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培訓心得體會8篇 靈感迸發:探尋理念培訓的奇妙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4W

本文將以“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為主題,探討公文網站編輯在學習過程中的心得感悟。通過理念培訓,編輯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深入理解了寫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傳達信息。本文將分享編輯們在實踐中的體會,並探討如何將理念融入到工作中,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理念培訓心得體會8篇 靈感迸發:探尋理念培訓的奇妙之旅

第1篇

本頁是第一心得範文網最新發布的《新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的詳細第一心得範文文章,好的範文應該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新課標註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過程與方法”、“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過去的應試教育有很大的區別。

物理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方法等的要求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基礎打得是否紮實,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對迅速發展變化的經濟社會有較強的適應,能否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有效地學習和運用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能否開創新領域,探索新問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和學生從灌輸和被灌輸的“填鴨式”教學中走出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提問、敢於提問進而探討的思維方式。特別是現在對學生的創新教育,要改變“創新教育是個筐,什麼都往裏面裝”的局面。

新課程要求物理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科學方法的訓練是為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時間久了,有些知識會被忘掉,但通過學習培養起來的能力卻對人們起着久遠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為適應這種新形勢,高中物理教學要密切注意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提倡獨立思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適應社會不斷髮展的需要。物理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善於把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當中,鼓勵學生和培養學生養成愛動手,敢動手,手腦並用的好習慣。

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科學技術,在信息社會中查尋資料,及時吸收和處理某些信息,會運用學過的知識,用物理和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忙碌了一個學期的老師們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無論是選擇休閒娛樂,還是繼續充電,或者是為下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準備。作為老師,我是幸運的!假期我有了一個這樣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那麼在這裏我想説謝謝小教部給我們林區教師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這項活動能永保青春,讓每位林區的教師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十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分別從師德修養、教育敍事研究、國小語文閲讀法、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導論、數學課題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南、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思考、信息時代下教師專業發展這十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

師生關係的新註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第一心得範文網手機版師生關係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係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係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能、新課程的優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

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

自參加工作,已經過去了30餘年。反觀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學工作,得失兼有。越來越覺得要給每一位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讀了《教育新理念》,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對教育觀的闡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草需要季節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長,孩子需要寬容和時間,不能急功近利。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點與優點。我們應批判昨天,但不反對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認現實。在矛盾中找到一個結合點,讓我們的教育更和諧,把空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你是否把學生的課堂的全佔了?你是否把學生的課外時間全規劃了?你是否把學生要知道的東西全講光了?你是否把學生應該做事全代勞了?今後,我想要做個“懶”教師。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將光投向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長的快樂,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哈佛大學350年校慶時,有人問校長:“學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麼?第一心得範文網”校長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養了6位美國總統,不是造就了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給予每個學生以充分選擇和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塊金子都閃閃發光,讓每一個從哈佛走出來的人都創造成功。”

校長説得很棒,也在理。因為能進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對於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我覺得基礎與空間得並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基礎。過去我們習慣於“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我們更強調“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發展。

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求;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磨鍊;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拓展;給學生一片陽光,讓他們自己去燦爛。

三、那接下來我就要考慮作為教師,怎樣面對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

教師要轉變觀念。教學意識,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真正努力使自己適應這種教學中新的角色定位。教師要敢於發現、勇於發現、善於發現學生的潛在優點和能力,範文寫作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心靈的自由和個性的表露,使師生共同沐浴在“教學相長”的真誠交流的氛圍中。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素質教育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強加”“灌輸”英語知識,而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應使學生求知慾得以最大範圍的發揮,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想學。課堂的革命倡導的是研究性學習,要保護和引導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

追逐知識前沿的教學。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是我們教師課堂教學一直以來所遵循的,可跳躍式發展讓我們的眼前一亮,不謀求跳躍式學習,很難達到創新思維,這個理論以前聞所未聞,還有散點教學,這些都是西方教育的成功的優勢所在,我們在發揮自己優勢的同時,可以借鑑。

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一切知識都在發展之中,一切科學都在發展之中,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本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的最後目標卻在種種境界的綜合,而綜合性教學的關鍵是教師綜合知識的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理想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就拿國小英語學科來説,它是一門語言教學,語言的使用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僅僅掌握語言知識是不夠的,有時候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在課堂教師能否根據所教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有效教學,語言也和其它學科一樣,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變化,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範文網只有學習,才能不落伍。

北師大研究院院長顧明遠説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想我會記住這句話,並以此為目標。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樹葉,也因有它存在的價值。我沒有成功後的自傲、沒有失敗後的頹廢,我要用我對教育的滿腔熱忱把對學生的愛表現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恆!

二十一世紀是各方面飛速發展的時代。隨着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人類知識的更迭,教學設備的更新,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換,藝術觀念的變化等。使得我們用現掌握的有限知識面對現在的教育已是落伍,跟不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也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神聖使命。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越學越覺得自己知識少。”這是多少年來,人們在學習進程中得出的結論。學習教育新理念,使我發覺科學知識浩如煙海,無邊無際。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多麼的膚淺,只不過是滄海里的一粟罷了。學習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不少的知識。下面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神聖事業。文化基礎知識是教師職業必備的重要方面。第一心得範文網而紮實的文化基礎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文化基礎,也是教師進一步自學、進修的文化基礎,是提高教育理論、教學質量的基礎,是教師知識技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的工作是傳遞人類的文化,為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未來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矗由於教師在兒童的眼中是“無所不知,無所無曉的知識寶庫”。因此,教師具有的知識面愈廣博、愈豐富愈好。

素質教育的落實必須突破應試教育的控制,人的思維發展是情感和理性均衡發展的結果,而應試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説,則是一種片面追求理性發展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下,學生失去了豐富的感性和情感,變得呆板,以致部分學生為了滿足感情的需要,產生了盲目追星的傾向,嚴重影響了個性的和-諧發展。重視感性和情感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的感性和理性才可能均衡、協調發展,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

教育新理念是讓我們的目光看得更遠一點,把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能力作為我們的主要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讓他們在得成功的感受的同時,融進自已的情感和想象、創造。

過去我們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傳授知識技能,現在是讓學生來主動參與教學,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討,如果我們真正把學生的主體發揮出來了,那麼學生的創造性也就發揮了出來。

創新精神是發展創造力的前提,是一個人勇於改變自己,改造社會,勇於破舊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因此在與素質教育中我們應當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的教學目的。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擔負着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打好基礎的重任。我們教師應當加深對教育新理念的學習,不斷地探索教學教法,為教改做出貢獻,為培養祖國未來高素質人才奉獻自已的力量。

現在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過程的實質是交往、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過程,教學過程具有互動性與互惠性,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學習《互動新課程》這一門課程,讓我懂得了,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相互交往、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現就學習談談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隨着醫療技術的不斷髮展、護理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如長期不接受學習和新的信息,會讓護理工作停滯不前,護理的質量也會下降。很榮幸我能參加這次腫瘤護理新理念.新技術培訓,和來自全省各家醫院腫瘤科護理同行在延煉商務酒店參加這次為期兩天(6月29-6月30日)培訓。

臨牀上注重基礎護理教學,腫瘤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的講學及傳授內容偏少,此次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內容非常豐富。培訓內容有:1、安全護理分享與思考;2、腫瘤專科護士的角色和臨牀應用;3、癌痛規範化治療;4、乳腺外科治療進展;5、化療藥物安全給藥;6、腫瘤科護理人員心理調適;7、腫瘤治療進展;8、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9、det評分表的臨牀應用;10、腫瘤患者心理護理;11、腫瘤患者的癌痛管理等。這些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並且從內心認識到腫瘤並非絕症,它屬於慢性病的範疇。

為期兩天的緊張學習,豐富了我的腫瘤專科護理知識。從癌症的預防,食物營養的選擇,癌症病人的心理護理,化療護理,安全給藥及腫瘤治療進展,尤其是癌症病人的疼痛護理和治療。在以前的癌症治療中並不是特別關注病人疼痛,癌症病人約有62%會出現疼痛,讓病人特別痛苦,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影響治療效果。主動詢問病人是否疼痛,評定疼痛程度,按階梯用藥。減輕病人痛苦,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療。還有化療知識的學習,如何正確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進行職業防護。更好地保護了自己。劉彥君老師講的腫瘤科護理人員心理調適,幫助我們解壓,特別感動。

通過這次腫瘤專科的培訓和學習,我收穫了很多。使我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加強了責任心,掌握了溝通技巧,豐富了健康教育知識和更專業的專科護理知識。

以上是我的一點體會,非常感謝護理部和護長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同時我向領導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取長補短,為患者奉上我的微薄之力。

從大的範圍來説,課程資源具有一定的廣度和寬度。回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我們會發現在歷史的長河裏有着許許多多的課程資源我們已經在自覺不自覺地使用着,比起其他國家來説我們的教育資源是豐厚的,有震撼力的。然而從小的範圍來説,相比較全球國際化的趨勢來説,我們的教育資源又是不完備的,是相對匱乏的,有待與世界文明相融合,便於與國際接軌。因此,要研究課程資源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養成就不能不注意它的本土性和借鑑性。

課程資源的開發由於沒有現成的路子可以模仿,光靠一定的教育理念依據按圖索驥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多的要靠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實施中不斷摸索,不斷探究,善於歸納,形成理念,指導實踐。因此,在開發課程資源的艱辛道路上教師應當是實施者,開發者;學生是享用者,受益者。而教師的價值獲得和成就感就建立在學生能心滿意足地接受所開發的課程資源帶來的愉悦心情之上,從而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讓課程資源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養成相輔相承,互相促進

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養成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交流活動,其成效取決於課堂實施的過程,而課堂實施過程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又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好的課程資源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養成,相反,不好的課程資源或者説沒有什麼讓新時代的學生感興趣的教育資源,學生則是被動的,不情願的,就難得談綜合素質的養成與提高了。一旦學生綜合素質有所養成與提高,使他們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課堂教學的實施就輕鬆得多了,也變得有效了。

課程資源的有效配置決定了教育的最終結果。國家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在近幾年徹底改變了絕大多數大學,中國小的校園學習環境,包括教學樓的興建,圖書,實驗儀器的統一配給以及學生宿舍樓的興建,使得大多數學校逐步趨向花園式,樂園式,學園式。這些舉措為現代教學,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保障,相信隨着我國在全民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實行政策傾斜的狀況下,中國的教育將走向一前所未有的輝煌。然而硬件設施的配置和興建並不就意味着教育可以高枕而卧,關鍵是要能把這些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硬件發揮它的作用,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這就不得不考慮它的軟件管理。

“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只要我們不斷開發出好的課程資源並使之服務於教育,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更比一輩強,到那時,中國的國民教育會有一次大的飛躍,中國的國民綜合素質也會有較明顯的提高,那麼我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會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一句空話。

培訓提出的新理念,為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六大“改變”: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要由過去的“重結果”轉變為現在的“重過程”。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的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得到強化,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繫的“活”的知識。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沒及格,老師可以給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學習。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加強與改進少年兒童思想教育工作則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會轉化為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為祖國發奮學習的強大內在動力;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提高識別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二、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可以採取眾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

三、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教與學的方式的變化,能不斷地給學生以新奇,讓學生保持學習數學的高昂勁頭,讓學生“樂學”,進而“會學”。而且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得以鍛鍊和提升,使觀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豐富,思考力更敏鋭。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本文是就本次學習新課程理念並結合實際教學寫的幾點總結與心得體會,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完善。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

教師勇於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

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於師生的交流。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並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學習,否定教師的講解。教和學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很難理解的問題,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討論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處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學的外在形式,把課堂教學版式化。教學中只要能讓學生動起來,積極思考、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是我們的教學目的。

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索。

總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給課堂帶來無窮的樂趣。

這篇內容講的是關於學生、教師、學習、教學,教育,知識、課程、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希望網友能有所收穫。

理念培訓心得體會8篇 靈感迸發:探尋理念培訓的奇妙之旅 第2張

第2篇

來到公司兩年,聽很多老領導説過錫鐵山的老故事,當我真正踏上錫鐵山的這片土地的時候,我才深刻感受到了那一個個老故事所詮釋出來的精神。

從一個基層員工三項專利的楊作軍、到鋰業公司員工的堅韌、再到西豫公司的精細化管理,這正是西礦企業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我們需要一個個楊作軍,一個個鋰業人,更需要像他們一樣的,每一個西礦人。

此次宣傳企業文化培訓交流會,8個兄弟單位就本單位企業文化案例進行了討論分析,感受最深的是兄弟單位的企業文化之所以做的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西礦的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以及企業本身的特點相結合,形成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不僅接地氣,更暖人心。

內樹信心外塑形象,西礦上下共同努力,全力開展二次創業,這是最近我在工作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最讓人振奮的一句話,如何才能將西礦一萬多名職工的力量匯聚到一起,這就需要我們將企業文化理念滲透到每個員工心中,滲透到大家的服務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貫穿於每個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考核中,把企業文化理念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共有企業文化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的發揮其終極的效果。

培訓過程中,恰逢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永利到錫鐵山分公司考察工作,張永利董事長參加企業文化推進會時的講話,將企業文化的本質及內涵提煉了出來,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當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機遇,我們有新的領導班子,我們更有百折不撓的錫鐵山精神,這必將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當面臨的發展瓶頸一定會因此而突破,那麼實現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西礦夢還遠麼?

第3篇

新課標註重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過程與方法、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過去的應試教育有很大的區別。

物理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方法等的要求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基礎打得是否紮實,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對迅速發展變化的經濟社會有較強的適應,能否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有效地學習和運用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能否開創新領域,探索新問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和學生從灌輸和被灌輸的填鴨式教學中走出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提問、敢於提問進而探討的思維方式。特別是現在對學生的創新教育,要改變創新教育是個筐,什麼都往裏面裝的局面。

新課程要求物理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科學方法的訓練是為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時間久了,有些知識會被忘掉,但通過學習培養起來的能力卻對人們起着久遠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為適應這種新形勢,高中物理教學要密切注意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提倡獨立思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適應社會不斷髮展的需要。物理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善於把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當中,鼓勵學生和培養學生養成愛動手,敢動手,手腦並用的好習慣。

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科學技術,在信息社會中查尋資料,及時吸收和處理某些信息,會運用學過的知識,用物理和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忙碌了一個學期的老師們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無論是選擇休閒娛樂,還是繼續充電,或者是為下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準備。作為老師,我是幸運的!假期我有了一個這樣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那麼在這裏我想説謝謝小教部給我們林區教師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這項活動能永保青春,讓每位林區的教師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十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分別從師德修養、教育敍事研究、國小語文閲讀法、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導論、數學課題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南、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思考、信息時代下教師專業發展這十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

師生關係的新註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師生關係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係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係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能、新課程的優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

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

第4篇

xxxx年10月19日到20日,我在校內參加了高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實踐專題培訓班。該培訓班由教育部高教司承辦,邀請了潘懋元、鄔大光等知名教授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網絡培訓。本次培訓以高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為線索,集中闡述了高校精品課程的建設、高等學校教學方法與實踐、課程建設與高校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這次培訓使我受益良多,現在着重就潘懋元教授的講座發表一下個人的心得體會。

潘老在講座中提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教師和學生的態度、水平、能力尤其取決於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如此一來,教師合理使用10條適用高等學校教育的教學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10條原則分別是:

其中第五條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和第六條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原則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原則,而且與我校性質,即:高職高專性質,極其吻合。我們在平時的任課過程中始終堅持向學生傳授“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知識和技能。在此要求下,在處理“知識積累和智能發展相結合原則”以及“知識的系統性與認知的循序漸進性相結合原則”上存在一定難度。高職高專是運用型的高等教育學校,這要求我們緊密聯繫生產傳授給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但是,既是高等教育就必須教授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儲備,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或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這常常成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的面臨的難題。

當然,經過此次培訓,我在其他方面的收穫也是很大的。例如,鄔大光教授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思考”中分析到位的中美人才培養模式對比就讓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的確,現在很多專家教授都在談論中國大學的弊端,並在不斷努力嘗試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和建議。但是,究其根本,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實在是我們自己束手束腳,不敢大膽改革創新造成的結果。國內很多大學都認為,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裏給學生多開設課程有利於他們汲取知識、學習技能,為將來就業鋪路護航。但是,很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沿襲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前的方案,跟時代嚴重脱節。所以,我認為,鄔大光教授的講座應該讓各個大學的校長和教務處長一起觀摩並相互交流,也許這會有助於中國目前亟待改革的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當然,這只是在下淺薄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而已。

第5篇

學習《幼兒教育新理念》感受頗深。作為一個新世紀的教師,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社會賦予我們的教育的使命、是授予我們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我們應該以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為動力,以先進的、代表新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與時俱進。

通過對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讓我感到學習是認識自我和提高自我的一種最好途徑;學習,能瞭解更多的知識;學習,才能適應時代,也能改造自我的世界觀、更新教育理念和開拓思路、創造業績而發展。

教育的核心和本質是育人。育人的內涵是:教師對幼兒的愛心和關心,讓幼兒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創造。因此,教師要進行新的教育理念的學習,才能在教育思想中,樹立遠大的理想,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去感染和影響幼兒、去適應現代課堂教學的需要和提高教學效益,應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業務進修,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探索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虛心學習,博採眾長,在教學中不斷摸索,逐步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學方法。自古云:學海無邊,教無定法,實踐和效果才是真理。所以,只有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研究,才能不斷髮展,才能促進自身觀念的不斷轉變和更新,從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促使我們更加奮發努力地探索和追求,在實踐中擔負起教育的重任,認真負責地在教育線上走下去。

人生道路不是平坦而是坎坷的,只有在崎嶇山路上行走過的人,才能在平坦的道路上奔跑。人只要有了曲折的經歷,才會有豐富的經驗。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在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來自國內外的傳統與現代的挑戰面前,我深感自己與時代相差甚遠,仍需繼續學習,矢志不渝地去探求,大膽實踐,在開拓前進中不斷去鍛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幼兒園管理規範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讓幼兒與家長尊重的教育者。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定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總而言之,教師的創造性是教師應該樹立創造性的教育思想、創造教學的能力和具體的創造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的創造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現代教育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符的教育理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還要有對教育事業心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下一代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自身素質和發展的本錢。

第6篇

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培訓學習已接近尾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受益匪淺,總的來説,有以下幾點深刻感受。

網絡學習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在網絡學習中我與同行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雖然好多學員都是三言兩語,但也讓我在互動中受益,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對不同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教學方法,這讓我能更廣泛地瞭解問題的解決途徑。也為我的教學工作教育增加了信心。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通過網絡學習,我發現我的理論知識水平有很大的不足,是自己在駕於課堂、解決問題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通過網絡研修,是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學習上,我保證學習時間,根據計劃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認真觀看視頻。並作好學習筆記,及時寫心得體會,認真寫學習日誌,是自己每天的學習都能獲得一定的收穫,每天用一定的時間在網上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剖析。範文寫作逐步把學到的知識逐步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在網絡研修和交流活動中,每一次學習,每一次交流都會讓我有新的收穫。通過學習和交流不斷積澱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教學中充滿信心。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學無止境。科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科學理念,才能勝任科學教學。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科學教師,就要不斷的通過學習學習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合作學習”、第一心得範文網“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內涵。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做到師生關係融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的教師學習,來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科學教學。我會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科學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

第7篇

幾天的高招服務工作結束後,沒有一點停息,老師們就又投入到新的一週的工作中了,

新教育理念學習心得體會作文。週一的工作才剛剛展示,就接到學校負責新教育的王老師的通知:本週進行學期末的新教育活動展示。接到這個任務後,每個語文老師都馬上開始了活動的準備工作。雖然臨近期末考試,在緊張的複習的同時,校園中不時地迴盪着不少班級時而高亢、時而柔美的誦讀聲音。

經過積極的準備,今天下午終於欣賞到了四、五年級的新教育展示。

當我們來到第一個進行展示的班級——四一班時,孩子們正以信心百倍的姿態靜候着我們,那胸前的紅領巾飄動着,似乎正在展示着新教育的魅力,

來到四二班,一股清新的氣息吸引着我們。小主持人沉靜地引領着本班同學將誦讀活動進行到底。

當四四班的展示活動還在進行的時候,四五班的數學教師謝老師就迫不及待地來到四四班瞭解展示的進度。新教育以它獨特的魅力不僅影響着學校的語文老師,不少的數學老師也被感染着,謝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四五班的展示開始後,吸引我們的不僅有那精心的活動設計,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對誦讀內容的紮實掌握,還有謝老師的認真態度。

來到五一班,那教室裏的佈置與學生的着裝都在傳遞着這樣的信息:這裏正在進行一次隆重的慶典。五一班的馬老師作為一名年齡較長的數學教師,但仍積極參與誦讀活動的精神同樣感動着我們。

五二班的楊老師在身體不方便的情況下仍親自組織學生進行展示,五三班老師的精心指導,五五班的語數老師不僅參與誦讀,而且且誦且舞……

行走在新教育的道路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意想不到的感動。讓我們攜手在新教育的道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第8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不僅將創新發展擺在了首要位置,而且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

創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培育發展新動力,用創新引領消費、投資、出口,在消費領域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在投資領域推動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在出口領域紮實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拓展發展新空間,在地域上推進京津冀、呼包銀榆、成渝等區域協同發展,在產業上培育壯大互聯網+、3d打印、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進軍海洋經濟,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從零到一的變化。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因為農業不僅帶動和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極可能受到國際市場的不利衝擊,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產業新體系,升級製造業,推動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發展新體制,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税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創新發展還要求我們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減少政府幹預,更多地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

日新之謂盛德。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四大發明加快了世界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善於學習、善於繼承的總能將創新很好地融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在他的講話中經常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一中華歷史名言。在延川縣樑家河村他帶領羣眾創新沼氣池;在正定他創新旅遊業發展,創新發展半城郊型經濟;在寧德他創新出四下基層工作法,創新出擺脱貧困的理論與實踐;在浙江他帶領全省幹部羣眾全面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將創新貫穿在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上學吧範文網推出《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創新篇。

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仍然處於復甦期,中國經濟處於疊加期、轉型期,有很多發展難題需要。面對發展難題,需要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大膽擔當。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就提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他指出: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認識,鞏固強項,彌補弱項,繼續保持和發揚奮發向上、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敢於實踐、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迎難而上、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進一步增強加強合作、互惠互利的共贏意識,居安思危、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海納百川、兼收幷蓄的開放意識。

十三五期間,我們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指出:充分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着眼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放手支持羣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羣眾創造的成功經驗,把羣眾的積極性和創業精神引導好、保護好,充分發揮了人民羣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為改革發展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強調:培育和弘揚勵志奮進、奔競不息的squo;圖強squo;精神。squo;圖強squo;,就是勇於拼搏、奔競不息,就是奮發進取、走在前列。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認清目標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停步。

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年時間,我們要有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氣概,也要有心憂天下、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的寬廣胸襟,積極投身到十三五的創新大潮中。

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但是創新不是拍腦袋亂想,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尊重規律、遵循規律;解放思想,還要實事求是。

善於創新,首先要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善於培養創新意識。指出: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提高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堅持與時俱進,增強創新意識,是一個地區加快發展的關鍵。

善於創新,必須尊重實際。尊重實際,就是要始終堅持從世情、國情、區情出發,從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的願望要求的實際出發。要清醒認識發展中遭遇的新挑戰、行動中遇到的新問題,不囿於以往的經驗,不照搬別人的做法,作出符合實際的戰略決策。

善於創新,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十三五期間,既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同時又會面臨諸多挑戰。我們要在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積極探索認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指出:要培育和弘揚遵循規律、崇尚科學的squo;求真squo;精神。squo;求真squo;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規律、崇尚科學。squo;求真squo;,就是求理論之squo;真squo;,堅持不懈地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遵循規律,就要幹在實處。只有實幹才能在實際中認知規律,才能在實踐中創新,才能將創新的成果發揚光大。指出: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真抓實幹、講求實效的squo;務實squo;精神。squo;務實squo;,就是要尊重實際、注重實幹、講求實效。

強調:注重實幹,就是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增強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要善於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務實求變,務實求新,務實求進,用寬廣的眼光、改革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我們強調的創新,是在繼承上的創新,創新不能脱離歷史,不能遠離昨天。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要認識到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必須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方面,對過去既定的目標任務和行之有效的決策部署,都要繼續堅持,紮實推進。決不能為了所謂的squo;政績squo;,一件事還沒落實,又要朝令夕改。我們現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進行的。另一方面,要着眼於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運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完善已有的東兩,不斷開創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種失職。

五中全會要求: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有正確理論指導才能有科學實踐。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他強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squo; 三個代表squo;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要繼續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

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創新發展的保障。五中全會提出: 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指出:突出創新,就是要加強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他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他還強調: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着手,推進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指出: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他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他還強調: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以先進文化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培育共同理想,振奮全民精神,凝聚全民力量,確保實現十三五的奮鬥目標。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羣眾,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切實增強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浙江文化的競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着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