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人物個人隨筆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1W

  名著人物個人隨筆

武行者一言不發,一身黑色殺氣的頭陀抬頭,出門直奔二龍山而去,此後無數個夜晚,或許他曾多次夢到那個月下打虎的英雄少年,他提着哨棒喝了十八碗酒,只記得那天景陽岡上風正狂,萬里陰雲霾日光。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名著人物個人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名著人物個人隨筆

名著人物個人隨筆一

具有正義感,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一忠一義,構成了《水滸》這本書的最大框架。作者施耐庵將自己的愛恨情仇熔鑄在人物身上,情節引人入勝,跌宕起伏。大部分英雄好漢都是被腐朽的王朝逼的走投無路,既然無路可走,那就索性替天行道!

説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武松,武松雖然從小到大的生活都在底層,但是底層的生活卻賦予了他超越常人,甚至眾多英雄的長處——那就是對親情的關愛和呵護,彰顯出其人性的忠義本色。這也是為什麼我第一次讀《水滸》最喜歡的人物沒有之一的原因。

所謂長兄如父,武松和他哥哥武大的關係既是兄弟,又是“父子”。武家兄弟自幼喪母,少年武大懷抱着襁褓裏的武松,沿街賣餅,看到哪家有產婦便賣餅不要錢,只求給武松餵奶。武松是喝着百家奶長大,而少年武大被卻被扁擔和生活壓的不成人型。武松可以説是站在佝僂畸形的武大郎身上,成就了一番事業。

武松的意義遠高於英雄這個概念,他不僅有仁而且有智。不僅正義而且又懂法律。而魯智深空有一身正義,拋棄了對“正當與正義”的認知,是一種無視法律的、暴力的正義。武松在鴛鴦樓寫下大名,就是要對抗整個社會,認罪但是不服法。武松最大的意義就在這裏,即使一個人也要反抗這荒謬的世界。可以説全書的意義也就在這裏——反抗,一直反抗,這樣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異常重要的價值。可惜後期水滸漸漸失去了這個價值觀,這是整部書的一大悲劇。

打虎是武松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可能是因為這一壯舉能讓自己想起當時的意氣風發,能讓自己記起自己是個大英雄,就連血洗鴛鴦樓,屠盡婦孺,武都頭都不忘強調一番“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他渴望做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做個問心無愧的好人,只是這世情如霜,由不得他半分。説來也是唏噓,英雄武松以打死大蟲迎來了人生輝煌,行者武松卻以打狗失敗而黯然收場。説來也有趣,魯智深跟武松這曾入佛門二人,一個不像和尚的花和尚,一個不像行者的武行者。兩人殺伐無數,前者放下屠刀,皈依佛門,頓悟坐化,成了真和尚,後者痛失一臂,看破紅塵,壽至八十,當了真行者。也算梁山好漢裏難得的好結局了。

“哥哥從小教我本本分分做人。”“不是兄弟不本分,是這世道容不得兄弟本分。”

武行者一言不發,一身黑色殺氣的頭陀抬頭,出門直奔二龍山而去,此後無數個夜晚,或許他曾多次夢到那個月下打虎的英雄少年,他提着哨棒喝了十八碗酒,只記得那天景陽岡上風正狂,萬里陰雲霾日光,只是他不明白,那個曾經是蓋世英雄,一心想做好人的年輕人,究竟去哪了?

名著人物個人隨筆二

我喜歡的水滸人物是武松。

高傲膽大卻慮事周全,心如明鏡且善惡分明,知禮法但不愚忠,與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不同,武松秉持的原則是,人不負我不負人,人若負我,我必殺人。

景陽岡上打虎, 直到見了官府的告示才相信真的有虎,即便是相信了真的有虎,武松也還是沒有走回大路的興趣,藉着酒勁上山,原因是什麼? 心高氣傲,不願意被店小二嘲笑。真有虎又如何,藝高人膽大,我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寧願冒險也不願被人看偏

哥哥莫名身死,回來之後哥哥屍身已經被火化,可以説是死無對往證,但武松一眼便看出有鬼。找何九叔,握着尖刀,指指九叔道:“小於粗疏,還曉得“冤名有頭,債谷有主"。你休驚怕,只要實説,對我一-説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我若傷你,不是好漢!倘若有半句兒差,我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個透明窟窿!”與何九叔這一對話足見武松的厲害之處,兩條道擺在你面前。您自個兒選,説實話,便不傷你,不説,便不容氣你。

“你只直接説我哥哥死的屍首,是怎地模樣。”

然後這一句直切要要,費言不多講,此時何九叔又要稍有推諉隱瞞之心就要性命不保。

不同種人,不同種態度,他便把人性拿捏的恰到好處。

大叔忠厚,他便下跪相請,批二叔油滑,説話説又不得體,那他武松便是不去也得去,至於王婆,場面話説得溜、武松説話雖不重,但眼神中已有殺氣。

武松是知禮法的,以和縣對他的信任,若哥哥沒有被害,武松可能一輩子在陽谷縣當一個奉公守法的好都頭,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武松有冤難報,若換作林沖,這件事也許就此作罷,心裏記一輩子,卻無法報仇。

但他不是林沖,他正好是林沖的對立面。

武松有着自己的一套社會法則,於公幹私的處理的都並非常人,他並非那個只會打虎的猛壯漢子,在為人處事上,他確實有我們該學習之處。

所以,我喜歡的水滸人物是武松。

名著人物個人隨筆三

林沖是一百單八將之一,梁山泊排名第六位。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有萬夫不當之勇,被稱為“豹子頭”。 在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位,位列馬軍五虎將,把守正西旱寨,征討方臘後病逝於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摺疊紙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這是文中所描述的林沖,相當英勇,這也使我第一次在文中見到他,就記住了他。

林沖委屈求全。當他的娘子被人調戲時,作為教頭的林沖,非但沒有立刻反擊,甚至默默忍下,就因為他知道對方是高衙內。高衙內調戲林沖娘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林沖卻始終不反抗,就因為他是官。後來被配發滄州他被其他人當下人使喚,被人欺辱,他也一點聲都不吭,自己默默忍下。

林沖優柔寡斷。俗語道“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因此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林沖身上和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總有不同的結局。遇到困難,林沖只知苦惱,只是整日整夜喝酒派遣,不敢輕易做出反抗,這也使林沖的路越來越坎坷。

林沖性格的大幅度轉變我認為從某個角度講是被逼迫的。被人情所逼,被事態所逼。被社會所逼,一個人再能忍也不能被逼急了,於是就此林沖的性格發生了極端的轉變——有仇必報,前期的逆來順受和後來的有仇必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林沖的性格也慢慢開始發生改變文中曾説過:“林教頭是個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殺人放火。”足以見林沖以牙還牙的性格。

林沖細心謹慎機智英明。提到細心和英明令我不由想起“風雪山神廟”中的戰鬥情形。他領軍作戰,遇到了陸謙,他沒有選擇最常見的戰鬥策略,先攻克首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殺了行軍的差役,再去殺陸謙。這充分展現了他的謹慎和機智。

林沖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他很複雜,他的性格在很多時候也是存在矛盾的。林沖的性格是多面的,正是性格的多面性,讓林沖這個角色顯得更加立體生動。

這就是林沖,我喜歡的水滸人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