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不存在大幅漲價的前提,價高不可持續,囤貨還要適量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7K

近日,商務部印發《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不存在大幅漲價的前提,價高不可持續,囤貨還要適量,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不存在大幅漲價的前提,價高不可持續,囤貨還要適量

本來,這只是政府部門對市民的生活建議和善意提醒,卻引發過度解讀以及誤讀。在一些人看來,“儲存生活必需品”就是“囤貨”的意思,既然政府部門鼓勵,那照着做就行了。於是,外省市一些地區出現了搶購現象,在一些超市,米麪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出現了暫時性的缺貨。

前不久,北方地區的大中城市蔬菜大幅漲價,菠菜等葉菜價格漲到每千克10元以上,很多居民對此印象深刻。同時,疊加汽柴油、煤炭、原材料等漲價信息和寒潮來襲等,居民對生活物資的漲價預期變得愈發強烈。部分居民有了焦慮情緒。

儲存生活必需品,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之舉,原本值得提倡;但過度解讀及誤讀,集中囤貨採購,會引發市場供應緊張,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浪費。據瞭解,激發居民囤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擔心這些生活物資會大幅漲價。那麼,蔬菜供應是否有保障,其他生活物資銷售渠道是否暢通,米麪糧油等生活必需品會大幅漲價嗎?記者對此展開了專項調查。

菜價已回落 供應有保障

11月2日,記者來到南開區復康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在生鮮食品區,記者瞭解到,當天,剛上架了一批平價大白菜,售價為每千克1.98元,一棵白菜的價格為4至5元。正在超市選購蔬菜的居民樑先生欣喜地説:“我一週前也買過白菜,一棵要13元,當時挺吃驚的。這幾天菜價降下來了,5元就能買到一棵大白菜了。”

樑先生注意到,菠菜價格也降下來了,每千克8元。10月20日左右,菠菜的價格一度達到每千克20元,其他葉菜的價格也在每千克10元以上。在他的印象裏,菠菜、小白菜、生菜、油菜等葉菜,在社區農貿市場裏都是一捆一捆的,往年,一捆才2至3元。而上個月中下旬,買菠菜也需要一棵一棵地數,菜價的上漲幅度讓他頗感意外。

在該超市蔬菜區,記者看到,青辣椒、黃瓜的價格為每500克4.99元,西藍花的價格為每500克6.99元,菜花的價格為每500克5.99元。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品種的價格已經明顯下降,兩週前,這些蔬菜大部分價格都在每500克8元以上。近期供應充足,價格下調了不少。隨着降價,銷量也明顯上升。

然而,一些蔬菜的價格仍處於高位。例如,長豆角的價格為每500克7.99元;荷蘭豆的價格為每250克8.58元,折算下來,平均每千克達到了34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蔬菜的主產區在南方,需要遠距離運輸。當前,正是本地菜和南方菜換茬的節點,本地大棚生產也需要時間,所以這些生長期長的蔬菜,價格暫時還在高位上。

消費者樑先生透露,現在超市和農貿市場的蔬菜品種有很多,市民可以有多種替代選擇。例如葉菜價格高的時候,消費者可以多吃土豆、洋葱、胡蘿蔔等根莖類蔬菜。生長期長的茄果類價格高的時候,消費者可以選擇生長期短的蔬菜。除了新鮮的蔬菜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脱水蔬菜包,這類產品可以大規模生產和長時間儲存,營養價值和新鮮蔬菜相差不大,價格也穩定得多。“在蔬菜價格高的那幾天,我就買過脱水蔬菜包。”樑先生説。

政府儲備菜的投放,平抑了價格,緩解了供應緊張的形勢。從11月2日起,本市一些連鎖超市和商場投放了首批土豆、洋葱、冬瓜和娃娃菜,價格比市場價低,吸引了很多市民選購。

靜海區大邱莊鎮津美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張鳳山介紹,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北方地區連續降雨,一批蔬菜受災,露天種植的菠菜等葉菜類蔬菜,也因陽光寡照生長緩慢。陰雨天氣過後,種植户抓緊補種了一批蔬菜,葉菜類生長期在30至40天左右,現在已基本恢復供應,所以價格很快就回落了,一些南方菜也會快速補足市場缺口。

11月5日,西青區當城蔬菜批發市場價格監測顯示,菠菜、芹菜、油麥菜、生菜、油菜、小白菜等葉菜類的價格分別為每千克4.5元、5.1元、5.6元、5.3元、3.6元、2.1元,基本恢復到常年水平,比前期下降明顯。黃瓜、絲瓜、西藍花、菜花的價格相對較高,每千克6.7元、11元、8.9元、5.9元,但也比前期下降了不少。

在紅旗農貿市場,11月4日,一些社區居民組團前來採購蔬菜。一位居民約上幾位鄰居,去市場採購物資。她想要購買黃瓜、西紅柿和大白菜等10來種蔬菜,共計超過30千克。商户提醒説:“普通居民沒必要買這麼多。隨着換茬期結束,大量南方菜、本地大棚菜上市,這些蔬菜都會降價。”

除了這位商户婉拒客户囤菜的衝動,還有一位糧油商户勸告消費者不要搶購大米和食用油。11月3日一大早,一位陌生消費者要採購300千克大米和50千克豆油。這位糧油商户瞭解到,消費者是普通居民,並不是開餐館和超市的。他善意提醒對方:“你沒必要買這麼多,囤多了很可能導致浪費。再過十來天,等大量新米上市後再來買。”有不少前來搶購和囤貨的市民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雙11”電商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記者在某電商平台發現,近日,方便麪、牛奶等食品出現了缺貨現象,這與一些居民的搶購和囤貨相關。多家社區團購平台將部分生活必需品設置為“限購5份”,這也是拒絕消費者大量搶購和囤貨的舉措。

囤貨不囤貨 代際有差異

河東區一小區樓內,近些天多了一些蔬菜。三樓有兩捆大葱,四樓有一堆土豆,二樓還放着幾掛6月份的大蒜。居民們走在樓道里,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然而,有居民對此表達了擔憂:“大葱放久了容易腐爛,且影響居民出行。這裏是公共空間,不是哪一家的菜窖。”除了影響出行外,一些乾枯的菜葉也容易成為消防的隱患,這個問題很值得人們重視。

除樓道里囤菜外,還有居民把陽台空間騰出來存上了蔬菜。在南開區王頂堤一社區,近期居民們發現,一些住户的陽台變得豐富了起來。一位居民購買了50多千克大白菜,全部放在陽台上;還有居民買上了幾大捆葱,也放在了陽台上。遠遠望去,就像各家的菜園子一樣。

河西區居民王欣怡,今年62歲。上週,她囤積了幾十千克大白菜。她説:“這個賣大白菜的農户是河北唐山玉田的。半個月才來一次,一車賣完了就走。下一次指不定去什麼地方,想買就買不到了。”王阿姨的女兒對母親的囤菜行為深感不解:“現在農貿市場和商場超市,哪兒都能買到大白菜。真是想不明白,囤那麼多大白菜乾什麼?吃不完都壞了……上一次跟風囤積食鹽,吃了一年多才吃完。”

據女兒回憶,母親往年也有囤菜的習慣,蘿蔔一買就是一箱子,土豆一買就是一袋子。今年不僅囤了白菜,還要去買5袋大米、4桶大豆油。而且,母親振振有詞:“生活一定要有規劃和前瞻性。咱家一個親戚在東北,今年7月就買了過冬用的煤,當時還不到1000元一噸,結果9月底漲到2000多元一噸……”

一位年長的大爺説起,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居民住平房帶院子,那時候空間大,很多居民有儲存過冬的大白菜和煤球的習慣。當年,一到11月份,很多居民院子的角落裏都堆着一堆蘿蔔、白菜和煤球。後來,隨着工農業生產的繁榮,物資早已不再匱乏,囤貨的意義就不大了。但是,一些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還延續着當年的生活習慣,這和生活在物質富裕時代的人相比,必然有觀念上的差異。

後來,王阿姨一家人經過合計,決定只購買一個月用量的大米和食用油,不囤積過多的商品。他們觀察到,近期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加強宏觀調控,原材料和能源市場的供應緊張局面正在緩解。生活必需品如米麪糧油等並沒有明顯的漲價信號。而且上游商户反映,隨着秋收和應季產品的上市,一些生活必需品供應有保障,價格還會穩中有降。囤貨過多,實在沒有意義。

紅旗農貿市場的一位糧油供應商反映,多年來經營生活必需品,為本市的商場、超市和社區菜市場裏的商户供貨,極少發生長期缺貨和高價現象。一個品種缺貨後,很容易找到其他供貨商來替代;而且市場規律也在發揮着基礎性作用,高價吸引其他供應商加大供給,供需平衡後價格自然會回落。

跟風種養殖 此舉不可取

在部分葉菜因供應緊張而價格上漲的同時,大葱、生薑的價格卻處於低位,種植户為此十分鬧心。今年春季,大葱需求旺盛,但供給不足,當時達到每千克20元,一棵葱賣到5元甚至10元以上,讓人們想起了往年“向錢葱”“蒜你狠”“姜你軍”等農產品價格暴漲的情況。此後,一些農户加大了大葱的種植量,等到近期收穫時發現,供應量大,只得降價銷售。後期,大葱的批發價跌落到每千克5元左右,一些種植户只能賠錢甩賣。

生薑也是如此,去年收穫季,生薑的地頭批發價格達到每千克10元,種植户收益頗豐。今年,山東省部分地區的種植户擴大了生薑的種植面積。近期,因供應過剩,生薑的批發價跌到了每千克4元。2019年下半年,豬肉的價格曾衝到每千克60元,此後,很多養殖户加大養殖,等到今年上半年,生豬的產能超過市場需求,近期,出欄價跌破盈虧平衡線,很多養殖户出現虧損。

在上個月葉菜價格暴漲的背後,除了天氣因素外,也有種植户“棄種”的因素。一家蔬菜合作社負責人透露,去年,部分品種的葉菜種植量大,供應過剩導致價格暴跌,今年紛紛棄種。然而,棄種之後,市場供應緊張,價格又再次暴漲。

一輪輪暴漲暴跌,如過山車一樣的行情,影響着農產品市場的供需和市民的生活;同時,種養殖户也在不穩定的行情中盈虧不定,不少人因虧損過大而出局,下一輪供需緊張和暴漲行情也即將到來。如何選擇種植品種獲得穩定的收益、以便長期在市場上立足,是擺在種植户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政府部門發揮引導作用、從源頭保障菜籃子工程持續發力的方向。

據中國蔬菜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蔬菜協會承擔了全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預警項目,定期發佈蔬菜地頭價的信息,種植户可以用來參考。一些相對往年價格暴漲的品種,種植户切不可以賭徒的心態擴大種植,否則會因供應過剩而虧本。此外,農業主管部門或協會也可以通過種子、農資等銷量大數據監測相關品種的種植規模,對一些明顯擴大種植量的品種予以警示,從而避免農户的跟風種植。

在農產品穩定供應方面,一些合作社也在探索。津美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張鳳山介紹,合作社和一些大客户如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簽訂了長期協議,協議價格相對穩定,可以避免市場波動帶來風險。同時,不跟風種植、炒作熱門品種,按計劃種植和生產,保持定力和一份初心,這樣才能穩穩獲得效益,也是長久生存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