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觀看2023張桂梅老師的事蹟觀後感範文2篇 桂梅老師的感動人生:教師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8W

本文分享教師觀看桂梅老師事蹟後的感悟,桂梅老師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優秀教師,堅守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教育使命,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敬。這些感人的故事,給我們以啟示和反思。

教師觀看2023張桂梅老師的事蹟觀後感範文2篇 桂梅老師的感動人生:教師觀後感

第1篇

近日,《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播出,1個團體、9位個人和特別緻敬的抗疫英雄,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譽。在晚會上有這樣一個細節,當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中學張桂梅老師登上舞台時,主持人白巖鬆最先注意到的是她的手,張桂梅老師的雙手貼滿了膏藥,因為關節疼痛已經很難彎曲,只能用膏藥緩解疼痛,除此之外每天還需要吃藥,早晨十多種、中午五種,這一幕讓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心痛不已。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一盞心燈,為我們點燃。華坪女子中學建校12年,1800多名女生從這裏走出大山進入大學校園,但是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用生命照亮了“學子”的前行路。

行善助學,讓“學子”腳下有路。“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着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這是張桂梅老師病危住院上級領導來看望她時説出的一番話。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張桂梅老師發現,有很多女學生讀了國小就輟學回家,或者外出打工、或者早早嫁人,一輩子都不會有太大的起色,這讓她覺得非常難過,大山裏女孩子們的命運不應該就這樣被草草確定,她們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力,應該通過獲得知識改變命運。張桂梅老師就下定決心辦一個免費的女子高中,可建一所學校何其艱難,她拋下榮譽、放下身子在大街上進行募捐,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人誤解過她,説她是騙子,被人當面吐口水,甚至被放狗咬過,但是張桂梅老師都沒有放棄,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終開辦了華坪女子中學。張桂梅老師參加工作的幾十年,她的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藥全部用來捐助貧困學生,至少捐出了上百萬元,她是孩子們心中可以依靠的高山。

傲笑病魔,讓“學子”眼前有光。“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1997年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收到病檢報告後她沒有讓領導、同事和學生知道,而是自己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之後的幾個月裏,她不僅沒有停止工作,還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每天早上6點多起牀直到晚上12點休息,硬是拖到學生參加會考才進醫院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修養半年時間,可是她24天后就回到工作崗位,由於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但她卻仍然堅持站在講台上。就這樣,她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在領導們的勸説下進行治療,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上講台,很多人都不理解,問她説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她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敬業篤行,讓“學子”遠方有燈。一位哲人曾説過,偉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夾縫中閃光。敬業,並不是要幹出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做好一些看似簡單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起牀咯,姑娘”“傻丫頭,快點”……每天早上五點多,華坪女子中學宿舍樓就會響起張桂梅老師的聲音,她有一個從不離手的小喇叭,每次看到有學生磨蹭,就會從張老師的小喇叭裏傳來吼聲。在華坪女子中學,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上牀睡覺,吃飯的時間也限定在15分鐘以內。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63歲的張桂梅堅守貧困山區從事教育事業30多年,她翻山越嶺、走家入户做家訪工作,累計行程11萬多公里,訪遍華坪及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即使病魔纏身,卻依然堅持站在三尺講台,她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教師觀看2023張桂梅老師的事蹟觀後感範文2篇 桂梅老師的感動人生:教師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張桂梅同志始終秉持着對教育事業的痴心和執着,創造了貧困山區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在張桂梅看來,貧困山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落後,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質女孩一一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惡性循環。張桂梅認為,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由此,她萌發了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2年起,她就開始為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宏偉藍圖”招來的是許多人的質疑和辱罵。但張桂梅並沒有放棄,為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為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説完,該企業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還出來看笑話。”看着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着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08年1月7號,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説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見我最後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號到中央電視台錄製節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電視台後,熱情的編導找了個企業家和她對話,爭取幫她解決點女子高中的困難。一邊是山裏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家承諾給女子高中50至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消息.......。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籌建學校的日子,張桂梅異常艱難、身心疲憊,但她始終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她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了。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學校是建起來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學生的家,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屆學生的家。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個學生的家裏去看。”一次家訪,到山下,師傅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但學生的家在山頂上,僅有一條不超過半米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如果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想老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着頭淡淡地説,“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這樣的家訪已持續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哪怕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發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裏的孩子因為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婚生子,然後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去

作為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總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親力親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時只有3個班94名學生,張桂梅喊孩子們起牀上課都比較方便。第二年擴招了5個班,班級數由此增加到8個,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掃學校衞生,逐間宿舍喊學生起牀,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張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會準時響起:“姑娘們,起牀讀書啦。”從起牀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一直迴響在校園裏。學生們説,聽到小喇叭的聲音,心裏特別踏實,如果張桂梅出差或出去開會了,一天聽不到小喇叭聲音就覺得像缺少一種什麼東西,甚至心裏都會有不安的感覺。張桂梅説:“我要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學生的身邊守護着她們,一直和她們在一起。”作為教師,張桂梅總是把提高教學質量當做自已的本份。她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基本是降分錄取,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差,有的竟連漢語拼音都不會,普通話也説不清,成績始終提不上去。張桂梅心急如焚,決定從激發內生動力入手,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精神。她堅持補短板與講新課兩手抓,一份工作操兩份心,延長了個人備課時間,增加了批改作業量,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每堂課,她都精心設計一個新穎的開場白,有時朗誦一首美麗的小詩,有時唱支學生愛聽的歌謠,有時講述一個自編的故事,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這樣被調動了起來,慢慢地成績也上來了。天道酬勤,張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報。11年來,女子高中已經畢業1645名學生,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2019年,畢業學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線,9人上了專科線。但與此同時,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纖維化、肺氣腫等疾病日益嚴重,醫生説她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2年了,但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張桂梅總是笑着説“感謝每天清晨能夠醒來,又能看到新的陽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