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教案參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一個合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書寫教案中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經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造房子》教案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造房子》教案參考7篇

《造房子》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與小組同學一起,參與設計房子,會計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夠與組內同學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二)科學知識:

1.瞭解古代房子和現在房子的特點。

2.知道設計在建築中的重要作用。

3.瞭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造房子的艱辛和快樂。

2.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享受。

二、教學重點:

設計並建造房子

三、教學準備:

有關建造房子的材料、繩子、紙張、木棒、透明膠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人們居住離不開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類型麼?

2.欣賞一些不同類型的房子,説説它們都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3.如果讓你來建造一幢房子,你會建成什麼樣子。板書:造房子。

(二)學習新課

1.初步總結房子類型,看書上的圖片,分析。

思考問題:古代房子和現代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學生談論,彙報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談話:剛才我們比較出現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遠遠優於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時候要考慮到哪些因素呢?

(2)學生談論,羅列,彙報

(3)引導:根據已經學過的《折形狀》和《搭支架》,怎樣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們有些怎樣的建議?

3.造房子活動

(1)我們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們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選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怎樣把可用的材料變得更結實(結合《折形狀》所學的知識)

怎樣連接這種材料(結合《搭支架》所學的知識)

(3)分析書上的圖,你從圖上能學到什麼經驗?

學生討論,彙報

4.動手操作

分小組自由搭建,教師巡視指導(提示:模型不宜過大)

5.評比,總結。

《造房子》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單雙腳跳的快樂,學習單雙腳連續跳格子房子,鍛鍊腿部力量,有良好的動作協調性、靈敏性。

2、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感受跳格子房子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已掌握雙腳、單腳跳的方法。

2、畫有四種不同形狀格子房子的場地一塊。

3、錄音機、磁帶、小紅旗一面。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幼兒隨音樂練習各種走的動作,(高人走、矮人走、腳尖走、腳跟走、腳內外側走等)

二、合作探索,嘗試練習

1、師:小朋友,請看場地上畫有格子房子,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玩這些不同形狀的格子房子?

(幼:單腳跳、雙腳跳、跨跳、分並腿跳、單雙腳交替跳等。)

2、請幾個幼兒示範創意玩法。(教育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要互相碰撞,學會保護自己和同伴,學會商量合作、交往,規則是不踩到格子房子的邊緣線。)

3、教師小結:請幼兒輪流演示自己的玩法及分享合作的創意玩法。

(1)師: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樣跳格子房子的?鼓勵幼兒介紹不同形狀的格子房子的玩法或一種方式多種玩法。

(2)你還能想出什麼樣的跳法來?你還能想出什麼形狀的格子房子呢?

4、教師為幼兒示範連續彈跳的技巧,然後組織幼兒集中練習1--2次。

(1)講解連續跳的方法、技巧、規則和安全事項:從第一個房子起點開始,逐格單腳跳躍到終點。走到第二個房子起點,逐格雙腳跳躍到終點。走到第三個房子起點,逐格跨跳到終點。走到第四個房子起點,逐格單雙腳交替跳。跳躍時,要求跳到格子中間,不能踩到邊緣線。

(2)幼兒玩"跳格子"遊戲,重點指導幼兒在連續跳的過程中不踩邊緣線。

三、遊戲:"爭奪紅旗"

1、玩法: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跳房子,完成四種方法,在同一時間內速度快的一組奪得紅旗獲勝。

2、規則:"跳房子"的時候不能踩邊緣線,踩到線的幼兒須退回起點重跳。一種跳法完後,依次從旁邊繞開,接着隊伍繼續第二種跳法。

3、幼兒開始比賽。

4、教師小結比賽情況。

四、結束

幼兒擦汗,隨音樂做放鬆運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户外活動時間讓幼兒繼續練習跳房子游戲的多種玩法。

活動反思:

幼兒在開展民間遊戲活動時,對遊戲充滿了好奇感,十分感興趣。幼兒由於自身能力發展所限,少部分幼兒身體平衡掌握較差,在單腿跳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體,經常出現雙腳着地或是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採取了不同的措施進行指導。對於平衡差的幼兒,除了用言語鼓勵外,在他們行進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一旁進行保護行進。在反覆多次的遊戲後,孩子對平衡能力掌握自如時,再加大難度,以達到遊戲的要求。

《造房子》教案篇3

設計意圖:

中班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常常會涉及"比較高矮"的內容。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我們設計遊戲情境,分三個部分開展比較高矮的活動。

第一部分是人與人的比較。中班幼兒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關於高矮的相對概念,並且積累了一些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他們也喜歡在日常活動中互相比誰更高。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們讓幼兒在和同伴的反覆比較中鞏固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加深對高矮相對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與物的比較。我們藉助幼兒喜歡的"搭積木造房子"的遊戲,引導他們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理解高矮。我們對幼兒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裏最高的幼兒要矮,這使得幼兒不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務,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於是,在遊戲中,孩子們開始用目測的方式進行估計,或者請班裏最高的幼兒前來作實際比較,人與物的高矮比較自然而然地進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與物的比較。我們讓幼兒通過為房子掛門牌號碼來對自己所造的這幾幢房子的高矮進行比較和排序。對中班幼兒來説,要完成對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為此,我們先是幫助幼兒快速確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過目測就可以直接比較出來),這樣一來參與排序的房子的數量也就減少了兩幢。我們還為幼兒提供適當的工具一直尺、紙板。在必要時提供測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較更為準確,也有助於幼兒獲得粗淺的科學測量與比較的方法和概念,為他們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最後想説明的是,我們經過多次嘗試,選擇大積木、奶粉罐、紙盒之類的物品作為活動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這些東西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對於它們的特性比較熟悉;二是這些東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較穩固,幼兒能夠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標:

1.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樂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種材料造房子,並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房子從矮到高排列。

2.願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與合作,大膽地表達。

準備:

1.讓幼兒收集各種造房子的材料,如紙盒、大積木、奶粉罐等。

2.1~6的數字卡片,直尺,紙板。

3.活動宜分組進行。

過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師:我們這些孩子中,誰最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師: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自己比誰高,比誰矮?(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3.師:怎樣比高矮?(請兩個幼兒示範。)

4.師(小結):比的時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腳併攏,人頭放正,眼睛看前方。這樣比出來的結果才比較準確。可以用手來比一比,或者請朋友來做裁判。

5.請大家一致認為比較高的幼兒和其他幼兒逐一比較,看看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最後看看這名幼兒是不是最高的。(在這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幼兒有關高矮的概念,鞏固比較高矮的方法。)

6.師(小結):原來我們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誰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遊戲: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比高矮的遊戲。我準備了幾種材料(逐一介紹材料),等會兒你們可以兩人一組選擇相同的材料一個一個疊起來造房子。(強調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為幼兒後續的建造和比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裏最高的幼兒矮;將房子造在場地後方,和其他幼兒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讓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造房子。(在幼兒造房子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以及每一組使用哪種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規定的地方,並引導幼兒請班裏最高的幼兒與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師在指導幼兒造房子時,最好使幾幢"房子"的高矮差異明顯些,以方便之後的比較。)

4.請班裏最高的那名幼兒逐一與6幢"房子"比較,檢驗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標準。(在比較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兒名字)矮"鞏固幼兒對高矮相對性的認識。如果發現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導幼兒及時調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師:這些房子一樣高嗎?我們一起將這6幢房子從矮到高排排隊,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後一個。(幼兒通過目測作出判斷,並用建造房子的材料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師:接下去幾幢"房子"該怎樣排?(幼兒通過目測進行比較,判斷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點點的"房子",並請造房子的幼兒將"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師:真的是這幢嗎?請你來比一比,看看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點。

4.師(小結):比較不同高矮的房子時,用眼睛看可能會出錯,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兒共同為前3幢"房子"排序,引導幼兒瞭解排序的方法。

6.師:那麼接下來的3幢"房子"該怎麼排呢?請造這3幢房子的孩子上來把這3幢房子按照順序排下去。(在幼兒移動"房子"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防止"房子"傾斜倒塌。當發現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過目測進行比較時,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直尺或者紙板等進行比較。)

7.引導幼兒給6幢"房子"裝上1~6的數字門牌號碼,規則是最小的門牌號碼給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號,以此類推。數字必須是連續的。(幼兒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應的數字。)

8.幣幼共同檢驗6幢"房子"的門牌號碼是否是從1~6連續排列的。

延伸活動:

教師為其中一幢"房子"加蓋屋頂,並提問:這幢"房子"蓋上屋頂之後,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從矮到高排,還是這樣排嗎?

《造房子》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進一步發展幼兒推、拉、走的動作和聽信號做動作的能力。

2、通過“造房子”貼“磚塊”,鞏固幼兒按形狀進行分類的數學知識。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雙腳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造房子”貼“磚塊”

教學難點:“造房子”貼“磚塊”

活動準備

1、企鵝頭飾、沙包人手一個,小推車人手一輛。

2、各色泡沫紙做的反面有雌雄搭扣的磚塊若干,雞媽媽房子一座。

3、場地佈置:樹林、小路。

活動過程

一、形如環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在電視上看見過小企鵝嗎?”

“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走路的嗎?”

“小企鵝除了搖搖擺擺地走,還會怎麼走?”

“對了!還會跳着走,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學企鵝“八字步”的走法與跳的動作入場地)

(幼兒跟教師一起做動作。)

二、基本環節:

遊戲一:企鵝運蛋。

“昨天晚上一陣大風把雞媽媽家的房子給吹倒了,還好蛋寶寶一個也沒有碎。附近有隻壞狐狸,專門來偷蛋,雞媽媽連忙去造了一座新房子。今天我們就去幫雞媽媽把蛋寶寶運到新房子裏,好嗎?”

“天氣這麼冷,為了讓蛋寶寶不受涼,我們可以把它藏到腿中間,然後再一下一下地往前跳着走,把蛋送到安全的地方藏起來。”

“誰願意來試試?”

1、個別幼兒示範練習,教師講解並小結。

2、幼兒集體練習。“每隻小企鵝拿一個蛋,夾好後試一試,夾得牢不牢。”

“在送蛋寶寶的路上,壞狐狸會來偷蛋,所以你們要非常小心,媽媽看到狐狸時就會叫‘狐狸來了!’,你們就馬上把蛋寶寶用雙手捂住,千萬不能發出聲音,讓狐狸發現的話他就會來偷蛋,等媽媽告

訴你們‘狐狸走嘍’,我們再接着送蛋寶寶回家。”

“雞媽媽造新房子的地方比較遠,要經過小樹林和小路,一路上小企鵝們可要小心了,別撞到樹和小路邊的石頭,好嗎?”

遊戲二:運磚。

“蛋寶寶已經安全送到了,真累呀!我們一邊休息一邊參觀雞媽媽家的新房子,咦!怎麼牆壁上有這麼多漏洞呢!可能是磚塊不夠吧!我們再去幫雞媽媽找磚塊補房子吧!”

幼兒跟教師聽音樂做跳的動作一起去找“磚塊”。

“這些磚塊的形狀都一樣嗎?都有什麼形狀呢?再看看房子漏洞的形狀一樣嗎?”

“動動你的小腦筋,看誰能把房子上的漏洞補得最好!”

我們又可以用送蛋寶寶的方法來運磚塊,一會兒每隻小企鵝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磚塊,用腿夾住它,把磚運到雞媽媽家。

“哎呀!好累呀!休息休息!咦!怎麼有這麼多的小車!用小車來運磚的話應該會輕鬆許多吧!”

“每人找一輛小車,把磚塊裝到小車上,把磚塊送到雞媽媽家。”

(指導幼兒按形狀不同,補好“漏洞”。並啟發幼兒用小推車當刷子,粉刷牆壁,增強遊戲性。)

三、結束環節:放鬆活動。

“我們幫雞媽媽送了蛋寶寶,還幫它補好了房子,真開心呀!那麼開心的時候,你是用怎麼樣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示的呢!”

鼓勵幼兒用大聲笑、跺腳、拍肚子、在地上打滾等形式來表現高興,以達到放鬆的目的。

“回家的時間到了,我們拿上自己的小車,和雞媽媽再見,跟媽媽原路返回。(再次練習推、拉的動作)

四、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通過這天的遊戲,今後我們可以練習幾何形體分類,也可以拼圖、搭積木等。小朋友們願意嗎?那我們以後再練習吧。

《造房子》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觀察比較,初步瞭解人們居住房子的變化,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並知道要保護我們的城市環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

小朋友你現在居住的房子是什麼樣的?你還看到周圍什麼樣的房子?

二.出示圖片(從外形比較)很久很久以前,人們住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呢?

圖1:這是什麼?山洞,最早人們還沒有想到蓋房子,就住在山洞裏,這樣有哪些危險呢?(沒有門窗,會有野獸,只有山洞能居住不方便。。。)教師:住在山洞裏不安全,有很多危險,那人們就要想辦法造房子,蓋什麼房子呢?

圖2:這是什麼樣的房子?(沒有四周的牆,沒有門窗)比之前的山洞好了一些,但住在這裏會有哪些危險呢?(下雨會漏雨,颳風會倒。。。)教師:雖然蓋了房子,但還是很危險,那怎麼辦呢?聰明勤勞的人們又要想辦法了,會造出什麼樣的房子呢?

圖3、4:這是什麼樣的房子?(有了牆壁和門),可是這樣的房子沒有什麼?(窗户),沒有窗户會怎麼樣呢?(屋裏很暗,不通風)圖4人們還在屋裏做飯,會怎麼樣?(被煙嗆到)那怎麼辦呢,你有沒有好辦法?

教師:那可以把房子設計一些窗户,這樣就解決問題了,那還會有哪些問題呢?

圖5:人們在哪洗衣服啊?屋裏不能洗衣服,還有到河邊洗,會有哪些不方便的呢?(下大雨漲水了危險,會掉進去,冬天結冰了教師:那怎麼辦呢?(蓋衞生間,可以洗衣服)圖6:就像我們現在的房子一樣,家裏有什麼?(廚房,衞生間,客廳,卧室)

:現在的房子真方便,做飯在廚房,吃飯在餐廳,看電視在客廳,睡覺在卧室,實在是太方便了,我們的住起來也很舒服。我們的房子真的是越造越好了,那我們在蓋房子用的材料上也有了一些變化,我們來看一看

三.從材料上感受越造越好的房子

圖1:最早的山洞

圖2:茅草蓋得房子,會怎麼樣?(不結實,不牢固)

圖3:泥房,比草房結實,但還有是不牢固,下大雨就會沖垮

圖4:接着會是什麼房呢,磚房,磚房很結實很牢固

圖5:除了磚房,現在呢我們更多的這些高樓都是混凝土房子,這樣既方便還結實呢看了這麼多,你覺得我們的房子有什麼變化呢,變的越來越怎麼樣呢?

四.活動結束

1.是啊,我們聰明智慧的人類不斷地想辦法,房子越來越結實,越來越漂亮,越來越舒適,讓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那現在我們的城市中的房子越來越多了,高樓也越來越多了,人們生活好了,汽車也越來越多了,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環境問題,有哪些環境問題呢?

2.那我們要怎麼保護我們的城市呢?

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也要行動起來,多種樹,綠化環境,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綠色出行,保護我們的城市,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好,小朋友們,從我們做起,讓我們都快快行動起來吧!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造房子》教案篇6

目標: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材料環境創設:電腦演示文稿製作(內有房子的發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國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對建築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築”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藉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築,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通過家園聯繫的方式,佈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後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為外地借住在這裏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境和房子並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説:“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裏的願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流程:

1、 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築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築。

(由於有了參觀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 觀察比較:

1) 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説:“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説:“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小結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 觀看房子發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小結。

(這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才的觀察自己進行總結提升,我認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 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築,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孩子們看着那些很現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築,不由地發出感歎:“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節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 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説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説的是“要有衞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説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於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反思:

一、從活動中孩子獲得的發展來看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逐一觀察文稿,孩子中對於房子由最早的山洞開始到現在的別墅的演變有了一個初步簡單的認識,在認知上有了一個概括的感知。同時在感知觀察中,幼兒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前後不同的房子進行比較,思考他們的優缺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獲得的是思維性的發展。

2、 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運用: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斷變化,從而感受到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積極性的轉化,獲得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結合這個目標和活動,我插入了一個語言的引導,即用“越來越”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變化,這個句式的練習並不是很機械化的單純的練習,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較後自然衍生的,不僅是語言的豐富,更始對幼兒比較認識的結果的一個小結,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來。所以,我認為這個詞彙的選擇也是活動重要併成功的一個部分。現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樣是對孩子情感的一個提升,在感知房子越來越好的基礎上,讓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進的房子是對幼兒感知的在引導和進一步昇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思考:

活動中有爭議的地方,即最後的想象環節願意是激發一種美好積極的追求體驗:第一次的試教對象是本學期新來的一部分孩子,我們讓孩子來設計“自己將來如果造房子的話,可以設計什麼樣的房子”,結果孩子們都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只是圍繞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説,並沒有在大膽新奇的想象上,考慮到主題的開展也還不深,讓孩子設計想象可能有些難了,就在第二組教學時改為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話想要什麼樣的房子”。結果第二批孩子卻與前一批截然不同,他們是老生,在思維上要較前一批孩子活躍,請他們想象自己現實中可以造的房子時,他們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飛機房”、“汽車房”等,這個現象,也讓我再次體驗到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孩子時,提問需要注意的一個適切性。

三、活動在細節上的問題:

這實質上是一個談話活動,作為一個談話活動,教師在教育的隨機性上要更強些,要及時對幼兒的表達作出處理和引導,在一些細節引導上我處理得不是很恰當,如;有一個幼兒説:“樓房有陽台,可以在夏天的時候乘涼用。”,我的即時反應是“夏天那麼熱,到陽台上乘涼不會舒服”,就將話題引導了“冬天曬太陽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説法,其實他的説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陽台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風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為一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為孩子的看法尋找合理的解釋,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帶給我的思考。

《造房子》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構的基礎上進行添畫,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幫助小動物的情感。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難點:能在建構的基礎上進行添畫,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房子。

2、玩具小熊一隻

3、各類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三角形模板及固體膠、白紙、油畫棒每組若干,教師示範用具一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昨晚颳了一陣大風,把小熊的房子都吹倒了。小熊沒房子住了,它需要小朋友的幫助,你們願意幫助它嗎?

2、引發觀察興趣:你們看,小熊找到了什麼?

二、拼拼貼貼,創造房子

1、觀察認識材料

1)小熊找到了哪些形狀的材料?(出示四種形狀模板)

2)分別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讓我們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師示範模板拼搭新房,並啟發幼兒來嘗試設計不同的造型,一起來想想如何來添置窗、煙囱和門。

三、激發創作,共同參與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造新房。

(2)啟發幼兒尋找可以做煙囱、門、窗的圖形。

四、欣賞活動

請幼兒相互欣賞拼搭的房子,激發下次活動的興趣。結束語:“小熊很高興,請你們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學反思

小班後期的幼兒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將這些圖形的組合起來拼搭還嘗試得不多,經常可以看見孩子們用積木積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這一內容對他們來説應該是不陌生的。為激起幼兒的興趣,我採用“小熊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勵幼兒幫助小動物,嘗試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來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並嘗試尋找合適的材料來添置煙囱、窗、門等,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創造力。在引導幼兒討論的時候,注重孩子們的想法,示範後故意不添置門窗,而是請幼兒觀察,發現問題,一同來解決;又如有幼兒想到“門上還有一個把手”,當即就對他表示了肯定,並引導幼兒考慮可以用添畫的方法;活動指導時也儘量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自己動手,進行拼搭、添畫。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總的説來,整個活動孩子們的興致都十分高,在拼貼作畫中體驗了動手樂趣,目標基本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