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活着觀後感五百字11篇 《活着》觀後感:真實生活的絕望與堅韌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7K

《活着》是一部由張藝謀執導、根據餘華同名小説改編的電影。這部影片以中國近代歷史為背景,生動而深刻地展現了一個農民家庭在動盪年代裏的生活遭遇。通過深刻的演繹和細膩的情感描繪,觀眾們能夠親身感受到主人公活着的堅韌與希望。

電影活着觀後感五百字11篇 《活着》觀後感:真實生活的絕望與堅韌

第1篇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着》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後感了。話説,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後感。山川説,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着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鋭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着”,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還是死去。

?活着》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儘管他的人生經歷瞭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盪,老百姓無論是頑強鬥爭還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麼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着的,因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着,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着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説:“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x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温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説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説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説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x大革x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説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湧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那麼多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説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電影活着觀後感五百字11篇 《活着》觀後感:真實生活的絕望與堅韌 第2張

第2篇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説:“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温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説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説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説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着》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孃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説了,縣長拿着剛煉成的鐵,説: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牀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裏,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説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説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説:”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麼?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餘華是當代作家中先鋒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讀過他的兩部作品:《在細雨中吶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細雨中吶喊》是餘華的處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為關注少年成長中的隱祕,對人性做了多角度細膩的描寫,使人過目難忘。《兄弟》直面改革開放後人在金錢至上觀念的衝擊下,倫理與道德的崩潰,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卻是血淋淋的現實。那兩部作品雖為同一個作家創作,但風格迥異,感覺餘華在不斷探索小説表現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別於《在細雨中吶喊》與《兄弟》的長篇,小説通過一個農民悲慘、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個世紀以來底層農民的悲苦生活。與《在細雨中吶喊》那種濃稠而細膩的描寫不同,與《兄弟》中那種堅硬赤裸的文字風格不同,《活着》的表現手法是傳統的,小説通過一個老農的講述,反映新中國建國前後老百姓生活的變化,是一個時代一代人生活的縮影。

?在細雨中吶喊》以藝術創作手法的革新讓人記住細節,產生深刻的體驗。《活着》以主題取勝,富貴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總是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們被時代的大潮衝擊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蕩不羈,嫖、賭樣樣俱全,賭博輸盡了家產,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鄉。至此,他的悲慘命運才開了個頭。一對兒女先後死亡,妻子病死,就連他那殘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終結生命,與他相依為命的外孫不到十歲,卻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撐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貴還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陪伴他的是一頭老黃牛。

餘華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個體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種考驗與災難全部加在富貴身上,展現了生命的柔韌與頑強。父母給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貴”這個人一生卻與富與貴毫不沾邊。

第3篇

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們觀看了電影《活着》,看完了我們心裏都有很多感慨!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説:要活着無論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優的活着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着的縮影,

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為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着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為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為什麼活着,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

電影最後富貴的外甥孫給了我們最後的希望。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那一句像兒歌似的略帶疲憊的而又韻味悠長的話語:小雞長大之後就會變成鵝,鵝長大之後就會變成羊,羊長大了就會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一切都好起來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們會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我們不再需要太多,我們活着不僅為自己,還為了愛着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着的人!

?活着》是一部獲獎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國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間的大變革。舊社會時期,豪強劣紳必定成為了人民的公敵(其中龍二是典型)。在那個年代,階級鬥爭尤為厲害,窮苦的人民對壓迫他們的這些地主劣紳們是深惡痛絕,人民不願再被壓迫,再過庫不堪言的日子,勢必回與地主劣紳們鬥爭,直到打倒他們。而無辜被安上地主身份或反動,革命罪行的人,他們卻無處伸冤。這足以説明時下各階級矛盾衝突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新中國剛成立,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國家整治還未全面展開,中國仍處於動盪時期。

崇拜之風就是對當領袖的崇拜,但那時他們過分的崇拜,可以説是瘋狂了。以毛主席為例,那時普通百姓家中必定掛毛主席像,不掛者視為不敬,要是這樣那你可能會被他們安上個什麼罪名。人們無論唱歌,言論,還是其他都會提及到毛主席的大名。就連片中的二喜和奉霞結婚的那天,二喜對着毛主席像説:“毛主席老人家,我把奉霞同志接走了”然後和奉霞一起向毛主席像鞠躬,最後才向爸媽鞠躬。人們對領袖人物的崇拜過於瘋狂,當時有首歌“爹親,孃親,不如毛主席親”可見領袖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了父母。他們認為領袖永遠是真理,是正確的,殊不知連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會犯錯,其中極為嚴重,給社會帶來了多大的影響。還有就是當時湧現出一些貪污,弄權謀私,敗壞黨紀的現象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由於那個時期人們的文化素質不高,也不懂什麼,是完全的農民,哪會認清事物的真實性呢,崇拜領袖也是盲目和必然的。

葛優在片中的兩處對白可謂妙極,深刻反映了中國由弱到強,由貧到富,由黑到白的轉變過程。對白一兒子有慶與父親富貴的對白“小雞長大了是什麼,……牛長大了,有慶坐在牛背上吃肉”。對白二孫子饅頭與姥爺富貴的對白“小雞長大了是什麼,……牛長大了,饅頭就長大了,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好”。對白反映人們在不同年代人們不同的宿求,對白一説明人們的生活十分艱苦希望過上好日子。對白二反映人們的生活逐漸好起來,但社會仍需建設,發展,寄寓下一代希望。

?活着》這部影片給我感觸很多,在此無須多些感觸了。

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它是歷史與藝術的映射,揭示舊社會各矛盾衝突,社會演變歷程。極具藝術性和歷史氛圍的它一定能讓你有所收穫的,去看看吧!

第4篇

書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書的影子也一直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從小時候開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話書充斥得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醜小鴨、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話那些中幸福快樂的結局使我幼稚的心靈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嚮往,也促使着我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而我一直也沒有停下讀書的腳步。

這個暑假我讀了餘華的《活着》,感觸頗深,在書中,福貴的生活蜂擁而來的真實都在訴説着醜惡與陰險,在大時代背景的社會變革下,福貴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許多磨難,最後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福貴的生活是悲慘的,他見證着每一個親人的死去,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奪走了福貴所有的依靠,但福貴仍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堅持着對這個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這個詞語在我心中充滿了力量,人是為活着而活着,我們在活着的過程中經歷着無數的故事,不論不是好的壞的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這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既然承擔起這個責任,就應該竭盡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變成最好的模樣。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艱難,但我們必須艱難的活着,正是因為艱難,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義,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中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更加映襯了活着的意義。故事結尾只有一頭老牛陪伴的福貴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閃光,堅定的信念象徵着他不屈的靈魂。

回首讀書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動,一路走來,山高水長,每當翻開書卷,總會有一種綿軟的情感縈繞在心頭,思緒萬千,卷卷都積滿深情,行雲流水的語句,真摯動人的情感,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有書的日子,充實,快樂,振奮,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温潤中閃光.讀一本好書,與書為友,潛移默化,見證着崇高靈魂的再現,頃刻喚醒心靈,豁然開朗,彷彿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這本《活着》,書頁間彷彿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温度,我閉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

第5篇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第6篇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着》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孃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説了,縣長拿着剛煉成的鐵,説: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牀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裏,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説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説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説: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麼?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説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第7篇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着》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後感了。話説,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後感。山川説,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着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鋭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着”,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還是死去。

?活着》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後到x革,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儘管他的人生經歷瞭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盪,老百姓無論是頑強鬥爭還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麼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着的,因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着,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絝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為祖上留下的財富可以揮霍,每天就以賭場為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説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説: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後,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後來發生的種植ㄕ郟垢9蟊涑閃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誦腋5惱孚小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着他的一生。箇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只有福貴自己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羣人的死去到最後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麼多次蜕變的福貴,也許活着,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着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着》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孃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説了,縣長拿着剛煉成的鐵,説: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牀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裏,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説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説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説:”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麼?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第8篇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説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湧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那麼多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説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第9篇

餘華是當代作家中先鋒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讀過他的兩部作品:《在細雨中吶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細雨中吶喊》是餘華的處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為關注少年成長中的隱祕,對人性做了多角度細膩的描寫,使人過目難忘。《兄弟》直面改革開放後人在金錢至上觀念的衝擊下,倫理與道德的崩潰,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卻是血淋淋的現實。那兩部作品雖為同一個作家創作,但風格迥異,感覺餘華在不斷探索小説表現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別於《在細雨中吶喊》與《兄弟》的長篇,小説通過一個農民悲慘、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個世紀以來底層農民的悲苦生活。與《在細雨中吶喊》那種濃稠而細膩的描寫不同,與《兄弟》中那種堅硬赤裸的文字風格不同,《活着》的表現手法是傳統的,小説通過一個老農的講述,反映新中國建國前後老百姓生活的變化,是一個時代一代人生活的縮影。

?在細雨中吶喊》以藝術創作手法的革新讓人記住細節,產生深刻的體驗。《活着》以主題取勝,富貴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總是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們被時代的大潮衝擊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蕩不羈,嫖、賭樣樣俱全,賭博輸盡了家產,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鄉。至此,他的悲慘命運才開了個頭。一對兒女先後死亡,妻子病死,就連他那殘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終結生命,與他相依為命的外孫不到十歲,卻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撐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貴還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陪伴他的是一頭老黃牛。

餘華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個體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種考驗與災難全部加在富貴身上,展現了生命的柔韌與頑強。父母給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貴”這個人一生卻與富與貴毫不沾邊。

第10篇

餘華棄醫從文,這與魯迅相同,後成了一位名振海內外的作家。我是看了小説《活着》後從內心肅然對他敢於直面現實而起敬,這與魯迅又儼然相同了。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着”的: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我贊同他的觀點,面對當今社會如此多的貪官污吏,我們也不應該苛求作家有多麼高遠的社會責任心,他能勇敢地再現歷史,就足夠了。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説,看《活着》小説和電影,我都是含着複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着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餘華的《活着》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脱的敍述,故事沿着倒敍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説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着……不能説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説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説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説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第11篇

這部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財萬貫的富貴天天遊手好閒,吃喝嫖賭,結果落得傾家蕩產,他的妻子家珍與他一同度過了舊社會苦難,煎熬的生活。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幾個鏡頭:

當時的富貴家財萬貫,與龍二賭錢,輸了自己的房子,氣死了老爹,變得一無所有。不久,這套房子被政府認證,是用反革命木頭做的。而這時,房主是龍二,於是,龍二被槍斃了。簡單地説,當初富貴沒把房子輸給龍二,死的人就是他。富貴是與鬼門關擦肩而過,才活下來的。人的一生就是那麼使人捉摸不透,説不定做了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會成為別人的替死鬼;説不定在某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別人反會成為你的替罪羊。那麼蹊蹺,那麼不容易。

從今往後再也不賭的富貴給村裏人唱皮影戲。兒子有慶因為被父親錯怪而生富貴的氣,便與母親家珍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往碗裏倒上很多醋,很多辣子,來到富貴唱皮影戲的地方,給富貴喝。皮影戲仍在繼續。“撲”一聲,醋和辣子都被富貴吐到了幕布上。觀眾們鬨堂大笑,富貴下了台,大喝:“這臭小子!看我不打死你!”説罷,急忙跟着兒子屁股後頭跑,台下又是一片鬨笑。這種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這是多麼和諧的場面!生活有甜有苦,只是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一直悲觀,生活在我們看來,也會沒有任何樂趣。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富貴的朋友春生輕輕叩響了他家的門。有慶已經不在了,是被他用車撞的,家珍一直不肯原諒他。富貴出來後,春生遞給他一張卡,讓富貴一定收下才安心。春生還告訴他,前段時間他老婆自殺了,自身壓力太大,不想活了。富貴聽後,趕緊安慰他:“可別想不開,無論如何都要挺住,我們可是從死人堆中爬出來的,活下來可不容易……記着,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着,才能對得起我們……”春生與富貴的談話,分別反映了兩個不同的對於生命的觀點。悲觀,樂觀。怎樣看待生命,就能活出怎樣的滋味。

是啊!活着不容易,死了也不簡單,難道不曾想過一人的生死,會牽動多少人的心?富貴一家經歷了多少磨難?從家財萬貫變為一無所有;唱皮影戲時,又被抓去當了俘虜;好不容易從死人堆裏爬出,寶貝女兒鳳霞竟因為發燒成了啞巴;兒子有慶被最好的朋友不小心用車撞;反革命時代,女兒鳳霞生育時又因大出血而死……一次次的磨難,他們不都站起來了?不都活得那麼樂觀,不向困難低頭嗎?我們又何等為一點小事而沮喪,傷心?想想富貴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幸的遭遇,我們的生活簡直要比他們好得多。樂觀,悲觀,兩種對活着不同的態度,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價值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