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相關的讀後感2篇 "幸福從朝花夕拾中汲取,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5W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收錄了他的一些回憶和筆記。這些文字流露着鮮明的人性、社會和歷史的意義,是一本值得傾聽和思考的書籍。在今天,我們不僅可以從中汲取智慧,而且可以體驗那個時代的氣息和思維方式。

朝花夕拾相關的讀後感2篇

第1篇

夕拾舊憶換剛毅,朝花漸落鑄民魂。魯迅,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名字,他傾其一生,將自己一生的心血貢獻給了中國未來的光輝。他的文章中雖不乏優美而又繁雜的詞藻,但言語間卻能感覺到一種歲月的深沉與尖鋭,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剛毅的,彷彿哪個為華夏而生的戰士口中反抗舊社會的言辭依舊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腦海中迴盪。

魯迅從孩童到戰士,也曾迷茫過,也曾對着舊社會愚昧的人心而歎息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紹興到南京,從中國到日本,魯迅的人生觀也在不斷變化着。百草園中,他仍是與他人無異的那個孩子。即使是百草園赤練蛇的傳言,三味書屋中壽鏡吾的嚴厲,也束縛不了孩童的天性,他的童年是沒有拘束的童年,愛玩的天性也讓他感知了世界。《二十四孝圖》給予他一顆批判性的心,無常贈與了他一顆向上的心。在父親病故之時,流言佈滿紹興之時,他毅然選擇了去離開紹興。他童年的一幕幕都已見證了他的蜕變。

魯迅的文章,孩童時僅僅是覺得頗為晦澀,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悟得理之時,卻已然趟過了歲月。

近年來,各個階段的教材之中,魯迅一篇篇文章已消失在了歲月裏。國中時期的課文中也僅有一篇《少年閏土》。魯迅一生的文章近乎都用於批判黑暗,但它其中的深意仍是存在的。缺少了反對黑暗的一種勇氣與精神,是不可行的。魯迅的文章要究其深意,也得因於《朝花夕拾》中他積累的閲歷。從周樹人到魯迅,這也是學生究其九年也並不能看透的。他拿起的,是無數閲歷凝成的,開闢光明的筆。童年的朝花漸漸落,才累成了今日的民族魂。唯有少年青年時期的親眼見到的愚昧與黑暗,才會去如此追求光明。每當遠行時路經紹興,望着窗外,心中總存着敬畏:此地養育了一位用筆戰鬥的英雄。

反對與支持,對於這位在百草園玩耍的孩童,在日本與南京發奮的青年,在《朝花夕拾》中不斷蜕變的一位戰士而言,僅是歲月中盪漾而起的漣漪。魯迅仍是魯迅,歲月僅留下了他的箴言,恰如他自己:

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燭火

朝花夕拾相關的讀後感2篇

第2篇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資料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此刻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説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個性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此刻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為人十分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就應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這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