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培訓張翔心得體會3篇 蘇州培訓之旅:張翔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4K

以下是一篇關於蘇州培訓張翔心得體會的文章。

蘇州培訓張翔心得體會3篇 蘇州培訓之旅:張翔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第1篇

20xx年10月9日至13日,按照市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我有幸成為蘇州市年輕幹部羣眾工作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員,赴蘇州農村幹部學院參加學習和考察,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現將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在短短五天的培訓中,安排了豐富的學習內容,傾聽了多位專家及領導的授課,參觀了農業示範村、社區,開發建設現代化園區、新農村、新社區示範點等,培訓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指導意義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學習感受:

一是學習內容新鮮前衞。此次來蘇州學習,接觸了大量新鮮的知識、觀點和舉措,感到十分解渴。例如轉型升級理論與蘇州實踐、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博弈思維、蘇州城鄉一體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等專題,是目前蘇南地區最前沿、最有實踐意義的轉型升級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理論,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二是課堂教學精彩生動。來自蘇州農幹院、農辦、蘇州大學的孫堅峯、盧水生、陳建榮、沈健等專家,多年來潛心研究農村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他們把研究的成果濃縮成精華,通過精巧的設計、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傳授給我們,精彩紛呈,印象深刻;

三是培訓形式務實多樣。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培訓還安排了參觀考察活動,參觀了_____區墅里社區支持農業、旺山村休閒農業、蘇州園區建設、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泰元社區等示範基地,實地感受蘇州農村的發展變化,感受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高速度、高質量,倍受震憾,深受啟發。

幾天的學習、考察,使我對蘇州城鄉一體化建設有了初步的認識。蘇州的城鄉一體化建設起步早、思路新、措施實、力度大、成效好,他們的主要做法是:通過前期資金投入、投資公司運作、配套組織、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金融、運作、組織、政策四個平台;採取工業向園區、農業向規模經營、農民居住向社區三個集中措施優化城鄉佈局;通過農村集體資產分配權向土地股份制股權、農民土地承包權向土地股份制股權、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向城鎮商品房或貨幣和股權的三個置換,加快農民轉為市民速度;通過社區股份、土地股份、富民合作社、專業合作組織(企業+農户)的五大合作,富民強村;逐步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統籌資源配置、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七個一體化,實現家家有資本、户户成股東、村村成物業、年年有分紅的目標。_____注重規劃引領,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求突破;注重制度建設,在創新體制機制上求突破;注重產業融合,在經濟轉型升級上求突破;注重富民優先,在農民持續增收上求突破;注重社區建設,在城鄉管理體制上求突破。他們敢於正視和破解農村發展中的問題,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發展方式好、經濟效益好、生態環境好、生活質量好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路子,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1、加快轉型發展必須確立大有可為的精神狀態。經過近10年的發展,城南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區位、產業、人口和民生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在區位上,隨着城市中心南移,城南與主城區基礎設施加快銜接,城市功能加速融合,已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興業路、城西大道等縱向主幹道建成後,將進一步拉近與主城區的時空距離,提升土地資源價值,促進商貿物流、商業地產的發展;區內擁有2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南出入口拓寬改造工程已經完成,蘇州主出入口綜合改造工程業已全面啟動,高速公路道口經濟圈正加快形成。在產業上,現有企業近400家,其中規模骨幹企業74家,市百優企業31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為主導的輕型製造業基地。在人口上,新建了大型商住區、安置區10個,集聚了拆遷户、產業工人、小區住户近5萬人,為發展商貿服務業提供了市場消費基礎。在民生上,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失地農民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障,拆遷安置基本實現零過渡,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以上四大優勢構築了城南園區加快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傳承和發揚好開發區人不畏艱難、負重奮進的拼搏精神,就一定能搶抓機遇、揚己之優、乘勢而為,推進城南新區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的輝煌。

2、加快轉型發展必須確立敢於擔當的魄力膽識。城南園區作為我市成立最早的工業園區、開發區的主陣地,有義務、有責任率先轉型、率先發展,為開發區的發展壯大勇挑重擔、多做貢獻。要在城市建設上彰顯特色。按照策應老城區,有別新城區,銜接_____園區的思路,加快與老城區的融合,主動接受老城區要素外溢,着力打造蘇州市區西南商貿集聚區;堅持不比檔次比品位,與新城區錯位發展,大力推進產城一體,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加強與蘇州園區的規劃銜接,實施跨港發展,揮師西進戰略,向六圩港以西拓展發展空間。要在產業發展上彰顯實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能級,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新的工業集中區,招引成熟項目和企業,着力構建特色產業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毗鄰城區、交通便捷的優勢,大力發展城郊大市場、大物流等商貿流通服務業,加快形成一批規模市場龍頭企業。要在民生改善上彰顯底藴。堅持民生優先,紮實推進富民工程,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配置公共資源,積極推動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羣眾收入水平、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努力建設人民羣眾認可的幸福城南。

3、加快轉型發展必須確立自我革命的決心勇氣。自我革命就是要辯證分析原有的開發建設理念、路徑和方式,客觀地看待成績、看待問題、看待機遇,與時俱進、揚長避短,發揚敢為人先、敢闖敢試、敢於負責的精神,奮力闖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要確立城市意識。順應園區從單一的工業園區向產城一體的城市組團發展的趨勢,要用城市的眼光規劃新區,用城市的標準建設新區,用城市的要求管理新區,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快塑造城南新區現代城市的新形象。確立集約意識。當前,資金、土地等要素供需矛盾日益加劇,我們必須切實增強集約意識,在着力破解要素制約的同時,堅持惜地如金、優地優用,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堅持輕重緩急、有保有壓,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要確立經營意識。敢於負債,更要善於經營,遵循經濟規律,強化核算意識,突出投入產出效率,着力培植税源經濟,不斷提高土地收益、資產收益、税源收益。

蘇州培訓張翔心得體會3篇 蘇州培訓之旅:張翔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六天的學習培訓,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本次培訓採取異地教學,菜單式選學的新形式,經過縣委組織部的精心安排,能使我們靜下心來,學到了一些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識,看到了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高速度、超常規,感受到了蘇州大地的勃勃生機。現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因為,本人在三河鎮參與鎮文明創建工作,所以對蘇州的環境衞生特別留意,在蘇州看到的都是最好的,接觸到的都是最漂亮的,感受到的都是最整潔的,在蘇州我們參觀了“老蘇州(老城區)、新蘇州(新城區)、洋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等地方,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乾乾淨淨的,整個城市整潔有序,彰顯大城市美麗風範,特別是在國家五a級景區周莊遊客很多,也沒見有多少保潔員,景區整個環境都乾淨整潔,聯繫到我們三河鎮,我們可充分借鑑蘇州經驗,在景區保潔,户外廣告管理等方面力求突破。

蘇州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的大發展,離不開思想的解放,蘇州人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敢想敢幹,敢於追求財富,他們認為黨員幹部“沒有企業不是好黨員,沒有企業不能當幹部”,黨員幹部必須有致富項目,有致富能力,有創造財富的本事,在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了“雙帶”工程,即黨員幹部要帶頭致富,黨員幹部要帶領羣眾致富。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乘數效應”。而我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追求財富方面,特別是黨員幹部還比較含蓄,結合我自身,我們缺乏敢想敢幹的精神,作為年輕幹部,縣領導就評價我們“文氣有餘,虎氣不足”,實際工作中,我們確實敢想不敢幹,心裏總是想着幹錯了怎麼辦。通過這次學習,我們要及時更新觀念,善於搶抓機遇,創造性做好本職工作。

當然,我們看問題要全面。不可否認,蘇州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蘇州在發展工業的同時,造成了河流湖泊的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差的後果,我們在蘇州的幾天,感到蘇州的水沒有肥西的甜。空氣沒有肥西的新鮮,天也沒有肥西的藍,所以,我們在學習蘇州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本次培訓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人為本,事事體現上級領導的關心,處處展現組織部門的專業,每天培訓完,晚上都安排了豐富的業餘活動,像看美國大片,遊覽蘇州夜景,聽蘇州評彈等等,真正做到了勞益結合,增強了學習效果,同時根據學員的要求,安排了領導幹部心理健康講座。近幾年,鄉鎮幹部普遍感到工作壓力大,身心都很累。很難靜下心來學習,這次培訓特地請了上海的心理專家,教授學員們一些心理調適方法,例如:環境調節法,自我激勵法,創造歡樂法等,這些方法我認為都很實用,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靜化必靈,放下心理包袱,使我又好又快地開展工作。

第3篇

蘇州市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接上海,西望南京,北臨長江,南抱太湖,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區域面積8488平方公里,xx年底在籍人口630多萬,現管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吳江5個縣級市和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等7個區。蘇州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各式各類的能工巧匠,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世界500強中五分之一的跨國公司落户蘇州,構築了規模實力雄厚、產業配套齊全的it產業鏈,成為了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

1、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農業以發展生態型農業為重點,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建立了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專業經濟合作等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工業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和發展民營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快提升傳統服務業,使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逐年增加。

2、經濟社會協調發展。xx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168.9億元,名列全國第五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0.6億元,在xx年全國百強縣評比中,所轄5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前10名。全市僅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就有五個,省級開發區十一個,其中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的蘇州工業園區,無論在城鎮規劃、管理體制、服務體系,還是社會的和諧穩定方面,均成為全國工業開發區的典範。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蘇州堅持“幾個文明一起抓,幾個成果一起要”,統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發展城市化率達到70.1%,城鎮三大保險覆蓋率均超過98%,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967元,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城市,呈現出政通人和,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湧現出張家港、崑山等一批全國協調發展的先進典型。

3、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蘇州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發展農村非農經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載體,最大限度地轉移農民,富裕農民,讓廣大農村充分享受到現代城市文明。推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市農村勞動力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83萬農民領到基本養老金或養老補貼,實現了農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4、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蘇州以“天人合一,持續發展”的理念,把產業佈局、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保護利用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綠化造林和水源生態保護工程,走出了一條經濟繁榮與環境優美有機結合的發展之路。張家港、常熟、崑山三市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生態市”。蘇州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園林城市羣。榮獲xxcctv“中國魅力城市”之冠。

在學習培訓中感覺蘇州的基本經驗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發展意識強。改革開放30年來,蘇州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執政興市的第一要務,敢闖敢幹,敢為天下先。上世紀80年代初,蘇州不是經濟特區,也不是沿海開放城市,但他們積極尋找機遇,出台優惠政策,創造了不是特區、勝似特區的投資環境。1992年4月,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後,蘇州市委明確提出蘇州發展戰略調整為大開放大開發戰略,併發文提出市縣兩級都要辦開發區,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1994年,蘇州市創辦了中新聯合開發的蘇州工業園,在我國開了國際合作興辦開發區的先河,創造了比經濟特區建設層次更高、比國際合作更緊密的開發區模式。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蘇州幹部羣眾在推進發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狀態,“謀發展、促發展、求發展、比發展”的氛圍十分濃厚。

第二,招商引資精。在學習考察中得知,蘇州各級領導幹部全年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抓招商、跑項目、下企業上。蘇州把招商引資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領導身體力行,各部門協調配合,專業招商人員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結合,條塊配合、舉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資工作格局。在辦理審批手續時,不拖不推,能快則快,主動為外商提供良好服務,盡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在招商引資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細,三是精誠,已經從當初的招商引資向今天的招商選資轉變。

第三,人才機制活。蘇州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不斷推進人才結構調整,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與引進體系。一是注重加強對全市人才工作的調查研究和宏觀指導,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人才工作機制。二是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三是完善人才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了人才成長環境。在人才市場建設方面,蘇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場和無形人才市場的協調發展,疏通公有制組織與非公有制組織、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機制。

第四,服務環境優。蘇州各地十分注重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努力打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品牌。他們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搞行政服務一條龍,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將40個職能部門的610個審批及服務事項在中心進行“一站式”辦理。所有的企業要進來,只要在行政服務中心裏邊跑跑,所有的手續就都辦妥了。在創設優良的服務環境上,他們提出對外商“不講不能辦,只講怎麼辦,馬上辦”,着力打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品牌,絕不允許外商白跑一趟。蘇州工業園區推出了“1對1”特色服務,投資者只要進管委會一個大門,只需在一個窗口,面對一個工作人員,就能辦妥全部手續。

通過學習和考察,分析我們與蘇州的差距,我認為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漢中怎麼發展,我的體會是:

第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解放思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先進地區還是落後地區,都有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的問題。要想實現快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展意識問題。一是要不斷強化率先意識。二是要不斷強化機遇意識。蘇州在建設開發區方面,就是在1992年搶先抓住了機遇,做到先行一步,從而為蘇州多年的經濟發展贏得了主動權。三是要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包括思想觀念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方法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我感覺,在幹部隊伍中應大力提倡創新精神,選拔幹部時要傾向敢於創新的同志。

第二,要着力提高領導幹部的素質和管理經濟工作的能力。一是堅持用“xxxx”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提高把握方向總攬全局的能力。二是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規律,提高搶抓機遇、加快經濟發展的能力。三是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四是增強黨性鍛鍊和作風建設,提高修身和自律的能力。要通過強化學習和培訓,提高領導幹部的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深入羣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要加強作風建設,正確對待名利,把握住人生方向,拒腐防變,廉潔自律,把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追求融入於工作實踐中。

第三,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大力發展經濟。蘇州的經濟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蘇州地處長三角腹地和大中城市的密集地帶,隨時受大中城市的帶動、影響和輻射,公路交通非常發達。我市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圈和城—渝經濟圈輻射地,生態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市內高速公路網絡密佈,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我們要以區位優勢來吸引投資,以便捷的交通條件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促進漢中經濟社會飛速發展。

第四,要把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我市應借鑑蘇州經驗,聯繫漢中實際,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發展目標,以超前的眼光準確把握政策,科學制定具有先進的思想理念,注重轉變發展方式,注重科技創新,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文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戰略目標,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運行機制、管理體制的兩個根本性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