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弟子規讀後感範文4篇 弟子規讀後感:修身養性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9W

《弟子規》是一本經典的古代儒家教育經典,通俗易懂、言簡意賅,被譽為“盡人皆知”的中國文化經典。許多人都曾接觸過這本書,讀完後也有不少感觸和收穫。在本文中,我們將分享一些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範文,讓大家更深入地瞭解這本古代經典的內涵。

漫談弟子規讀後感範文4篇 弟子規讀後感:修身養性之道

第1篇

?弟子規》這本書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根據至聖先生孔子的教誨編成的一部知識豐富的書。這本書教導學生為人處事的規範,禮貌待人,孝順父母等,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之……”在學習這弟子規的同時,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別小瞧這三個字,其實這每三個字到含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三字經》差不多。如果明白了這兩本書其中的道理,便能知天下。“弟子規”中的“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的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了。《弟子規》中的道理不懂得,要想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想交朋友,千萬不要交沒有道德的朋友,要交有道德的朋友。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不了還有餘暇,那就應該讀讀《弟子規》與《三字經》啦。國學經典不僅僅是《弟子規》,還有家喻户曉的《三字經》,可同樣是三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介紹吧。《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課本,古人説:“熟讀三字經,方能知天下。”你説這三字經厲害吧。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的確確是一本十全十美的書,當然,讀過他,並會背,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人,那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讀過它的人,當然是受益匪淺了,但令人可悲的是,現代人都很少讀它了,甚至連看一眼都不願意。大家可千萬不要這樣啊,你難道不想做一位十全十美的人嗎?你肯定回答,想。那你為何不去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呢?

是太難了吧,沒關係的,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啊。《三字經》、《弟子規》這兩本書都是差不多的,三個字一句話,三個字一句話,但在這“三個字“裏面,卻藴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們可以讓你變的十全十美,快來讀吧,它們正等着你呢!

漫談弟子規讀後感範文4篇 弟子規讀後感:修身養性之道 第2張

第2篇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説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衞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説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裏也提倡過講究衣着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着整齊,衣着的衞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第3篇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第4篇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帶着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或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長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需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澤清。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兒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父母喚,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四次重複父母,説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麼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着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説話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温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温暖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地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説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温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為,一個好的成績,對於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今後更加懂得去孝敬父母,讓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我學會了作為一個女兒所應該做的事情。從此以後,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