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作文4篇 文化遺產保護建議:守護歷史文化,珍愛人類記憶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6W

保護文化遺產是大家責任,在世界構築下一個有厚重歷史和文化的地緣空間。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許多國家都出台了相應政策和法規。本文提供了一份建議書,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讓我們一起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作文4篇 文化遺產保護建議:守護歷史文化,珍愛人類記憶

第1篇

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了7.1級大地震,給玉樹眾多重點保護文物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寺廟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幾乎100%受損,

玉樹縣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在地震中,新寨嘛呢的佛塔、護-法殿堂等附屬建築倒塌,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損害嚴重,禪古寺近乎坍塌,結古寺幾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縣政府舊址、當旦石經牆等受損嚴重。

玉樹眾多文物多與藏傳佛教有關,如東倉家族收藏的《大藏經》距今1000餘年,被稱為藏族百科全書;新寨嘉那嘛呢堆由25億多塊嘛呢石堆積而成,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呢堆,之前曾多次申報世界遺產。鑑於此次玉樹震區民族文物受損的嚴重性和搶救修復的難度,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等單位聯合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議海內外個人和團體積極提供支持,推進玉樹災區少數民族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築遺址的搶救性修繕和保護工作,尤其是寺廟文物區重建工作。

二、倡議在震後災區積極進行民族文物知識的普及宣傳,號召災區人民積極參與保護少數民族文物和文化遺產,無論何時何地,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佔有,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議集中專家隊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災區進行民族文物的調查和搶救徵集工作。

四、重建中,受災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既要保護、延續、傳承其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築遺址風貌,又要着眼於長遠,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科學規劃。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作文4篇 文化遺產保護建議:守護歷史文化,珍愛人類記憶 第2張

第2篇

我國有許多的文化遺產,如長城.故宮.兵馬俑······;也有許多自然遺產:九寨溝風景區.黃龍風景名勝區······;還有自然文化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泰山風景名勝區······,

這些地方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輝煌奇蹟。

我們從網上了解到了很多名勝古蹟都遭到了破壞,就像生了病一樣,身上千瘡百孔,很多美麗的風光景區都失去了往日的美麗容顏,到處可見垃圾和某某某到此一遊這樣的留言。我們作為一名國小生,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裏很難過很焦急,我們想借此文呼籲大家,呼籲所有的國小生,呼籲所有的中國人行動起來,保護好中國的名勝古蹟,保護好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些絕無僅有的文化遺產。以免我們的下一代只能從圖片上看這些珍貴的文化景觀。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愛護景點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做起,為環境保護事業捧上一份愛心,獻出一片真情!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家園的名勝古蹟,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第3篇

20xx年9月30日,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傳來喜訊,在此間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會議經審議表決,決定將湄洲媽祖祖廟代表全世界媽祖宮廟和信眾申報的《媽祖信俗》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標誌着媽祖文化正式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這是全世界媽祖信眾的共同榮耀。

為更好保護我們的共同遺產,增進全世界對媽祖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激發全世界共同參與媽祖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體現媽祖信眾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為此,我們倡議:在媽祖羽化昇天1022週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26日)上午九點九分(北京時間),全世界的媽祖宮廟同時敲和平鍾81響(寓意九九歸一,體現媽祖信眾期盼世界和平的一大美好願望),並用中文和當地語言掛起祝賀橫幅標語及電子屏(內容為熱烈祝賀媽祖信俗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燃放鞭炮或禮花,開展各種民俗活動或運用各種形式來共同祝賀,並請當地的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報道,做到五洲同賀。

?媽祖信俗》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媽祖文化煥發出更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對保護媽祖文化、傳承信仰習俗、挖掘文化內涵、推動廣泛傳播、擴大世界影響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真誠渴望全球媽祖宮廟和媽祖信眾都積極參與進來,願媽祖的靈光庇佑五洲四海,讓媽祖的大愛維繫世界和平。

第4篇

文物古蹟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文化遺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用實物書寫的歷史,是刻劃一個民族歲月的書,在它的身上記載着許多歷史故事。我國有一句老話見了故物,如見故人。文物古蹟,不僅反映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同樣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繼承、發展、創造先進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見證, 反映了歷史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及其發展,通過對文物古蹟的研究探索,我們可以窺見人類自誕生以來的生活面貌。文物是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是人類過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環的特點,一旦消失就可能永遠不能再現。因此,對文物古蹟實施保護意義極其重大。

文物古蹟是特殊的文物,其特殊性體現在:整體而言,文物古蹟作為文物的一種,是不可以人為移動的。如果移動了, 其價值必然受到巨大貶損甚至喪失原有價值。因此,《文物保護法》 在制定條文規範諸如古遺址、古城址、古窯址、古地道、古墓葬、古建築羣、石窟寺等文物古蹟的時候,使用了不可移動文物的概念,並規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從過去單純追求物質生活向尋求精神享受轉變,不少人開始追求尋根問底,從歷史文化古蹟中,從民族民間文化、宗教文化和神奇的大自然中吸取教益,陶冶性情,抒發情懷。因而旅遊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高的綜合效益,併成為各地經濟最具潛力的新的增長點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然而,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時期,有些地方的個別單位、個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文物古蹟之間的關係,在國家級、省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區內大興土木工程,或興建商店、攤點,或興建餐廳、旅店,對這些單位和個人來講,是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其結果嚴重違反了《文物保護法》,破壞了文物保護景點的環境風貌,打破了其整體的完美性;有些地方以開發旅遊資源的名義違章違規修建堂館等,與當地政府的大量干涉不無關係,有的政府不能正確處理發展旅遊業與文物古蹟保護之間的關係,片面的認為,保護是為了利用,只有利用好了,賺了錢,才能做到有效保護, 改革開放,核心是發展經濟,在建設中的一些破壞是難以避免的,保護是次要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破壞性的建設行為。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因此,加強對文物古蹟的合理保護,加大對文物古蹟知識的宣傳工作就顯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文物古蹟首先是文物,一切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都依託於文物本身,失去或破壞了文物本身,所有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所以,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永遠把保護放在首位。但是,如果説保護就是純粹意義上的保護,就是為了保護而保護,則失去了保護的意義。任何奇珍異寶,一旦束之高閣,外人難睹其貌,也就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試想,假如將一些文物古蹟圈禁起來,將一些著名的文物如三星堆兩坑文物出土後就藏於庫房,僅供專家學者研究,那麼,今天世人恐怕絕大部分不知其為何物。而正是這些文物古蹟的建成開放和各類出土文物的頻繁出展,才使各文物古蹟名揚四海,文物古蹟的保護才愈來愈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重視。所以,在加強保護的基礎和前提下,應該對文物本體進行充分展示,以彰顯其文化特質,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

新世紀以來,文物保護工作者要抓住機遇,立足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按照文物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科學、系統地實施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通過展示重要遺蹟、整治遺址環境,使文物遺址成為遺蹟景點眾多、環境優美宜人、有機相融的大遺址景區,成為彰顯古代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觀。所以,要加強重要文物遺蹟的保護,實現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文物古蹟是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保護文物古蹟對於我國旅遊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探古求知是廣大旅遊者的共同心理,人們希望對自己的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的歷史有所瞭解,對自己民族、祖國乃至全人類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體會。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學習書本知識;二是,觀覽文物古蹟。作為人類文化載體、 反映人類發展歷程的文物古蹟給人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受,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類各發展階段的絕世之作,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由於文物能滿足人們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為旅遊資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着 5000 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文物古蹟比比皆是,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世界上古今體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北京故宮,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的敦煌莫高窟等。文物豐富、文化古老的特點,決定了我國要重點開發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始終以觀光型文化旅遊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遊業的靈魂,中國旅遊業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體現於東方特色的文物古蹟,國際遊客到中國來旅遊,主要還是出於對中國東方文化體系的一種神祕感。

因此,較之其他國家來説,文物對於我國旅遊事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們應充分利用文物優勢,以文物古蹟為主題,開發系列產品,着重發展文物古蹟旅遊,以推動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發掘歷史文化內涵,提高旅遊景區品位。文物古蹟、風景名勝都有它本身的價值,也有其歷史淵源和傳説,各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景區景點中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形成特色和吸引遊客的關鍵所在。只有打造出旅遊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人來觀賞旅遊。忽視歷史文化、民族民間和神奇大自然自身所藴含的科學文化的發展和整理提煉,名景名點就會缺乏文化主導和精神支柱,失去持續發展活力。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掘歷史文化、文物內涵,發掘其中的史蹟、人物、政事、神話,用歷史名人、名事、名詩、名篇來包裝旅遊業中的文化底藴和文化內涵,增強旅遊業的吸引力,提高旅遊業的生命力。旅遊部門培養一大批既是教師、教授,又是表演藝術家,又有淵博的知識的導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先進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建立在豐厚的文化內涵之上的旅遊業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持續發展。

發展旅遊業,一定要搞好整體的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創出自己的特色,而且把旅遊資源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把規劃搞好了,合理、科學地安排好、保護、建設好各種吃、遊、娛樂、購物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定會對許多國內外旅遊者觀光開闊眼界產生極強的吸引力。這樣,文物古蹟的保護與旅遊事業的發展就可以做到兩全其美、相互促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