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1W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都會接觸到事蹟,對發生的事蹟都不陌生,大家怎樣完成事蹟材料呢,事蹟材料的寫作內容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實際情況,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7篇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面對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沒有退縮,沒有躲避,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着一名疾控一線戰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她,是父母牽掛的女兒,是孩子親愛的母親。可是身為疾控工作人員,面對疫情的發展,她沒有選擇退縮,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兩點,當接到值班人員通知後,現場疫情處置小組全體人員立即集結完畢。

帽子、n95口罩、乳膠手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護目鏡、膠靴、外層手套……一系列的準備動作完成後,雖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但彼此之間已然分辨不出誰是誰,她帶領大家一一整理了着裝,確保每個人的防護措施到位,隨着現場疫情指揮員的一聲 “上車,出發”,印有_縣疾控中心標誌車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擔當的戰“疫”先鋒。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和同事們加班加點,及時完成了《_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調組對縣醫院報告的34例住院觀察病例,進行了流調,對150餘人密接人員逐個進行了排查,確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機四伏的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病人,她通過手中的紙、筆精準記錄下病人的各項信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時間賽跑,與疫情鬥爭。

寒冬夜幕,她和流調組的同志們伏在辦公桌前,繼續書寫着流調報告……這樣的情況對於現在的她來説已經習以為常,國難面前,每個人都有責任。

1月23日晚上7點多,她剛從流調一線下來,回到科室,電話響了,是她愛人的電話,一名剛從執勤一線換崗休息的警察,電話那頭問到:“老婆,還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她停頓了一下,搖搖頭説:“我還有工作,有什麼話回家再説吧!”語氣是那樣的堅決和不捨。“是我們結婚十週年的紀念日!……”電話那頭是掩飾不住的喜悦,她鼻子一陣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調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還這麼浪漫,哈哈哈……”,一陣歡聲笑語,彷彿洗去了大家這些天所有的疲勞,也沖淡了疫情帶來的恐懼。

疫情面前,她是鋭意進取的“實幹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但由於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顧及家庭,經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經睡着,總感覺虧欠孩子。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選擇了工作,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帶領下曾被評為“咸陽市疾控中心先進科室”“_縣衞健局先進股室”等榮譽。

疫情當下,她和所有的奮戰對抗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們一樣,始終把保障羣眾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實際行動向疫情發起“衝鋒”。

正是因為有着無數個像她一樣衝鋒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全縣人民守護着“第一道防線”,我們看到了希望。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讓我們一起加油,希望不會太遠,勝利就在前方......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2

我是護士長,是黨員,還是湖北人,於情於理,都該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唐珊説。

唐珊是湖北天門人,大學畢業後在山西工作定居。這位37歲的女護士長,在看到醫療隊招募信息後毅然報名,“這些年,兩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漢,就當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的第二十六天。“時間過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樣。”唐珊清楚地記得,到武漢是大年九年級晚上7點,培訓會一直持續到夜裏1點多,第二天一早7點多就到崗。唐珊和隊員們同中日友好醫院的戰友一起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這裏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這是一位對工作嚴格到近乎苛刻的護士長。唐珊所在的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是山西省級重點科室,護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稱,提起唐珊,年輕一點的護士都説“可怕她了”,因為出了錯會被她毫不留情地訓斥。她把這種工作作風帶去了武漢,在她看來,救治一線“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工作絕不能出錯。”

這是一位處事周到、愛摳細節的護士長。作為護士長,唐珊要對這支護理隊伍成員的年齡和工作年限摸底,“每個班儘量做到新老成員搭配,保證護理質量。”她還會根據自己的瞭解,考慮醫務人員的性格,“活潑的與相對沉穩的搭配,這樣配合能夠優勢互補。”護理時,她會説一口帶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話,讓病人們聽着鄉音,知道“湖北伢子”回來了。

她同時又很“仗義”和大氣。護理工作本來就極耗體力,唐珊還主動把接物資、分物資的後勤活攬了過來。

“來了就是一顆‘螺絲釘’,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剛到武漢那幾天,她的手對防護手套過敏,起了紅疹,她咬牙克服;忙起來午飯也顧不上吃,她笑笑説“也不覺得餓”。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斷沉澱和思考。她向組織提出建議:“除了應收盡收,我們也要關注出院的病人,要考慮如何延伸護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過規範化操作,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並帶動家人和周邊人做好防護。”

唐珊説,她會戰鬥到獲得全勝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門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愛與無畏,無遠弗屆。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3

庚子新春,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親自領導、部署,拉開了全民戰疫情的序幕。這個春節假期,_原本約好了與閨蜜一起外出旅行,然而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一場關係人民羣眾生命健康的抗“疫”之戰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返崗的通知後,她立即返崗,及時瞭解常住人口、務工返鄉人員和外來走親訪友人員的健康狀況。配合村支書組織村裏做好監測、消毒和廣播宣傳工作,為防疫工作打好基礎。她發揮女性温暖細心的優勢,在做好數據監測、填報的同時,主動與前來進行返鄉登記的羣眾進行溝通,安撫他們因為不能及時返程產生的焦躁情緒,為他們送去精神慰藉,同時增強了羣眾共同抗擊病毒的信心。

防控就是責任。為全面抗擊疫情,興和縣團委向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志願者發起了共同抗擊疫情的號召,_主動請纓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作為宣傳報道中心的一員,她親自編輯刊發大量戰疫情報道,每天在網絡平台上發佈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一線志願者防控風采,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每天在志願者微信羣裏發佈各類通知、注意事項、叮囑志願者做好防護保暖措施、協助後勤保障組定時發放物資給志願者,始終把志願者的安全放到第一位。這個年僅23歲的女孩兒做的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關愛,讓大家在為國家和社會分憂的同時,形成一股“凝聚力量、共克時艱”的戰“疫”精神。

為了使本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與志願者服務工作不產生衝突,她每天白天在本單位上班,下班後立馬趕往團縣委進行志願服務工作,有時一天下來,忙得連水也顧不上喝一口。面對繁重的工作,她義不容辭、無怨無悔。雖然加班加點是常態,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即使生病也要保證各項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良好的精神狀態。

_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承諾。她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羣眾的認可、領導的好評,樹立了真幹事、幹實事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現了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的魅力和新時代青年志願者的風采。_説:“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一名公務員、一名志願者,遇到疫情就要衝在前面,當一名逆行者,抗擊疫情,打敗疫情。我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只要大家一起手拉手、心連心,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4

同學們,你們應該都知道武漢出現了一種新型肺炎吧!它是一種新型病毒,圓圓的,外面長着許多像傘一樣的毛。目前,還沒有疫苗來對付它,而,預防新肺炎的方法就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時時刻刻講衞生。

醫生們在抗疫前線奮戰着,他們與死神搶人,把病人從生死線上拉回來,而我們也不能閒着。

爸爸説:“治療一線是醫院,預防一線是物業!”

物業公司為居民築起第一道防線,守護居民的生命安全。

他們嚴守小區大門,查驗登記進出人員,不讓病毒乘虛而入;他們在地下室檢查外來車輛,排查傳染源;他們消毒電梯、消毒健身器材……讓病毒無處躲藏;他們粘貼宣傳單,讓大家都意識到這次疫情有多麼可怕……每一項工作,他們都不敢怠慢,也不馬虎!

雖然,我很想念遊樂場,渴望草地的陽光……但是,我知道,這個時候“宅家”最重要。我要盡我所能抗疫情!首先,我要認真“宅家”做作業;其次,照顧好弟弟,多喝水,勤洗手,還要帶他做運動,鍛鍊好身體。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是幫家長了。

向醫務人員和那些守護人民的工作人員致敬!讓我們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加油,武漢!加油,祖國!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5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説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鋭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於肺結核。於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台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鬥。”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説。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裏。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裏,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脱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裏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於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脱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後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6

在武漢抗疫一線,有一羣默默無聞的“90後”科研工作者,他們奮戰在實驗室,與科研儀器、病毒樣本為伴,從事臨牀救治探索、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開發、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與疫病戰鬥,成為抗疫科研攻關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醫院醫師董錦沛:

“用科研力量與病魔鬥爭”

董錦沛參與撰寫的關於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問題的論文最近在網上預發表了,即將落地業界權威雜誌。

2月7日抵達武漢,2月9日進入病區,不到30歲的醫學博士董錦沛一邊與醫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邊參與臨牀資料收集及臨牀試驗研究。這篇論文就是董錦沛與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區最多時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診斷的主要工作,我還會抽時間觀察和總結患者臨牀特點、檢查結果、進展至危重型預警表現,以及開展早期積極救治的經驗等。”董錦沛説,醫療隊這項臨牀數據收集工作已經持續大半個月,他採用文字或電子方式做好記錄,下班後再對數據進一步分析整理,隨後傳給北京後方團隊進行數據庫建設。

此外,董錦沛還參與了兩項醫療隊設計的臨牀試驗。2月下旬,結合醫療救治經驗與前期數據整理,醫療隊確立了兩種針對新冠病毒的試驗藥物,在徵得患者同意情況下,將部分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加入臨牀試驗。此後,董錦沛和同事們持續觀察其化驗指標、肺部情況、胃腸道不良反應等。每遇到疑惑,他都會向前輩和同事請教,並及時查閲文獻。“試驗還在進行中,需要進一步觀察和驗證。”

“用科研力量與病魔鬥爭,責任很重。”董錦沛説,研究項目會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間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專注更投入,哪怕在隔離病房多觀察研究一會兒,晚上少睡一會兒。

武大聯合科研團隊成員辜家爽:

“關鍵時刻應該衝上去”

最近,武漢大學宣佈:該校組建的聯合團隊創新開發的納米孔靶向測序檢測方法,有助於臨牀疑似病例難以確診的問題。武漢臻熙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檢驗實施部負責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這個團隊的一員。

1月下旬開始,武漢大學藥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臻熙醫學公司有關專家聯手開展科研攻關,研發一項更加精準、靈敏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春節期間,人手不足,公司號召員工返崗,已經回家的辜家爽立即報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這項技術的科研攻關,“我們都是年輕人,關鍵時刻應該衝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擬新冠病毒的核酸質粒,將我們合作研發的納米孔靶向測序方法(nts)和傳統的熒光定量pcr方法,進行檢測比對。”辜家爽説,他和同事們穿着防護服,一頭紮在公司的醫學實驗室裏,連續幾天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當拿到第一批實驗結果時,辜家爽和同事們都非常欣慰,相比傳統的檢測方法,新的檢測方法不僅靈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檢測的陽性率,而且能同時檢測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範圍更廣。此外,這項技術適合在醫院和cdc等實驗室開展。

如今,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的病毒核酸檢測中。作為技術支持人員,辜家爽他們每天和醫院檢驗科的醫生們同進同出,保障着檢測項目的正常運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術員何飛:

“有任務就立即進狀態”

何飛每天都會在早上8點半趕到湖北省疾控中心衞生檢驗檢測研究所,記錄實驗室檢測記錄結果,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我每天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有任務就立即進狀態。”何飛説,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樣本到了,就得立馬到實驗室去。

何飛1990年出生,是湖北黃岡人,2016年從華中師範大學微生物專業畢業後,來到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檢驗檢測研究所,一直從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監測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飛便參與新冠病毒的檢測,剛開始她也有些害怕。“由於我們經常跟傳染病打交道,跟隨前輩們進幾次實驗室之後,心態也會慢慢好起來。”何飛説,她的工作都有非常嚴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據病原體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級的生物防護服,在不同的實驗室完成實驗。“那段時間上班連軸轉,也沒有周末,我也忘記了哪天是幾號。”

2月20日,何飛加入新冠病毒與呼吸道細菌性病原體關聯性的研究團隊。“對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統會受到破壞,機體免疫力下降,此時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時候。”何飛介紹,研究團隊從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隨機選取了新冠肺炎陽性和陰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檢測了15種基因、14種呼吸道常見的細菌性病原體,探索新冠肺炎病毒與呼吸道細菌性病原體的關聯性,這給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研究生方丹:

“終於能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僅會攻擊呼吸系統,而且還會造成消化系統的損傷,我們發現,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狀,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時肝功能異常,近五成出現腹瀉,患者的轉氨酶異常率也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紹起自己和導師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開展臨牀研究就很快有了新發現,而且以第一作者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中華消化雜誌》上,“終於能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還在湖南嶽陽家中,突然接到導師黎培員教授的信息:臨牀發現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狀突出,我們馬上進行研究,為疾病防控和診治提供參考。

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狀有哪些特點?病毒對患者消化系統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方丹和導師希望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患者為樣本進行流行病學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設計問卷、收集數據、統計分析、撰寫報告……半個月的時間裏,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兩三點鐘,從305名患者數以萬計的數據中歸納結論,寫成論文。

202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蹟篇7

3月7日下午,山東省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護士長唐曉培(上圖。記者張遠晴攝)在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揮手送別最後一批病人。隨着這家方艙醫院休艙,唐曉培和同事們開始原地休整待命。

從2月初接到支援方艙醫院的命令起,39歲的唐曉培在東西湖方艙醫院整整工作了一個月。

“每天都得繃着一根弦。”雖然唐曉培在急診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艙醫院的工作環境還是第一次碰到。“我們一個護士得照顧五六十個病人,測體温、發餐食、發藥品,還得談心,6小時的工作時間裏就是不斷走,不斷説。”唐曉培説,“説實話,方艙醫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導,讓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剛住進來,情緒都不太穩定,她是護士長,很多病人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找她解決。唐曉培還記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點醫院治療,妻子在方艙醫院,孩子在社區隔離點,音訊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媽媽,一聽情況,心都軟了。”唐曉培説。她趕緊聯繫了艙外的指揮部,輾轉聯繫上了孩子。聽到孩子的聲音,病人心裏就踏實了。

這些事情雖小,但唐曉培覺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覺得你確實是真心幫他們解決問題,心情就會平靜,會配合治療。”她還記得一開始進艙的時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買秋衣秋褲,唐曉培和同事們就把自己帶來的秋衣秋褲和保暖用品送給了他們。

她們的付出,病人們看在眼裏,也記在心裏。有一次,唐曉培忙着工作,沒意識到防護服的領子開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馬提醒她趕緊去加戴一個口罩,他還特意去拿了一個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讓唐曉培扣在後腦勺上,這樣可以把口罩掛在防護服外邊。

“當時他對我説,如果你們被感染了,我們會很難受的。”這句關心的話讓唐曉培特別感動。

出艙時,很多病人依依不捨。一名大媽動情地對唐曉培説: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臉,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會為醫護人員寫下祝福,醫療隊隊員們把心願卡細心地貼在牆上,做成一株“許願樹”。

“我們進來的時候有個心願,就是儘快讓方艙醫院關門!”唐曉培説,“現在方艙休艙,我如願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