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教學反思優秀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活動反思的一種文字報告,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這樣才能寫出優秀的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少年行教學反思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少年行教學反思優秀8篇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1

這節課上完後我有一些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着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説:“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閲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説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

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 “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2

當我上完王冕這課的第三課時時,我深深的體會到:只要用心去教,定會收到好的教學結果。

一、在上課文第6自然段,講了王冕用了三個月時間學畫荷花,但沒有具體寫王冕是怎樣學畫,於是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王冕在這三個月中是怎樣學畫的,一陣沙沙的寫字聲後,學生交流了:“白天,王冕仔細觀察荷花,把荷花的形態熟記於心,晚上回家就在油燈下回憶荷花的樣子,然後畫下來。母親讓他早點休息,但王冕依然沒有在油燈下刻苦的構線,塗色……”有的同學寫到:“王冕開始畫得很不好,他想放棄,但他又想,天下哪有學不會事情,我一定要堅持。經過努力,他畫的荷花越來越好。”……通過練筆,學生更深刻地體悟到王冕的刻苦好學。

二、學完了課文,我説:“同學們,王冕的孝敬母親、刻苦好學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同學們內心肯定有很多感觸,你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嗎?”同學們發言踴躍。最後我總結道:“同學們,王冕的家境如此貧困,但他在逆境中刻苦勤學,最後成為一位大畫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懂事,對母親非常孝順。我想,當我們還在抱怨父母對自己照顧不周的時候,還在對父母挑三揀四的時候,當我們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時候,當我們作業沒有認真完成的時候,當我們成績大踏步地退步的時候,當我們每天捧起父母為我們準備的豐盛的晚餐的時候,當我們穿起漂亮衣服的時候,當我們拿着父母給我們的零花錢亂買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心裏在想什麼?……當在坐的每一位同學想到我們優越的生活條件是由父母創造的時候,想到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聽完我的話,教室裏一片沉寂,我想,我的話至少在孩子們的心中激起了一片漣漪,或許會對他們今後的行動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吧?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3

今天又一次聆聽了特級教師熊老師的精彩教學,雖然是課堂實錄,但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要是這樣幾點:

一、情趣盎然,愛由境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熊老師教學時,在較為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生動形象、全身心投入的朗讀去感受和體驗課文的優美意境,並從中充分感悟作品中人物的天真可愛、見多識廣、機智勇敢等特點。

這樣,學生既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課堂學習,又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成了形象的表情、聲音、身姿運動,在其樂融融的氛圍裏,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體的語文素養。

因此,新理念下的課堂應符合國小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着力營造為學生喜愛的、充滿情趣的課堂氛圍,在情趣盎然的學習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二、追求誦讀,字句關情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洋溢着濃郁的兒童情趣,加之文章有許多兒童化的語言,能帶給學生許多美的享受。如何讓學生理解美,體驗美,並表達這種美呢?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是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熊老師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在栩栩如生的畫面前,在舒緩優美的音樂中,學生的情感、思維之河緩緩流淌,師生的情感同作者、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相互溝通,相互交融。

這裏,熊老師並沒有請同學們感情朗讀這一部分式的指令,也沒有簡單淺層的指導,有的只是在學生自我歷練、蓄情待發的基礎上,讓其盡情發揮,這是學生興致所至時的一種激情的噴發,是文本語言的創造性表達。其間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將其主觀情感移入文境,並步步深入到意境中去,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在誦讀中,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到文中藴含着的豐富的人文思想,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感染。

三、創意表達,煥發靈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眾所周知,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引導學生創造文本,挖掘文中藴含着的語言,並將其轉化為有聲語言?

熊老師巧妙地利用課文省略了我的許多心理和對話的特點,抓住學生個性飛揚、興致勃發的時機,引導他們打破常規,獨闢蹊徑,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大膽處理教材,用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讀出文章的空白點,這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使其親歷了創造文本的個性化學習過程,這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一次良機,同時也是開發學生獨特視角和理解的有效手段。

走進文本,超越文本,並創造性地學習文本,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濃濃的創新氣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4

今天我花了一節課的時間上完了《頂碗少年》這篇略讀課文。以前我總不敢放手,只用一節課上完一篇課文,哪怕是略讀課文,因為從各個教參裏告訴我們要教會學生的內容太多了,總是難以取捨。不過今天的課卻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謂略讀課文教學?不就是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嗎?今天的這節課讓我看到曙光了。

課堂過程片段: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你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生: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學生回答文中的句子都在老師的預設中)

生:這是一場緊張的表演。我是從這裏讀懂的:“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的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着他頭上的碗……”

師:(這個句子不在備課中,而且老師臨時發現句中的三個“又”字,認為值得品讀)能談談你是如何體會的嗎?

生:我從“屏住氣”“目不轉睛”體會到現場的氣氛很緊張。

師:這些句子僅僅是從觀眾的角度寫出緊張的氣氛嗎?

生:(若有所思)

師:再讀讀句子,看能不能發現這句子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品讀,一會兒有好幾隻手舉了起來)

生:這句話裏作者連用了三個“又”字,因為頂碗少年之前也是這樣“疊”“轉”而碗也是“搖晃”最後導致表演失敗的。現在他又在重複之前的動作,危險的情況又一次出現了,讀到這裏我的心也被提到嗓子眼上了,可以説,每讀一個“又”字,我的心都會緊張了一點。

師:(肯定該生用心品讀的方法)看似輕描淡寫的三個“又”字,卻能讓我們讀出了緊張的現場氣氛,這是作者用詞的精妙之處,也是我們細讀精品的收穫。

這樣一段不在我預設當中的課堂生成插曲,正是讓課堂鮮活的亮點。學生感受耕耘收穫喜悦的同時,老師更是欣喜地體驗了一次真實地與文本交流的過程。過往備課,我過於依賴教參,好象總被它牽住了鼻子,其實,課堂上既要為學生手腳鬆綁,我們老師是否也要為自己鬆綁手腳呢?堅持文本細讀,我相信我們會找到更多的授課靈感,而且這些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它是彌足珍貴的。課堂上不要過於追求完成教學內容的多少,而是注重能否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量是因質而決定的。這節課我沒有把自己所備的內容一一完成,但我走出教室的一刻,我的心是踏實的。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以《桃花心木》一課引入,複習單元的核心問題,讓學生説課文講了少年成長中的一件什麼事?然後同學們回概括為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以及少年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課堂教學中我圍繞兩個自讀提示中的問題貫穿課堂教學,一節課下來感覺課文整體教學主線不是很清晰,具體反思如下:

1、單元核心問題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閲讀整合,然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本單元其實就是所謂的小故事大道理,無論《學弈》的專心致志做事,還是《匆匆》的珍惜時間,都是通過故事折射道理,所以學習到第四課已經輕車熟路。少年的兩次失敗還能成功不單單是勇氣,而是平時的紮實基本功以及信心。從文本中高度概括了“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深入閲讀觀眾的寬容,老者的鼓勵又是給予別人多一份鼓勵的`呈現。在同學們彙報感受的哲理時,宮恩寧同學引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應表揚他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平時的課內外積累學以致用。

2、朗讀的落實到位,少年高難度的動作,碗的擬人化寫法,趙麗宏的文筆細膩、精彩,學生在朗讀中入情入境,彷彿自己就是一位現場的觀眾,為少年第一次失敗時的鎮定有自信而鼓掌,為少年的第二次失敗時氣餒、慌亂緊捏一把汗,更為少年第三次的成功而吶喊。語文課一定要書聲琅琅,才能走進文本。

3、在單元核心問題的引領下,更應在高段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從重點語句中品味少年的成長故事是如何寫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讓讀者更能清晰的閲讀文本,結尾的省略號又留下無盡的思考空間,讓人意猶未盡。同時可以播放雜技表演的現場視頻,把生活教育與課本教育結合起來,也就是行知教育的“知行合一”。

4、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小練筆時間,學習後可以寫下你對少年想説的話,也可以寫一段你感受的人生哲理。但是課堂容量還是不夠,在曹主任建議下,我也覺得可以再帶一篇課堂閲讀訓練,八單元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更能熟練駕馭。

每講一堂課,就是讓自己在成長,在完善課堂教學,最終目的是在有限的40分鐘讓學生受益得法於課堂,拓展用法與課外,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不斷提升。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5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説《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3、初識魯迅,瞭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其中“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以及“初識魯迅,瞭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課前,我將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以預學單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預習時能抓住重點,帶着目標去預習。而到了課堂上,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再適時引導,及時補充、共學,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在預學單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閏土在和‘我’相處的過程中,給‘我’講述了哪幾件事?認真讀一讀這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畫出相關語句,並抓住動作、語言等描寫,聯繫上下文,把自己的體會批註在課文空白處。”按照慣例,這個問題本應放在課堂上,給學生專門的時間來閲讀、批註,但我覺得學生在課下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至少在讀完文本之後,會對閏土有個初步的印象,因此,為了在課堂上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展示交流,我把這個問題放在了課下,讓學生在預習時批註體會。

當交流到這一問題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並出示交流提示:

1、交流時應先説明:‘請大家隨我看第x自然段,我從哪句話中體會到閏土是一個xxxx的孩子’並説明原因。

2、積極發言,認真傾聽,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勾畫的內容和所做批註。

通過這樣的提示來規範學生交流時的語言,並讓學生明白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才能取長補短的道理。在小組簡單交流後,學生對閏土的印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全班交流。從整體上看,孩子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如在交流“雪地捕鳥”時,他們能準確抓住閏土捕鳥的動作體會到閏土的聰明能幹,抓住段末的省略號,體會到閏土的見多識廣。因為課前有了充分的預習,小組內有了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全班交流時,孩子們很快就通過四件事總結出了閏土的特點,但遺憾的是,在交流時,我的評價不是很到位,同時也缺少生生互動評價。

除此之外,由於想呈現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因此把本應兩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壓縮在一課時完成,結果造成課堂容量過大,儘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但整堂課上下來,我覺得有點累,相信學生聽得也並不輕鬆,看來,以後還是要學會取捨。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激情不夠,導致課堂氣氛比較平淡,隨機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一堂課下來,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會的東西、不明白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好好跟着前輩們奔跑吧!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6

本課以讀為主: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

在第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再放一遍錄音朗讀,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誦,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瞭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整體把握主要內容,這樣有利於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課時,我先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要求讀得字正腔圓,再指名一個小組檢查朗誦情況,然後進行評議,並隨機對第一個小節的朗誦進行指導,學生心領神會,進步相當大,再請四人一小組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要求讀得有聲有色,然後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讀整首詩,讀完以後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為主。

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多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而且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彙報,幫助了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7

上午進修來指導,匆匆趕往教室上第四節時學生已在齊讀課文。於是,等待,於是,順勢而學。第一課時《少年閏土》充實愉悦,還是上課的感覺好!

順着讀書“發問”,讀着這篇文章,不難看出少年閏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在你的生活中,哪個夥伴給你留下深刻的、難以忘懷的印象呢,你的腦海裏頓時出現的畫面是什麼,説説?(為“仿寫”作一鋪墊)

順着人物“導學”,從文中走出來,瞭解本單元的主題“初識魯迅”;瞭解本單元的“主人公”;瞭解本單元“任務”展開學習。

順學而導,解開疑惑。本課最有收穫莫過於此。呈現了學生幾個精彩的畫面:一是關於整體感知,關於分段,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頭尾分,中間一部分的三部分式;一種是中間再分為兩段的四部分式;還有一種就是中間再分的五部分式。我不急於告知,繼續發問,具體寫了“我”和閏土的哪幾件事?(四件,梳理,不難)藏在課文的哪些段落(6——16),單列會不會好點,有的學生點頭了; 於是就剩下四部分和五部分的糾結了。至於介紹背景要不要單列,看看題目,寫背景為的是寫我和閏土的相識,合在一起為好。全體同學釋然。導學成功!

二是關於第一自然的學習,這個“鳳頭”,學生學出了味道,倒敍的手法,一看便知,怎麼寫的內容值得品味,於是帶着學生“找尋”,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人,寫得真好,讀,再讀!直接再切入第五自然段,外貌的描寫,又能讀出什麼信息(健康可愛、家裏的寶貝、作者抓了特點)説得真好,讀,再讀!

三是關於背景的介紹,刪除會有什麼後果?讓學生還是讀、找。很多信息就得以呈現,“我”的身份是“少爺”;“大祭司值年”的“鄭重”;“忙月”的意思。

學貴有疑,喜在釋然。幾個環節後,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小説”這一文體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少年行教學反思篇8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兩點:

一、問題引入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問題“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入,大部分學生從字裏行間讀懂了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氣?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有的説他被一位姓閻的都督邀請參加滕王閣的宴會,説明他很有才氣;有的説姓閻的都督提出要做一篇時,別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都不敢答應,而王勃卻説要試試,説明他有才氣;有的説他站在窗前在觀察江上迷人風景,在醖釀,也説明他有才氣;還有的説,從姓閻的都督拍案叫絕誇他是奇才,更證明了他的才氣……學生們找的很準,我將他們的回答都一一作了板書,使得答案更清晰。

這個問題解決得很順利,與充分預習和小組交流密不可分。

二、情景與詩句輔助教學

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了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兩句話,然後和學生一起,一邊朗讀一邊濃縮句子,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逐步板書下來。然後再根據詩句擴充意思,這樣反覆兩次,學生對詩句意思就熟練地背誦下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