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6篇 打造最優秀的教育者——讀後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1W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本深受廣大教師喜愛的讀物,本書作者是知名暢銷書作家、心理學博士劉墉。該書主要闡述瞭如何成為優秀的教師,幫助讀者在教學過程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將為您帶來本書的讀後感,歡迎關注!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6篇 打造最優秀的教育者——讀後心得

第1篇

走進書店,在"教育名著"附近停留了片刻,望眼過去,一下子被"做最好的老師"幾個字所吸引,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拿下這本書,一看作者李鎮西,我想起了這些年教育界流行的一個説法:"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能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書,真是欣喜若狂。讀完了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對教育的執着,他對學生的熱愛讓我震撼,我時時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幫我詮釋了"愛學生"的最高境界。在剛畢業的那一年,我承擔了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但當初的熱情減少了很多,而且還抱怨這,抱怨那,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怨天尤人,這種心情有時也影響自己的教學。李老師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李老師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這幾年我一直比較困擾猶豫,對那些調皮搗蛋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做最好的老師。坦然地説,在我們學校我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努力更好,使得自己向更高的人生境界邁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6篇 打造最優秀的教育者——讀後心得 第2張

第2篇

廖文靜,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同事的推薦下我有幸認真閲讀了焦曉駿老師的《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著作,感慨良多。作為一名新教師的我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深深地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經常翻閲的書籍。本書給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貼近實際,先將自己的一點感悟總結如下: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就難以站到研究者的角度。作為一個教師,必須具備所教學科的知識;同時應還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在知識逐漸信息化的今天,一名知識功底深厚、教育觀念、教法靈活的教師,在課堂上方能拔動學生的心絃,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才可以深入地展開。任何時候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是不容懷疑的。要讓學生愛學、會學、學會、學好,教師必須愛教、會教,才能教會、教好。

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孩子,與學生的互動決定了真實的課堂效果。如何與學生打交道並走進他們的心靈,這就需要我們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本書中針對如何學會與學生打交道作出了具體闡述,這對於我有很大的觸動。

首先,讓學生喜歡這個英語老師。想要被學生喜歡的方法有很多種:學會對學生微笑,記住學生的名字,給學生起個英文名字...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孩子,微笑可以傳遞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喜歡板着面孔的老師,可是越來越的多地老師擔心孩子們給點陽光就燦爛,因此慢慢收起了自己的`笑容。作為一個新教師我希望能做到寓教於樂,這是一個且行且學的過程。在教學中,孩子具有明顯的向師性,孩子崇拜老師如果能被老師叫出名字就會產生親切感,記住孩子的名字這是一個教育細節,但意義非凡。

其次,倡導輕鬆的學習方式。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不是給孩子帶去負擔,而是讓孩子們享受學習語言的快樂。別的不敢説,針對英語單詞教學,近年來自然拼讀法逐漸走入視野,經過不少一線教師的研究發現,自然拼讀法不失為為一個為單詞識記減負的好幫手。

最後,欣賞學生是教師的本能。欣賞是一種特別的力量,它使欣賞者內心愉悦,使被欣賞着積極奮進。培根説:“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説到這我很慚愧,今年從教的班級裏總有很多或是智力較弱,或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也常常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怒,説這些孩子像混世魔王一樣。如果我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發展的眼光去審視這些孩子,自己內心的困頓也會一掃而光。所以孩子們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當每一位教師都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校園裏課堂上也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沒有人天生具備創新思維,優秀的英語教師不斷創新“衝動”通常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反思教學行為,保持進取意識的結果。

想要成為一名的優秀的創新型英語教師,首先要學會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傳統的英語教學通常是一張嘴,一根粉筆,一個黑板走天下,而今是信息社會,新課程標準又確定了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徵,因此,只有以人為本,告別啞巴英語才是出路。

其次,要以教學反思激活創新思維。人們常説:“教雖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從我踏入教學崗位後,不止一次地聽到專家和同事強調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專業成長的過程。葉瀾教授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過程就是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效果,相信只要堅持,成功就在“燈火闌珊處”。

雖然是一位新教師,經驗不足,資歷尚淺。本書為我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給予了很大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英語教學的道路漫長,我將堅持上好每一堂課。

第3篇

今年寒假,我懷着激動的心境,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必須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我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必須教齡的老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期望。在那裏,我能夠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那裏我能夠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能夠看到自我提高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老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我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活力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我融入到班級這個團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我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過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經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比較反思自我,深感愧疚,覺得自我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到達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此刻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期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我,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我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職責,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團體的建設中,增添自我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樹一代良師典範,誓為人民教育事業甘灑熱血,奮鬥終生。

最終,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我,激勵自我,這就是我——一位人民老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第4篇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作為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最欣賞裏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師》、《閲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説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理解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理解,很少主動去思考。

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必須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就應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務必要有必須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藴、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資料。

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閲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

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下為自己充電。

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就應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閲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閲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才會收穫多少果實!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

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這天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這天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這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這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他説:“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那裏,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進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夠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讓台下的觀眾為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

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必須會桃李滿天下的!

第5篇

?做最好的老師》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捧起《作最好的老師》閲讀的時候,猶如一股甘泉湧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裏,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帶給我的是一次次心靈的震撼與感動。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師的育人之道是那麼得匠心獨具,與眾不同,這裏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與智慧呀!合上書本,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又彷彿浮現在眼前。

開學入學教育,第一次與新學生見面,他早已給學生準備好一份禮物——一本書(他的作品《愛心與教育》)和一封信。信中鄭重地送孩子們一句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並解釋它的深刻含義,這既是一種偉大崇高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平凡樸實的實踐行為。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贏得真情。他請同學們在心裏默唸一遍,並在黑板上寫下這行大字,並結合初次見面所見一些學生的具體行為使學生看到這句話的含義,並希望每一個新朋友用自己的行動來註釋這句話。他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課。能成為他的學生,是多麼幸福和榮耀!

為加強班級管理,他與學生共同制定了班級管理條例,並提議條例對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規定:“凡每月對學生髮脾氣超過一次,或錯批同學,或利用自習課講語文,或下課壓堂兩分鐘以上,罰掃教室一次。”為了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他嚴肅地對學生講:“紀律面前,人人平等,老師怎能例外呢?”兩年過去了,從第一次“犯規”一個人拿起掃把,在教室裏幹得大汗淋漓而引起轟動,到後來他因各種“犯規”而五次罰掃地,大家都覺得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了。有一年的教師節,他竟然向同學們索要寶貴的“禮物”,原來他是請同學們對他的工作提出意見,為了鼓勵和感謝同學們,還要來個“有獎徵諫”,要同學們不要坐失良機。他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進,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他與全體同學精誠合作,同舟共濟,創造了七月的輝煌。畢業時,學生送他一句話——“鎮西兄:血脈雖不相連,心靈永遠溝通!”

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學生成長便成了享受,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些?怎樣才能做到最好、更好?……從李鎮西老師的手記裏,我們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啟示。

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李老師説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

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二、把問題當成科研課題,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師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和了,教育也從容了。李老師認為:對於一線老師來説,最好的科研課題來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你應該高興,因為新的科研課題在向你招手了——也許你走向教育專家之路的起點就在這兒呢!這樣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書中最震撼我的還有李老師對他對工作的執着、對教育的深思。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每一個失誤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而不是忽略一個個教育教學細節,也不是滿足於現狀,更不是為自己的失誤找理由。堅韌、好學、勤奮、思考……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從教20餘年,李老師一直不停地閲讀,“閲讀欲”就是他的“生存欲”。閲讀不但賦予他獨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讓他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語文教育。把自己首先定位於文明的傳播者、思想的啟迪者、人生的導航者。他的語文課堂重在開啟學生思想的閘門,點燃學生思想的火炬,學生怎能不喜歡?李老師讀書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維火花記錄下來。於是,一篇又一篇的讀書隨筆發表出來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學精華誕生了。同樣作為教學一線的我們,與其抱怨教育的要求過高,不如靜下心來用心“充電”。擺脱這種困境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和思考。 “厚積”才能“薄發”,這是一個永久不變的真理。不做“經師”做“人師”,光讀書還不夠,還要善於思考。李老師建議我們用寫作來進行清晰、完整、有條理的思考,這實在是一條促成教師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專業發展之路。願我們都能拿起筆來,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記錄下來,這既不湮沒自己的勞動,也是在幫助別人,更是在收穫做好老師的樂、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作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作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為我們的指路明燈,把教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第6篇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

在“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和“教師閲讀年”學習活動,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看衰”。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才會有所所為;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