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示例我有一個想法優秀教學設計4篇 《夢想啟航》——高一《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示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本文介紹一位高中英語教師的優秀案例,他在教學中採用《我有一個夢想》為教學內容,通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將為您分享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以期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參考。

高一〈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示例我有一個想法優秀教學設計4篇 《夢想啟航》——高一《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示例

第1篇

我們的前途尚存荊棘坎坷。可對我來説這不算什麼。因為我已達至頂峯。我不會在乎。和任何人一樣,我願意生命長久。長壽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現在不執著於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願。他讓我攀登險峯。我極目遠眺。前方就是樂土。或許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讓你們知曉,我們就是將要抵達樂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雙目已看到上帝蒞臨的光芒。

這段話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一次演講中表達出的對追求理想的決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有人説:這位偉大的思想者是人類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顆刺眼的啟明星,他説愛心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鬥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這個人把他一生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獻給了美國的民權鬥爭,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為了這個理想,他一生三次被捕入獄;為了這個理想,他把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全部獎金捐獻出來;為了這個理想,1968年4月4日,年僅39歲的他被刺殺身亡。

馬丁·路德·金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領袖,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演説家,他的演講感情真摯,氣勢恢宏,極富感召力。在他一生進行過的眾多演講中,最有名的就是這次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演説,這篇演説詞立即舉世聞名。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佈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這是一篇優秀的演講辭。演講最打動人心的是聲音,今天我們就要用我們的耳朵,一起聆聽馬丁·路德·金那激昂的聲音,一起分享那美好的夢想。

1、本次演講最大的特點就是富有激情,極具氣勢,先找一下你認為最富有激情、最有氣勢的段落。(第2、5、10~14、18~25段)

2、你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它們的激情和氣勢藏在那些文字裏,我們該怎麼讀才能讀出它的感情,讀出它的氣勢。(選擇其中兩段)

請一位同學起來分析,接着讓這位同學按他分析的讀一遍。

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佈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一百年後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把黑人的悲慘現狀強調出來。

請一位同學分析,接着讓這位同學按他分析的讀一遍。

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後,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為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

我們剛才細讀了課文,但讀和講是有區別的。所謂演講,是一門語言藝術,它的主要形式是講,即運用有聲語言並追求言辭的表現力和聲音的感染力;同時還要輔之以演,即運用面部表情、手勢動作、身體姿態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態勢語言,使講話藝術化起來,從而產生一種非凡的藝術魅力。

那麼,接下來就假設一下假如你是馬丁·路德·金,你會怎樣去講這篇演講辭。

1、播放馬丁·路德·金現場演講視頻,給同學們一點啟發。

2、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誦讀,醖釀自己該怎麼講。

3、全班閉眼,醖釀情感。在頭腦中相像這樣的畫面:

你的民族四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受盡苦難,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你的祖祖輩輩,永遠是這片土地上的最下等公民,沒有任何權力和自由可言;你的手足同胞在公共汽車上永遠只能坐在最後幾排;當你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天,卻找不到一家旅館肯接納你休息;你的兒子女兒沒有獲得教育的機會,只能無奈的重複你苦難的命運。

現在,有二十五萬同胞聚集在你的腳下,他們翹首以盼,希望你能給與他們繼續鬥爭的勇氣和力量;希望你能為他們的鬥爭指明前途和方向;希望你能帶領他們奔向光明的未來。

吐字正確清楚,語氣得當,節奏自然。聲音宏亮清越,鏗鏘有力,悦耳動聽。語調區分輕重緩急,隨感情變化而變化。聲音要有一定的響度和力度,使現場觀眾都能聽真切,聽明白。要配合一定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身體姿態。

夢想是漂亮的,現實夢想的歷程卻是艱難的。這些在今天看來很正常的權利,在當時卻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哪裏有真愛,哪裏就有奇蹟;哪裏有夢想,哪裏就有希望。人類在實現自由的.道路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印度總理甘地的生命,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南非總統曼德拉27年的牢獄之苦,馬丁·路德·金的遇刺身亡儘管這樣,我們依然堅信,人類追求自由的腳步永遠也不會停止,生命雖短,愛卻綿長,夢雖遙遠,心卻執着。最後讓我們共同祈禱:

對《我有一個夢想》的課型定位,我把它定為一堂語言運用課。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提高都是語文課應該關注的。以往我們很注重提高學生的文才,但這堂課我想提高的是學生的口才。這是一篇優秀的演講辭,演講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聲音。因此,這節課我主要是想引導學生用耳朵來感受這篇課文。在教學環節上我把這節課分為了三大板塊,因為我這堂課最大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了解演講的特徵,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演講,因此不管是對背景的介紹還是對重點段落的細讀都是為他們能更好的演講這個目標服務的。同時學生在進行假如我是馬丁·路德·金的角色扮演時,為了演講在反覆誦讀課文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感受到字裏行間所傳達出的馬丁·路德·金為追求種族平等的偉大獻身精神。並且本篇課文為了增強語勢,大量的使用了排比句的特點學生在反覆讀、講的過程中自己就能親身體會到。

1、既然是一堂語言運用課,就要讓聲音來充實整個課堂,因此在導入和最後的課堂小結裏我都設計的是讓學生品讀一段話。學生在讀書聲中走入了這堂課,在朗朗讀書聲中結束了這堂課。在教學中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中聽、讀、説的魅力,整堂課使學生耳目一新,激發了其對課堂的愛好。

2、通過前一部分的細讀課文和後一部分的模擬演講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了讀和講的區別。

3、學生預備演講時反覆誦讀課文,在誦讀中體會到了全文大量運用的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通過用錄像以及對當時背景的介紹把學生帶入情境。在假設自己就是馬丁·路德·金的前提下進行演講。學生在實踐中更深的體會到了作者爭取種族平等的熱切情懷和為自由、平等、民主而奮鬥的獻身精神。

5、在演講中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互評,提高了學生的演講能力。

1、學生細讀的段落出於課堂時間的考慮我選擇了第二段和第五段,而捨棄了最出色的18—25段。果然我讓學生找富有激情、氣勢的段落他們馬上找到了18—25段。但是我沒有預備,所以我不得不繼續引導他們往課文前半部分找,才出現了第二段和第五段。因此課前的預估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成。

2、在最後總結完演講需要留意的問題時,教師應該進行一次演講示範,使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指導。

3、模擬演講學生有很大的學習愛好,由於時間原因上台的學生有限,效果受到影響。

高一〈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示例我有一個想法優秀教學設計4篇 《夢想啟航》——高一《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示例 第2張

第2篇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演講詞的特點。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情。

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佔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麼,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一位30多歲的黑人漢子被眾多黑人簇擁着,站在高高的石階上演講:“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曆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這次演講就是舉世聞名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眾,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

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組織“貧民進軍”的途中,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權運動領袖,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日”。

a.要掌握聽眾的心理,注意聽眾的思維特點,消除障礙與干擾。 b.要有應變能力,如果環境發生意外變化,應及時調整聽眾的位置。 c.演講應該字正腔圓,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d.演講者應注意服飾儀態,穿着應該莊重、整齊,適合演講的環境。

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6)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麼樣子?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5)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説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裏,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進。

(6)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遊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陳述為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鬥爭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為了實現理想所具有的決心與信念。

第一部分是這次遊行活動的原因,也是演講的基礎;第二部分是這次活動的策略與目標,也是演講的發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講的高潮與結局。

答: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夢想着”的燦爛前景;把夢幻、新曲、聖歌綜合起來,寄託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眾的心理中迴盪,明確的鬥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得以昇華。

5.《我有一個夢想》是怎樣運用排比句演講的?運用這樣的排比句演講有什麼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後的今天……一百年後的今天……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的是一百年來黑人的悲慘境遇。採用排比句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強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慘,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貧困,給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5段:“現在是從……現在是把……現在是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現在是美國政府“兑現諾言”的最佳時刻。使用排比句式,則把這次示威遊行的目的神聖化,是從“荒涼”走向“陽光普照”;是把“流沙”改為“堅石”,增加了這次遊行的正義的分量。第20段連用五個“一起”在分句之間排比,表達了黑人團結協作,將民權運動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通過排比句的使用,則使這個信念堅定、執著、充滿了義無反顧與視死如歸的悲壯,喚起了所有讀者與聽眾的共鳴。排比語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

第3篇

?我有一個夢想》是蘇教版語文課本必修四第一專題“我有一個夢想”“英名與事業”板塊的第二篇文章。這是一篇演講稿,作者馬丁·路德·金作為一名傑出的黑人領袖,他的演講説出了黑人的心聲,對於黑人的苦難、對美國政府的不公對待、對自由幸福的嚮往他慷慨陳詞;同時,作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崇尚和平,反對暴力,面對“等待在正義之宮心急如焚”的人們,他懇切地呼籲,耐心地勸導、説服“不要採取錯誤的手段”;作為一名基督教牧師,他的演講有《聖經》修辭的影響,藉助了對比、比喻、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詞句優美,極富感染力。

對於“黑奴”的歷史及美國黑人的情況,學生可能還不瞭解,為了能更好的走進文本,適當補充相關知識。本文詞句優美,有學生可能在朗讀時處理為朗誦,應讓學生了解演講與朗誦的區別。

(1)·理清文章結構思路,瞭解“我有一個夢想”的內涵,理解作者結構安排中體現的演講智慧。

(2)·在模擬演講中感受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及對和平的推崇。

(4)·在瞭解歷史時,體悟“英名與事業”的板塊內涵,激發為人類進步而奮鬥的使命感、責任感。

我把這篇文章當作演講的例文來教,希望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瞭解什麼是演講,並通過模擬演講體會演講的特點,實踐演講的技巧;同時又要兼顧與專題、板塊內容的融合,讓學生思考“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改善人類生存狀況,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夢想;瞭解作者的“英名與事業”,激發激發為人類進步而奮鬥的使命感、責任感。

1·通讀全文,找出相關段落,概括回答以下這幾個問題

(2)·如何理解“這個夢想是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2·選取你認為富有感染力的段落,熟讀成誦,體會情感,準備模擬演講。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瞭解“我有一個夢想”的內涵,理解作者結構安排中體現的演講智慧。補充歷史資料,創設情境。在模擬演講中感受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及對和平的推崇。在點評分析時總結演講的特點:聽眾意識。在瞭解演講之後的歷史時,體悟“英名與事業”的板塊內涵,激發為人類進步而奮鬥的使命感、責任感。

2·瞭解“我有一個夢想”的內涵,理解作者結構安排中體現的演講智慧。

(2)·如何理解“這個夢想是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人人生而平等, t “_parent“ 造物主 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 t “_parent“ 生存權 、 t “_parent“ 自由權 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美國獨立宣言》

1866年生效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規定了黑人作為 t “_parent“ 美國公民 的權利,使其得到在法律之下平等的保護。隨後的1870年第十五修正案給予所有美國公民以選舉權,無論他們的“種族、膚色或是否曾是奴隸”。

第4篇

1.知識與技能:能夠以本文為例,歸納、掌握複雜排比句的寫法,以此增強排比句的感染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朗讀、討論,把握本文的情感變化,體會文章的感染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熱切情懷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探討本文排比句感染力強的原因,掌握排比句增強感染力的基本方式。

196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他率領一支龐大的遊行隊伍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他在林肯紀念堂前向25萬人發表了著名的演説《我有一個夢想》,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發出呼號。

從圖片中直觀感受當時黑人在美國的地位。 瞭解課文的歷史背景,能夠幫助學生體會演講詞的情感。

2、提問:作者通過語言將他的情感傳達給聽眾,最明顯是通過什麼修辭手法來傳達的?

初步感受演講詞,從錄音中體會演講詞的情感,啟發學生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段來表達情感的。

1、提問:閲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排比句、有感觸的排比句劃出來,説説這些排比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①第2段,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沉痛(痛苦、悲憤)。這一段既是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

梳理重點語段,品味其中內涵豐富的語句,感受文章的號召力與感染力。

—急切。強調改變黑人生存現狀的刻不容緩,突出了為自由、平等而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③第10-14段,四個“絕不會滿足”——憤慨(堅定)。面對敵人挑釁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地反駁,鼓舞了人們的鬥志。

⑤第17-21段,正面描述夢想——激昂(慷慨、期盼)。

提問: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讓本文的排比句如此吸引讀者?

第2段:“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流亡者”。

“鐐銬”、“枷鎖”,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的束縛實體化、具象化,寫出了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給黑人的生活帶來的深重負擔。

“孤島”、“海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黑人生活的貧困和在社會生活中的孤單與無助。

“萎縮”運用比擬的手法,更加形象地讓讀者感受到黑人在社會中每況愈下的糟糕生活。

第19-21段“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國度裏生活。”

第16段:“回到密西西比去……少數民族居住區去。”

直接列舉出現實當中真實存在的情況與作者的真情實感,極具針對性,更容易打動聽眾。

第11-14節,從人身安全(生命)談到生活範圍(生活)再到政治權利,由基礎到上層,依次遞進。

第18-21節,從國家到地方到個人,從根本到枝葉,依次鋪開。

這篇演講詞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飽含激情。作者排比句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還有形象性、現實性、漸進性等特點,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得以昇華,產生了極強的號召力。希望這樣的寫作手法能給你們一些啟示。

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運用排比的手法,寫一篇演講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