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讀後感4篇 暢想未來教育:讀《未來學校》有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4W

《未來學校》是教育學家赫斯謨的一部力作,通過對未來教育趨勢的深入研究,描繪出了一幅充滿科技和創新的教育發展藍圖。本書通過對學校制度改革、課程設置、教師培訓等方面的探討,探究未來學校的可能形態,為未來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未來學校讀後感4篇 暢想未來教育:讀《未來學校》有感

第1篇

朱永新老師説,未來學校的模式要被學習中心所取代,學習中心的學生有教無類,誰來教呢?人工智能的時代告訴我們:智能機器人將取代一部分教師的職能,那麼,一部分教師將會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意味着一部分教師將面臨着失業,什麼樣的教師才能成為未來學校的教師呢?

教師作為一個古老的職業,在未來是不可能被智能機器人完全取代。教師要想不被未來社會所淘汰,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做到兩條:一是學會做智能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學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裏,而是師生間無時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來教師應該具備親和力,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的成長夥伴,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其次是未來教師要學會與智能機器人和平共處,讓智能機器人為我所用。美國教育界廣泛流傳一句話:谷歌上能夠搜到的東西不需要在課堂上教。同理,在百度上可以撿索到的知識也不需要在課堂上教了。智能機器人也可以讓教師從重複性的、簡單性的、煩瑣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不必要用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不需要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進行傳授知識等等。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機器人提高教學效率。

隨着新的工業革命的興起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隨着新的學校形態的出現,隨着教育的'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的需求的增長,完全從學校教育體系中的教師那裏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時代也將終結,新的“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到來。

因此,未來學校的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未來教師就這麼幹!

未來學校讀後感4篇 暢想未來教育:讀《未來學校》有感 第2張

第2篇

科學老師張佳楠由《未來學校》這本書引發了無限的遐想,對未來生活姿態的炫麗充滿了憧憬與嚮往。他認為書中的未來學校完美解決了教育工業化的流水線育人的弊端囧狀。為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自由發展、終身學習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台,但是我們還一定要注意優秀文化的傳承,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引導個體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擔起人格典範和精神導師的作用。他確信:“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將,還是和我一樣初出茅廬的小兵。一定都會在心裏告訴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時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順風順水時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敗的沮喪、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時,依然不忘從教初心的堅持。我們可以因疲憊而休息,但絕不能因挫折而放棄。放手一博,大鬧一場!”

劉敏佳老師仔細讀完朱永新的《未來學校》,從剛開始的無所謂,到逐漸理解;從應付閲讀任務,到帶着書中出現的新有名詞進行教育思考;從困惑掙扎,到逐漸豁然開朗。她認為書中的大膽設想,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對以人為本的執着堅守。

她認為如果朱永新教授構想下的學習中心真的能逐漸成型,對我們的'生活將會逐漸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或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所處的懸崖,不單是危險地帶的象徵,還是映襯優美舞姿的最佳觀景台,而我們作為教育戰線上的一員,悲觀氣質可能已經渲染出英雄氣概,焦慮擔心鍛煉出探險精神,不斷地撬動創新挑戰的支點,推動着時代的進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説:“以未來照亮現實,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因為任何事業都可以不談夢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沒有夢想,但孩子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是希望,夢想是創新,夢想就是未來。一個擁有夢想的孩子就有了無限可能性。一個擁有夢想的事業,也就會在未來有無限的希望和創新機會

第3篇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着,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第4篇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未來學校》一書中介紹到: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主,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現在,我們的教師在教室裏帶着一班年齡一樣的孩子,學習同樣的知識內容,還要進行測試和期中期末的集體測試。這樣的教學有點單一化,落後的孩子拖累着聰明的孩子,不能讓好的孩子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未來學校將會變教師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着,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未來的`學校學習時間更有彈性,學習將是全天性的。沒有了寒暑假期。學習週期也是是彈性化的。10歲的孩子可以和70歲的老人一起學習,學校不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人工智能也更加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