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傳播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3W

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提早起草的教學文書,為完成一份教案,想必教師一定都費盡心力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光的傳播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光的傳播教案5篇

光的傳播教案篇1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l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l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l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 過程與方法

l 通過觀察與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l 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l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二、 設計思想

以從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構建合作、探究的課堂文化為基本指導思想。導入上緊扣書中彩圖,以大象間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開部分以探究為主要體系,構建課堂雙主體。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和觀察以及教師演示,使學生從多角度明白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三、 教具準備

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鐘罩、抽氣機、收錄機。

四、 教學過程設計

讓學生看p10大象的圖,讓學生思考,討論:

1、 關於大象你瞭解多少?(大小、種類、生活習性等)

2、 你認為大象之間如何進行交流?

閲讀p11文字。學生討論:猜測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中的聲音指的是什麼聲?

3、 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能產生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4、 你知道哪些動物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這些問題學過這一章後就可以解決了。

用收錄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引出課題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一]、聲的產生

(探究)讓學生自己做各種活動,使物體發聲。

(演示)敲響音叉,觀察發聲的音叉。

張緊的橡皮筋,用手指撥動,使其發聲。

觀察課本p12四張圖。

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髮聲物體的共同特徵。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想想議議)觀察p13插圖,教師介紹: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發出聲音。只有雄蟬才會鳴叫,因為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官,而雌蟬沒有,在腹部只有接收聲音的器官。

[二]、聲音的傳播

(探究)聲怎樣從發生的物體傳播到遠處?

聲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麼東西來作媒介?

1、 把兩張課桌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

2、 兩張桌子離開一個小縫,再試一試。

(這裏也可以事先佈置學生製作土電話,實驗方法如上。)

總結: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演示)將一隻小電鈴放在玻璃鐘罩裏,接通電源,然後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最後停止抽氣,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鐘罩內,請學生觀察現象。

總結: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稍作介紹(以水波作比較),略)

總結: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想想議議)請學生設計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小實驗。或找出事實來支持你的説法。

例:(1)人潛入水中後仍能聽見岸上的講話聲;(2)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風吹草動。

總結:聲音在液體中也能傳播。

小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以上通過自己探究固體傳聲,教師演示氣體傳聲,學生設計液體傳聲,使學生明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可以説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例如:雷聲、回聲等,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後聽到槍的聲音,也是很好的例子。

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學生閲讀p15小數據,找出其中的規律。)

總結: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温度有關。

15℃時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本課小結:略

五、 課後探究與實踐

1、給你以下器材:秒錶一個、聽診器一套、塑料保鮮袋一個、大燒杯一隻和一些水。你能設計一個説明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的實驗嗎?説出你的方法並動手試一試。

2、動手實驗:

?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線1米左右.

?步驟】

(1).把棉線的一端穿進火柴盒,連在盒內的火柴桿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圖1.

(2).一位同學手拿火柴盒緊貼在耳朵上,同時堵住另一隻耳朵;另一同學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線的尺子一端划動,這時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的同學將會聽到______,它是由______產生的,同時觀察一下拉緊的棉線,發現______,這説明聲音是通過______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分析聲音由聲源(振動的刻度尺)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並實際測量。

光的傳播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並能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有優美動聽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聲音使人感到刺耳難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聲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聲音是我們瞭解周圍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想知道與聲有關的哪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並提出相關問題,教師列出: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播放錄像“二胡”,提出“二胡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你發現了什麼?”

進行全班交流活動。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演示“隊鼓的振動發聲”錄像)

物體振動發聲的現象真是太多了,同學們能列舉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發聲現象嗎?

(1)吹口琴的聲音,是由於氣流的衝擊,琴內的彈簧片發生振動發出的。

(2)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於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

(3)吹口哨聲是口腔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4)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音肌收縮時,引起發音膜的振動而產生的。

(5)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生的。

(6)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

(7)笑樹能發出笑聲是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裏的籽撞擊殼壁發出聲音。

同學們剛才列舉了生活與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那麼關於聲音的發生,同學們還有什麼疑問呢?

?問題】平常聽唱片、錄音是怎麼回事?

同學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着劃過的溝槽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瞭用磁帶和激光唱片記錄聲音的方法。

2.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

進行“土電話”遊戲,引入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個課題。

請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所舉的事例,大部分是在空氣中傳播的,少部分在水中和固體中傳播,關於真空中聲音的,

傳播事例可能沒有。

演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隨着空氣的減少,引入“真空”概念。運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規律。

師:經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我們得出了真空不能傳聲的正確結論。實際上,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的聲音,就是依靠了空氣這種介質。假想雲層和我們之間是真空,大家就聽不到雷聲了。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那麼,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呢?

3.探究:聲音在空氣中怎樣傳播呢?

以擊鼓為例: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個過程和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思考】測量聲速的方法

(1)百米賽跑時,測出計時員與發令槍的發令地點之間的距離,再測出計時員從看到發令槍發令時的煙霧到聽到槍聲的時間,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2)測出海底的深,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時間,利用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3)對着山崖喊話,測出從喊聲發出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再測出喊話者距山崖的距離,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4)利用聲納對着牆壁發出超聲波,它會自動記錄從發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被牆壁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的時間,再測出聲納與牆壁之間的距離,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5)兩個同學相距較遠的距離,讓其中的一位同學喊話,並記下開始喊話的時刻,當另一位同學聽到喊聲時,也記下聽到喊聲的時刻,則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三、分析應用

通過查閲資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距離km,快車的速度km/h,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為km,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速度km/h,則噴氣式客機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m/s,北京到上海的距離km,聲音傳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

光的傳播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因及傳播

教學難點: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利用回聲計算

教學工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鈴鐺、梳子、音叉、杯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電閃雷鳴、江河咆哮、鼓樂齊鳴、放鞭炮、電鋸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畫面

[引語]從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中,可以説人們從呱呱落地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音打交道,聲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我們即熟悉又陌生,那麼,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探討聲音的奧妙呢?學生回答:想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觀看錄像

由直觀的畫面創設聲音產生的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順利的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聲音的產生

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的器材及周圍可利用的物體,如鉛筆盒、書、紙、筆等來做實驗,想辦法讓它們發聲,比比看哪一組的方法多?注意觀察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物體發聲時有什麼共同特徵?看哪一組最先發現?

師巡視並指導,幫助學生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利用不同物體進行發聲實驗,在探究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學生有的拉長橡皮筋,有的撥動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搖小鈴鐺等等自己設計的實驗,興趣盎然。

[引語]現在已有不少組同學發現問題了,下面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組的同學是否和他們有同樣的發現?還做了哪些實驗?學生交流。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善於動腦,把不同器材結合使用很好,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用手按住喉頭部分,大聲説“振動”

生活中聲音產生的現象很多,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物體是如何發聲的?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加深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也為後面發現聲音的產生的原因作好鋪墊學生在交流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他們的交流盡可能多的做實驗,通過實驗也就不難得出聲音產生的原因,讓他們真正體驗探究的快樂。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誰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

[思考]烈日當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會聽到“砰、砰”神奇的槍聲,這時大家都會驚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來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氣温超過42℃,沙漠中的石灰巖受熱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炸裂,現在你知道槍聲哪來的嗎?

有時我們需要將聲音記錄下來,怎麼辦呢?學生閲讀課本31頁

(2)聲音的傳播

我站在講台上説話,你們可以聽見,聲是靠什麼傳播的呢?

同學們思考固體能否傳播聲音?並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氣體、固體可以傳聲,那液體能否傳聲呢?

師:出示裝有小金魚的魚缸,輕敲魚缸,看金魚的反應,説明液體也可以傳聲。

師: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總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問題]《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燬,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科學嗎?

師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來回推動,可以看到疏密變化從而引出聲波,學生看課本33頁明確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下雨天,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是為什麼?

看來聲的傳播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聲有一定的速度。同學們通過33頁小資料的表格,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1)一般來説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3)在空氣中聲速的大小與温度有關

在教室裏説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為什麼?

學生回答,聲傳播的速度慢

學生仔細分析討論,然後起來交流獲得的信息。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聲速

通過學生分析表格獲得信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回聲。

三,整體感知

學生理解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傳播的形式,聲速的大小。 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本34頁1、2、3、4、5 學生完成練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對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不足之處?

學生紛紛發??

六,佈置作業

刻印題一頁

光的傳播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需要介質傳播,以及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

3、知道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温度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觀察和實驗來探究聲音產生的實質,以及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科學抽象能力;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中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逐步養成自覺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學態度。

2、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以及聲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3、聲速與介質種類以及介質温度有關。

【教學難點】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教具準備】

音叉、乒乓球、水杯、廣口瓶、聲音芯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我們生活中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裏,美妙的的音樂聲,路上吵雜的汽車聲,孩子們的玩耍聲等,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聲音,人類將怎樣生存。(邊放錄像邊説明)問:那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又是怎樣傳播開來的?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這些都是本章將要研究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聲音的產生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學生活動1:請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頭部分,輕喊一聲“啊”,有什麼感覺?(聲帶在振動)

(2)學生活動2:兩人一組,一人將橡皮筋拉長張緊,另一人用手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振動發聲。

(3)演示實驗二:將用力敲響的音叉插入水中,觀察,音叉濺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紙片,敲擊鼓面,紙片會被彈起。

問:上面的這些實驗與活動説明了什麼問題呢?

(2)學生活動2:兩人一組,一人將橡皮筋拉長張緊,另一人用手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振動發聲。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人説話、發聲是靠聲帶的振動,婉轉的鳥鳴聲靠的是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鳴膜的振動,蟋蟀叫聲靠的是左右翅摩擦發出的振動。問:吉他發聲靠的是什麼?(琴絃的振動)鼓發聲靠的是什麼?(鼓面振動)笛子發聲靠的是什麼?(空氣振動)所以樂隊裏弦樂、管樂、打擊樂器等的發聲是不同的。

用收音機播放一小段音樂.並問,這美妙的樂聲也是有發聲體在振動嗎?從收音機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讓學生想一下,用什麼辦法可以驗證發聲的喇叭在振動?

在喇叭的紙盆上放一些輕小物體觀察它們在喇叭發聲時是否跳動.實驗驗證:用碎紙揉成紙團放在喇叭紙盆上,打開收音機音量旋鈕,請幾位同學到講台上來觀察共敍述觀察到的現象是:小級團在喇叭紙盆上跳動,並閉音量旋鈕,紙團停止跳動.發聲的喇叭在振動。大家一起唱音階“1-3-5-1,l-5-3-l”邊唱邊用手摸頸部喉頭部分,發聲時喉頭是否在振動?喉頭振動停止,發聲是否也停止?發聲時喉頭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發聲時喉頭在振動.

光的傳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並根據不同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蒐集關於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等各種種子,幼兒形象直觀的瞭解探究的對象、展板。為下面的分類活動做好準備。

3.課件準備:網上搜集到了《種子的傳播》。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導入談話。

教師:你們見過植物的種子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麼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於種子的祕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於種子的資料。

(2)觀察後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什麼樣子的?關於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鈎的,還有長刺的呢。種子有什麼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裏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觀察瞭解一些種子的特徵,為下一環節中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作好了鋪墊。)

2.觀看錄像,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錄像,幫助幼兒瞭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①風力傳播(蒲公英);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③水力傳播(蓮蓬);④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説一些種子的名稱。

(2)教師通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並讓幼兒學做動作。開始的風力傳播可以跟老師做,水力、動物和彈力傳播可以讓幼兒自己創作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靠什麼來傳播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樣子。風來啦,小種子快飛起來吧……(其他種子同上。)

師幼小結:植物的種子一共有幾種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3)瞭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教師:為什麼蒲公英的種子會隨着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並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藉助風力傳播。)

教師:為什麼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麼蓮子的種子能靠水來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係呢。

(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像。幼兒觀看了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之後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並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瞭解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時,教師藉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識,瞭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説説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麼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老師在此環節中提出發散性的問題來聯繫生活: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回憶生活經驗,通過討論交流、幼幼互動,説出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為了拓展幼兒知識面,教師還準備了一些比較奇特的種子傳播方式圖片,來激發幼兒對種子傳播現象的興趣。)

4.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徵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

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説一説,然後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粘貼,最後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老師在這一環節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拿着圖片説一説、分一分、貼一貼,通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5.延伸活動。

教師: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嗎?

(最後的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為什麼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為了繁殖後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通過這個問題和活動延伸自然銜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及觀察。)

教學反思: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尤其喜歡擺弄實物,這樣可以更直觀地來認識這些實物,來親手觸摸、觀察、發現。孩子們興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動後還想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小百科: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系,對延續物種起着重要作用。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如杏仁)、調味(如胡椒)、飲料(如咖啡、可可)都來自種子。植物、大樹、花草也是種子繁殖而來。.許多種子能進行食用,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