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9W

  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三篇

有一些物體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比如一些比較堅硬的物體,但是這些物體都有形變,只不過形變很微小。所以,一切物體都在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成。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運動”教學設計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三篇

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推力、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他們的方向。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重難點

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彈力的概念,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分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3、理解形變概念,瞭解放_顯示微小形變。

(一)觀察實驗

1、觀察用彈簧拉靜止的小車

小車:由靜止→運動

彈簧:被拉長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碼,觀察砝碼和竹片

竹片:發生彎曲

砝碼:處於靜止狀態

3、觀察用彈性鋼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體

鋼片:發生彎曲

物體:被推開

(二)形變和彈力的概念:

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形變.

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彈力的概念:

(三)彈力產生的條件

(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必要條件);

(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條件)

彈力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產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觸的物體上.用手向右拉彈簧,彈簧因形變(伸長)而產生彈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彈力的施力者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受力者是使它發生形變的其他物體.

圖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豎直擋板之間,在重力作用下小球與斜面及擋板間都有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斜面接觸處,小球與擋板接觸處都會產生彈力.而圖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豎直擋板間,雖然小球與豎直擋板相接觸,但在接觸處沒有相互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豎直擋板間不會產生彈力.

(四)顯示微小形變的兩個實驗

有一些物體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比如一些比較堅硬的物體,但是這些物體都有形變,只不過形變很微小。所以,一切物體都在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成。

(五)彈力的方向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1)彈力方向的判定步驟:

明確產生形變的物體--找出使該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確定該物體產生彈力的方向.

(2)常見支持物的彈力方向:

平板的彈力垂直於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曲面的彈力垂直於曲面該處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支承點的彈力垂直於跟它接觸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繩索的彈力沿着繩子指向收縮的方向.

(六)形變的種類

看形變的種類有哪些,舉例説明。

總結:產生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形變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

(七)例題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

書由於重力的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生微小形變,要恢復原狀,對桌面產生垂直於桌面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由於發生微小的形變,對書產生垂直於書面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練習1

分析:靜止地放在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的壓力和木板對書的支持力。並畫出力的示意圖。

例題2按下列要求畫出彈力的方向

(1)擱在光滑豎直牆與粗糙水平地面間的棒在A,B兩處受到的彈力(圖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對A,B兩處都有擠壓作用,因A,B兩處的支持物都為平面,所以其彈力垂直平面分別向上和向右.

(2)擱在光滑半球形槽內的棒在C,D兩處受到的彈力(圖1-14);

分析:棒對C,D兩處有擠壓作用,因C處為曲面,D處為支承點,所以C處彈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沿球半徑指向球心;D處彈力垂直跟它接觸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垂直棒斜向上.

(3)用細繩懸掛、靠在光滑豎直牆上的小球受到的彈力(圖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擠壓牆壁,拉引繩子,所以牆產生的彈力垂直牆面指向球;繩子產生的彈力沿着繩子向上.

(八)課內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對桌面的壓力等於書受的重力.能不能説書對桌面的壓力就是書受的重力?為什麼?

(2)停放在操場上的籃球,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各是什麼?各個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學把斜面對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別畫成圖1-10中的四種樣子,其中哪個圖畫得對?

(4)如圖1-11所示,用兩根繩子把一個物體掛在天花板上,這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體,並把力的方向表示出來.

(5)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球,靠在一起但並不互相擠壓,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彈力嗎?為什麼?

學生思考後集體交流。

(九)課堂總結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訓練與應用”第1、2、3、4題。

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2、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週期的概念,掌握這幾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並會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要研究圓周運動中的最簡單的情況,勻速圓周運動,接着從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週期、頻率、轉速等概念,最後推導出線速度、角速度、週期間的關係,中間有一個思考與討論做為鋪墊.

教法建議

關於線速度、角速度、週期等概念的教學建議是:通過生活實例(齒輪轉動或皮帶傳動裝置)或多媒體資料,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有運動快慢與轉動快慢及週期之別,有必要引入相關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學習線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弧長與時間比值保持不變的特點,進而引出線速度的大小與方向.同時應向學生指出線速度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學習角速度和週期的概念時,應向學生説明這兩個概念是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和描述運動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每通過一段弧長都與轉過一定的圓心角相對應,因而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也可以用轉過的圓心角與時間t比值來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據勻速圓周運動具有周期性的特點,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還可以用轉動一圈所用時間的長短來描述,為此引入了週期的概念.講述角速度的概念時,不要求向學生強調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講述概念的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線速度的大小、角速度、週期和頻率保持不變的圓周運動.

關於“線速度、角速度和週期間的關係”的教學建議是: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幾個物理量在對圓周運動的描述上雖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並引導學生從如下思路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線速度、角速度、週期的概念

教學難點:各量之間的關係及其應用

主要設計:

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物理量.

(一)讓學生舉一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實例.

(二)展示課件1、齒輪傳動裝置

課件2、皮帶傳動裝置

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認識,引起思考和討論

(三)展示課件3: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

可暫停.可讀出運行的時間,對應的弧長,轉過的圓心角,進而給出線速度、角速度、週期、頻率、轉速等概念.

二、線速度、角速度、週期間的關係:

(一)重新展示課件

1、齒輪傳動裝置.讓學生體會到有些不同的點線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週期不同,有些不同的點角速度、週期相同,但線速度大小不同;進而此導同學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探究活動

觀察與測量:請研究一下自行車飛輪與中軸_通過鏈條的連接關係:測量一下各自的半徑,並思考驗證兩輪的角速度關係,邊緣點的線速度大小關係;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變速自行車”的變速原理.

物理“運動”教學設計三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麼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並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係後,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其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2、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和喜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生的條件、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

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讓學生試着回答以上動作的完成有什麼共同特點

新課教學

一.彈力的產生

動畫模擬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生運動、拉弓射箭等:同學們觀察動作的完成,總結什麼是形變

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拉橡皮筋:

(1)彈性形變: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2)塑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3)彈性限度: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討論與交流]我用力推牆或壓桌面,那麼牆和桌面也會發生形變嗎?

動畫模擬微小形變實驗:①按壓桌面②擠壓玻璃瓶。讓學生自習觀察,實驗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4)一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都會發生形變,只不過一些物體比較堅硬,雖發生形變,但形變量很小,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

[猜想]: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後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什麼呢?

感受分析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進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兩端,在彈性限度範圍內拉橡皮筋,使其發生形變。在操作的同時,用心體會一下手與彈簧或橡皮筋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根據力的定義,我們知道彈簧與左右手之間有力的作用,那同學們知道彈簧對左手的力是向哪個方向的?對右手的力又是向哪個方向的?

生:對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對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師:為什麼是這樣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為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後,由於要恢復原狀而把兩手向中間扯。

綜上:橡皮筋形變要恢復原狀而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彈力。

2、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回顧開始時課件展示情景:讓學生分析並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

3、彈力產生的條件:

(1)、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力)(2)、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二.幾種常見的彈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

(1)、平面與平面接觸

例題1:分析A受到的彈力(A均處於靜止狀態)

(2)、點與面接觸

例2:分析物體A受到的彈力(A均處於靜止狀態)

(3)、曲面與曲面接觸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彈力

2、繩的拉力方向: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着消失。

課後習題

佈置作業

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杆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板書

板書設計

彈力

1、形變

(1)概念:物體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2)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2、彈力

(1)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繩的拉力方向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