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反思通用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老師的語重心長永遠記載在學生的記憶中,老師種在我們的心間像照耀學生的心的陽光。那麼關於相關的教學反思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通用範文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台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我教學生學習的課文《生命生命》,有文章簡潔樸實的語言和含蓄深邃的思想,從教學過程看,我的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首先,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

其次,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無論是自讀自悟,交流感受,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後、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作“圈點批註法”,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儘管本節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我感覺有些地方的啟發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有些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歸納出幾點作為今後教學的參考:備課時除了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儘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隨即應對,自然不顯牽強。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思維。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澱,知識的廣博,充分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

《生命生命》這是一篇涉及到生命教育的課文,對於國小生的人生價值觀有着一定的啟發,這就容易讓我產生錯覺,更加偏向思想啟發而減弱語文課程的教學,會達不到學生在語文層次上有增量的效果。這次有李老師的提醒才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由此可見我需要加強語文教育的認識,去知道怎樣才能在立足語文教育的基礎上去讓學生得到增量。而後來在教學過程中,也太過傾向語文教學而忽視情感態度的昇華,導致了在與學生交流文本的時候顯得太過淺顯,並沒能讓他們有所體悟。所以我以後要更多的注意情感態度與語文教育之間的比重關係,爭取能合理分配,讓學生在知識與思想方面都有所收穫。

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我還不能夠完全的抓住課文的知識點。比如課題《生命生命》中就含有反覆的寫作手法,這是我開始沒有注意到的,説明我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還是有所欠缺的。我需要更加系統的去掌握階段課程所需要掌握的學校目標,讓我能更好的知道去給學生帶來什麼,讓學生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學到合適的知識。還有就是我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也欠缺經驗,會主次顛倒,或者是掌握不好詳略的度。比如我對課文新的詞語的處理,在我的教學設計第一稿中我把詞語教學作為一個重點,花費大量課時在詞語中,但實際上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詞語已經相對沒有那麼重要了,可以讓學生自學,之後我再加以糾正強化就可以了。到了第二稿,我的教學設計對詞語教學只是稍稍帶過,對重點詞語的比較解析都沒有了,顯得太過簡略,可能造成學生沒有真正掌握詞語的後果。另外在對課文的理解上,我顯然還是過於表面,沒有深入的理解課文。在教師自身都沒有很好的理解的課文的情況下,怎麼能要求學生能夠去很好的理解課文呢?我想我以後需要對教科書進行好好的研讀。

在教學過程中,我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那就是對板書的處理。第一節課,我甚至忘了板書的書寫,導致第一節課是在沒有板書的情況下結束的,我想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需要我去強制的養成。第二節課,雖然有了板書,但也暴露我在板書上的第二個短板,那就是粉筆字的功底不夠。當然寫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我想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把字寫清楚。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這樣才能夠保證一節課的流暢性。在第一節課中,我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所以不管怎麼説第一節課在諸多的毛病中也是流暢的進行了下來。但是第二節課就沒有那麼順利了,由於對第二課時的教案沒有那麼熟悉,會忘記一些教學中的小環節,導致第二節課的進程有些磕磕絆絆。這個經歷讓我意識到與教案磨合是有多麼重要,即使剛開始認為自己已經差不多掌握教案,但後來也會由於一些疏漏而讓課程有些停頓,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與教案的磨合一定要非常的深入,這樣才能確保不出現上述的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平時不注重細節的我就在細節的處理上吃了虧。教師用語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細節,也是體現一個教師的水平的一個指標。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利用細微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生討論完後的交流中,應該用“我們”而不是“你們”,用“我們” 可以讓學生覺得我是跟他們一起的,我們是平等的,而在平等的關係裏對話就變得輕鬆,使課堂氣氛變的更加輕鬆,學生能夠更加輕鬆的學習,學的更加快樂,而教師也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要學習的還很多,而這些都是我在見習中可以得到的,所以我要多聽課,多從成熟教師那裏學習。教師的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雖然也是屬於教師用語,但我想單獨講講。平時我就不是很會表達情感,更何況在教學過程中。而國小生的學習是需要鼓勵與支持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給他們足夠的鼓勵支持,也就是我對他們的肯定,所謂的評價語。國小生不同與成人,對他們的肯定是要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在表達肯定的態度的時候是要帶有一些誇張的情緒在的。而這正是我所不擅長的,不僅情緒調動有些僵硬,而且關於表揚的語言也很匱乏。前者我需要慢慢的調整與適應,而後者是可以現在就做的,我可以到網上收集這一類的話語並進行背誦,開始的時候就算只是生硬的用出也沒有關係,到後來一定會越來越自然的,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

以上是我對我上《生命生命》這堂課的反思,當然還有很多我還沒有意識到的不足,我會在以後上課後多做反思,爭取找出更多不足之處,並努力改進。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意圖: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生命”這個話題相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於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2、教學難點: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裏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着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着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設計意圖: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設計意圖: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薰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藴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説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峯,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鏈接】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但她忍着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閲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閲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於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