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書筆記集合8篇 活着:文學碎片回顧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9K

《活着》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文學珍貴的文化遺產。這本小説深刻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貧富差距、政治運動、家庭關係等社會問題,凸顯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本文集合了各位讀者對這本小説的深刻觀點和感悟,值得一讀。

《活着》讀書筆記集合8篇 活着:文學碎片回顧

第1篇

淚水久久縈繞在眼眶,黑色封皮包裹着的舊書被我緊緊擁在胸前,心酸的凝望一個老人心酸路,口中嗚咽,竟不知何以傾訴。《活着》深深觸動着心底的脆弱。

年少輕狂,倉皇走過的路,在福貴老時看去,應該只是蒼蒼橫着的翠微,不再見愁容了。父親自己賭光家產而被氣死,自己被抓去當壯丁,在戰火紛飛的炮火中,流離兩年,再回家,卻早已物是人非,女兒聾啞,一切都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不過,欣慰尤在,他多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慶,

終於迎來了幾年辛苦卻温馨的團圓生活,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許才是最完美的,不需榮華富貴,只求相守一生,輕輕撫摸你陽光下閃亮的長髮,温柔的用體温知遇我們的心,父母的病故,令不孝之子翻然悔悟,用淚水埋葬過去,開始體貼妻子。照顧家庭。

歲月飛逝,世事果然都如浮光掠影。兒子天性善良,細心呵護羊兒長大,不辭勞苦的給羊兒喂草。兒子上學了,善良的他在為縣長夫人獻血時被無良醫生超額抽血致死。今夕何夕,星空之下,又是一道流星劃過天際,又是一條生命的凋零。

隨後女兒鳳霞產子離世,女婿因工活離開了自己,外孫被黃豆撐死折翼離去,身邊至親離開了自己身邊,只留下老牛陪伴,悵惘人世,老人沒有悲觀,沒有墮落。曾經的浪蕩子弟在親人離世的傷痛裏成長,變得愈加堅強,因為他懂得,老淚縱橫,一味苦怨,是挽回不了至親生命的`,只是徒增憂愁罷。在那個連酒都買不起的年代,甚至比不得千年前借酒消愁的李白,杜甫,頑強活着,實屬不易。

山風習習,流水纏轉着憂愁。當年富家大小姐家珍嫁到富貴家,卻吃了一輩子的苦。臨死時,還拖着病體,想為丈夫多幹點兒活。幾十年前,福貴在外沾花惹草,家珍忍辱負重,不愁不怨,忍受丈夫打罵,卻從未抱怨。幾年後,因丈夫的賭博,讓她褪去絲綢,拿起了鋤頭,她卻依舊不愁不怨,只因丈夫一句,“別累壞了,歇會兒吧”內心竟換了滿滿的安慰與感動,紅暈浮上臉龐,欣慰的笑容綻放,願為福貴付出全部真心。

幾十年後,時光漂白了髮絲,兩人長相廝守,彼此的眼裏都多了更多的柔情。世事難料,倉皇走過的昨日已是最美的時光,家珍因過度勞累而患上了軟骨病,可憐的女人,不矯揉,不造作,依舊超越自己身體極限的吃苦耐勞。家珍死時,我的淚水止不住溢出眼眶,如此善良的女人卻在那個民主與法制遭踐踏的年代如此悽苦,那個紛亂的年代,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格遭受踐踏,生命遭受摧殘。當時人的苦難,換來了如今的國富民強。

古槐煙薄晚鴉愁,獨坐黃昏誰是伴?暮色蒼茫牛與歸。

《活着》讀書筆記集合8篇 活着:文學碎片回顧 第2張

第2篇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第3篇

活着,顧名思義就是活下去.然而當我看了餘華寫的《活着》,才知道“活着”是什麼意思。《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説的敍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因沉迷於賭博, 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

而人生總是悲喜雜劇,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因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着和那縣長拼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未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託在牛身上。

?活着》向我們昭示了平靜從容生活的可能,絕望的不存在。“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話題。餘華曾經這樣説過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又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曾説: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説: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為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通過苦難體會到了生存。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第4篇

整本書的情節並不恢宏,講述的僅僅是一個富家子弟從紈絝浪蕩到迷途知返卻又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的過程。

這世界最動聽的一個成語大概就是“虛驚一場”。可是當你以為這是一個虛驚一場的故事時卻發現,更大的厄運還等着你去對抗。

當福貴敍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語氣是冰冷的。冰冷的異常平白和簡單,冰冷的好像他早已忘記了那些離他而去讓他痛及一生的親人。

可是就是這種冰冷的`聲音,讓每一場悲劇都更加真實的敲擊着讀者的內心,讀起來異常沉重。

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從敗壞的地主少爺到九死一生的士兵到後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百姓的角色轉變,他的經歷使他變得逐漸有當擔,也更加珍惜“活着”這件事。

當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來發展的時候,命運卻又給出了新的當頭一擊。

兒子、女兒、妻子、女婿接連的死去,到最後外孫因自己而死,他所有的親人們,都在這個叫《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在整個故事中,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互相仇恨,但是卻始終沒有相互拋棄。

如果有一天,你的活着也僅僅是為了活着,那麼生活所帶給你蒼涼和苦澀與你而言也不過是毫髮無傷。

無論現在的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

第5篇

這是一本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書,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簡單的故事在沒有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深邃的哲理。樸實的語言中流露着真摯的`感情。往往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餘華為大陸先鋒派小説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1960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為醫生,所以他從事過五年牙醫。後棄醫從文,正因為他有過醫生的經歷,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俄殘酷本質從虛假人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而《活着》正是他眾多代表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本書以獨特的寫作特點,以第一人稱的獨特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本書主人公福貴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貧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子女,女兒不幸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也許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卻給出了一個統一的答案: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其意義,那麼唯一可以作為意義的只有活着本身。正如書中所寫:人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者將一個個希望展現給讀者卻又一次次無情的將其打破。這就是本書的一個特點,其實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快樂就搭配幾倍於快樂的苦難。所謂的幸福與生命存在的價值也在快樂與苦難不斷交替中有所體現。

一個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顆流星的隕落,那麼自然,自然的讓我們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變更,沒有人能夠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着,即使有多大的苦難,我們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

第6篇

我知道,當我拿起筆寫下這兩個字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只知道,他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個個死去。毫無徵兆。

你問我,為什麼這個故事不像《格林童話》那樣,讓作者給它“安”上個美好的結局?這個我知道,餘華先生本意亦是如此。

父親,母親,兒子,妻,女兒,外孫,一個一個離他而去。到最後啊,只剩下那頭老黃牛和他。莫名地難受。

我承認,《活着》是唯一一本讀完了、放下了、卻再也不敢拿起來的書。放在了書架的'最後一層,那個小角落裏。

我不明白,為什麼餘華先生要給每一個人“安”上那麼悲慘的死因,還有白髮人送黑髮人。慘不忍睹,甚至荒誕。

兩眼淚汪汪的老牛,因吃豆子而吃撐死的外孫,給縣長夫人“獻”血卻因失血過多而死的兒子,因生孩子而死的女兒,每一個情節都足以讓你明白“活着啊,就夠了”。

可能每個人看到書的標題都會想“活着,什麼是活着”,我也是。本以為會在讀完這本書後能解答這個問題,但很遺憾,我沒有。我不瞭解什麼是活着,我把這都歸咎於我還是孩子罷,沒有足夠的經歷,也沒資格去回答這個問題。

轉眼,我又陷入了思考。如果當初富貴沒有那麼敗家,而是好好做生意,那麼以後的日子會不會不一樣?所有的事是不是都不會發生?很可惜,我不是餘華,我沒權利來改寫這個故事。倘若真的按我所想的改了,那麼《活着》也不能稱之為《活着》了。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着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第7篇

這本書太悲了。看到十幾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久之前就看過餘華這本小説了,還看了電影,現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慘。

男主人公身邊所有的親人個個都死去,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外孫,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恐怕很難再有比福貴更命苦的人吧。富二代出身,吃喝嫖賭輸光家產,氣死父親,隨後母親也病逝。命運總是捉弄福貴,兒子被無情地抽血至死,妻子任勞任怨,得軟骨病病逝。女兒聾啞,雖找了個好丈夫,卻生孩子死了。工地一夥人工作,偏偏死亡還是選擇了徐家人,女婿又死。留下外孫苦根,吃太多豆子死了。上帝一次次無情地奪走了徐家人的生命,就只留下福貴一人,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多悲慘……

然而福貴卻享受着濃濃的温暖的親情。母親對兒子哪怕犯下天大錯誤也包容他;妻子對丈夫包容,體貼,忠貞不渝;兒女對父親舐犢情深;女婿心地善良,待人真誠…

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經歷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衝它笑,它不會衝你哭。當我們承受着太多的辛勞時,揹負着太多的.責任時,享受着太少的成功時,想想福貴,想想活着的意義。

第8篇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會時常的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卻難以以厚薄來論,因為它們載負全是思想的激流。我時常思考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了人的視聽的感受,如海浪般的震撼人的心靈,撞擊人的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歎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歎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説的都悠悠地説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