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6W

  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

正因如此,他才寫出《蘇州園林》這樣極富特徵而又語言生動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以下是本站為打大家整理的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

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一

一、説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説明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沒有按照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採用了由總到分的説明順序介紹了蘇州園林異中之同的整體特徵,使讀者隨着作者那讚賞和眷戀的筆觸領略了人工營造的優美園林所體現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據教材編輯意圖,國中第四冊的閲讀教學,主要是聯繫生活,着重培養閲讀説明文的能力。而作為本單元的重點課文的《蘇州園林》,編者把它編排在單元之首,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因為説明文這種體裁學生在七年級時就已接觸過。(如國中第二冊第三單元)所以,對於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又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它對本冊的第二單元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因此,從教材的編排位置來看,它體現了循序漸進、學以致用的教學規律,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已完成了從國小到國中的銜接與過渡,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正逐漸形成,説明文已學過一個單元,有了一定的説明文語感,同時也初步掌握了説明文的有關知識,如説明的方法、説明的順序等,但仍需繼續加強鞏固提高。據此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A、掌握生字詞。B、整體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説明順序。D、掌握舉例子、作比較等説明方法。E、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能力目標:A、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B、培養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賞析品味文章、段落、語句的能力。3、德育目標:A、引導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主要特色,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祖國秀美園林、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B、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3、教學重難點:《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説明文。它介紹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情況,而是所有園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紹某個地方的説明文那樣按照遊覽的路線進行敍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進行敍述。據此,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説明順序。由於本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時他是蘇州人,對蘇州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從他曾説過的“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兩句中就可知曉,正因如此,他才寫出《蘇州園林》這樣極富特徵而又語言生動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為老師,必須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蘇州園林》是一篇説明文,説明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讀,所以應採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準備先讓學生自主閲讀,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學習,懂得發現問題,然後採用“探究學習法”,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學習方法,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結構,並稍加點撥在閲讀和仿寫中學會運用多種説明方法,從而學寫簡單的説明文。此外,蘇州園林之美,聞名全國,譽滿世界。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藉助課件將一幅幅蘇州園林的美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直觀感,便於理解課文。同時,根據課文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閲讀、思考、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圈點評析,幫助學生找出中心句、説明方法等,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角度地訓練他們的“聽説讀寫”能力,讓他們養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説:“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以下學法指導:A、預習課文的方法。B、朗讀文章的方法。C、質疑的方法。D、賞析品味語言的方法。

對於本課的教學時數,擬兩課時完成。

三、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1、激趣導入:先讓學生與我一齊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背完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色嗎?”明確:杭州西湖。然後再飽含激情地説以下的話:同學們,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個地方見到江南大才子文徵明的工巧設計;如果這個地方可以融精緻優雅、簡潔古樸、落落大方於一體;如果可以在這裏看到奇山異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淨深幽——那麼,這個地方會是哪裏呢?(稍停頓時一下,讓學生猜一猜。)對,一定是蘇州園林。確實,蘇州園林之景,如詩如畫,無不令人心向神往。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園林》,跟隨葉聖陶先生去領略那蘇州園林醉人的勝景吧!(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課件一)(這一導語的設計,以優美的語言描繪蘇州園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嚮往之情,從而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走進文章的畫面中。)

2、板書課題、作者,然後讓學生介紹所瞭解的作者的情況和寫作背景。(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因為七年級時已接觸過葉聖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麼讓學生介紹作者,應不是難事,如忘記,可適當提醒。)

3、抽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助於積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請學生説説學習説明文應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説明對象及特徵、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的語言等。

(二)、自主學習,內容呈現,整體感知:1、速讀課文,讀準字音。2、以導遊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比一比看誰複述得最好,不能複述的地方做上記號,別人複述時注意聽。學生複述後,教師應點評,多鼓勵,少批評。3、朗讀課文,注意語感、讀書的節奏、感情的抒發。

(三)合作學習,師生互動:1、讓學生找出概括蘇州園林的共同點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2、請學生將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討論研析,教師巡視給予點撥引導。3、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四)探究學習:思考題:1、蘇州園林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麼?2、蘇州園林有什麼整體特徵?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3、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來介紹蘇州園林?4、劃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與前文有何密切關聯?5、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繫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請圈出本文有“圖畫”之意的詞,然後再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説明。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歸納板書。1、2、3題難度不大,估計學生能很快就能找到所以,儘可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4題前一問題容易解決,關鍵是後一問題,先選兩位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這一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從而掌握本文是採用先總後分的結構展開的,條理清晰。5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圈點勾畫,討論後再明確。

(五)賞析品味語言:1、完成練習二,讓學生懂得寫説明用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2、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並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

(六)質疑:愛因斯坦説:“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本題就是要讓學生各抒已見,獨立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牆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着”與“薔薇木香”搭配不當。

(七)小結: 1、讓學生説説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穫。(葉聖陶先生説過:“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自己説出自己的收穫,那麼他們也就懂得了學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師小結見板書。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徵,説明順序合理,説明得當,既突出了被説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晰有序,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聖陶先生駕馭複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希望同學們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借鑑作者説明的技藝,力求學以致用。(板書的設計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抓住事物特徵説明事物,再現總分的結構形式。)

(八)遷移訓練: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出示課件四:1、仿句訓練:“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講究……講究……講究……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要求:仿照本段,利用總分總的格式寫一段話,要求分説用一組排比句。2、運用你所學過的説明方法、説明順序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簡單介紹你經常使用的一種文具,要求説出它的特點。

(九)作業:課後查找有關中國園林的圖片和資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賞。

附板書: 蘇州園林

亭台軒榭的佈局 (分) (總) (分) 角落的修飾

假山池沼的配合 圖畫美 門窗的圖案

花草樹木的映襯 (主)(特點)(次) 色調的處理

近景遠景的層次 順序

蘇州園林和故宮博物館説課稿精選二

第一説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説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於理解。

第二説學生

首先國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説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一下教學目標: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築佈局及特點。2.培養把握實物説明文空間順序的能力。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

第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重點:(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難點:(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説教法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2.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説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第六説學法

結合新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學法。1.通過朗讀感知課文。2.通過討論協作梳理課文。3.通過做小導遊的片段作文練習深入理解課文。

第七説程序

由於這是一篇篇幅很長而又比較重要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三個課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的課時安排。全文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遊蹤介紹。重點:説明順序、課文結構。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重點:各種説明方法的運用及説明文按空間順序説明時該如何尋找立足點。

第三課時:課文知識、能力及其情感培養的拓展以及對課文做小結。重點:學習寫作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據以上設計,今天我就來説一説,第一課時的具體安排。總的安排了九個教學步驟,如下:

(一)導入:以一系列珍藏於故宮博物館的珍品圖片激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從而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檢查生字詞讀音。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2.學生自主介紹通過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所瞭解到的故宮。3.演示課件,總體介紹故宮及簡略介紹故宮四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四)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説明順序1.根據圖片及課文填寫課後練習一中的圖表。2. 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理清參觀順序: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五)完成課堂活動:根據圖片和課文(5—8自然段),寫一段導遊詞,介紹太和殿。

(六)理請課文結構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與課文最後一句“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不能不令人驚歎。”相照應的句子。2.課文首尾照應,都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描寫,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博物院各大建築的具體描繪,由此可見,課文的總體結構為:總-分-總。

(七)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最後一自然段)。

(八)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築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築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九)佈置作業:從以下作業中任選2題1.試着由北向南,從神武門進入,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2.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3.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説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最後我們來説板書設計,很容易看出,我們朗讀的部分分別是課文總説的兩部分,而具體分析的則是課文分説的部分。分説部分則又是按作者的遊蹤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的,而且我們做活動的部分正是課文寫得最詳細的故宮最主要的建築—太和殿。通過對課文的梳理,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來説明的。

如若能夠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達到以上設計,那就為後兩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和對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的説明文的閲讀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間順序為説明順序來説明具體事務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