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主題學生演講稿7篇 "打造文明校園,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本文主要介紹以“文明主題”為主題的學生演講稿。學生們以自己的視角,從多個方面探討“文明”的內涵與外延,呼籲大家尊重他人、保護環境、弘揚孝愛等文明行為。這些演講稿不僅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更讓人們意識到文明行為與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文明主題學生演講稿7篇

第1篇

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破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略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動標準,是表示對別人尊重和理解的進程和手腕。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性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度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能夠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可能光滑和改良人際關聯。

作為存在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明、展現民族精神的.主要道路。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更之中。我們這一刻厭惡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老是依着本人的興趣,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咱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景象疾惡如仇。

當我們和同窗相處的時候,總會抱怨同學的“落拓不羈”,無論是工作上仍是生活上的談話、借貨色;而我們自己又往往勤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説聲負疚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白叟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盼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跟着社會的發展和提高,人們的精力需求層次跟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盼望得到懂得、受到尊敬。毫無疑難,在當前的局勢下,禮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檔次的需要,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可以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引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職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當初做起……

絕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遍及工作,就會更加輕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資文化建設一樣,獲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國民的精神面孔,必定會面目一新,人們都會生涯在友愛、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氣氛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重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文明主題學生演講稿7篇

第2篇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話題很老,但不過時。它對學生和學校來説,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文明禮儀發言稿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人生因什麼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正確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園因什麼而文明?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們的校園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狀態、環境氛圍和文明行為,就不會有校園的文明,文明校園既包含物質的校園,更包括精神的校園,精神的校園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長期的努力。

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從教育成長的角度,文明是告別作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戰勝,戰勝不符合社會、法律、紀律、公德的本能慾望,是把自己從相互敵視、相互防範中解放出來,從心靈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的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

我們同學成長髮展的現實,需要呼喚文明的迴歸、重建和發展,環顧四同不文明的現象仍然頻繁地出現我們身邊。

例如:語言不文明,有些同學出口成髒,打架罵人的事件還偶有發生;

例如:環境不整潔,伴隨着值日勞動的是一些同學對環境的破壞,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屑隨處丟棄,甚至不辭勞苦將這些東西到處藏,四處塞,垃圾不及時清理並倒入垃圾房,有的將垃圾偷偷掃近牀底下,有的將整袋垃圾放在公共樓道上,有的將垃圾由2樓作“高空投擲”,我們還沒有更多的老師同學伸手將身邊的垃圾揀拾起來,這些都映襯了我們衞生習慣差、衞生意識薄弱;

例如:財物損壞不少,在寒假中,我們的寢室門被踢翻很多;男寢走廊上的很多欄杆被踢斷;少數同學洗臉洗衣服後水龍頭忘了關,成噸的水短時間被放幹,嚴重影響集體生活,這不只是浪費的'問題,而是人性的缺失;

可見,文明與醜陋的衝突嚴重存在,要引起全校師生的重視,需要大家的行動。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的人。他總是對知識充滿渴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愛提問題、不怕困難。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着良好衞生習慣的人。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會隨便買零食吃,因為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浪費又不利於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等,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護公私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齊整,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我們從小就應該做一個懂規矩講文明的好孩子。俗話説:“君子成人之善行,不成人之惡習。”

第3篇

大家晚上好!我是四(2)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守禮,和諧城市》。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不絕。至今。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我想根據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心中想到的,從“待人文明 ——要尊敬;個人文明——要乾淨;公共文明——要安靜”三個方面,談一談文明守禮的體會,呼籲每一個xx人文明守禮,構建範文網和諧校園。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關愛他人,就能收穫更多的關愛;我們尊敬別人,就是莊嚴我們自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狹窄的過道上,碰見一個女工,正端着一盆水上樓。女工一看到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夏天踩着春天的尾巴,緊趕慢趕地來了。天氣熱了,汗水就多了。有些同學,逃避沖涼,或者沖涼衝得不徹底,身上總有一股子味,常常是人未見到,味道先到了;還有些同學,就寢前,不刷牙,躺在牀上偷吃零食,錯把睡牀當飯堂,原本好好的一口牙齒,也遠近高低各不同,都爛掉了……一個文明的人首先就要注重個人衞生,當每個人都乾淨了,文明的風氣自然就遍佈xx校園了。

黃老師曾送給我們四(2)班四個——靜能生慧。安靜是文明的靈魂。有的同學,不分場合,吵吵鬧鬧、喧喧嚷嚷。圖書館一個碩大的“靜”,視而不見;課堂上,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着課,突然發出刺耳的拖凳子聲;晚修前,早到的同學安靜地讀着書,一個文明的xx人,會安靜地進教室,安靜地搬凳子,拿學習用品,因為不敢高聲語,恐驚苦讀人。

孔子説“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現代社會是一個講文明的社會,文明守禮的美德應當得到大力弘揚,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爭做文明的xx人吧。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講禮儀,有着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幹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羅曼羅蘭也説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説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讚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着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説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説,不會做的大人要強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後人所傳頌讚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説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

第4篇

我叫支健邦,是四小二(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滿園春色關不住,禮儀之花出牆來》。

講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在我們四小,處處盛開着文明禮儀之花。

升旗儀式是莊嚴之花。每到星期一早上,高年級的大哥哥姐姐們,身穿鮮豔的校服,站在國旗下,嚴肅認真、精神飽滿地高唱國歌。這時候,我就期盼自己快點長大,和他們一樣,成為國旗下莊嚴之花的一朵。

課堂禮儀是可貴之花。就説我們二七班的`小朋友們吧,我們上課特別守紀律,聽講特別認真,發言特別積極。有一次,其他班的老師經過,看到我們這麼乖,還表揚我們呢!我覺得,四小所有班級的同學都會和我們一樣好!

課間禮儀是温暖之花。下課了,校園裏響起禮儀之歌《三德歌》,“校長好”“不遠老師好”“同學你好”,師生間的問候不時響起。同學摔倒了,有人會去扶;同學鬧矛盾了,有人會去勸;地上有果皮,有人會去撿。老師同學個個臉上笑呵呵。

禮儀之花開遍了四小,在這樣美麗的花園裏學習,我怎麼能不幸福?我怎麼能不快樂?我只願禮儀之花開得更燦爛!更輝煌!

第5篇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後,有些男孩兒便橫衝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説笑,有時還説出一兩句髒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

文明禮儀不在於嘴上功夫,而是在於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_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正體現新世紀國小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第6篇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如果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道德底線,那麼,縱然我們擁高深的科學文化和知識, 對人對己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 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那麼,怎樣使我們學生的文明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首先,我們學生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容、儀表、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在課堂上,課堂禮儀對老師的講課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到一個班的榮譽和凝聚力,體現出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我們應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譁、不講髒話,上下樓梯一律右行。我們還應該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維護清潔衞生,服從老師和值日學生的管理。受到老師和學生幫助時,應主動誠懇地向他們説聲:“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劑, 使粗糙的摩擦消跡。如有矛盾, 多進行自我反省, 互相理解, 寬容待人, 這樣使班級更團結, 友誼更深厚。良好的文明禮儀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它體現在細微之處, 關鍵是靠自覺。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以新的姿態,作出新的努力,勇敢地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更美的.校園而作不懈努力吧!

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説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説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氛圍中!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第7篇

我是七年級二班的毛一雯,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知禮·守禮做文明學生》。

同學們,當你們第一次踏進實中校園內時,你們想過如何當好一名國中生嗎?想過如何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做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今天在世界各國國人素質排行卻只排到倒數幾名。隨着社會的發展,許多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錢不擇手段,為了蠅頭小利絞盡腦汁,這些行為就造成了許多歪風邪氣。而這些不好的風氣也逐步蔓延到學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走在街道上也可以隨處見到亂扔的垃圾,幾個衣着光鮮的人談話時蹦出幾句髒話。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堅決杜絕這些不好的行為。有人説,文明守禮很難做到,其實不難。從小事做起,遵紀、有禮貌、講衞生。下課時不瘋跑打鬧,不説髒話,遵守班規校規。上下樓梯靠右行,見到老師要問好,與同學團結互助,穿戴整潔,愛護公共衞生。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講文明禮儀的小事,如果同學們都做到了,那麼大家都能成為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學生,甚至這些好習慣會影響我們身邊的人,乃至整個國家。只有人人都有高素質,知禮守禮做一個文明人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每一個角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