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學智慧:分享教學心得與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教學心得體會是教師總結自己教學經驗得出的體會和感悟。這些心得體會既有對學科教學的理解和認識,也包含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分享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

關於教學心得體會7篇

第1篇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語文素養的形成最終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自學從某種意義上講,能使學生個性獲得解放,能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思維的潛能,自學能力 的培養主要是語文閲讀教學,本人在平時教學過程 中尋得了以下幾點拙見。

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鼓勵學生自學,學生自學不能解決的總是教師再講講,要把教師講解的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這樣才能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基礎,要改變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式”教學模式,或“填鴨式”教學,要真正體現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是多邊活動是師生的共同活動的宗旨,但要注意度的問題,有的教師可能會理解: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歸還學生就是由“一言堂”變為“大放羊”隨學生便。

教師應端正師生關係,擺正位置,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學生可根自己學習課堂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後練習等理解課文,甚至權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

在以前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於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處理方法是:自讀課文一律由學生自學,而講讀課文則是精講、精練,其實不然,對於難懂的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自學,如我在朱自清的《春》時,就放手讓學生自學等學生對春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以後,對於難懂的問題,我們就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我則鼓勵學生大膽講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不僅把課文內容作為主要依據,而且把寫作理論依據也作為有力的論據,這樣既深化了寫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真正有價值的教學應該得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如果沒有參與意識,沒有積極主動思考,他如何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鬆的提問氛圍,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受,疑問和設想提出來,這樣要雙教師提問有效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教師要看到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本身就包含有創新的思維,這正是教學活動追求的目標。

當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法還很多,但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開放思想,改變教學觀念,定能開闢出一片綠地。

關於教學心得體會7篇

第2篇

教學常規,能規範我們的個人教學行為,它規定了我們計劃的制定、備課的撰寫、上課的要求、作業批改、幫助與輔導、教學評價、總結等方面要求,使我們的教學常規逐步轉化成教學習慣;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範,是落實教育教學任務的中心環節和規範教學行為的主要依據;是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課程培養目標的關鍵;是學校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要根據素質教育要求,按照新課程標準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xxx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於質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這些需要我們認真落實新常規,進一步規範常規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師成長。

通過姚灘學校組織的培訓學習,我知道了學校教學常規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複習與考試等內容。特別是關於教材“要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變教教材為用教材,使用這方面的。要根椐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課程資源有機整合。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再創造。教學常規工作與教學質量是高度相關的,教學是否有正常的、穩定的秩序;教師是否有備課、上課、考試、教學研究等制度;學生是否有預習、聽課、複習、作業、考試等嚴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響和制約教學質量的。

教學常規的.學習,明確了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課前準備”、 “教學活動”、“作業與輔導”、“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此次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教學常規》不但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師指明瞭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我對教學常規工作的模糊認識,走上新的教師崗位不到2個月,這次培訓是對我的一次提高和教育,同時也認識到了我的一些不足之處;

1、對教學常規瞭解不深入,在備課上沒能很好的備學生,教案的備寫也不夠詳細。

2、初上講台,對課堂的把握欠缺,課堂重難點部夠突出,沒能關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3、作業的佈置量太少,作業沒有分層佈置,批改作業時評語單調,鼓勵性評語太少。

4、教學反思中沒能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改進,有時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糾正。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認真遵循學校的教學常規去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學效果會事半而功倍。因此我要做到: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熟悉教學大綱、明確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所帶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制定恰當可行的教學目標,並完成詳細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課堂情況,遊刃有餘。

2、認真上課,提高效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能為了課堂氣氛的調動而故意離題千里。真正的課堂活躍是建立在師生教學相長的基礎之上的。精講精煉不搞題海戰術。抓關鍵、抓重點。

3、認真佈置作業及時批改。作業的佈置要符合要求,不佈置超大量的作業加重學生負擔。同時也不能不安排作業,藉口逃避責任。作業的佈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批改標準要明確,不能籠統的對與錯,同時要有鼓勵與批評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4、寫好教學反思。明確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及時糾正,總結成功的地方進一步保持。

通過這次的培訓,我進一步學習和更加深刻的體會了教學常規的內容對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規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意義。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第3篇

為解決一線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困惑,促進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好研網組織全省高中語文教師"單元整體教學實踐"在線研討的活動。以下是我對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以前我們的學習總會把課文當作重點,單元導語曾經受到過不屑一顧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沒有認識到單元導語藴含的內在價值和對學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單元整體教學,首先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單元導語,讓學生根據單元導語,制定自己一單元的學習目標,並且引導學生閲讀自己感興趣的課文,並將這一單元列出提綱。看了單元整組教學的介紹,才知道我們在教學新的單元時,不能將每篇課文單獨來備課,而應該從整體上把握,讓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單元,可以讓學生知道這個單元學什麼,自己將要經歷什麼,興趣點與疑惑點在哪裏,可以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一個相對大的範圍內確定學習目標。我們將"單元整體感知"獨立成一個課時,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

(一)這種"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生自學、分組教學相結合,能有助於學生的全員參與,整體提高。單元教學的'時候,都要求學生先自學每篇課文,找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在小組內提出並交流。由於交流階段一般在自學基礎上進行。交流內容一般為:學懂學會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或值得討論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的放矢地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以求得到解決。()全班同學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由於單元教學的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閲讀指導,進一步提高了閲讀能力。

(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較強的自學能力。不但有助於課堂活動的開展,還有助於高效課堂的構建

通過這次"單元整體教學實踐"在線研討的活動,我感覺到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是對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們的一次考驗。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學習中探索,在總結中提高使自己更快的適應新的教學方法。

第4篇

前段時間,疫情逐漸蔓延到山東各市,為了配合防疫工作,為了師生安全,學校開始開展線上教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作為一個網課小白,我開始忐忑……但三週的線上教學結束後,我還是有很多感慨。

從線上提交作業、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老師對學生認可的重要性以及學生的自我榮譽感。在釘釘上可以發佈作業和批改作業,被老師批改為a+的同學的作業可以被全班同學看到。我們班有一個語文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在這段時間裏,我明顯感受到了他學習態度的變化,在和他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也瞭解到他為了得到a+付出了很多努力。知道這些後我很驚訝又很感動,原來我們平時看到的不努力的學生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激勵便可以點燃他們求知的熱情,原來作為教師的自己平時忽略了那麼多,我自責自己讓他們在昏暗的地方待了太久。我往往會從關注優等生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教學成就感,有時候可能會忽視後進生的成長,殊不知,幫助後進生進步才是我更應該做的',所以日後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這個方面。

從線下到線上,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作為主學科老師,上午就可以結束自己的課程,剩下的時間備課和批改作業,不得不説,線上教學一開始,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滋生了懶惰和拖延,我經常把備課的時間拖到晚上,備課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不合理的時間安排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熬夜導致的狀態不好,作業批改的速度降低等等。因此在後來的時間裏,我開始調整狀態,讓自己回到學生的身份,早晨起牀後列出一天的清單,備課和批改作業的時間嚴格按照日程表進行,儘快調整了自己的工作狀態。在寫作時,我告訴學生可以引用“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時而想起來會覺得有些諷刺,因為我自己都很難躬行實踐,有時候,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成功,尤其作為教師,更不可有絲毫懈怠,如果我安逸了,那我毀掉的可能是太多人的未來。

疫情得到控制後,我們很快復課復學了,經歷了這次網課,我看到了學生的認真和執着,他們是為了夢想,還是僅僅為了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又或是滿足自己作業得a+的虛榮心,他們都在努力證明自己。我也進行了反思,要時刻保持積極昂揚的工作態度,和學生一起成長進步。

第5篇

隨着《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和實施,中國小音樂的課程改革已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必修課,新課程實施以來,音樂課堂教學已經轉變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全面和諧發展、創新、自主、合作的音樂教學模式,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營造和諧有效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過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在此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有效和諧課堂的導航

教學設計是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設計的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一節成功的音樂課的功夫在課外,只有備好課,掌握一節課的框架,合理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更能吸引學生,因此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課堂的導航,引導着學生在課堂中遨遊音樂知識的海洋。音樂新標準要求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健全。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上要緊緊圍繞音樂新標準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使課堂達到一定的效果

二、善於創設課堂情境是實現有效和諧課堂的關鍵

“教學情境要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以及學好知識的'願望。”

那麼我們在音樂課中該怎麼創設音樂課堂情境呢?音樂課中創設情境的內容要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學習效果則不言而喻了。一節課的成功之處,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和形式教學,主要是通過情境的創設貫穿整個課堂的教學,使師生在課堂中能夠和諧的發展,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除了要備好課,還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搞清楚學生想什麼,願意做什麼?所以,積極創設處合適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氛圍所陶冶,讓所有的學生都擁有積極地心理參與各種音樂學習,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做好教學反思,從反思中反思有效教學

細節決定的教學成敗,在課堂教學中,既有成功的教學細節,也有失敗的教學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時刻關注學生和自己預設的教學是否達到和諧了呢?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在上課中時常會流露處出不同的信息和課後學生的反應。這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蒐集學生信息,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師不進行記錄和反思,那麼所有的教學細節和學生反饋出來的細節都將了無蹤影,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後反思,

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同時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

第6篇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説:“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教師教書育人也是在播種,而學生的成長則是對教師播種乃至耕耘的詮釋。短暫的頂崗已所剩無幾,回想自己的經歷,唯一不後悔的就是我努力讓學生們喜歡上政治課這一做法,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做到了。以下是我的一點點見解:所謂的兩粒種子,便是興趣和方法。

素質教育不是讓學生成為一個考試拿高分的機器,而是一個喜歡學習會學習的人,因此教育的出發點應是先讓學生愛上學習。可能政治對很多中學生來説就是一門上課勾勾畫畫,考前死記硬背的學科,尤其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山區(這些地區深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離新教育理念仍有一定差距)。彷彿它成為一門邊緣學科,永遠不能和語數外相提並論,學生上政治課積極性降低,成為無聊課程之一。但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能良好的道德品質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如果只是為了考試,形同虛設那就違背了課程設置的初衷,教師開展教學也會難上加難。因此,當我登上講台的.第一步就是先培養學生對政治的興趣,改變他們以往一貫的定性認識。

每節課我會利用僅有的幾分鐘時間和學生們分享最新的時政熱點。當講到國際熱點,例如敍利亞,一帶一路等我會請班裏畫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箇中國地圖,結合圖像,並且會讓同學們談談感受,自由發言,使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帶着好奇和熱情參與到其中,最後將其和所學知識點結合,昇華主題,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當然,時政的主題不一,不限地區,不限人物,不限角度,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們會發現上政治課可以讓你便知天下事,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增長見識,可以放眼世界,可以以一個主人公的身份參與其中。

播種興趣,可以收穫習慣。有時當課堂進度較快時,留下幾分鐘自由時間,學生們會問我:“老師,你和我們説説敍利亞最近怎麼樣了?”“最近又發生什麼國家大事了?”“我假期回家看新聞聯播了。”······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很欣慰,用興趣播種的關懷世界的幼苗正在成長,“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習慣正在養成。

(二)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任何學科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尋,政治也不例外。首先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對案例的分析能力。這在平時的時政熱點講解中可以適時啟發誘導。例如一次講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爭觸及到別國利益,最後又傷害到美國自己這一案例,讓學生思考我們所學的哪一知識點驗證了這一現象。話音剛落,一男生脱口而出“經濟全球化。”説明他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學習政治的方法,答題方法,審題技巧等,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政治樂在其中,輕鬆自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兩粒種子,一片森林。通過興趣和方法的播種,你會發現有許多的時政愛好者,水到渠成,政治分數也會逐漸提高。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其中還有很多學問,作為初出茅廬,初為人師的我還應在摸索中總結,在實踐中反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7篇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教材是以多樣、形象、有趣為宗旨。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剛教學一年的教師,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年級數學教學有一些感受。

二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只能達到40-6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置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着重啟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中:一個文具盒12 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着濃厚的興趣,帶着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設置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到操場,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後看,側看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東西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到題: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有時會多説一人,有時會少説一人,這時,有時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頂頭飾帽,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卡片,然後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遊戲場景中多次重複加數、和、被減數、差、因數、積,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分性記憶,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釐米,再用尺子畫出一釐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張開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長讓學生反覆的數一數、做一做,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米等於100釐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總之,情境教學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學生個性的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進行設置,也可根據教材內容的可行性進行設置,也可在教學硬件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設置,只要有一點情境,學生就會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