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6W

為了準備好一份優秀的事蹟材料,大家一定都十分用心,寫事蹟在於其模範作用的充分發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7篇,供大家參考。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7篇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1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忠誠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羣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 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 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 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眾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2

58歲,對很多人來説,這是一個快要退休的年紀。但對於宇航員來説,卻是黃金年齡。前不久,神舟12號返回艙順利落地,指令長聶海勝一出艙,就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國民的簇擁。每一位宇航員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聶海勝的成功,卻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莊,聶海勝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很窮困,母親生下他的時候,乳汁不夠,四處向同村的哺乳婦女要乳汁,才把他養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裏面的負擔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父母常常因為幾塊錢的學費發愁的睡不着,有時候,沒有學費,只能交幾隻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麪饃饃和大醬,那種味道,直到現在提起,都讓他記憶猶新。

聶海勝從小就成績很好,後來考上重點高中,又考上空軍學院,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1998年,國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員,聶海勝憑藉突出的表現被選中,加入了航天大隊。

此後,他一直不敢鬆懈。2003年、2008年、2012年,聶海勝分別入選神舟5號、神舟7號、神舟9號備份宇航員,2005年、2013年、2019年,入選神舟6號、神舟10號和神舟12號正式宇航員。聶海勝成為了第一個從小村莊飛向太空的農民的兒子!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3

為學習“全國自強模範”“感動中國 2018 年度人物”“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時代楷模”遵義籍排雷英雄杜富國同志“讓我來”的擔當精神,同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茅埡中心學校組織師生於5月22日晚上21時觀看了《時代楷模發佈廳》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蹟發佈儀式。觀看分兩類進行,一是走讀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在家觀看;二是住校師生集中在學校會議室觀看。

杜富國是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隨隊參加排雷作業時,危急時刻衝鋒在前,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失去雙眼和雙手。杜富國是紅色老區培養出的優秀兒女,是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彰顯了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敢於擔當的進取精神,直面磨難的剛毅品格,書寫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老師和同學觀看後,都深受教育和啟迪。老師們紛紛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擔當、敢擔當,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奮鬥書寫人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學們在觀後感中寫道:“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就應該勤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報效祖國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4

聶海勝,湖北棗陽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2013年7月,獲頒“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聶海勝,棗陽市楊壋鎮樊莊村人。1981年,考入棗陽一中讀書,高中畢業時順利通過空軍招飛,1983年6月,聶海勝在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空軍航空大學)入伍。學習期間,其成績優秀,在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聶海勝成為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3年,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航天員梯隊。

2005年10月12日,聶海勝與指揮長費俊龍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執行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蔘與的空間科學實驗,標誌着中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蔘與的空間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2011年7月,聶海勝晉升少將軍銜。

2013年4月,聶海勝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並擔任指令長。同年6月11日,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太空,在實現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開展航天員太空授課後,於6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此次飛行任務中,手控交會對接難度係數很大,被形象地稱為“太空穿針”,對眼手協調性、操作精細度和心理素質要求極高。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聶海勝在地面模擬訓練超過2000次,充分展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2016年2月,聶海勝出任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2005年11月,聶海勝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2006年,榮獲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201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向其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8年1月,聶海勝等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羣體“時代楷模”稱號。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5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

近年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高質量發展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發揮着中流砥柱和先鋒模範作用,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先進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值“七一”來臨之際,推出“感動榆林的共產黨員”“愛民為民的基層黨組織”系列稿件,向擔當作為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致敬,讓我們以他們為標杆,比學趕超,奮發有為,一起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1984年,32歲的石光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聯合農户治沙”的治沙公司,幹起了戰天鬥地的治沙事業,持續在荒沙窩裏、鹼灘上植樹造林35萬畝,徹底改變了當地“沙進人退”的歷史面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帶領羣眾治沙造林,脱貧致富奔小康,是當之無愧的“優秀黨員”。2021年6月29日,石光銀因其在生態建設中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了中國共產黨最高榮譽——“七一勛章”。

帶領羣眾治沙造林

石光銀出生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的定邊縣海子樑鄉。童年時代,一場場風沙常常埋沒了莊稼、房屋,“沙都到了房樑上”。在他的記憶裏,風沙帶來的苦難和貧困,迫使自家前前後後搬遷過9次。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石光銀萌生了治沙的堅定信念。

1984年,國家鼓勵個人承包治沙,石光銀辭掉鄉農場場長的“鐵飯碗”,組織207户農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聯合農户治沙”的農民治沙公司,當年承包3000畝荒沙地,開展造林治沙事業。

“鄉親們祖祖輩輩受風沙的害,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治沙!”石光銀説,黨員就是要帶好頭、作表率。為了治沙,他舉家搬到了四大壕村,一頭扎進了茫茫大荒漠,帶領男女老少齊上陣,在荒沙地栽上了旱柳、沙柳和楊樹,當年的苗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

苗木的高成活率,極大地堅定了石光銀持續治沙的決心,3000畝治沙完成後,他再次承包了5.8萬畝荒沙地。在這片荒沙中,大小沙樑上千座,其中治理難度最大的就是特大沙樑——狼窩沙。為此,石光銀貼出“招賢榜”,號召十里八鄉的鄉親們一起治沙。但是這麼多人,資金投進去要是沒效益,讓大家窮上加窮,如何向父老鄉親們交代?為了讓羣眾有所收益,石光銀成立了新興林牧場,把股份制引入治沙中,户户有股、按股分紅,從而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

“我們治沙的最終目的是改變生存環境,過上好生活。要讓羣眾獲得生態效益,才能激勵他們繼續幹下去。”石光銀説。

治沙事業,久久為功。近幾年,由於栽種的灌木林壽命短、經濟價值小、觀賞性差,二次沙化可能性大,石光銀帶領公司員工又展開了二次植樹造林和低產林改造,面積已有5萬畝之多。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6

紅色之城,黔北遵義,一座神奇、神聖、神祕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從偉大的遵義會議的歷史轉折,到攻克婁山關的勝利大捷;從文軍長征(浙大西遷辦學)的光輝壯舉,到紅九軍團播下的紅色革命火種;從操場上一個人的升旗禮,到細雨中止不住的愛國心;從流動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到獲得全國優秀的紅色義務宣講員……一直以來,紅色基因在這裏薪火相傳,

杜富國從紅色基因中傳承走來,又走到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事業中去。他的英雄事蹟,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和感動,而且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探尋。

“英雄是平凡真實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富國有優點,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實誠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燒着自己,温暖照亮着別人。”對掃雷大隊隊長李華健來説,提起杜富國的名字,便有説不完的話。

李華健説,富國受傷以來,我和戰友們常常在交流探討,“我們為什麼掃雷,富國為何能成為英雄,他又從何而來?而今天我們又該向英雄學習什麼?”。每一次思考對自己都是一次啟發,一次精神洗禮,一次靈魂昇華。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也感同身受。他認為,富國關鍵時刻很英勇,負傷之後很堅強。這個戰士身上的點點滴滴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奉獻精神、堅強品質、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長的平凡真實中一種厚積薄發。

正如他們所言,英雄從來不是一時出現的,培養的,而是長久的積累與醖釀。其實早在無形之中,紅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裏。

科教救國路漫漫 上下求索興國魂。當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莘莘學子,穿過戰火硝煙,輾轉多地來到湄潭艱難辦學,這文軍長征的線路與三年前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上段路線基本吻合,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傳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產生於家國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華民族奮起抗日之際。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繼續延伸,也是一個偉大民族靈魂的覺醒和昇華。

而天城中學也是載滿了紅色記憶。該校校長金粟説,天城鎮是紅軍經過的地方,當年不少紅軍戰士在這裏犧牲,烈士英雄的後人在這裏讀過書。2003年,杜富國從皂角國小轉到天城中學就讀國小四年級,直到國中畢業。他從小就是在紅色基因薪火傳承中長大。

“他從小就有個軍人夢。”回憶起杜富國,九年級語文老師邱重鳴説,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去為在當地犧牲的紅軍烈士掃墓。活動結束後,杜富國在心得體會中寫道:對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當一名光榮的軍人。

紅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兒女,成就了英雄傳奇,也是杜富國“讓我來”的勇氣、信念的精神源泉。

一勛章獲得者先進事蹟篇7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