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事蹟優質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K

事蹟材料不僅關乎個人的成就,也涉及到他們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咱們在準備事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強調格式正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3年工作事蹟優質5篇,供大家參考。

2023年工作事蹟優質5篇

2023年工作事蹟篇1

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在縣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中,彙集了很多工作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優秀黨務工作者,他們無私奉獻,忘我工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先進性教育工作中,為黨的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綜合組信息員魏立波就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儘管他才33歲,參加工作只有7個年頭,可得到的榮譽卻不少,2000、2002、2003、2004縣政府記功獎勵,2004縣級優秀共產黨員。他熱愛宣傳工作,利用業餘時間採寫了大量的新聞信息。自2003年6月到現在,他在市級以上刊物和報紙共發表了各類信息報道、論文89篇,相繼被縣委宣傳部、《黑河日報》社、《黑龍江水產》雜誌社評為優秀通訊員,並被《黑河日報》社、《黑龍江水產》雜誌社聘為特約通訊員。

盡職盡責勇挑重任

魏立波於1998年8月末調入到縣水產總站,他思想要求上進,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上班後的第二年就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此他就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經過三年的培養和考察,他於2002年8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魏立波在水產總站的工作量大,祕書、文書、打字、宣傳等樣樣精通。同事們都説,他一個人頂四個人用。儘管工作量很大,可他沒有絲毫的抱怨,他説,這是領導對我的信任,這也給我創造了鍛鍊和學習的機會,年輕人多幹點兒累不着。他總是加班加點、盡職盡責地做好每項工作。在他的工作日曆上,沒有休息日,沒有黑天白天,只要工作需要,他隨時都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每當辦公室的燈在晚上點亮,同事們都猜測那一定又是小魏在加班了。有兩次去省裏申報項目,材料要得急,魏立波一宿沒睡,他認真把材料填報好、打印好、裝訂好,顧不上休息,第二天早晨又坐車去哈爾濱送審材料。

繁忙的工作需要經常加班,經常使用電腦,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體其實很不好,1997年在黑河工作期間,他遭遇了一場車禍,被撞成重傷,左大腿粉碎性骨折,輕度腦震盪……整整一年半身體才恢復健康。本來高度近視的左眼在那場車禍中被破碎的鏡片劃傷,現在視力微乎其微。看着他工作那麼辛苦,家裏人很心疼,也不多掙錢,何必那麼辛苦啊?和領導商量商量,把你的工作換個輕巧兒點的吧。可在水產總站工作7年來,魏立波始終沒有向領導開過口。有一次,單位領導主動找魏立波談話,要把打字的工作分配給另一名剛上班的女同志幹,可魏立波考慮到那個女同志的孩子小,需要經常照顧,就婉言謝絕了領導的好意。

嫩江縣的水產資源非常豐富,發展潛力也很大。但由於人們普遍重視不夠,致使水產業發展緩慢。在來到水產總站工作之前,魏立波對水產的概念非常模糊,對水產的各項工作業務也是一無所知。不光是他,當時很多人知道他到水產總站上班後,都問他:你們那兒賣的××魚多少錢一斤?聽到這樣的話,魏立波簡直哭笑不得,:水產總站根本不賣什麼魚啊!心裏不禁產生一種悲哀:人們對水產的工作性質都不清楚,這工作還怎麼開展啊?作為水產總站黨支部的宣傳委員,他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挖掘、總結、推廣水產工作的典型經驗和閃光點,經常利用業餘時間撰寫關於水產方面的稿件,充分報道水產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擴大了水產業在社會上的影響面。自2003年6月,他的第一篇稿件《嫩江試養河蟹》在《黑河日報》上發表以來,他已先後在各類報紙雜誌上發表有關水產工作的通訊報道及論文33篇,其中有一篇《嫩江河蟹養殖獲得成功》還在《黑龍江日報》上發表,一篇反映由於水域環境污染而造成魚類減少的文章《為了那期待的眼神》參加了2004全省“水與生活”有獎徵文並獲得了優秀獎。

魏立波十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利用業餘時間和工作之餘,不斷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使自身具備了較好的政治素質和黨性修養。他大力倡導“抓制度促黨建、抓黨建促事業”的工作方法,把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他和支部成員們建立完善了《學習制度》、《黨員聯繫户制度》、《服務公約》、《民情懇談制度》等30餘項制度,並做到了制度管理到人、實施到人、監督到人、考評到人。掛在牆上的各項制度有如一面鏡子,黨員和職工們對照制度找差距、找不足,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他抓好支部的政治學習,每天早會後都帶領大家堅持半個小時的學習,認真學習黨的政策方針、時事新聞和黨的相關文件。還利用早會、班子會、黨員大會、民主生活會等組織進行系統學習和貫徹執行,並要求每個黨員在學習過程中要認真記筆記,寫學習心得,真正做到學懂弄通,不讓學習走過場。

魏立波和支部成員們還充分利用“三個代表”責任區活動和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的向心力不斷加強。2003年春天,嫩江鎮養魚大户黃金柱的魚苗銷路不暢,大量魚苗積壓。總站幹部職工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積

極為銷售魚苗出主意、想辦法,一方面由水產總站出錢在電視台打銷售廣告;另一方面幹部職工四處幫助聯繫客户,聯繫買方市場,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黃金柱積壓1000餘公斤的魚苗全部銷售一空。

水產總站的年輕人很多,魏立波經常找他們談話,指出他們工作及思想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鼓勵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目前水產總站的黨員由原來的8名增加到

11名,入黨積極分子由原來的1人增加到5人,黨員和積極分子佔水產總站職工總數的84.2。在魏立波和支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水產總站的黨建工作由後進變為先進,多次獲得農委黨委的表彰獎勵。

捕捉典型弘揚先進

2005年3月,魏立波被借調到農委黨委具體從事黨員先進性教育工作,他克服了人員少、任務重等困難,認真組織黨委參加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7個支部紮實開展好活動。他多次下支部督導檢查,指出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確保活動紮實有效開展。他結合農業工作的特點,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與“三個代表”責任區活動相結合,與當前中心工作相結合,開展了具有農口部門特點的“學習麻晶莉為‘三春’工作特別服務做農民貼心人”、“兩樹立、三提高、三到位”、“樹立農業人‘五種形象’”等主題活動,提高了本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素質,增強了為民服務意識。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後,農委黨委的先進性教育工作受到了縣委的表彰。

2005年7月,魏立波又被抽調到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主要負責編髮全縣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信息簡報,上報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工作信息和工作動態。他長期深入基層,深入挖掘、總結、採寫基層黨組織的好經驗、好做法、好人物,起到了宣傳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效果。

縣近郊公汽行業協會會長王文生為了圓自己入黨的夢想,整整奮鬥了30年,他始終銘記是黨給了他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牢記黨的恩情,30年來始終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在行車路上撿到並歸還失主的有衣服、農藥、農機配件等物品,價值人民幣3萬餘元;一位高位截肢的殘疾人要乘車,王文生不僅不收票錢,還主動到那個殘疾人居住的三樓把他背下樓,給他安排了舒適的座位;某車主出了交通事故,王文生聞訊後馬上趕到醫院,幫助受傷的乘客接受各種治療,並組織會員為這個車主捐款2000多元……當魏立波在基層採訪時聽到王文生的事蹟後,他被深深地打動了,他覺得這樣的典型是教育廣大黨員最生動的例子,是最有説服力的。他多次與王文生本人見面,詳細瞭解了他的事蹟,與《黑河日報》主編郝衞校合作寫出了報道《王文生53歲圓了入黨夢》,發表在《黑河日報》的頭版上,取得了比較好的宣傳效果。

此外,魏立波還採寫了《老黨員的情懷》、《建設新農村帶頭人吳迪》、《帶民共建小康家園》等大量真實感人的信息報道,大力弘揚黨的先進性,受到了市縣領導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從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到現在,他共在省《農村報》、《黑河日報》、《農村天地》(黑河日報農村版)上發表了反映嫩江縣先進性教育活動信息報道41篇,編髮活動信息簡報近百期,上報市委信息簡報、工作動態30餘期。

在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工作的半年多來,是魏立波最忙碌的日子,一方面他要做好綜合組所分管的信息簡報工作,一方面還要兼顧農委黨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些工作,同時還要負責水產總站的部分工作。這200多天裏,魏立波家的燈基本沒有在半夜以前滅過,有時甚至要亮到天亮,他坐在電腦前,睜着通紅的眼睛,不知疲倦地邊思考,邊敲打着鍵盤……

2005年末,一次意外的事故發生了,魏立波的左眼由於外傷導致眼底出血,左眼看不到任何東西,他被迫在家休養了幾天,這也是他唯一清閒的幾天。醫生告誡他:不要典型示範用電腦了,要在家好好休息。可忙慣了的他怎麼也呆不住,眼睛剛剛好點,不顧醫生的勸阻,又偷偷地上班了。

心繫羣眾無私奉獻

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魏立波經常告誡自己:要從自我做起,時刻牢記為黨增光,時刻牢記為民辦事。要用行動去影響和帶動黨員和羣眾。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魏立波現居住的水產總站綜合樓由於原建設和管理部門水產公司的解體而成為棄管樓,綜合樓的供熱管道由於破損嚴重,在2004—2005取曖期內頻頻發生跑水停氣事故,每當有險情發生時,魏立波總是衝在第一位,幫助找維修人員,借抽水泵,協調供熱部門開關閥門。數九寒天,滴水成冰,他在外面一站就是一天,有時甚至顧不上吃飯,半夜了還在外面和維修人員商量維修辦法。當維修需要買什麼東西時,他就自己先掏腰包墊上。由於綜合樓住户眾多,維修費一時收不上來,為了早日維修好管道,他就自己擔保,給維修人員打欠條,以私人關係找別人借錢。有幾個不明真相的住户看到他這麼積極,以為他在中間賺了不少錢,紛紛在背後説三道

四、冷嘲熱諷,妻子勸他不要再管修管道的事了,受着凍、搭着錢、挨着罵,圖個啥?父母也勸他暫時先搬回去住,反正有地方住,操那心幹啥?可魏立波心想,雖然自己有地方住,可還有一些住户沒有地方住,他們只能住旅店,睡浴池,自己做事問心無愧就行,受點委屈就受點委屈吧,畢竟大部分住户還是理解自己的。他就這樣忙碌了整個取曖期。甚至元旦期間,他都沒有休息,別人能在家團聚,而他卻在刺骨的寒風中張羅着維修跑水的供熱管道。春節時,管道維修人員、被借錢者紛紛拿着他打下的欠條到他單位、家裏找他要錢,魏立波在討債聲中度過了2005年春節。

2005年6月份,綜合樓住户自發成立了物業管理委員會,決定更換全樓的供熱管道,為了掌握一樓部分住户向地溝排污排便的證據,需要會攝像和照相的人進入地溝攝影拍照。物委會的人找到了魏立波,儘管他知道地溝裏又髒又臭,可他還是無條件地答應了。他拿着攝像機和照相機與物委會人員一同鑽進了地溝,地溝裏又窄又髒,糞便污水有半米多深,散發的臭氣令人窒息,地溝裏最矮的地方要爬着過去,最窄的地方只能側身擠過去,儘管全身捂得嚴嚴實實,可頭上、臉上、身上還是沾上了不少的污物,經過40多分鐘的磨難,魏立波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為物委會的索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最終那幾個向地溝排污排便的住户賠償了物委會3000元錢。

魏立波常説,什麼事,只要去做,就要爭取做得最好。我是一個農民,我就要把地種好,讓地多打糧食;我是一名教師,我就要把課上好,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我是一名黨務工作者,我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黨員和羣眾做出表率。

2023年工作事蹟篇2

幼年的李xx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裏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xx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李xx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着數家企業的李xx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李xx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李xx下崗了。肩負着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李xx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温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李xx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着病腿四處查閲資料、請教專家;為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通過對野外試驗數據的分析,李xx掌握了聚氨酯低温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李xx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着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李xx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李xx,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國小,為寧夏農村的一户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xx年起,他每年為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閲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為他們購買年貨。20xx年底,李xx被評為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美麗的。”李xx説。

2023年工作事蹟篇3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在特殊背景下所折射出來的擔當,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品質,也是他心底最温暖純良的東西。深秋十月,當肆虐的病毒“德爾塔”再度席捲而來,政府全面布控,百姓聽令居家,整個城市安靜了下來。然而在這安靜的背後,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路燈設施養護所接到下沉社區開展志願服務的任務後積極響應,全體職工第一時間到自己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協助社區進行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90後那一個個年輕的背影在抗疫一線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嶽建曉同志就是其中一員。他是防疫陣線上的排頭兵,始終奮戰在社區防疫工作第一線,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對黨和人民羣眾的無限忠誠。

九零年出生的他是一名復轉軍人,幾個月前才剛剛步入婚姻的殿堂。妻子是一名社區工作者,接到下沉任務的時候,他第一時間選擇妻子所在的團結新村街道紅星巷社區開展志願者工作。因為他了解,妻子所在社區居住人員關係網複雜,人員基數龐大,工作任務繁重,他想為抗擊疫情多出點力,早日結束這場戰鬥,讓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從下沉社區的第一天起,十幾天如一日,紅星巷社區管轄的片區四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搭建臨時帳篷、維持檢測點秩序、小區宣傳、入户調查、卡口點值守,開着自己的私家車拉送防疫物資,接送醫護人員……社區裏的各項工作他都幹了個遍。妻子的同事忍不住打趣地説:“這可真是親老公,真當鐵人使。”嶽建曉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勇擔重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力當好抗擊疫情的“衝鋒者”。

在疫情形勢嚴峻的那段時間裏,他和妻子每天五點半就來到社區,天還沒亮就在昏暗的燈光下幫着妻子開展防疫工作,往往一忙就忙到夜裏一兩點,天都黑透了才回家。有時候完成自己夜間卡扣點值守的志願者任務後,又在社區幫一整天的忙,白天黑夜連軸轉。常常一整天吃不上一頓熱飯,喝不上一口熱茶。面對抗擊疫情繁重的工作,他沒有退縮,沒有抱怨,反而越戰越勇,每天都鼓足了幹勁,無私無畏做好疫情防控的“後勤兵”。

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嶽建曉同志還是路燈設施養護所一名一線維修人員,按照住建局“四保”要求,平時還要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路燈設施進行維修,解決社區求助問題、處理投訴事件、排除監控系統巡檢故障,在設施維護的工作中都能看到他一絲不苟、盡心竭力工作的身影,是一名盡職盡責的“維修員”。

嶽建曉同志是路燈設施養護所眾多90後年輕人的一個縮影,他們有着當代青年的朝氣,也有着對社會和人民強烈的責任感。面對疫情,他們用自己的熱忱、有力的肩膀扛起了阻擊疫情的`重擔。“我還年輕,我來吧!”一句簡單的話語背後是一個個樸實年輕的臉龐,他們在抗疫一線不怕危險,不懼艱辛,永遠都衝在最前面。

2023年工作事蹟篇4

“樑副所長,你又來了”,在順昌縣各物業小區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候。順昌縣住建局房管所副所長樑凱作為我縣14家物業企業、34個物業小區負責人,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聯絡人,自順昌縣疫情防控以來,就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式日益嚴峻的時候,作為我縣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業管理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他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立即推辭了與妻子回外地岳母家過年的決定,他説,我縣物業企業管理着約17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1.4萬餘户居民,在這個非常時期,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應該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站在抗“疫”一線,密切關注順昌疫情情況,及時協調物業企業各項工作,我不能離開。一句“我不能離開”道出的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正是因為這份強烈的責任心,他任勞任怨,全力以赴奮戰“疫”線。

1月27日,在我縣下達疫情防控任務後,樑凱同志立即趕赴各個物業小區,安撫物業從業人員的恐慌情緒。在瞭解各物業企業防控物資的缺口嚴重後,積極協調各部門,多方籌措,為各物業企業徵集口罩1200餘個,各類消毒水200公斤,自動噴霧桶12個,解決物業企業的燃眉之急。督促、指導全縣各物業企業每天對小區電梯、樓道、門廳、道路等約6萬平方米的公共區域進行消殺,號召物業企業在小區內加大宣傳攻勢,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積極協助街道居委會上門入户摸底,疏散聚集業主,將防疫、防控落實到企業落實到個人。同時對物業企業的求助及時幫助解決。蝶景灣小區因封閉後,小區五期建設的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造成垃圾腐敗和二次污染,三鬆物業緊急提出求助後,樑凱當即將有關情況上報住建局和城管局,同時趕赴現場協助三鬆物業清運垃圾並運送垃圾處理廠。自縣成立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組以來,住建局作為牽頭單位,樑凱同志承擔協調城管局等各部門的工作,每天他都要對城區各主、次幹道、小巷和生活小區的環境衞生和疫情防控分片區進行巡查和“回頭看”,發現並整改40餘起問題,勸阻人員聚集5起。2月6日,他不僅做好物業企業工作,還積極聯繫我縣正在開盤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詳細説明我縣疫情防控形式,傳達省、市、縣疫情防控要求,關停6個售樓部門店。

防疫防控以來,樑凱比平時更忙碌了,每天工作回到家已是一身疲憊,因為道路管控妻子和女兒還在岳母家,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家人每天只有通過手機傳遞着關愛,互相加油鼓勁。

2023年工作事蹟篇5

xx,女,1981年1月生,中共預備黨員,黃嶺鄉建山村網格員。入職以來,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同事的讚譽和居民的信任。

一是千方百計摸清網情,當好羣眾利益訴求的“收納盒”。

擔任網格員兩年來,她藉助“雙提升”、“掃黑除惡”、“反詐宣傳”等工作,積極走訪入户,全面瞭解網格情況,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將黨的各項惠民利民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到每家每户。目前,網格內居民反映強烈的垃圾桶數量不足、停車位規劃、道路綠化等8條問題均已解決。

二是千方百計化解矛盾,做好網格“和事佬”。

堅持每天網格走訪,採取入户登記的方式,對羣眾反映的問題做到第一時間登記、第一時間解決,全年共採集事件237條,採集率達130%。同時,積極收集網格內的矛盾糾紛,並做好化解工作,2021年共排查化解網格內各類矛盾糾紛10條,羣眾滿意度達到100%。

三是千方百計排憂解難,當好羣眾的“貼心人”。

建山村常住人口400人,她的轄區內分佈着200多人,78户人家,大事小情人們都喜歡向她“報告”她不僅會給出建議,還經常幫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跑腿,買藥、交社保醫保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疫情防控期間,為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努力實現轄區的“應接盡接”的工作目標,她開展了疫苗接種精準摸排。針對接種有疑慮的居民,採取錯時逐户上門的方式到家做思想工作,通過自身接種經驗給居民普及接種疫苗的好處,消除大家的後顧之憂。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更是上門接送。她説:每天把這些“小事”做好,就是做好了服務羣眾的“大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