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夾江10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6W

10、牛仙寺

樂山夾江10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龍村四組的山嶺間,範圍南北長約150米,寬約100米,山崖高約20米。據夾江縣八十年代文物古蹟普查時統計,整個摩崖造像的佛像羣落共計有254龕,刻像達3400餘尊,其數量現在成為了夾江縣境內造像龕數最多、佛像尊數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藝術羣落。

牛仙寺摩崖造像的總體造像規模比千佛巖小,造像的年代、場景、人物、內容基本與千佛巖相同。全部龕形以正方形、長方形平頂為主,個別為塔亭形。位於北面崖壁的造像與千佛巖差異的是多數人物造像略小些,另外使人注目的是許多龕框上刻有花邊浮雕裝飾,雕刻的線條流暢、顯得十分優美。位於南面另一山崖的造像,較為宏觀,有一窟當地人稱呼為“大堂屋”的造像,鑿刻在高約十多米的懸崖上,龕形略顯長方形,高約2米多,寬約2米,深度約1。5米。雕刻的佛像排列有序、層次分明、大小均勻,裏面三方密集,數不勝數。在旁邊不遠處有一塔亭形造像。其總高度達2。5米左右,塗有色彩,基調為白,人物形態為跏趺式,高約1。2米,可能為觀音造像。此處的造像內容有淨土變、三世佛、千手觀音、天龍八部、一佛二菩薩等。

牛仙寺摩崖造像建造的年代確切記載為唐朝,在編為225號一窟造像壁上清楚的鐫刻有:“八部龕一所,右弟子杜漸及妻向氏,造囗件切聽求為供養;後妻楊氏、男元直、妻羅氏。元和十五年六月二日(公元820年)。”此處“元和”為唐憲宗(李純)年號。另一編為220號佛龕,高1。7米,寬1。6米,壁上題記為:“時以鹹通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砌畢(公元872年)。”在編為183號的壁上題記有:“紹興丙寅(宋高宗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廣漢仲昂來觀(公元1146年)。

牛仙寺院建築傳説很宏闊,為一得道高僧創建。由於建寺院時牛用力最多,寺院修築完工,牛皆仙去,石巖間尚存有牛蹄仙蹟,又還有脱化地名牛皮溝。牛仙古蹟被前賢譽為夾江縣風景名勝十景之八。明楊芷(湖北安陸人,嘉靖進士,隆慶‘1567―1572年中任四川按察司副使)題《牛仙古蹟》:“招提境靜白雲浮,勝蹟留仙石上牛。綠暗苔深猶見跡,青搖草茂不聞收。東皋問喘人何處,南陌鞭敲事已幽。憑弔高岡情未已,夕陽空聽牧童謳。”從這位明代楊副使的詩意得知,牛仙山在他那個年代早已成為“古蹟”了。唐代佛教文化興盛,寺院僧徒及善信人等在數百年間陸續建造寺院,又在寺旁邊鑿崖造像,可以想見在唐宋兩代牛仙寺院是多麼的興旺,場面是多麼的壯闊。從上述的183號龕壁題記上證實,早在古代牛仙寺及其摩崖造像就成為了各地遊客、香客的朝覲之地。從地理位置看,在一段時期裏同附近丹稜縣楊場鎮的竹林寺、牛仙山麓的大清涼寺,均為享譽一方的名勝古剎。

牛仙寺摩崖造像有部份垮塌,損壞處較為零亂,疑為地震所致,也有少數是人為破壞。其餘除自然風蝕外,保存還較為完好。此地還有許多美妙傳説,其中閣老洞、閣老湖引出一段佳話。附近大佛巖的摩崖造像及鷹嘴石、馬鞍石都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據當地人説,此處俗呼為:“佛佴巖”。近幾年來以此地佛像多於千佛巖的原因,有人將此處稱為“萬佛巖”了。

9、紫府洞

紫府洞在南安鄉白巖村境內,與千佛巖僅一江之隔,系人工開鑿而成。從靈泉渡口過青衣江,沿江邊直上化成山,半山坡上,峭壁合縫如門,成一狹長孔道,頂覆巨石,路若天梯,自成險隘,巖-“天仙關”。穿過天仙關上行半里,便來到了古靈泉觀、白蟹井遺址,巖間有一個大型石洞,這便是紫府洞。相傳是漢代李阿煉丹“飛昇”之處,洞門上有“紫府”二字,字大如鬥,洞深三丈,洞高約七尺,寬六尺。據縣誌記,此洞又名“仙掌洞”,洞門有李阿“飛昇”時擊石留下的掌跡。

洞中有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端平二年(1235年)遊記兩則,盛讚洞前風光:“跨龍門,飲蟹泉,摩仙掌,扣丹灶,風日

熙明,萬籟頓息,清奇之興真勝蓬萊矣”。洞中還有道教造像數尊。

8、碧雲山野公園

碧雲山野公園,俗稱二郎廟,在樂山之北、夾江之南均三十里的接壤處。景區內有南寧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興建的碧雲亭。楊·的《碧雲亭記》近九百年來使歷代登臨者深受啟迪,流傳至今。

公園歷史

1988年春,夾江縣人民政府以亭為名,闢地興建公園,並與二郎廟連為一體,使得這一著名古蹟一掃歲月蒙塵,重新煥發出古代文明的光彩。二郎廟內供俸有李二郎(李冰父子)、楊二郎(楊戩)、趙二郎(趙昱)的塑像。“三位二郎功高威赫長享人間煙火,一篇亭銘文采風流妙筆傳神百代”。

公園特點

碧雲山野公園,北依九盤山,南瀕青衣江,佔地約十三公頃,山前江流環繞,碧水輕舟,綠野田疇,煙村棋佈,園中山路蜿蜒,奇峯異石,地湧甘泉,松濤竹韻,殿宇深藏,閣亭高聳,景色多姿多彩,是夾江的另一“青衣佳處”。

主要景點

著名景點有:二郎廟、九盤羊腸、碧雲亭、丈人峯、明目泉、漢崖墓羣、碧雲山莊、松林聽濤等。在距樂山市區和夾江縣城均十餘公里的成樂公路幹線旁,坐落着宋代始建的碧雲亭和供奉李冰父子的二郎廟,其地已闢為碧雲山公園。公園面積十三公頃,地名九盤山,東依王高山,南臨青衣江,西瀕盤渡河,北連棉花坡,園內風光秀麗、奇石崢嶸、松濤竹韻,野趣迷人。其地扼守嘉陽驛道、青衣要津,古人稱之:“屏蔽·南垂帶礪,綱維漢北鎖江關。”這裏過去曾是樂山往夾江、上成都、去雅安的必經之地;也曾是上通雅安,下達樂山的黃金水道重要碼頭之一。從宋代到解放初期,歷經數百年,這裏一直香火鼎盛,每歲春秋兩度廟會,熱鬧非常。後隨着時代的變遷,以及其它原因,這一佳景勝地日漸衰落,“養在深閨無人識”了。

公園歷史文化

碧雲山公園以宋代始建的碧雲亭得名,被人稱為“九盤勝境”。“九盤羊腸”為夾江風景名勝的十景之六。此地歷代吸引南來北往商賈遊客前來觀賞,文人雅士爭相登臨,作賦詠詩,公園內地貌多姿,怪石橫卧,山路蜿蜒,松林蒼翠,瀟灑秀麗。近觀青江滔滔,碧水輕舟;遠眺羣山如黛,煙雲浮流;茫茫鬆海,葱蘢蔚然,一望無際,四季景色優美,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

碧雲亭是公園的標誌建築,碧雲亭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宋人楊·着文《碧雲亭記》流傳於世,亭名得自江淹詩:“日暮碧雲合”,意在懷遠惜別,感時憤世。為嘉州人寫嘉州景物並抒發感情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亭年久傾頹,至清代僅存碑記、遺址。光緒四年夾邑鄉紳杜秉誠倡捐補建,亭為塔形,高五丈,七層四方,未設門、梯,以青瓷片鑲嵌碧雲亭三字。亭的位置突出,色調淡雅,數十里外均可見其英姿。

改革開放以來羣眾光復碧雲亭之念日切,公園建立後,領導關注,熱心籌劃,多方集資,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於1994年冬動工,95年夏完成了碧雲亭的修復,到公園遊憩,登碧雲亭,六面看河山,“千村綠波搖舞,十里茶叢鵑染,飄然畫中間。”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公園內盤渡河畔有宛如“千年老翁俯瞰江流”高達數丈的天然奇石丈人峯。楊·在《碧雲亭記》雲:“石挺出于山旁,高丈有二尺,圓若礱錯,上鋭而下廣,癬痕斑讕,如抱籜焉,俗呼為石筍。”石筍呈紡錘形,總高度約12米,近觀:口、耳、鼻、咀俱全;遠望:恰似一老翁佇立山旁。

碧雲山野公園旁邊山崖刻有豎寫楷書“丈人峯”三字,字約盈尺,筆勢遒勁有力,引人注目。旁邊原有小字,風霜剝落,漫漶不可辨認。鄉人傳説“丈人峯”三字為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所題。人們就將本是山峯名的丈人峯,訛傳“石筍”為丈人峯了。“身已離山腳連山,似跨雕鞍未上鞍,何事長留江邊站,望斷孤帆過雅安。”這是今人對這一景色的描繪。奇石丈人峯聳峙高崖之側,飽經千年風霜,靜看人世滄桑,雄健奇屈,堪稱川南一絕。

公園建築特點

公園內現存的古代建築,為清代修建的川主祠,現稱為二嘞廟。近年將木城鎮國小內的古代建築文昌宮遷建到二嘞廟改為玉皇殿。二嘞廟中主要祀奉“功在蜀郡,澤沛川民”的李冰父子,還塑有為民治水的隋代嘉州太守趙昱、宋代名醫皇甫坦等歷史人物,另還有玉皇、王母、火神、財神、谷王諸民間神祗塑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姿勢、儀態、衣着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公園內還有許多漢崖墓,有的僅深數米,最深的達29.5米,其中一墓室前有刻字:“元和囗囗十二月廿三日囗囗造冢”,足證它是東漢遺物。碧雲山野公園景點特色圖片(15張)有數龕摩崖造像,還有“龍吟虎嘯”斗大字,推測為清代嘉慶年間鐫刻造像、題詠。據《夾江縣誌》(民國版)記載,二嘞廟每月的農曆七年級、十五及六月“川主會”、九月“香燈會”(兩季廟會)萬眾聚首,熱鬧非凡。

公園內植被繁茂,樹種以鬆為主。幽岫含雲,巖壑之間流翠瀉珠,彙集成泉,鄉人稱為“明目神水”。樹叢間有熱杉、大頭楂、翠柏,林下野生杜鵑、梔子、薔薇及蕨類植物。“九盤多青松,遍佈山嶺峯。翠綠遮蔭處,遊人詩興濃。品茗枝柯下,玩耍入林中。歸去思妙景,再來聽松風。”經過十餘年的開發建設,碧雲山公園已建設成為了人們遊玩、度假的理想勝地,每年遊客達十萬人次之多。近年來,公園堅持以“提供休閒場地,豐富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為宗旨,加強了環境的改善,增加了投資,除完成會議、客房、餐廳、停車等配套外,還增設了兒童遊樂設施、0式休閒室,開闢了桃樹林,新修了神水殿,改造了廁所,硬化了部分場地,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

“望斷羌水秋色,碧野清秀,天然圖畫,古今情未了。”“來朝掛帆去,回首意茫茫。”凡到碧雲山公園的遊客,無不留下美好的印象。

7、手工造紙博物館

手工造紙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手工造紙博物館、全國十大專業博物館之一。座落在千佛巖風景區內的·玉泉旁,前臨青衣江,後枕千佛山,依山傍水,另具一格。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58平方米。

館藏文物和實物標本2300餘件,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明代以來手工造紙的86個品牌、130多個花色樣紙,張大千30年代在夾江研製、改良並監製的“大風堂造”書畫紙和古板本契約也彌足珍貴。造紙博物館共分四個展廳:“功垂千古”展示了手工造紙的歷史沿革,“作範後昆”以夾江手工造紙的工具、原料等實物表現了手工造紙的工藝流程,“古徑流風”展出各類紙品、紙加工品、史料已經使用夾江紙的各類書畫作品、書記報刊等,“蔡倫紀念館”塑有蔡倫坐像並陳列有反映夾江手工造紙的碑刻。並陳列有數百品種的古今中外名紙和全國著名書畫家的數十幅夾江書畫紙作品。

為使人們更真切地瞭解夾江手工紙生產神祕有趣的技術,博物館設有手工紙生產操作表演坊,收集陳列有原始的抄紙機具,遊客在作坊內可親自參與抄撈紙,體會這項神奇工藝的生產樂趣。

夾江手工造紙博物館集歷史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以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躋身於獨具中國特色的九個專業博物館的行列,是歷史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6、金像寺摩崖造像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於夾江縣·城鎮千佛村。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羣落。1982年文物普查發現後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樂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金像寺摩崖造像鐫刻於明代中期,共有6龕,造像60餘尊,分佈於金像寺遺址前後崖壁上,坐東北向西南,均為紅砂石質,面積約400平方米。主要龕窟有:千手觀音龕、三世佛龕、彌勒佛龕等。2--6號龕較大,其中3號龕高5米,寬4.5米,深3.6米,圓弧頂;龕中鐫千手觀音一尊,結跏跌坐,高2.9米,有11個頭,240隻手。4號龕前有明代成化年造像碑記,另有山神、牛王等,造像保存較好。5號龕高3.8米,寬6.1米,深2.7米;龕中鐫三世佛坐像,結跏趺坐,兩側鐫文殊普賢,騎青獅白象;該龕主體感強,文殊普賢近乎圓雕之作。該處摩崖造像反映了當時石刻藝術的風格。

金像寺造像有多方面的文物藝術價值。從佈局上看,金像寺造像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特別是一些大型龕窟,整體佈局獨具匠心。從形式上看,夾江金像寺造像受傳統束縛較小,特別是在造像排列組合上,敢於打破佛教常規,自由佈局。金像寺現存一通造像記事《種德傳芳碑》記載金像寺始建時的“焚獻”活動。對考察明代時期佛教情況有着重要意義。

5、楊公闕

楊公闕建於東漢晚期,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夾江縣甘江鎮雙碑村,西鄰響堂壩,北臨甘江河。楊公闕(以闕基為準)東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圍牆以內為保護範圍,圍牆外周邊1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雙闕東南約300米處突起的平台高地,曾經發掘出漢磚、古陶、石避邪、銅鐵器皿等零散文物,推測為楊公闕墓葬所在地。

楊公闕為墓闕,座南向北,雙闕相距13米,闕高4.68米,寬1.2米,厚0.88米,紅砂石質,各由10塊巨大厚重的堅硬紅石重疊堆砌而成,雙闕主體保存較好,結構可分為闕身,闕樓,闕蓋三部分,闕身呈方形,闕摟刻有多種浮雕圖案,如橫樑斗拱仿木建築浮雕,鐫刻精美,圖象生動,線條流暢,簡練有力,但風蝕較為嚴重。西闕於南宋淳熙年重建,闕身鐫有“漢故益州太守楊府君諱字德仲墓道”16個字。西闕正面還可以看到殘缺不全的兩行大字,每字高16釐米,寬22釐米,其中“雙故益”、“君諱宗”幾個字是原來刻的,隸書字體,筆力勁,“楊府”、“仲墓”幾個字為後人在補刻,筆勢大不如前。東闕主體也因年深日久,風蝕剝落嚴重,闕身已經看不清楚原有字跡。

楊公闕整體保存較好,極具考古研究價值,因此1956年和1981年兩次被四川省政府評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申報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天仙關

天仙關,俗稱關子門。天仙關附近尚有紫府洞、千丘觀、靈泉等著名景觀。去天仙關經夾江千佛巖橫渡青衣江,溯石面埝坎約二里許,往左過橋上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級如梯,或間有緩坡,異石橫卧於道旁;層層梯田毗連,果樹掩映農舍,煙村曖然,景色幽雅。爬山徐行二十多分鐘,仰視前有高崖聳峙,峭壁千仞,“高山仰止,其則不遠”了。

臨近天仙關,石階陡立,石壁如屏,崖高約三、四十米,巨巖石間有縫,路沿石縫鑿開有階梯而上,不知何年落下一天然多稜巨石,恰好蓋於巨巖石縫上面,形成天然關口的景觀。行人經此,必穿其下,單行巴手而過,有人相對必須側身停留相避,無不謹慎戒心。凡人至此,足可領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寫意。

天仙關被前賢讚譽為“龍門”。崖上四時野花飄香,尤以春夏杜鵑花為盛,崖上有兩蘢巨大杜鵑花,樹齡達百年以上,每到開花季節,老遠便能看到崖上火紅一片的杜鵑花。天仙關上植被繁茂,樹、竹蓊鬱葱蘢,險峻秀麗。佇立天仙關上,歇息解乏,俯眺雅水奔瀉,洲渚阡陌,春意盎然;矚望青衣江對岸茅壩、周巖:“綠野橫煙含遠樹,長汀白沙草纖纖。”真是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天仙關崖壁上有古代摩崖造像數龕,趙公元帥造像坊額題記“福得雲路”,楹聯雲:“大開心眼看玲瓏;小立關頭消礙障。”細嚼聯意,正應爬山稍息減累,欣賞此地自然奇景的趣味。

3、夾江千佛巖石窟

千佛巖石窟興建於唐代,主要龕窟建造於盛唐時期,清代和民國時期開鑿少量龕。1956年夾江千佛巖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經四川省文物局複查後再次重新公佈千佛巖石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佈千佛巖石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夾江千佛巖石窟位於夾江縣·城鎮西2.5公里的大觀山下,位置在東經103°32′26″,北緯29°45′12″,海拔420米。濱青衣江北岸,東起聚賢街小牌坊、西至紙博館圍牆、北至大觀山頂、南至青衣江北岸、長約1.2公里、寬約0.7公里,海拔高度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於沿江石壁之上,濱青衣江東岸,石龕造像集中區延亙600餘米。造象最高者離地面約20米,紅砂石質,深浮雕,現尚存162龕,佛像2470尊。主要內容有:淨土變、觀音龕、地藏龕、説法莊嚴龕、毗沙門天王龕、一佛二菩薩等。其中最大者龕高340釐米,寬220釐米,深180釐米,一般龕面積約一平方米左右。

夾江千佛巖石窟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1、歷史價值:千佛巖石窟的造像及造像題記,最早鐫刻開鑿於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盛唐期間佛教在川西盆地傳播、發展狀況的見證,是川地現存唐代摩崖造像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千佛巖石窟系民眾自發鐫刻,較川西其他摩崖造像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表現在龕體內容的組織和造像的藝術手法之上。

千佛巖摩崖造像除具有唐代造像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被專家稱為“新異的盛唐體”。除此以外,千佛巖造像在音樂舞蹈藝術、鐫刻藝術、社會生活等方面,也為研究者提供了實物證據。

2、藝術價值:

千佛巖石窟造像生動、活潑的表達了盛唐時期人物形象。從鐫造藝術上看,千佛巖造像風格多樣,地藏變龕採用大刀闊斧的簡潔寫意;淨土變龕採用精細的工筆;彌勒佛龕的圓雕採用寫真;力士金剛則採用抽象誇張的手法。

千佛巖造像十分生動。雖然塑造的是神,但卻具有活脱脱的人情味和各自的性格特徵。在這裏,處於佛教最高地位的佛祖沒有冷漠的神態,而具有寬容慈祥的面容。頭戴披風,身着袈裟,腳穿草鞋,憨厚朴實的地藏形象,獨具風格。千佛巖的觀音卻有着不同的丰姿:聖觀音容貌俊秀,嫻靜虔誠,手拿淨瓶,豐肩裸臂,一雙智慧的眼睛中顯示出悲天憫人、欲笑又忍的神態,顯得親切又不失尊嚴;千手觀音結跏趺坐於蓮台上,俊美的臉上射出莊嚴的目光;數珠手觀音身着無袖天衣,亭亭玉立,飄然欲動,恰是唐代美女的化身。

2、夾江千佛巖風景區

夾江千佛巖文物風景區地處四川盆地西南,夾江縣城西2.5公里青衣江畔,東起聚賢橋,西至金像寺,北抵大觀山,南達依鳳寺。景區依山傍水,海拔高度為380至820米,屬亞熱帶温潤氣候,面積約4.5平方公里。

夾江千佛巖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文物風景區。主要文物景觀有:省級重點文物唐代摩崖造像、金像寺、宋代紫府洞題刻,全國首家手工造紙博物館,古棧道遺址,點將台遺址,聚賢街民居,關帝廟,金龍寺等。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唐代摩崖造像是我省五大摩崖石窟之一,鐫於唐代。處青衣江東岸,在長約600米,高約60米的瀕臨江面的懸崖絕壁上,排列着162龕、2746尊摩崖造像。造像始建於唐,延及明清。從內容上看,造像涉及我國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建築、民俗、宗教等各個方面。從藝術上看,造像雕刻精美,神態逼真,自然和諧,極具獨特的藝術魅力。觀賞千佛巖,使人驚歎祖國藝術寶庫中珍寶瑰麗,深深欽佩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眾多佛龕組成的藝術長廊不但顯示出我過古代石刻、繪畫藝術已達到的最高水平,而且對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都有着重要意義。

近年來,千佛巖的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建了環山棧道,鋪設了縣城至千佛巖的柏油路面,景區便道,縣城至千佛巖之間的公交車運輸等。成都、樂山、峨眉山等城市都有旅遊團隊組織遊客專程來千佛巖觀光旅遊,是樂山―峨眉山環線旅遊山的重要景點之一。

千佛巖景區內服務設置齊全。水雲閣、觀瀾台、西城樓、望龍坪茶園和餐館可同時接納200多人就餐和休息。青衣江水域有遊艇、茶舫、魚舫為遊客服務。縣城內星級賓館有高中檔餐廳和牀位可供遊客食宿。遊客在城區內可購買夾江國畫紙、豆腐乳等地方特產。千佛巖景區交通方便,郵電、通訊設施完善,是樂山市北大門上的重要旅遊景點。

1、夾江天福觀光茶園

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是天福集團於2002年投資於中國西部的一個重要基地,位於成樂高速夾江收費站1公里處,園區佔地面積380畝,投資8000萬人民幣,是一家集茶葉分級包裝、銷售、科研、文化、教育、旅遊於一體的茶葉企業。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青年文明號”、“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單位”、“樂山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省首批高速公路五星級服務區”等殊譽。

夾江天福觀光茶園主要分為三大部分:1、特色高速公路服務區。2、茶文化旅遊景點。3、川茶的產銷樞紐。園內園林式規劃建設,亭台樓閣、流泉飛瀑、綠草如茵、茶香四溢,優美的人文景觀與現代化的功能設施完美地演繹出天福茶園的獨特魅力,使之成為成樂高速公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天福集團目前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開設有1300多家直營連鎖店,在台灣、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有200多家直營連鎖店,擁有全球最大的茶葉銷售網絡。天福在四川設生產基地,讓川茶與國際銷售通道接軌,必將激活四川茶業,帶動川茶走向世界。

四川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