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師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1K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書上所寫的領悟,在認真過後寫下的讀後感才是具有價值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梅老師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梅老師讀後感8篇

梅老師讀後感篇1

拿到這本書,隨手翻閲了一下,就被其中課堂上學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從第一章讀起,內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佔據了。

且看——課堂上讓學生主講,作業讓學生批閲,無論是抽考還是統考,學生成績穩居全鎮第一。因為能調動學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課堂講授變為輕鬆機智的主持,讓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成課堂活動的主角,把課堂變成劇場,小品、相聲的舞台。語文課重在自讀自悟,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進入大閲讀。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樂,享受生活。假做會很累。……

説實話,讀荊老師的文字,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幾年前。那時,我們校也颳起了一兩年的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的課改風,而且是轟轟烈烈,小黑板,全組參與展示,小組圍坐,小組評價等等強制入課堂。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就沒有再進行下去。再後來,我們的課堂百花齊放隨心所欲起來。現在,有的課堂上,老師講解像鬱鬱葱葱的森林,唯恐哪裏漏掉什麼。我是個很笨的人,經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觀中有點迷失方向的頭暈。再加上總是覺得任務多、課程緊,把課堂當學生的舞台,充分讓他們展示,一開始他們弄不好,浪費了不少時間,我又沒有耐性等待他們展示的成長,因此,本來還沒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丟掉了原來的大膽放手。現在的課堂,不是主持,而是佔完完全全的主導加示範,有時候導的有些累。學生聽課狀態不佳時,我經常用強硬手段強制學生回到正常的課堂狀態,比如提問、罰站等,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是自發釋放出來,我經常感覺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繩子,緊緊地拉着學生,自己一鬆學生就不往前走了。多麼希望預習課上,學生自主學習,展示課上,老師輕鬆自在,只是適時點撥即可。

現在所接的班級,沒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試後在總結這學期的措施時其中有一條是讓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當小老師,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口才。這學期,雖然有所關注,但還沒有完全放手,還沒有放心!

我憧憬荊老師的生本課堂,憧憬他們課堂上隨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學生上上下下來來去去的自由,憧憬他們的積極主動。但我知道,課堂上的精彩呈現,是因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預習措施、小組評價措施等。而所有這些,是有根的,荊老師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愛心,創造心,平等心,細心,耐心,關心。這才是教育的靈魂啊!

相信學生,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種子種在自己的靈魂裏,把生本課堂的種子裏種在學生的心田裏,相信,歲月能見證神奇!莫徘徊,莫猶豫,大膽地走在生本課堂的課堂教學之路上,收穫的將是課堂的異彩紛呈,將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梅老師讀後感篇2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是楊紅櫻阿姨的力作,它講述了師範女大學生“米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聘為白果林國小六(3)班的班主任,從而發生了一連串既温暖又幽默有趣的故事。

米蘭剛到班級時,還不熟悉各個同學的情況,於是,她就去家訪。六(3)班有四個“壞小子”--肥貓、豆芽兒、米老鼠和兔八哥,他們組隊叫做h4。米蘭先到豆芽兒家家訪。豆芽兒的父母驚慌失措,因為豆芽兒以前在學校總要犯錯,每次老師來家訪,不是教育家長,就是教育孩子。米蘭知道豆芽兒雖然特願意引人注目,但他實際上是個非常自卑的孩子,因為他已經六年級了,但還要尿牀。這次老師去家訪之前,還專門去一個古樸的小鎮拜訪一個神醫,尋求治療尿牀的祕方。米蘭還特地把祕方的十二味藥全部配齊了,交給豆芽兒的父母。豆芽兒知道後,滿臉通紅,米蘭為了不讓他難堪,説自己小時候也尿牀。

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卻説得如此自然貼切,讓豆芽兒感覺剎那間充滿了幸福。其實豆芽兒的父母都明白,這是老師的一個善意的謊言,老師用心良苦,為的是讓學生融入班級,讓那些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到自信。老師的愛打動了同學們,從此他們慢慢地喜歡上了米蘭老師,給她打了99。99分。

梅老師讀後感篇3

楊紅櫻的書籍,除了眾人皆知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她的校園小説系列也是非常受歡迎的。比如這本《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就是我最愛看的一本。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融入了作家楊紅櫻對教育深層次的思考和探討。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校長心目中的好老師是否一致?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否平等?現在,我感覺老師和學生根本不是平等的。老師説什麼,學生就得做什麼,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但是書中的米蘭老師,卻好像是學生們的大姐姐一般,做錯了事,向他們道歉,和他們一起玩耍……我多麼希望也有這麼一個善解人意的漂亮老師來教我們啊。

這本書中,我認為最能體現米蘭老師特點的,就是在通過試用期後的“死魚事件”中。教室裏有一缸魚,但最近卻接二連三地死魚。因為肥貓和其他三人每天晚上都借來鑰匙看魚,而每天魚都是在晚上死的,所以米蘭把懷疑目標放到了肥貓身上。通過調查,發現其實是魚缸裏的一條魚在吃魚,這才發現誤會了他們。於是,在一節語文課上,米蘭當眾向肥貓他們道歉,博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在別的老師看來,這簡直是瘋子的做法:老師向學生道歉。但米蘭無所謂,米蘭就是這樣,敢作敢當。

這是一本好書,我推薦大家看一看。

寒假裏,我讀了《漂亮老師與壞小子》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裏的人物性格很獨特,學生雖然很淘氣,但是也很幽默,不過我還是最喜歡書中的一位老師。

這位老師叫做米蘭。米蘭長得漂亮、性格直爽,同學們很喜歡她。我喜歡米蘭的教育理念,她倡導的是師生平等、快樂的教育。她可以在同學們打完架後處理事情不請家長,在臨近考試時組織同學們去郊外踏青,利用學校來警告家長們督促孩子們複習的時間來開一個鼓勵家長和孩子們的展覽會,讓他們找到信心……這些舉動讓其他老師們感到很奇怪,同時我也很嚮往。這些讓她班上的學生很快樂,後來考試考得也很好,而其他的班管得很嚴格,卻沒有她們班考得好。

她為了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也多次被別的老師批判過,可她還是堅持不懈。最後有一個原本這個年級最差的班變成了最好的班,這個班就是米蘭帶的班。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嚴厲的教育不一定是好的,而最能讓學生接受的教育才是真真正正又有魅力又最能被吸收的。

梅老師讀後感篇4

今天,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0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其中再一次談到了“閲讀的重要性”。後進生的問題不是在知識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問題,説到家,就是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有理解地閲讀。這種建立在沒有理解基礎上的知識就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自然也不會轉化為應用的能力,要想學以致用,得先從閲讀開始。

怎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了呢?蘇氏説:所謂流利地閲讀,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且同時進行思考——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繫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象,做到 “有理解的閲讀”。

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系列練習。我們語文課,“讀”行天下, “讀”佔鰲頭,“讀”是理解的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琅琅的。

很慚愧,我的語文課有時被要考核的知識點佔去了一大半,課堂上的朗讀有時也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功利性太強,今後,還是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學會“有理解地閲讀”, 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閲讀才是一把最實用的“金鑰匙”,讓我們銘記“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從閲讀開始”。

梅老師讀後感篇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在上課時,告訴我們“貓蝟獸”這種動物。考試了,我們全班都得了零分,他説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動物。後來,我們上課都要隨時提出疑問,是一種新的冒險。

首先,我認為懷特森先生是位好老師,他並沒有教學生往死裏學,而是嘗試反駁,嘗試改變,讓學生知道獨立思考是為了自己。難道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嗎?做一個會嘗試改變的人,因為嘗試,可以創造新的奇蹟,發現更多的問題。

當然,想做到,也沒有那麼簡單。嘗試各種東西,帶着無限的好奇心,去探索無限的可能。

小時候,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我理解了為什麼要嘗試。桌椅拉開了,我被分到了後排,拿起試卷,耳邊聽見全班的呼叫聲:“哇!出卷人怎麼了,第一面頂上寫不用動筆,哈哈!”

我也驚呆了,封面卻實實在在地寫了:不用動筆!哎,誰會信呢?都這年頭了。笑了笑,也叫了叫,全班安靜了,開始埋頭寫試卷,只有我旁邊的小可,一直坐在那裏不動。成績出來了,那不動的小可居然拿了一百!而我們都是零分!老師也説了,這是一次嘗試。

不斷、勇敢地嘗試改變,是為了創造新的奇蹟!

梅老師讀後感篇6

按照學校教導處組織青年讀書報告會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閲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本來很少讀書的我,盡然也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還想多讀幾遍。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這樣説到:“從教20餘年,我可以這樣説,我一直在不停地閲讀,這已經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乾脆説,“閲讀欲”就是我的“生存欲”!這種“閲讀欲”源於自身的危機感。學問的功底,學識的功底,使我如飢似渴地閲讀。”,李鎮西老師無疑也給我指出了一條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一條“捷徑” 。《做最好的老師》語言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誠與謙遜。閲讀此書,我在激動、讚歎、折服的同時,受到了激勵、鼓舞,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李鎮西老師説:“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藴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教育實踐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師素質提升的方法。讀後,心裏極不平靜,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嗎,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梅老師讀後感篇7

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潛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這天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這天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這天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這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這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這天我組織班羣眾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搞笑,我這天幫忙後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這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這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這天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推薦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這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就應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梅老師讀後感篇8

我讀了《感恩老師》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特別的感動,故事的名字叫《能給與就不貧窮》。

故事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教師節到了,有很多人都爭先恐後的來給老師送禮物,有的送鮮花,有的送賀卡,還有的送千紙鶴,只有一個小女孩在畫紙上畫了一雙鞋,手工很粗糙,剪的也七扭八歪,鞋上寫着:“老師,這雙寫是給您穿的。”字跡這樣彎彎曲曲的,一看就是小女孩寫的,教師節就這樣慢慢結束了。

一天,老師正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才明白那個女同學畫一雙鞋給他。因為別的老師都穿着皮鞋,只有我們班的老師穿的是布鞋,以後有錢一定給她買一雙皮鞋,所以送給她一雙自己畫的鞋。可是老師看見小女孩穿的也是一雙布鞋,而且四邊都裂開了。老師對小女孩説:“你爸爸是幹什麼的?”小女孩説:“在家裏,下崗了。”老師説:“你媽媽呢?”小女孩説:“不知道,我媽媽走了。”於是老師從抽屜裏那了一雙新鞋給小女孩穿,讓她感受到這雙鞋的分量。小女孩問老師:“您家窮嗎?”老師説:“不窮。”老師問小女孩家窮嗎?小女孩説:“同學都説我家窮。”老師來到教室,同學們都問老師為什麼穿布鞋?有的説好看,有的説透氣。老師説是一種習慣,舒適,有益健康。

後來老師告訴學生們:“腳上穿着布鞋心裏卻裝着別人,這才是讓老師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才能給予別人,能給予就不貧窮。”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們要時刻要為他人着想,有一顆熱情的心,只有幫助別人,自己才是富有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