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閲讀心得5篇 細察傅雷家書:感悟生命智慧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5W

《傅雷家書閲讀心得》是一篇以傅雷先生的家書為主題的文章,通過閲讀傅雷先生給子女的家書,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家庭、教育的真摯關懷與深刻思考。這些家書不僅啟迪了傅雷子女的成長,更給了廣大讀者深刻的教育啟示。本文章將分享我對這些家書的個人閲讀心得。

傅雷家書閲讀心得5篇 細察傅雷家書:感悟生命智慧

第1篇

今年暑假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拔傅雷給海外遊學兒子的家信編在一起罷了。但這本不是書的書卻給了我不一般的收穫。比起小説它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父親對兒子的話是我們最熟悉的;比起現在盛行的“成功祕笈”來,它不流於説教,並檔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獨特的方式(書信)展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表現了傅雷在生活中細緻、嚴謹、認真的作風。

總的來説,《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説,傅雷不僅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於兒子長期在國外而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悦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投筆即寫出兒子的心聲,排驅兒子的煩惱,並在生活中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説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至於藝術方面,家信中也是諸多提起,處處可見,其中傅雷對不同種類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批評,對兒子彈琴技巧的指導,及對小説中各色人等的點評,更是顯出了傅雷極高的修養,及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其實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傅雷、傅聰父子之間像朋友一樣真誠交流的狀態。他們之間,雖然相隔萬里,卻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像面對面一樣無所不談。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們父子一樣。尤其是年紀與書中傅聰相去不遠的我們,平日與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憐,有的也大多像成績、學習、生活瑣事之流,缺乏深層次的,真誠的,有建樹的交流。

握緊拳頭,什麼也沒有;張開雙手,我們卻擁有了一切。

傅雷家書閲讀心得5篇 細察傅雷家書:感悟生命智慧 第2張

第2篇

看了《傅雷家書》後,我的感慨頗多。也許很多人會為:只是一篇書信而已,有什麼好看的?現在,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着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第3篇

合上《傅雷家書》,輕輕地呼出一口氣。驀然想起老師在教《傅雷家書兩則》時,自己很懵懂地閲讀,然後分段及抄筆記。過後,我並沒有很深的感悟。今時今日,我把《傅雷家書》認真地讀完後,才發現它所藴藏的魅力。也許,那個時候的我,真的太小了,很多東西都不懂。

年少的我,不懂得父愛的可貴,也不曉得父母對我的在乎。直到現在,我背井離鄉,遠在他方,倍償世間辛酸苦辣時,才發現家是最温暖的港灣而父母對自己的愛原來是如此地深且珍貴無比!

有一回,我寄了一封家書回去。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曉得父母收到我的信後,會怎樣呢,會不會怪我寫得不好呢?後來,母親來電話,説收到我寄回的家書,並説他們的心裏很高興。母親還説,你寫的信很感人,你爸看完後,一個大男人居然被你這個死丫頭給弄哭了。母親還説了好多好多關心我的話,還帶着一點祈求語氣問我,有空時可不可以多寫點書信回來,你爸你媽都不會上網不會發短信也不會上你們口中所説的qq?電話的這頭,我説沒問題。放下電話時,眼淚在眼眶裏一點點打轉。心裏總覺得對父母的虧欠,實在是太多了。我沒想到,短短的一封家書,足以讓父母感到欣慰。原來,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是佔了那麼大的地位。原來,父母想要的不多,只是,我還沒注意到。爸爸媽媽,我想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明白到,親情,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偉大的'。我想象不出,當傅雷夫婦決定離開人世時,他們的內心該是多麼悲痛呀。尤其是讓傅雷夫婦割捨親情而遠去另外一個遙遠的世界時,他們是否在一瞬間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歎息一聲,深感世道的不公。

曾經年少不懂父母對自己的愛,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與把握。孝順父母,珍惜親情,從小事做起,更從心靈出發。能夠和父母一起朝夕相處,伴他們左右,伺奉他們,那是,一種無言地温馨與幸福,更是一筆珍貴的人生財富!

第4篇

與大多數父親不同,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向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藝術這條路。文藝是條羊腸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雙雙在這條小路上走出精彩。並且獲得極大的共鳴。他們的關係由父子變成朋友,再到兩個惺惺相惜藝術家。如果説傅雷憑藉的是時代造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抓住“天時”,經受磨礪之後,終見光輝。那傅聰這個偉大的音樂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樣一位知性的父親,不成功怎麼説得過去呢?“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觀清晰的看待藝術,絲毫沒有迂腐偏見,這樣的老人,即使在所謂“新社會”的今天也是鳳毛麟角。可在那個年代,傅雷的藝術修養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為之讚歎。

傅雷的視角是從國際出發的,這與傅雷多國遊歷是密不可分的。這提醒着我們現在很多人記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條祖訓。“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有閲歷禮自直”。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什麼閲歷、城府的話,是永遠不會成熟的。

傅雷夫婦在浩劫中遭受身體與精神的蹂躪,夫婦二人於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雙雙自殺而亡。在傅雷夫婦留下的遺書中,註明自己的後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處理,並將事項一一列出,其中還包含保姆的生活費與他們夫婦的火葬費,傅雷夫婦不畏死亡,而世人為他們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婦生前所留下寶貴的書信,不僅影響了傅聰的一生,更是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我想,不論我們處於哪個時代,這些都是我們最該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財富。

第5篇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傅雷夫婦過世選編了家信二百封:父親信一百六十一封,母親信三十九封。家書裏充斥着着傅雷先生的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這是一部極好的教育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親子的教育佳作,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無非是要兒子知榮辱,通文事,曉藝術,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其親情溢於字裏行間,《傅雷家書》裏,飽含着為人父母者的責任,充滿了對子女熾烈而深沉的愛: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我們可以不用怕羞的這樣告訴你,也可以不擔心你憎厭而這樣告訴你。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盲目模仿傅雷早年奉行的中國傳統教育”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認為”慈母出敗兒“,卻不善身教,高標準嚴要求地去要求孩子,只能讓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而黯然失色。傅雷一個”打“字,結果將孩子打到了國外,雖然後來傅雷悟通了,可是甚至連孩子在國外娶妻生子也見不到,最終也沒能等回自己親愛的兒子,生命就這樣遺憾地劃上了終止符。

他的晚年雖然飽受折磨,但他和兒子仍成了最知心的朋友。作為家長,我也希望我們能像傅老先生那樣與自己的孩子之間不存在隔閡代溝,那對父子,亦是知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心事埋在心裏,不願意説出來。傅雷是嚴父,是良師,也是益友。身為家長,我們很想成為孩子的好父母,好導師,好朋友,在生活中努力引導孩子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天下父母心,等待兒子家書時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時整天整天的興奮,為兒子手抄6萬字的”希臘雕塑“譯稿,給兒子和兒媳用不同的語言寫信。或許,我們沒有傅老先生那樣高超的文學素養與文筆,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是授業者,更是學習者。我們在教孩子人生道理的同時,也要學習着如何與孩子相處,用愛去感染,在成長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