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探索教育教學論著:我的心得與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本文主要分享教育教學領域的論著心得體會,包括閲讀心得、個人感受以及對教育教學的思考等內容。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和啟示,推動教育教學研究的發展。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第1篇

通過《教育學》使我理解了教育學的概念,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着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學校教育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教育機構承擔。教育制度、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3、教育影響。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這三個基本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教育者是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選擇和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教育影響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作用的橋樑。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知識和信息更新十分迅速,人們只有不斷地接受教育,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於,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它是對過去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後階段的否定。把終生教育等同於職業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確的,終身教育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形式中。

教育的終身化體現了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意義和價值,適應了個性化和整體化發展的要求,實現了人力資源與經濟社會和科技的和諧發展。

全民教育是近10年來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特別是使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國小並降低輟學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擺脱文盲的運動。這一運動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裏所説的教育,不僅僅包括國小教育、國中教育等,還包括正規的或非正規的各種方式教育。它是一種基本教育,要滿足人們在這個社會生存發展、參與社會、參與決策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因此,全民教育有它固定的、專門的界定,它的外延和內涵比起學校教育都大大地擴展了。

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不同種族、性別、不同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的成員,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包括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享有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

一個國家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物質資源、師資力量分配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結果的均等,這就意味着要對處於社會不利地位的學生予以特別的照顧。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權的擴大,如辦學的自主性,根據社會要求設置課程、編寫教材的靈活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等,這就涉及到了教育管理民主化問題。教育管理民主化,從大的層面講,是指教育立法、教育決策的民主化和教育行政體制的民主化,使更多的人蔘與教育決策,以保證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從微觀上講,是指學校管理的民主化,要吸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討論,形成政府、社會、學校及家長共同管理的模式,這就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組織和個人、學校和社會的關係,使學校全體成員及校外有關人員都參與學校的管理。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例如,18世紀後期新興產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等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為了適應這種形勢,1849年倫敦大學首創了校外學位制度,開設各種私立的函授學院,為倫敦大學校外學位的學員提供函授輔導。這就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辦學形式。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包括工藝、設備、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運用,並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總而言之《教育學》的學習不僅充實了我的頭腦,武裝了我的思維,教會我怎樣去武裝別人的思想,而且還幫我認識了許多教育大家,他們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學中,不僅是教與學的關係,同時也是師生感情和思維的交流,只有當外在情感觸及到學生內在的情感需要時,才能使教育者處於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課堂上瀰漫着振奮、飽滿的情感氣憤,才會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實現知與情的和諧統一。

難道敏鋭的觀察力不是一個教師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嗎?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説,學生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一個教師如果對這些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贊科夫

師生關係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以“教”和“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也是學校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説,師生關係指的是教師與他所教的大多數學生的關係或者説是與學生羣體的關係,而不是指教師與個別學生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來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態度等。

良好的師生關係,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首先是體現在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在學問上的平等。雖然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在一般情況下要強於學生,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和高效的必要保證——因為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係下進行的。現實的師生關係中往往出現不平等現象,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民主權利。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與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師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協同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保證。

師生關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商和智商,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良好師生關係也就是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造出一種師生互相尊重、信賴、平等、和諧的氛圍,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人格,消除師生之間的鴻溝,真正建立一種平等相處,互諒合作的關係,從而使師生心與心聯繫在一起,產生巨大的合力,推動教學活動的進展。

師生關係一旦形成和建立,就會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重要的教學變量,對教學活動的進程和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協同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保證,師生關係通過情感和激勵的方式來影響教和學的積極性。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係融洽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的要求也就易被學生接受,可以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來,教師的要求也就易被學生接受,這樣就有利於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於推進教學過程的進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所產生的那種高漲的教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師生的情感交流,若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關係,學生對教師充滿信心,教師也會不斷增強完成教學任務的決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職業積極性。

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往往會呈正相關,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是學生對學科形成積極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師生關係是教學信息傳播的首要條件,它和教學信息傳播之間的和諧也呈正相關。良好的師生關係使教學信息傳播暢通,信息反饋也及時真實;反之,不良的師生關係將必然會制約信息的傳輸,甚至是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牴觸態度。師生關係本身就營造了一種課堂氣氛,這種氣氛可能是積極舒展的,也可能是消極壓抑甚至充滿對立情緒的。師生關係良好,課堂氣氛就會温馨和諧,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思維活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會有更多的愉悦感,進而表現出積極愉快和健康的氣氛。師生關係不良,課堂氣氛就容易緊張、死板,學生會感覺如坐鍼氈,惶恐不安甚至默然。在不好的課堂氣氛下,學生會不自覺地想要逃避,這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學校裏面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臉孔,學生都畏懼他,那就難免有逃學的事了。不好的情感泛化到學業上,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帕裏克的一項實驗研究表明,在積極正常的教學氣氛下,學生的理智反應大大超過機械重複和混亂的反應,而在壓抑對立的教學氣氛下,卻恰恰相反。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減少學生消極對抗的態度,教師做到尊重與信任每一個學生,有利於維護課堂教學秩序,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學過程的進展。

(二)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成長起重要作用

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學生的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提供滿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學生會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質,如信任、寬容、善良、同情、友愛、尊重他人、自尊、自愛、自信等,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性格會升華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不僅僅能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同時也會向學生提供一種人際關係的榜樣。在充滿愛的良好師生關係影響下,學生會把這種愛在自己身上擴展開來,從而形成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好的心理品質。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特別重視與教師的關係,有時甚至會超過對於父母親的關係,所以説師生關係對學生的發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學生被教師接納和信任,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享受到師愛的温暖,得到教師的支持、體諒和鼓勵,學生會充滿自信。師生間的真誠相處和智慧感情的交流,會培養出學生的各種優良品質,從而使得學生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中能逐漸發展起健康的個性。

學生個性社會化主要是在人際關係系統的影響下實現的,對其起決定作用的實際上是學校的人際關係,其中良好的師生關係,起着主導作用。首先,學生在與教師相互作用的關係中,能逐漸學會認識自己、認識他人並從中學到一定的社會規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等。其次可以不斷積累交往經驗,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逐步培養一些社會能力;另外,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通過良好的師生關係逐漸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評判自己,會促使自我意識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係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教師必須對學生充分理解,對學生有誠心誠意的愛,必須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堅持以啟發誘導為主,對於毛病較深的學生要注意抓時機,不要對着幹,要防止激化,禁止體罰。

魏書生老師曾説:“師生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一樣,你對對方心靈大山的呼喚:我尊重你??那麼對方心靈高山的迴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對方的迴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對方的迴音決不會是:我愛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對忽視學生的人格、剝奪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表示深惡痛絕,他説:“人人都説小孩子,小孩子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還要小。”

學生和老師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同樣應受到重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放棄家長作風,不能隨便對學生髮號施令,同時我們教師也要轉變觀念,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先作他們的忠實聽眾,再慢慢地對他們加以輔導和指引,從而使得學生信任和願意接近。

我們所説的平等對待學生,還指教師平等地對待全體學生,而不能有親疏遠近,厚此薄彼。教師要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對優生拓寬他們的興趣愛好以促進其全面發展,對後進生也要多一些關愛,促使他們向優生看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一種自我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加深師生之間的溝通與瞭解。

學生作為尚未成熟的個體,自我控制力較弱,若缺乏成人的監督和管束,其學習效果必定不能保證。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與之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還應該具有服務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服務,只要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地去接近學生,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在第一時間幫助他,教師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那麼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係。

“學生與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風,善於營造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教師的人格對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要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就要在加強自身素質的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要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激發者、組織者,這樣才可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係,促使師生成為學習、發展的夥伴。

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看這兩句話有因果的關係,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了。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第2篇

當張老師一再提醒要在考試之前讀一本教育學專著時,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學專著—-苦澀難懂的玩意兒”。然而當我從書櫃中翻出在地壇書市淘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的心不禁興奮起來。

在網上搜索“蘇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主張個性和諧發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為了解決中國小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幾年後將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身份走上講台,肯定總會發現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應付作業,在網上和雜誌上匆匆忙忙的搜索着相關的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第3篇

十一長假期間,我讀了《教育與人生——葉聖陶教育論著選讀》。我由衷地敬佩這位世紀老人對20世紀中國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讚歎他的偉大思想和超凡智慧仍然對新世紀的教育具有振聾發聵的巨大影響。也如該書編者概括的:"葉聖陶教育思想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改革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教育改革思想。"真是"葉老不老,永遠的葉聖陶!"輕輕合上書,不僅讓我對"教育與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好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孜孜以求的。好教育引導人們求真向善臻美,引導人生向自由與光明的境界緩緩飛昇。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而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的教育。對美好人生充滿嚮往,充滿信心,無限相信良好教育的力量,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修養。

教育對人生到底應該起什麼作用呢?葉老在1934年時就已經闡釋過教育與人生的關係:"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這些觀點今天看來,不算老生常談,自有其積極的時代價值。

教育要着眼於學生的人生,着眼於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展。這是葉聖陶先生一貫的教育思想。葉老在《假如我當教師》一文中,再次鮮明地申述了這一思想:"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校的事情叫做‘讀書’一樣。書中積蓄的古人和今人的經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説,重要的在於消化那些經驗成為自身的經驗,説成‘讀書’,便把這個意思抹殺了,好像入學校只須做一些書本上的功夫。因此,説成‘教書’,也便把我當教師的意義抹殺了,好像我與從前書房裏的老先生並沒有什麼分別。我與從前書房裏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讀到這些文字,不禁唏噓再三,感慨萬千。教師要高度重視"身教",加強自身師德建設。

我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對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新時期的人民教師進一步樹立愛國敬業的崇高的職業理想,志向高遠;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忠於職守,甘於奉獻;要求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要求廣大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這些要求不是教條,而是公眾對教師的要求,是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是一種客觀的、內在的要求。

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須為當前的受教育者着想,將來攀登新高峯窺見新奧祕的正是他們,非趁早給他們打基礎不可。基礎怎麼打?還是身教為要。事事不馬虎,樣樣問個為什麼,受教育者看在眼裏,印在心裏,自然而然會養成鑽研探索的良好習慣。"葉老認為,"以身作則"是極其重要的守則,是任何人都應該履行的,"教師尤其應當如此"。葉老多次談到,教育者自己要為受教育者作出榜樣來,讓受教育者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當然比光憑口説深切得多。在加強師德建設的今天,葉老的這些觀點無疑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葉老説"在教育方面,什麼學制、課程、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於次要地位。"是啊,教育事業是要靠一代一代的教師去做的。古人曾經説過"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影響一代一代的人才培養,一個差勁的教師是誤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弟。"作為當代的我不想"誤人子弟",所以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正如葉老説的"凡是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若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

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諸多特性使我面臨着更為嚴峻的挑戰。"教育與人生",讀這幾個字只要幾秒鐘,但是要搞好教育,譜寫好美妙人生卻是一個大工程,要下功夫。作為教師的我,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和經歷方面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的週期。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經過去,身為教師的我必須持久地學習,並且在讀書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澱,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才能成為博學多才,腹有書卷氣的教師。我更要鋭氣昂揚,跳出樊籬,敢教敢試,永不言敗,教出個性。也許,我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國小語文教師,但為了一班一班學生的"人生",也為了我的教育人生能出點彩色,我要堅持自覺修煉"為人生"的各種素養,提升自己,要讓我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