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8W

優質的教案有利於我們教研活動的展開,不管寫什麼學科的教案,我們都要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晏子使楚》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晏子使楚》教案5篇

《晏子使楚》教案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義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閲讀時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着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讀來膾炙人口,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自己作為一個大國使者和作為強國齊國的尊嚴。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簡單的邏輯思維的過程。

3、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舉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個性特點,並朗讀好相關的句子。

(四)教學難點

晏子反駁楚王中這些句子的邏輯性的思維結論。

二、説學情

(一)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

(二)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缺乏文學中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要很好利用這類具有思辯之美的文章,讓學生認真解讀,把握難點,努力突破,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説教法

(一)推導法:

在解讀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句子時,教師可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件中分別先後給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兩個句子,然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感悟到晏子作為一個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誦讀法:

為了讓學生能很好體會到當時楚王的橫蠻霸氣、盛氣凌人;體會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針鋒相對,不受欺侮的人物特點,教師只有認真引導學生細讀人物的語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語,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脈動。

(三)剝筍法:

在教學晏子三次反駁侮辱的故事導讀過程中,可採用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的結果到分析理解個別的句子,詞語的方法進行。然後再串聯起三個故事,進行總體的再現領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則故事分別講什麼主要意思,最後結果又是怎樣的?三個故事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從“只好”的結果來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卻,晏子卻一次比一次更淋漓盡致的在反駁,最後,楚王“只好”落得個“賠不是”的下場。由於這種強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領學生去深究細摳,在深入的研讀中,找出箇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

四、説學法

(一)聯想與想象: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獲得抽象思維品質的培養;感受當時國與國之間外交鬥爭的激烈舌戰。

(二)朗讀與討論:

對人物的對話,要讓學生反覆的朗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和發現。在教學晏子三次反擊侮辱的過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讓學生在學會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空間。

(三)再現與表演: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在閲讀課文後有所領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理解進行表演。我們不求學生表演的優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師可以創設:拍三集電視連續劇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再現文學形象。

五、説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從總體感受、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入手;然後師生共同探究原因,選取一個故事內容認真導讀,明確因果聯繫;再通觀全文,進行情景再現,加深對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對人物個性的把握。

(二)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個。(要求是:移動式的一個三段論。)

例:

(1)狗國,開狗洞。

(2)訪問狗國,我得鑽狗洞。

(3)楚國是狗國。

(三)具體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1)啟發談話,回顧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再讀課文第一大段。

(2)思考:當時的楚國是怎樣一個國家?想象當時的楚王又是怎樣一個國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麼?

板書:國勢強盛、顯顯威風

2、整體閲讀

(1)快速閲讀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幾招?

(2)讀後交流

(3)討論三次侮辱晏子的結果如何?讀“只好”的三個句子。

板書:只好,開城門,陪着笑,賠不是

(4)再連讀這三個結果,思考楚王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小結楚王是步步退卻,直到“賠不是”。

3、賞讀第一個故事

(1)一個依*國勢強盛,霸氣十足的楚王為什麼會在最後向晏子賠不是呢?細讀第一個故事,説説其中的原因?

(2)理解“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一句的含義。

(3)課件出示:得出楚國是狗國的結論。

(4)讀好這個句子。

(5)想象説説:當時接待的人向楚王報告時的情景。

(6)齊讀這個段落。

4、賞讀第二個故事

(1)見面後的楚王又是如何對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應對的?細讀課文。

(2)交流彙報:理解:瞅、冷笑、嚴肅、裝着為難、拱了拱等句子。

(3)重點理解:描寫人多的三個句子。試説成語:遮天蔽日、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4)解讀:説説: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兩個“笑”有什麼不同?

(5)課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既:

a訪問上等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派下等人去。

b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楚國是最不中用的國家。

5、賞讀第三個故事

(1)自學課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

(2)合作交流説説句子含義。

(3)課件出示:類比推理的三段論。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結出又小又苦的枳。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楚國就做起強盜。

楚國是個強盜之國。

(4)結論。理解:“水土不同”一詞。

(5)個別朗讀。

6、小結再現

(1)通讀三個反駁的故事,你覺得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機智、善辯

(2)請你們合作表現,自由分組整備。

7、表現深化

(1)分三組分別表演,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整備拍攝三集電視連續劇)並給出每集電視片片名。片名應該是開放的。

(2)讓學生説説:人們看完這個電視片你想讓大家明白一個什麼道理?(結論也應該是多元的)

8、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鑽狗洞

是狗國

國針

楚勢下等人鋒晏

——強——侮辱下等國反駁——相——

王盛對子

做強盜

風氣差

《晏子使楚》教案篇2

【教學設計説明】

晏子,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敍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課文就是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鬥楚王的,為什麼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主要步驟】

一、揭示課題。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説説課題中的使作什麼解釋?並且説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讀準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導書寫:淄 敝(筆順)辱 臣(筆順)

理解詞語:大夫 欺君之罪 侮辱 敝國

安居樂業 得意洋洋 囚犯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裏到哪裏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説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閲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説楚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訪問狗國得鑽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麼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晏子使楚》教案篇3

(一)、談話導入

簡介晏子。古時候有個人名叫晏嬰,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們差不多高,他是齊國的大夫,也就是宰相,這個人啊,很有才幹,人們尊稱他為晏子。有一回,齊王派晏子訪問楚國。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晏子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二)、開放預習--讀書、看圖、查資料

提出預習的要求:

1、讀書:認真讀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文,遇到生字拼讀幾遍,讀不通順的句子讀幾遍。讀完後想想,課前提示告訴你什麼?有些什麼要求?讀了課文知道了些什麼?又有些什麼疑問?

2、查資料:蒐集有關《晏子使楚》背景資料,瞭解楚國和齊國的情況和晏子。

(三)、初讀競賽--展示、交流、測學情

讀書、看圖、查資料,經過認真預習,同學們肯定都有收穫,下面同學們就來展示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比一比誰的預習成果大。

1、賽讀生字、新詞,比誰讀得準,理解得準確。

2、賽讀課文,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賽理清思路,誰能説説課文先寫什麼,又寫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4、賽資料收集,比誰瞭解有關當時兩國的國情、晏子的資料多。

5、賽提問題,比誰提的問題有價值。

(四)、確定探究目標--交流、整理、定目標

1、針對這篇課文,你們想研究些什麼呢?

2、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

3、集體梳理,確定本課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1)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是怎樣侮辱的?

(2)晏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是怎樣反駁的?

(五)、小組合作研究

(1)個人自學,默讀課文細細體會。

(2)個人發言,組員注意傾聽,互相補充,記錄員做好記錄。

(3)討論整理記錄,大家達成共識。

(4)發言人試講,其他組員評議。

(六)、展示探究成果

各小組以記錄為憑藉,結合課文相關詞句,向全班同學展示探究成果。

1、研究調達的小組彙報學習成果。

2、教師相機引導,共同整理,達成共識。

第一次楚王讓晏子鑽洞,晏子反駁訪問狗國才鑽狗洞,結果楚王只好開門迎接。

第二次楚王笑齊國沒人才,晏子反駁上等人訪上等國,下等人訪下等國,結果楚王只好陪笑。

第三次楚王笑齊人沒出息,晏子反駁是因為水土不同,齊人到楚國便成盜賊,結果楚王只好賠不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過程。

第一次,開狗洞的是狗國,開城門的才是國家,現在楚國開的是狗洞,可見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

晏子與楚王第二次、第三次鬥智,請大家照剛才的方法來推理。

引導學生討論後得出:

第二次,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我最不中用,派來訪問楚國,可見楚國是下等國家。

第三次,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水土不同)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盜賊,(水土不同),可見楚國是賊國。

教師小結:晏子依靠嚴密的邏輯思維,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駁倒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他不愧為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外交家。

再請大家動腦想一想,當今世界,美國稱王稱霸,必動伊拉戰爭,西歐動盪不安,中東戰事頻繁,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就需要有一個長時間的相對穩定與和平的國際環境。

為了努力搞好國際關係,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和幫助,需要有許許多多能處驚不變,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像歷史上的晏子、諸葛亮,新中國的周總理、陳毅、錢琪琛還要有具有這方面才能的外交事務的接班人。

(七)、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泓揚個性。

(八)、深化探究主題

佈置作業:把故事內容編成劇本,演一演,可以自由組合,分別表演三個故事,可以根據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找台詞,最好有所創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評課

這節課莫老師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由學生提出,最終還應當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適當地疏引撥,用不同的方法啟發和激勵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閲讀教學與發展思維相結合是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國小兒童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發展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促進這種發展。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主要通過晏子與楚王三次鬥智的推理過程的分析,訓練學生善於用正確的思維模式進行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我巧妙地安排要研究的問題,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士閲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的新理念。通過讀讀議議評評,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瞭解作者佈局的特點,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層層剝筍,順藤摸瓜,逐漸揭開謎底,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2、尊重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個性化朗讀,解放孩子,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個教學環節為了讓學生能很好體會到當時楚王的橫蠻霸氣、盛氣凌人;體會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針鋒相對,不受欺侮的人物特點,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細讀人物的語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語,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脈動。

3、板書設計簡潔、美觀、大方,把故事完整地表述出來了,用最精練的文字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也突出了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的板書使作者的文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三路歸一,師生和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晏子使楚》教案篇4

【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進行反駁,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和齊國的尊嚴的故事。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序,順序清楚,結構完整。本文意在讓學生感受正義和智慧的力量,學習按一定順序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識生字,感情朗讀,分角色演內容。

2、瞭解課文內容及敍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駁:理清文章敍述順序。

2、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教學用具】

課件(圖畫、文字)。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直奔課題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田忌以智取勝的故事,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春秋末期齊國的晏子,(人物課件)他幹什麼呢?從題目看,你想弄明白哪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看黑板,請看文中對這些問題有沒有説明,在哪些段落,標上記號。

三、閲讀課文,合作探究

1、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麼?抓住“國勢強盛”“想乘機”等詞,引起下文。

2、哪幾節寫晏子使楚經過?主要人物都有誰?晏子到楚國,和楚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請用一兩句話概括説明。

3、小聲自由讀3~5節(出示課件問題)引導學生找出“侮辱”與“反駁”的關鍵性的句子,同桌相互交流討論,作上記號。(分析解答,師生互動。)

4、晏子憑着驚人的智慧,卓越的辯才與楚王針鋒相對,鬥智鬥勇,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楚王處於被動,最後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

5、你認為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裏看出?

6、看結構:

除了重點內容之外,還寫了起因和結果,這樣寫好處是什麼?

7、既然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那麼這篇文章是寫人還是寫事?寫了一件什麼事?請抓住敍事的六大要素口述。

8、今天我們認識了晏子,同時也認識了楚王,作者是從哪方面來寫人物的?(語言)你認為晏子,楚王的語言分別應該用什麼語氣讀?課下練習,下節課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質疑問難,拓展延伸

1、你還有哪些疑問?課上能解決的解決,解決不了,課下我們共同查找資料。好嗎?

2、你想對晏子説什麼?寫在圖下。

3、如果對春秋戰國時期小故事感興趣,課下找有關書籍讀一讀。

4、課件問題:

楚王幾次、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結果怎樣?

《晏子使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書下注釋和相關工具書通譯全文

2、掌握“之”“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實”等古今異義詞

3、體會晏子巧妙的外交辭令和內在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的文言現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點,體會晏子外交辭令的妙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能夠感受到本單元都是圍繞“愛國”二字展開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後一課——《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國古代外交家維護祖國尊嚴、不辱使命的凜然正氣。

二、整體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確:晏(yàn)子 習辭(cí)者 縛(fù)一人

酒酣(hān) 詣(yì) 曷(hé) 枳(zhǐ)

(二)通譯全文

1.請學生自己小聲朗讀課文,圈畫疑難點並提問。

明確:“曷”、“熙”兩個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實”、“病”等含義易混淆的字詞。

2.請學生集體朗讀課文,隨機抽點學生逐句翻譯。

提示:重、難點句子:(1)何以也(2)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附:《晏子使楚》的參考譯文及文言知識整理)

三、文本研讀

(一)回顧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體朗讀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計謀;第二段詳細描寫了晏子機智巧妙地應對楚王發難的過程。

(二)重點研討課文第二段,思考三個大問題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發難的?針對晏子還是齊國,為什麼?

提示:找出原文原話,參照譯文複述情節,注意各事件的先後順序。

明確:楚王和近侍先設計了一齣戲,然後令官吏綁着一人從晏子面前經過並指稱這個人是齊人且犯了偷盜罪,接着楚王在宴會上質問晏子:“齊人固善盜乎?”

楚王針對齊國。因為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齊國出使楚國的。而且楚王問句中的主語是“齊人”,明顯針對整個齊國而言,有意輕侮齊國。

2.晏子是怎麼迴應楚王的?這種回答有什麼妙處?從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導:迴應包括動作和言語兩方面。言語上,晏子先説什麼?然後説什麼?最後説什麼?採用了何種方法?起到了什麼效果?

明確:(1)動作上,晏子“避席而對”,展現出恭敬的一面。言語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盜枳作比,擺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事實並點明其原因是水土有異,然後轉述當下“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最後反問楚王難道是楚國嗎?表現出犀利的一面。

(2)妙處:避席而對,有禮有節,令對方挑不出任何失儀無禮的不是。辭令上,晏子採用類比的方法,以退為進,將問題推還給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認自己反取其辱,展現出高超的外交語言藝術。

(3)晏子形象:機智勇敢,善於辭令;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熱愛祖國,愛惜尊嚴。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麼回答?(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讀第二段,要求讀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語氣

四、課堂小結

本課主要敍述了晏子使楚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通過具體刻畫晏子迴應楚王非難的語言,塑造了晏子這樣一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積極維護祖國尊嚴的外交家形象,讓讀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辭令之外體會到一種強烈而充盈的愛國熱情和凜然正氣。

五、佈置作業

歸納整理本課的文言現象;背誦課文第二段;課外閲讀本課節選前的兩段晏子小故事並嘗試自主翻譯(選作)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後記

附:

一、參考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説:“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今天他將要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説:“當他到來時,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説:‘(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説:‘(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小官吏)回答説:“(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嗎?”晏子離開了座位回答道:“我聽説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苦)笑着説:“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二、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縛者曷為者也 曷,同“何”。

聖人非所與熙也 熙,同“嬉”,開玩笑。

(二)重點實詞

晏子將使楚:出使

謂左右曰:對……説

齊之習辭者也:習,熟練;辭,言辭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吏二縛一人詣王:到,到尊長那裏去

齊人固善盜乎:本來

晏子避席對曰:離開座位,表示鄭重

葉徒相似:只

(三)一字多義(之、為)

1.之

(1)代詞,它 楚王聞之:代指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嬰聞之:代指下文“南橘北枳”這件事

(2)代詞,他 吾欲辱之:代指晏子

(3)結構助詞“的” 齊之習辭者也:的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的

2.為

wèi(1)介詞 為其來也:相當於“於”

wéi(2)動詞 何為者也:做

縛者曷為者也:做

(3)表判斷 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是

3.其

(1)代詞,他 為其來也:代指晏子

(2)代詞,它們的 其實味不同:它們的

(四)古今異義(坐、並、其實、所以)

4.使

(1)出使 晏子將使楚

(2)讓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四)古今異義

1.謂左右曰:

古:近旁的人,這裏指近侍

今:表示方位的詞

2.其實味不同:

古:兩個詞,表示它們的果實

今:副詞,表示所説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3.何坐

古:犯罪

今:表動作,與“站”相對

4.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疾病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譯: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

析:……,……者也;……者也;……也;……,……也,都表示判斷。

2.賓語前置句

(1)何以也

譯:用什麼辦法呢

析: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提前,古代漢語常見語法,對應的現代漢語語序為“以何也”。

(2)何為者也

譯:“為何者也”,做什麼的人

(3)何坐

譯:“坐何”,犯了什麼罪

(4)縛者曷為者也:

譯:“為曷者也”,做什麼的人

3.固定詞組

(1)所以然者何

譯: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2)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譯:難道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