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稿9篇 "省時省力,省錢又省心:勤儉節約演講"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在當前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更需要我們秉持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共同營造浪費難行的社會氛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努力推動勤儉節約的理念在家庭、單位、社會得到廣泛落實。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稿9篇

第1篇

10月31日是世界節儉日。所以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常言道:"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是奔向富裕生活的必經之路;勤儉節約也是體現個人素養的鑑金石。

我 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裏,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活雖然富足,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 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 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説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 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髮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穿的衣服樸素,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 準。他自己捨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勤儉不 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日常生活簡樸節約,他認為,不管是富足還是貧窮,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有可 能事業有成;致富不忘本,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這些小故事、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作了註解,反觀我們身邊的人,有時 候可能會想口袋裏的零用錢是長輩給我的就是我的了,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別人管不着!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買了一大堆,真正能用的卻不多,傳達室裏的衣服、紅 領巾、體育用品等都沒人認領……看着這些被同學們遺棄的物品,也許我們把這些浪費的錢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讀 一學期的書……原來,勤儉並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點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立國的根基。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如果我們節約每一滴水,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條江河;節約每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座小型發電站。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枝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塊像皮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伴隨我們的一生!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稿9篇

第2篇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完美時節,我們懷着喜悦的情緒,帶着完美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這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20xx年秋季,國家有關部門發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議,隨着“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這個似乎已經過時的話題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料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説這些“白色污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料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推薦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更有甚者做一投籃動作,真準!饅頭乖乖躲進垃圾桶),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

應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裏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説,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説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一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一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着每一天能夠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温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能夠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能夠為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

這些數據不算不明白,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為?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但是,那些松子很小,十分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説到那裏,我想問問在那裏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

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能夠毫不誇張地説,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都緊握着珍貴的“資源”,掌握着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就應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第3篇

看到我坐在玩具堆裏又在修補那些破舊的玩具,媽媽再一次笑我是“小摳門兒”、“破爛王”,説我完美地繼承了外婆的光榮傳統——外婆一輩子勤儉節約,一輩子都“不捨得”,針頭線腦不捨得扔,漂亮的新衣服不捨得穿,傢俱電器用了幾十年都不捨得換——而我,也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從小到大,玩具破得散了架我也不嫌棄,修修補補照樣當寶貝一般;穿衣服,新的、舊的、打補丁的(當然,“補丁服”媽媽可從不讓我穿出家門),從不挑揀,我可不是那種“喜新厭舊”之人;一日三餐,粗的、細的、米飯、饅頭、紅薯、土豆、牛排、大蝦,有啥吃啥,每頓飯我都吃得香着呢,所以媽媽既為我“好養活”而高興,又很有些為我的“小胖”而煩惱!

外婆常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她時時強調“節約”二字,並身體力行,帶頭節約用水、節省用電、不鋪張浪費、不亂花錢。在家裏,我便也習慣了不挑食不剩飯,將看過的報紙、用過的草稿紙收集起來,也會用淘米水洗碗、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洗過菜的水沖廁所,隨手關燈、關電源,減少空調、電器的使用……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在潛移默化中讓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上週,美術老師要求帶8個牙膏盒,好些家長只好臨時去超市買一大堆牙膏回來,可我呢,平時收集的這些盒子可真就派上用場了呢!

這學期學校也要求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5月5日,我們還在申琪媽媽的組織下來到嶽麓山開展了這一主題的親子活動,我們沿途撿拾可回收垃圾,還向路人宣傳“節約”意識、派發我們自制的的精美卡片。午餐是最有趣、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了“光盤”行動的意義——能吃的一星半點都沒剩下!大家開心地説,如果盤子能吃的話,估計也會被我們搶着啃掉的!

從小,我們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通過這些身邊的小事,使我更加了解到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傳統的美德,它更是一種深沉的智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積累。勤儉節約不光是節約能源、節約時間、節約成本、節約金錢,它也藴含着生命中的哲理。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他一定是生活中的智者,一定是位勤于思考、善於制定計劃的人;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他也一定會科學地管理自己的時間與金錢,不揮霍不浪費,用最明智的方法利用他一生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資源。

有人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習慣了大手大腳胡亂花費,若想再回到以前艱苦樸素的階段,那會是多麼痛苦與艱難的事情!要我説,勤儉節約並不需要藉助很強大的外力,有時它很可能只要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己“稍微克制一下”而已——珍惜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節省每一度電、合理利用每一張紙、少買一件衣服、少點一個菜、少開一天車……勤儉節約,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只在一念之間!

一個人就像一滴水,一滴水的力量是微弱的,但無數滴水便能凝結成一朵浪花,千萬朵浪花就能彙集成波濤洶湧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微弱的,但無數人的力量便會凝聚成無堅不摧的強大能量。

勤儉是美德,節約無小事!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將“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第4篇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我們懷着喜悦的心情,帶着美好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20xx年秋季,國家有關部門發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議,隨着“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這個似乎已經過時的話題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着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料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説這些“白色污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料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建議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更有甚者做一投籃動作,真準!饅頭乖乖躲進垃圾桶),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面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裏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説,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説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着每天可以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温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可以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可以為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這些數據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為?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可是,那些松子很小,非常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説到這裏,我想問問在這裏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都緊握着珍貴的“資源”,掌握着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第5篇

地球是我們的家,地球上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自然資源不斷減少,資源能源問題已成為各個國家的大難題。

中國市場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相當於要砍伐600萬棵成年大樹。而每回收利用噸廢紙,可以製造新紙850公斤,這樣就可以節省纖維原料500公斤,木材3立方米,水20噸。可是據統計,全國每年有400萬噸廢紙、500萬噸廢鋼鐵、 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以及大量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每年浪費的電將在2億度以上。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酒店、食堂吃剩的糧食、魚肉類、蔬菜、瓜果、酒、飲料等方面的浪費不計其數。人們大手大腳用水,水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

當我看到這些數據的時候,我震驚了,同時,我又想到在我們的校園裏浪費現象也隨處可見,午餐時整盆整盆的飯菜被倒掉,飯桶裏漂浮着完好無缺的水果,地上到處可見被同學們扔掉的還可以用的鉛筆,草稿紙上寥寥幾字,便把命運交給了垃圾桶。四月份天氣不熱教室開電風扇,文藝室打空調。

我們的國家每年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節約型校園,而建設節約型校園,作為少藝校的學生,我們義不容辭!

節約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少用一噸水,節約一度電,不掉一粒飯——在舉國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之際,從點滴入手的節約號召再度湧現,毫無疑問,要讓節約在全校蔚然成風,每個同學都有責任"潤物細無聲"。從小事做起,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杜絕浪費,我們互相監督。

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一時方便透支後代的資源,環保和節約不只是嘴上的時髦,而更重要的是實際的行動。我們誰都不希望看到最後一滴沒有被污染的水是人類自己的眼淚。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為祖國為社會為這個地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名勤儉節約的孩子吧!

第6篇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勤儉節約!

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是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有同學會問:“勤儉節約,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而事實上,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裏還亮着電燈;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着米飯;洗完手,衞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着,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同學們,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不經意的小事做起,“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一人一小步,將會帶動社會發展的一大步!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校園、節約型家庭而努力吧!

第7篇

後天,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錢財花了也許可以再掙,但資源用了卻不可再生。僅我國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達900萬雙,相當於要砍掉1800棵生長了至少15年的大樹。請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咱們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供得上這樣砍呢?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節約每一度電。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特別是電子備課的老師,每天下班前要及時關閉電腦。

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應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着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文件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

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第8篇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雜誌社舉行"打造節約型社會"有獎徵文活動,應徵的稿件堆積如山。作者中不乏專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獲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把徵文稿件打印在正反兩面紙上的人。

聽完這個故事,再聯想到我們身邊看到的事情,時常看到水開着,人走了;時常看見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裏風扇還在呼呼作響;時常目睹空無一人的教室燈卻明亮的開着。時常看見倒掉的餐盤裏還有白白的米飯和菜。同學們,我們是否還記得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否記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的名句。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以勤儉節儉為榮,奢侈浪費為恥。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的生活卻非常儉樸,從不鋪張浪費,這位世界首富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卻坐經濟艙,衣着也不講究什麼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對打折商品感興趣,不願為泊車多花幾美元……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比爾不同意,他的朋友説:"錢可以由我來付。"比爾還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爾認為那是超值收費。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李嘉成先生一次外出的時候,從口袋裏掏東西,不小心掉了一枚一元的港幣,伸手去撿,一個過路人幫他撿了起來.他從口袋裏掏出5張一百的港元交給那人,另外還把剛才掉的那枚也一併給了他!隨從疑惑不解,李嘉成先生説:那500元是我謝謝他幫我的忙,如果我們不去撿,那一元錢也可能會被人踩到地下,或被汽車壓到輪胎下.我不願意浪費錢,哪怕是一元.李嘉誠做慈善可以毫不猶豫拿出5億元。掉在地上扔一分錢,也會馬上把它撿起來,他的的成功正在節儉。無數成功者告訴我們節約是一種財富

時代呼喚精神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間。但"加快建設節約性社會"不是一句普通的口號,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積累;它需要讓每一份資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們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國雖説是一個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但就人均佔有量而言,我國卻是一個窮國,而且能源的浪費現象還在持續不斷,難道真的要讓子孫後代去討殘羹冷炙嗎?你們可知道,日本每增加一萬美元gdp耗水208立方米,美國為514立方米,中國則高達5045立方米,是美國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之多。如此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什麼?

當看到水龍頭裏的水嘩嘩直流時,請你主動伸手擰緊;當離開教室看到未關的電燈時,你順手關上;從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讓節儉蔚然成風。

第9篇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五班的趙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老師和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省每一粒米,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澆灌的。

有的同學會説,那時國家窮,所以需要勤儉,現在經濟發達,人們生活富裕,不需要節約了。

我看到校園中:有的同學把吃了幾口的香蕉扔到垃圾箱裏,美其名曰不好吃;把吃了一半的飯菜倒掉,理直氣壯地説我需要減肥;衝拖把時把水龍頭開的好大,冠冕堂皇的説水小了衝不乾淨;我看個別老師的辦公室並沒有人,但是燈還一直亮着。

我們的一頓飯,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農伯伯頂烈日,冒風雨;食堂叔叔阿姨,買菜、揀菜、洗菜、炒菜,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我們手中時,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怎麼能不好好珍惜呢?

我國雖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水資源並不豐富,人均可用淡水排在全球后列,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節約用水,千萬不要等到人類最後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

據説一棵二十歲的樹可造3000張a4紙,所以同學們請不要浪費紙張,用完的作業本背面可以再當草稿紙。

我上網查了一下人均發電量僅有900千瓦·時,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所以老師和同學們都要節約用電,我還想建議上官市長能不能從節約電力的角度,把西安市各大建築上的美觀裝飾燈關掉,還西安一個真正的夜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4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400萬,一年就能節約50多億。親愛的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