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篇 "培養品德,塑造人生——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6W

本文旨在介紹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該教學計劃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品德觀念和生活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篇

第1篇

本班共有91個學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不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3、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篇

第2篇

所帶班級共有學生100人,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瞭解,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課後能文明遊戲,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本活動主要通過故事“鼕鼕的星期天”,讓學生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説一説”活動,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説一説自己校外活動的樂趣和收穫,加深學生對校外活動好處的理解;“瞭解校外活動場所”活動,使學生知道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動場所,引導學生到有益的場所參加校外活動。最後,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本課主要先通過小強和小麗同是丟鑰匙,採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結果的`正反事例比較,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時應積極想辦法解決;然後又以“問題1:和家人走散了怎麼辦?”和“問題2:球打到房頂上怎麼辦?”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結組想辦法,想出辦法進行獎勵的方式,鍛鍊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的能力;在“由‘司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動內容的學習中,通過故事進而討論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遇到問題想辦法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本課活動主要通過“誠實的孩子”作為引導,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通過“狼來了”的故事,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到説謊的害處,從反面説明不説謊話誠實品質的重要;然後再通過“説一説”和“討論”活動,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他們的行為,激發他們願意做誠實孩子的願望;最後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本課主要通過讓同學們蒐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通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課主要通過提前一週,給同學們佈置“調查一個星期內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並大致估計一週內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並做簡單記錄”的調查活動,然後和同學進行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切實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嚴峻形勢;繼而在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説一説”活動和老師介紹相結合的方式,使同學們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後,主要通過教材資料和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1.通過建議學生和爸爸媽媽利用節假日參加校外活動,整理自己校外活動的收穫和感受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活動的感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2.使學生明白只有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才能戰勝困難,成為生活的強者。

3.通過兒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再次明確做誠實孩子的要求和意義,從而喚起學生產生做誠實孩子的強烈願望。

4.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瞭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讓學生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瞭解一些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1.知道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大課堂,鼓勵學生多觀察,勤思考,並注意整理自己的收穫。激發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興趣。

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話,做誠實的孩子。讓學生知道為什麼不説謊,知道説謊的害處。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3.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5.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第3篇

國小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低年級課程在形態、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法等方面,構建符合本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精神的課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他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等基本特性。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 二年級的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膚淺,要求教師利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

1、“自己拿主意”這個單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要求學生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衞生習慣;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做誠實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3、“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4、“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要求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第4篇

1、使教材成為與兒童進行對話、需要進行創造的文本。在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 “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文本中的兒童或小動物不斷地向現實中的兒童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為了要理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教科書給出的準備性知識,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現實中的兒童進行着自主建構,生成新的認識。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

2、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繫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展。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展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 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第一單元“學做文明人”,安排了《家裏來了客》、《我隨爸爸去做客》、《我跟媽媽看演出》、《我會打電話 看電視》4個主題活動,計7課時。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兩個層面引導孩子認識待客、做客、觀看演出、打電話、看電視也必須有文明的舉止和習慣,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體現本課程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這一核心。

第二單元“春姐姐的腳步”。本單元以兒童在春天裏的活動為主線,安排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看一看、説一説、唱一唱、做一做、畫一畫的過程中探索自然的奧祕,體驗生活的`情趣。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

第三單元“我的興趣愛好”。本單元設計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快樂多》、《我與小動物》、《我最愛讀的書》4個主題活動。這四個活動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從而使他們對生活、對學習充滿熱情,對許多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俗話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態度。

第四單元“我長大了”。孩子們上國小後,《品德與生活》就伴隨着孩子們一塊兒成長。經歷了近兩年的聽故事、做遊戲、愛生活、長知識、學做人等一系列的學校教育,他們長大了。他們享受快樂,懂得自信,學習自理,並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標。本單元以“我長大了”為主題,依據二年級孩子的特點:做事拖拉、沒有計劃性為切入點,編排了《做事不拖拉》、《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長記錄袋》、《更上一層樓》4個主題活動。這四個主題活動,走進孩子們中間,和他們談話,叫他們體驗,分享他們進步的快樂,並和他們一起放飛自己的理想和心願。

二年級國小生,活潑可愛,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自尊心很強。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個個都積極上進。大多數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並能靈活地運用觀點指導行為實踐,能用所學的觀點,分析日常學習和生活及社會上出現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第5篇

國小生大多活潑好動,一部分同學上進心和求知慾較強,追求新鮮,但聽得不夠專心和認真,喜歡遊離課堂,做自己的事情。

1、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和從內心對客人友好的情感與態度。

2、通過創設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動,誘發兒童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他們樂於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態度。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舉止文明、關愛他人的情感和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態度。

4、體驗打電話、看電視的樂趣,學會多渠道獲取信息,以積極良好的心態與外界交流合作。學會關愛,學會尊重,學會合作與交流,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與態度。

5、通過指導學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學生珍愛生命要從抓緊時間開始,培養學生珍愛時間的思想感情和抓緊時間做事的態度。

6、通過指導學生學會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強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觀念,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爭做時間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7、通過回顧兩年的國小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並激發學生愛親敬長、學會感激的思想感情。

8、通過指導學生暢談理想,展望未來,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從現在起就要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生活的態度。

1、通過組織開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動尊敬和熱愛人民領袖。

2、敬佩小英雄,學習小英雄熱愛祖國的精神。具有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的情感和行動。

3、接受老師的正確教導,按老師提出的正確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講道理,不任性,不發脾氣,不惹父母生氣。

5、對長輩説話有禮貌,會問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東西要先想到他們。

7、在集體生活中能心想集體,心想大家,熱愛班集體,為班集體增添光彩,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8、同學之間能團結友愛,不爭吵,不打架。同學有困難能關心、幫助。

1、增長學生的社會生活知識與經驗,妥善解決“陌生人來訪”的'問題。

2、學會做客的基本禮節,在叫門、問候、用餐、談話和道別時,做到有禮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場所應遵守的規則,初步認識規則的作用。能自覺勸阻不文明行為。

4、瞭解打電話的一般常識,初步知道看電視的利與弊,掌握看電視的常識,不做“小電視迷”。

5、使學生了解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學要學的認認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學習並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導學生分析成長中的喜悦和煩惱、進步和成績,學會認識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賞別人的長處。

8、通過理想教育,使學生初步瞭解實現理想必須要有文化知識和動手能力,勇於掌握學習生活的各種技能。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別人愉快相處的習慣。

1、 通過表演,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生活體驗和智慧。

2、通過談論交流,讓兒童獲得體驗。分享交流,鍛鍊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使學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處。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4、在談論中,使學生學會表情達意,學會解決問題。

5、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6、通過合理安排時間,體驗學習的快樂,並探究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7、通過展示自己的成長過程,看到自己的成長比賽。認識周圍的人事,學會感激,學會取長補短,學會和同學共同進步。

8、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善於學習,樂於思索,嘗試不同的方法實現探究活動,努力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第6篇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須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教學內容不斷改革,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人們終學身習的觀念不斷形成,新知識不斷積累才能不被社會沃淘汰。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本級兩個班已經打交道一個學期,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瞭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工作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善於發現、熱愛生活。

教學中一切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實現生命最優化教學。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呈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學生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為主要呈現形式,力爭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四、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2.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4.初步掌握獨立的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認識新事物的脅作能力。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第7篇

經過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兒童已經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學生已經學會了一些知識,培養了能力,並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掌握了兒童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的基礎知識和某些技能。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能及時的整理反思提高。

潛能生滯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體驗生活,領悟生活。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學要體現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本冊教學內容分5個單元主題:自己拿主意、獻出我們的愛、我們去發現、你好,祖國媽媽、愉快的收穫。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活動主題,有的二級主題下又分設了***活動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佈。

能初步分辯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

體驗幫助他人、給他人提供方便的快樂,有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

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1、能分辨是非,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3、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4、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1、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實質。

3、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5、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

6、創造性的使用教科書,開拓性地尋找和使用教學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