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理縣10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

來源:巧巧簡歷站 5K

10、阿壩雜谷唐無憂城遺址

阿壩理縣10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

位於理縣雜谷腦鎮雜谷河北岸。雜谷河自西北經縣南折而北流過。今殘存城垣部分,當地居民俗稱為姜堆,因該城所在原系三國姜維故壘。現存城牆系夯土築成,平面存局從殘斷牆垣來看原分內、外城,一字形排列呈長方形。城四角及東牆中部有馬面。牆底寬7.2米,殘高8.6米,頂寬6米。城牆東、南兩段殘牆總殘長18米尚存,餘皆僅有牆體可辯或已被平為耕地。牆體內包含有大量漢代石棺葬文化陶器殘片,地下亦有大量漢代陶片及唐代和明清陶片等,而城外東北的地下過去亦多次發現石鏃。據《舊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元年,白苟羌降附,乃於姜維城置維州。……上元元年,河西隴右州縣皆隱,吐蕃贊普更欲圖蜀川,累急攻維州不下,及以婦人嫁維州門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番兵攻城,二子內應,城遂陷。吐蕃得之,號無憂城。累入兵寇擾西川。韋皋在蜀二十年收復不遂,至大中末,杜宗鎮蜀,維州首領內附,方復隸四川”。清同治《理番廳志》雲,右維州古城“三面臨江,殊陡險”。

9、古爾溝温泉

古爾溝的礦泉水,流傳着古樸的神話。據説,神泉洗眼後的人們永遠心清目明,洗髮後永遠沒有頭屑。總之,温泉的水滑無比的確是真的,泉邊紅葉是美的,藏鄉風情是甜的,泉眼裏噴出的水是熱的....遊客跑得口渴了,可以將嘴湊在温泉出水口,直接飲用。古爾溝的礦泉為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的一部分,地處213國道成都到馬爾康、米亞羅、若爾蓋的必經之路上,交通便利,過往遊客都樂得在此歇腳,洗去一路的風塵。

該温泉水温52攝氏度,日流量在1500噸以上,含鋰、鍶、氟、鋅、硼、曬、鍺等17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是目前四川省惟一的集浴用、飲用、療用為一體的天然熱礦泉,對人體消化系統疾病、風濕病、皮膚病、膽結石、膽囊炎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美容、護膚、減肥、延年益壽等功能。1994年,被評為四川省優質名泉。

8、米亞羅岷江大峽谷

米亞羅、岷江大峽谷是由雜谷腦河谷和岷江河谷組成,位於理縣、汶川、茂縣境內,是以羌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米亞羅、岷江大峽谷面積廣,景區多。自然景觀主要有三江生態圈、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卡龍溝景區、雁門溝西羌大峽谷、米亞羅紅葉景區、畢棚溝景區等;人文景觀有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西羌第一村、桃坪羌寨、桑溪城地震遺址、羌族石棺葬等。米亞羅、岷江大峽谷清新、深邃、神祕,令人身心震撼,耳目一新。

7、危關石碉

從薛城上行20公里,便可看見公路對岸山包上聳入雲天的石碉,它就是危關石碉。在古代,山道必經比地,而此地山勢險要,千仞崖壁從天而降,直貫河底,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口,自古就有“萬山深處擁危關,千年風雪仍巍然”之説,這就是“危關”地名的由來了。石碉十餘層,高几十米,可空盡遠處敵情;同時又是也防禦工事,當時的大刀長矛,對它無可奈何。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傳遞情報。這裏發現敵情,碉頂點火放出煙霧,前面的一個個碉樓依次仿效,直到傳達到指揮部。·

6、雪域高原第一碑

“御製平定金川勒銘噶喇依之碑”座落在金川縣安寧鄉東南200米處,距縣城30公里,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是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

“御碑的碑座由一整塊花崗石鏨刻的立體託黿製成,碑體由一整塊長4.5米的青石加工而成,上面刻有漢、滿、臧、蒙四種文字。寶頂由花崗石鏨制而成,周圍是“二龍戲珠”浮雕圖案。碑高4.50米,寬2米,厚1.30米。碑下為龜座,座高0.80米,長4.30米,寬2米。該碑外建有碑亭,以保護該碑。碑亭平面呈方形,而闊3間4柱8.30米,進深亦3間4柱8.30米。亭為重檐歇山式頂,通高12米。台基邊長10.20米,高0.30米。亭外用石砌圍牆,圍牆南北面闊21.85米,東西進深21.20米,牆高2.40米,厚0.80米。正門外用垂帶式踏道,踏道中心的階上浮雕龍雲圖案。這塊重達數噸的巨石記載着乾隆皇帝兩次用兵金川的征戰史,御碑高揚着乾隆讓四海稱臣的王者風範,聳立在當年戰馬嘶鳴的古戰場,傲視千秋。

當年,乾隆為了鞏固地方政權,提出:“治藏必先治川”,為使川藏大道暢通無阻,首先得使四川各土司相安無事,然而金川土司莎羅奔屢生事端,無視四川總督的多次調解,多次與清庭干戈相見,終於引發了聞名於世的“乾隆王打金川”的戰爭。戰爭從(公元1747年一1776年)前後歷時29年,清政府耗費白銀9000萬兩,調遣了大半個中國的兵力,終於消除了清庭的心腹之患。兩徵金川成為乾隆自詡十大武功中的兩大武功。

乾隆平定金川后.為頌揚政績,傳旨親銘立下“御製平定金川勒銘噶喇依之碑”的功勞碑,以流芳千古,享譽後人。

5、籌邊樓

籌邊樓位於理縣薛城鎮薛城國小內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巖石頂上,雄偉壯觀,為唐蕃對峙時劍南道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籌劃川西防務所建。樓為正方形二層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通高18米。底樓為正方形,邊長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內柱4根將其空間隔成進深、面闊各3間。內外柱為方形,四稜卷剎起弧線,方形須彌座石質柱礎。樓外建石欄杆一週,石欄杆、樁、條欄均為方形,柱頂為須彌座上託蓮花瓣石珠。二樓高3.60米,中為方形大廳,邊長3.64米,四周板壁及頂部望板皆彩繪各種人物故事圖案,內容多為李德裕籌邊故事,如商討軍事、演練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廳四面各開方形大窗三幅,廳外有一週木柵欄走良好。

憑欄眺望,青山如黛,景緻似畫,清風拂畫,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淚下。籌邊樓不僅是唐蕃對峙的歷史見證,而且更是當地各族人民厭惡戰爭、熱愛和平的象徵。現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4、阿壩孟屯河谷

孟屯河谷風景區是離成都最近的藏區,歡迎大家到孟屯河來遊玩.

3、阿壩畢棚溝

畢棚溝原始生態景區位於理縣樸頭梭羅溝境內,距成都221公里,距縣城20公里,景區全長約45公里,寬約4公里,幅員18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2400-4500米。溝南連四姑娘山長坪溝,東北緊靠著名的古爾溝靈泉聖水,這裏是國內非常知名的?疾鉸糜問サ亍R蛭?可以非常充分的體驗四姑娘山的美感及溝內優美的自然風光,因此這條國內外知名的徒步旅遊線路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徒步旅遊愛好者來穿行,一般完整穿越需3-4天時間,如有此愛好,需要準備充足的衣物、糧食、裝備等,並且在當地請一個嚮導並配上馬匹就可實施穿越了。

目前,理縣政府已在在畢棚溝景區內建立的大型廣告牌、指路牌和危險路段警示牌、限速牌已全部安裝到位;二道橋至莊房10公里油路已鋪設完畢,警示樁、路肩刷白等輔助工程已接近尾聲; 莊房至上海子26公里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龍王海公路改線工程正在緊張進行,本月將完工;龍王海整治工程及翻水瀑布工程已經完成;景區景點命名工作已經完成,正緊張進行景區景點標示牌的製作和莊房至卓瑪湖標示牌的安裝工作;遊人中心、防洪堤工程已破土動工,本月將全面完工,主體工程已完成招投標,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年內完成部分基礎工程;大雪塘、娜姆湖、莊房共2000平方米的遊人接待站採用鋼結構建造,今年全面完工;20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及景區6座生態廁所年內全面完工,龍王海步遊道已完成路基,上海子至女皇峯11公里步遊道已完成初步建設工作;涼台溝、藍月山谷景區公路的勘測設計工作已經展開。

2、阿壩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於岷江上游雜古腦河畔的阿壩州理縣桃坪鄉,距離成都163公里,距離縣城41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至今保存着原始羌寨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被人們譽為“神祕的東方古堡”。

桃坪羌寨始建於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羌族建築羣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佈局嚴密工整。所有建築均以石塊壘砌而成,遠遠望去,一片黃褐色的石屋皆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其間碉堡林立、氣勢不凡、風格獨特。羌族建築工藝精湛,構思獨特,為防禦敵人侵略,所有住房都互相連接,進入巷道,就像進入迷魂陣,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溝從寨內房屋底下流過,飲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性寨內但聞水聲叮咚於地底。

桃坪羌寨民俗濃郁,可以品嚐風味別緻的羌族餐飲;可以觀賞熱情奔放的羌家歌舞,幾十個人、上百個人高歌暢舞,氣憤非常熱烈,羌家姑娘會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陣陣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許你會醉意朦朧,也許你會飄然若仙,完全溶入古來的羌族歷史民俗文化之中。

1、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壩州理縣甘堡羌鄉的一個藏族村舍。從成都出發經聞名國內外的都江堰往九寨溝方向行駛,約185公里便到達藏寨。甘堡是藏語山坡上的村落的意思。整個藏區自古將甘堡稱為甘堡甲穹,意為百户大寨。甘堡歷史悠久,至今約有2500年曆史。據當地藏族老人介紹,春秋戰國至晉朝屬維州屬地。阿壩是羌人遊牧區之一;南北朝時屬吐谷渾國。唐太宗貞觀年間,松贊干布派大兵壓境,在鬆州(即今松潘)一帶發生激戰,佔領了該地區,當時甘堡一帶是兩兵激烈爭奪的地方。爾後,西藏內部發生四分五裂,大部分-沒有回西藏而留住下來,與羌人融合,世代繁衍,成為嘉絨藏族至今。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屬雜谷腦土司領地。清朝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廢除土司制實行改土歸流,將雜谷土司屬地設五國守備,甘堡設苟桑二員守備,其中桑式守備衙門主提至今保留。甘堡藏寨是五縣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嘉絨藏寨,以其獨特、古樸、自然的建築風格,讓世人驚歎。整個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連,户户相通,無不體現嘉絨人精湛的技藝,寨內特有的鍋莊、民歌、服飾、習俗等嘉絨藏族文化也會讓遊人一飽眼福。

甘堡藏寨像一羣羣石雕坐落在半山腰中。雜谷腦河從寨前奔騰而過。進到寨子,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幢幢石頭壘砌而成的碉樓般的屋樓。石屋不用磚、水泥、河沙、石灰。它是就地取材於河水中順水衝下的似花崗石般的麻子石切割加工成大小不一的塊狀,用當地的粘土壘砌而成。石屋冬暖夏涼、不易風化,又防震、防火、防水。石屋一般兩三層樓,下寬上窄:一層養牲畜,堆雜物;二層是客廳、廚房、寢室、客房;三層屋頂平整可作晾曬,揚打糧食。有的藏居甚至還有類似現代樓房中內、外陽台式的建築。石屋毗鄰相連,高低錯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屋與屋間留有狹窄的巷道,寬則三米左右,窄的僅能並肩過兩人。巷道路面全由麻子石砌成,全寨大小巷道有多少,當地老人們也説不清。

甘堡嘉絨藏民千年以來以農牧為主,牛耕、刀耕火種,產量不高、文化落後。解放後,藏民逐漸漢化,主食改為大米為主,肉類為豬、牛、羊肉。現在,全寨有160餘户800多人,僅一家有男性漢族,是上門女婿,其餘全是藏族,這裏種植的水果、白菜無化肥、農藥,無污染、無公害,成為城裏人喜愛的綠色食品。目前,已成為成都市的第二蔬菜基地。甘堡嘉絨藏族以藏漢文化為語言文字,信仰佛教。過去,家中凡有兩個兒子,就必須有一人去西藏拉薩考-。他們的服飾與西-和羌族人不一樣。平時一般穿漢服,逢喜慶日子則穿藏服。女性頭上頭巾配有珊瑚、白銀飾品,以示避邪;男性衣服以動物皮鑲邊,身佩腰刀、藏刀,以示英勇彪悍。甘堡-能歌善舞,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民間鍋莊,男女老少都會跳鍋莊。每逢藏年節和盛大喜慶日子,全寨人都要集中在一起跳,以示喜慶。

甘堡藏族人襟懷坦蕩,熱情好客,團結協作精神強。如今全寨修路都不付任何報酬,大家都積極參加。如遇誰家修房造屋,他們都自願相幫,採用換工制,不付分文。他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蔬菜和發展副業,採賣藥材,加工彩色頭巾、腰帶,製做剪紙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