?錢從哪裏來?”“猴年馬月才能修通?”……

“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毛相林擺出一組數據:1949年以來,全村398人中,從未坐過汽車的315人,未見過電視的360人;從懸崖上摔死的有23人,摔傷的有60餘人,摔殘的有15人。他説:“我們喂的豬要變成錢,得殺了一塊一塊背出山去賣,大家去竹賢趕場,早上出發,天黑才能回家。有了路,車開到家門口,喂的豬、種的菜,直接就用車子拉走了。”

打嘴仗、算細賬,反反覆覆開院壩會,下莊人最終統一共識——修路。村民每人捐資10元,湊得3980元;每户每年賣掉一頭肥豬,每年可湊3.84萬元,如果這路要修10年,就是38.4萬元;黨員幹部捐款,再湊得兩三萬元;凡是在村裏有承包地的村民,無論是否在村裏住,都要投勞,或者交錢,每天20元……

1997年冬月十二,下莊人跟着毛相林炸響了開山修路第一炮。男人上山投勞;女人負責做飯、運送物資、在家種地;老人照顧孩子;年紀稍大的孩子則在週末協助大人作好運送物資等後勤工作。

下莊的男人們,最年長的63歲,最年輕的17歲,為修路,風餐露宿在絕壁上,個把月回家一次,路修到哪裏,就在附近找個巖縫搭個臨時窩棚棲身。

白天,毛相林帶頭在絕壁上懸空鑽炮眼、安放炸藥雷管,帶頭搬石頭、鋪路。晚上,他在腰桿上拴根保險繩,另一頭拴在巖縫裏的老樹根上,睡在窩棚最外面。毛相林説,他是村支書,是修路的發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險的活,必須帶頭。

下莊8公里出山路,大部分都在絕壁上,最險要的就是私錢洞、雞冠樑一段。毛相林心頭一直擔心出事。在1999年,前後50天,28歲的沈慶富、36歲的黃會元都因落石墜崖遇難。

“特別是黃會元死後,我怕了,怕再死人。”路,是毛相林提議修的;黃會元,是毛相林叫回來修路的;繼續修下去,還會不會死人?毛相林在黃會元的靈堂前再次問全體村民,“前後不到兩個月,就死了兩個人!這路,修,還是不修?”

短暫的沉默後,黃會元的父親黃益坤站了出來,説:“黃會元雖然死了,但這路還得修,修了我們才能擺脱貧困。”老人的話,讓毛相林和村民們既感到悲壯,又深受感動,隨後紛紛舉起握得緊緊的拳頭,“修!”

第二天,村民們安葬黃會元后,又上山修路。修路的隊伍中,多了黃會元的妻子楊自慧。

2004年3月,下莊絕壁上的這條寬2米多、長8公里的天路終於全線貫通。7年,下莊人付出6條鮮活生命、兩人終身殘疾、數不清多少人次受傷的代價,最終打通了這條出山的絕壁天路。

路通後,毛相林提議,在村口建了一個紀念碑,將沈慶富、黃會元、劉從根、劉廣周、向英雄、吳文正6位犧牲村民的名字鐫刻在了上面。毛相林説,下莊人要永遠記住他們。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4

重慶市巫山縣的下莊村,曾經極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鎖”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問天要路,以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並於2016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多年以來,毛相林帶領村民奮進在脱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鋪出一條建設美好生活的道路。

守初心,鑿出“脱貧路”

老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下莊的閉塞和貧困成了壓在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當時全縣村級幹道建設規劃是由易到難,下莊的路太艱險,未列入規劃,縣上何時規劃修路也不確定。但下莊人要想改變貧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過去封閉落後的鄰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電燈亮、户户電視響,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修路,走出貧困。在全村黨員幹部會上,毛相林對大家説:“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畔正式動工修路。村民們個個腰繫長繩,趴在籮筐裏,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在懸崖峭壁上放炮,炸開一處處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穩步向前推進。

自修路以來,毛相林身上的擔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總結安排工作。為了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在工地駐紮了3個月沒回家。

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時間,毛相林帶領村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終於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接路、出行路,讓村民們看到了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05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羣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説。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説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户”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19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強信心,走好“未來路”

毛相林常説:“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下莊精神丟不得,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步於脱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走上小康路!”

為激勵下一代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積極主動向縣、鄉兩級申請,想在下莊村建立一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

2020年4月,在縣、鄉兩級大力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在下莊村文化廣場建成,廣場上還屹立了一座“下莊築路英雄譜”,上面刻着108位當年以生命挑戰懸崖的村民姓名,彰顯了下莊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承載了毛相林這一代下莊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後,全村有36人外出上國小、132人外出上中學,29人考上了大學。毛相林希望這些有知識、有見地、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回到下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下莊的面貌。

每年過年外出務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門為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的變化,描繪下莊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下莊的鄉村振興盡心出力。41歲的楊亨均回來成立了秀葱農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下莊的桃園,探索出新的創收門路;29歲的毛連長帶着女朋友一起回來,做網絡直播帶貨;大學生彭淦回來了,走上講台成了下莊村小的一名老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參與到旅遊環線建設中。

毛相林説,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脱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5

壁立千仞,羣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裏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裏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15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説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裏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裏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裏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裏,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裏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裏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着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裏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消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説,“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04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裏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打開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温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幹,就知道瞎搞!”失敗後,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夥的議論。

山裏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瞭,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於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裏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14年,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於打通了脱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恆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光靠遊客開着小車來採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劉恆保説,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他在琢磨,怎麼能讓村裏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裏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

看着毛相林滿頭白髮,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看着村裏產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説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2018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蹟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於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蹟陳列室裏,常常可見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講述當年的奮鬥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説。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着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毛相林脱貧攻堅事蹟篇6

毛相林常説:“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下莊精神丟不得,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步於脱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走上小康路!”

為激勵下一代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積極主動向縣、鄉兩級申請,想在下莊村建立一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

2020年4月,在縣、鄉兩級大力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在下莊村文化廣場建成,廣場上還屹立了一座“下莊築路英雄譜”,上面刻着108位當年以生命挑戰懸崖的村民姓名,彰顯了下莊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承載了毛相林這一代下莊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後,全村有36人外出上國小、132人外出上中學,29人考上了大學。毛相林希望這些有知識、有見地、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回到下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下莊的面貌。

每年過年外出務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門為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的變化,描繪下莊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下莊的鄉村振興盡心出力。41歲的楊亨均回來成立了秀葱農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下莊的桃園,探索出新的創收門路;29歲的毛連長帶着女朋友一起回來,做網絡直播帶貨;大學生彭淦回來了,走上講台成了下莊村小的一名老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參與到旅遊環線建設中。

毛相林説,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脱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