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的觀後感12篇 紅色長征:磅礴壯麗,共鳴心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也是中國革命的里程碑。在紅軍長征的艱難行軍中,共產黨堅定意志、艱苦奮鬥,充分展現了革命精神的偉力。長征滲透着無數英勇戰士的血汗與犧牲,讓我們深感敬佩和感慨。通過觀看長征的相關紀錄片,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長征對中國革命歷史的深遠影響。

關於長征的觀後感12篇 紅色長征:磅礴壯麗,共鳴心靈

第1篇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六年級學生,觀看了電影《我的長征》,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九十多分鐘的一場電影好似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劇情是這樣的。

十五歲的紅軍小戰士王瑞全家八口人,四個人被敵軍打死,剩下的四個人都參加了長征。湘江突圍時,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我們的軍隊死傷無數。他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他的父親也在慘烈的炮火中犧牲了。殘酷的戰爭給他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痛,但是父親和連長説過的一句話卻堅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湘江突圍的悲痛激發了王瑞和紅軍戰士們更加強烈的戰鬥意志,在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紅軍贏得了長征中的第一次大勝仗――婁山關大捷。

一天清晨,戰士們被緊急集合號驚醒。指導員對戰士們下達戰鬥任務:_勾結白匪洗劫了紅軍的野戰醫院,立刻出發解救。突發的事件把王瑞嚇呆了,他的姐姐就是野戰醫院的護士。

紅軍需要渡過天險大渡河,三條小船無法渡過千軍萬馬。王瑞所在部隊奉命沿江而下,搶奪距安順場渡口三百二十里的瀘定橋,只有這樣,紅軍才能通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懸崖下的羊腸小道,道路泥濘難行,紅軍戰士餓着肚子強行前進,因為對岸就是去增援的敵人,如果讓增援的敵人搶了先,後果不堪設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戰士們憑着頑強的毅力,仍舊冒雨、踩着泥濘前進。終於在次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敵人拋在了後面。

黎明時分的瀘定橋一片靜悄悄。橋板被敵人拆去,只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鐵索,掛於離水面十幾米高的兩岸;橋下水勢兇猛,一旦掉下去就沒命了。二十名紅軍號兵被集中起來吹響了驚天動地的衝鋒號,飛奪瀘定橋的戰鬥打響了!二十二位紅軍突擊隊員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人類戰爭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王瑞最後一位親人――姐夫肖德昌犧牲了,從懸空的鐵索上中彈跌落到洶湧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長達爾火――這位參加紅軍才二十多天的小夥子在把彈痕累累的紅旗插上橋頭堡時,也被流彈擊中,挺立在橋頭堡一動不動,手裏仍舊高舉着那彈痕累累的紅旗,頭上那把長髮隨風飄來、飄去……

王瑞在硝煙尚未散盡的瀘定橋頭再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輕輕地為王瑞梳理着被煙火燒焦的頭髮,輕聲感歎:“有紅軍這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呢?”王瑞經受了艱難困苦、血淚戰火的磨礪後成長起來了。

七十年後,白髮蒼蒼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長征路,點燃了他七十年前珍藏的蠟燭頭,象徵着革命的聖火,永不泯滅!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創造的壯麗史詩,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保持和發揚先進性的光輝篇章。七十年歲月流逝,但紅軍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長征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依然讓我們心潮激盪、熱血澎湃,激勵着我們進行新的長征。

我作為一名學生,就要以長征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學習新知識,不要怕吃苦。明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係;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遵守社會公德與學校的規章制度,為我們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關於長征的觀後感12篇 紅色長征:磅礴壯麗,共鳴心靈 第2張

第2篇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中的存在方式,是人類精神活動的表現和產物。而長征文化,便是“五四”以來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文化之一。“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闢的總結。紅軍長征已過去了七十年,但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地留在人們心中,鼓舞着我們每一人。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蹟,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着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裏,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裏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七十週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裏?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蔘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後,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於書香門第,家裏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雲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説,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裏面,在後面的10位紅軍就説:“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羣眾後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蹟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裏,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着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七十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着我們。毛主席曾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第3篇

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偉大壯舉。由於“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征時的8.6萬人鋭減到3萬人。直到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後,紅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四渡赤水,擺脱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長征中紅軍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着我們勇往直前。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紅軍。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裏。紅軍在長征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想:他們的生存條件比我們要艱苦的多得多,沒有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他們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奮不顧身,和敵人拼搏起來。紅軍們可真勇敢啊!

我們應該學習紅軍的這種不畏艱難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做一名吃苦耐勞、不向任何困難屈服的國小生,我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作貢獻。

第4篇

今日看了電影《長征》。對於影片的藝術成就、歷史意義、現實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問題:紅軍是憑藉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主角,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户家庭呢?

電影《長征》片長三個小時,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的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為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着很多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經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湧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佈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面前。幸虧紅軍的後衞部隊拼死抵擋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在渡過湘江之後,影片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紅軍的後衞戰士在敵人蜂擁包圍住他的時候,毅然拉開了胸前手榴彈的彈弦,可是沒有爆炸場面的刻畫,鏡頭轉向了印滿紅霞的天空,不明白這可是象徵烈士流淌的鮮血?第一道本來是長征途中最容易渡過但卻因為人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難關被克服了。湘江戰役後,紅軍連克國民黨軍隊的四道防線,可是自身的傷亡也十分慘重,八萬之師拼得只剩了三萬之士,雖然是勝利了,但按照這樣的打法別説陝北會師,沒到四川就得全軍覆沒。即使這樣,紅軍能突破國民黨的四道防線幾十萬大軍的攔截,原因何在呢?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異常是後衞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夢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後衞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團體,甘願流盡最終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説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團體當中,如果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團體的信念,那麼這個團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最終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蹟。這些精神在我們此刻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當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我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之林更好的發展。

湘江戰役後,紅軍在通道得到了及時的修整,紅軍雖然沒有完全擺脱李德、博古的錯誤軍事路線,可是毛澤東開始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在毛澤東和很多頭腦清醒的紅軍領導人的堅持之下,改變行軍路線,四渡赤水,佔領貴州,並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徹底的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戰略方針,重新奠定了毛澤東在軍隊中的指揮權。此後的紅軍聲東擊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亂了蔣介石的軍事部署,甩開圍追堵截的敵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説“遵義會議”之前紅軍是有險無驚,那麼“遵義會議”之後,紅軍更多的是有驚無險,強度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紅軍自身的體能極限挑戰,毛澤東軍事指揮上的高明可見一斑。在和張國濤會師之後,雖然紅軍又經歷了兩條路線的選擇,同時受到了張國濤分裂勢力的威脅,但在黨中央的果斷決策下中央紅軍順利的越過千里大草原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實現了長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揭開了中國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説遵義會議前,紅軍能突出重圍依靠的是不怕犧牲的勇猛精神,那麼遵義會議後取得的一連串勝利就得益於中共中央正確的軍事路線路線和方針,應當總結為智謀的勝利。

有人説中國共產黨是一羣沒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因為農民太窮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時候玩命,讓共產黨揀了個大便宜,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大家明白,國民黨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壯丁去的,家裏也很窮,為什麼同是窮人,在紅軍隊伍裏就能打勝仗,在白軍隊伍裏就只能打敗仗,這個事實不是勝過任何的雄辯嗎?打仗講究的是謀略,一時之勇是不能決定全局的。在《長征》這部影片中湘江之戰就説明了這個問題。要運用謀略,領導階層沒有必須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們看看長征中決定軍隊命運的領導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產國際排來的,博古、張聞天都是蘇聯留學生,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都是海龜派大腕,毛澤東是湖南師範學校畢業等等,不舉例那麼多了,他們當時的這些學歷能夠説明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驕子。不可否認當時的共產黨高層領導是人才濟濟的。正是由於這些人才的彙集出謀劃策,紅軍才能從無到有,從有到壯大,最終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謀無勇不行,有勇無謀也不能長久,僅有智勇雙全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看了《長征》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時常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休養水平,提高自我承受失敗的心裏承受本事,培養自我敢於應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儘量做到智勇雙全,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夠更加精彩,我們也更能為祖國貢獻我們更大的力量大。

第5篇

?長征》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影片經過長征親歷者王瑞老人的回憶,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雪山、過草地、解救貧苦百姓、飛奪盧定橋等一系列英勇事蹟。

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使我記憶深刻,遵義會議後,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才能擺脱敵人的一次次圍剿,紅軍明白了自我往哪裏走——向勝利的方向走;瑞娃子和他的姐姐經過以誠待人的我軍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而為了能夠搶渡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辛,日以繼夜趕赴目的地,紅軍組織的突擊隊,攀着鐵索橋,冒着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勇敢頑強的向前衝,最終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為他們身後千萬個紅軍戰士順利經過瀘定橋鋪平了道路。一個個赤血男兒懷着革命的活力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難使國家轉危為安。敵人的槍炮是猛烈的,卻始終打不倒戰士們勇敢的心,自然條件是惡劣的,但依然撼不動他們對革命勝利的憧憬。為了革命,他們甘願獻身,為了新中國,他們不懼死亡,他們用熱情和鮮血締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

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夢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柱,偉大的精神推動着偉大的事業不斷邁向新的征程。

早在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那種認為此刻物質條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艱苦奮鬥的想法,是完全不對的。此刻我們處在和平環境之中,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社會全面提高,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我們今日為之奮鬥的建設事業,是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革命事業的繼續。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不斷地發揚長征精神,發揚黨的艱苦奮鬥的傳統。

當前,再也不需要我們去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可是,在和平的建設年代,異常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禮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是新的偉大長征。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氣魄豎起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鬥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僅有從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職責

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不能忘記這種精神,要時刻牢記這種精神,更要繼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我們要將長征精神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取得我們個人的長征的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征程的勝利!

第6篇

看完《長征》後,我覺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這是歷史的説法,聽起來這些字眼有那麼些死板,當然這都是真的,長征是我國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在歷史課上,長征精神是用來背的,我們並沒有好好地去理解,去感受。看了這部劇,我想我真的體會到了。

由於“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征時的8。6萬人鋭減到3萬人。我開始緊張起來,本來對付蔣介石這些兵力就不夠,現在又只剩下了三萬多人,我們還能行麼?接下來的一幕幕,讓我不得不佩服黨的領導人以及革命者。他們告訴我,我們可以!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飛奪瀘定橋”的那一幕。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__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着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着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衝,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衝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在長征的'路上像這樣的戰鬥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蹟;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紅軍。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裏。紅軍在長征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恐怕連河水都嫌髒吧。比起他們,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第7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讀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一部既感人又偉大的連續劇——《長征》。看了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長征》這部連續劇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西、甘肅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劇中,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些戰士受傷後怕拖累大部隊而自願犧牲的場面。還看到了戰士們沒有食物,只能吃樹根,喝泥水但仍未放棄的畫面……劇中最後講述了紅軍過完草地後,毛澤東主席騎着馬在草原上奔騰的場景,頓時,劇中的高潮被掀了起來,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勝利啦!此時,我既傷心又高興,傷心是因為戰場上犧牲了許多戰士,高興是因為紅軍終於勝利了!

觀看完《長征》後,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用鮮血換回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沐浴在祖國和煦的陽光下,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出一份力,不再讓其他國家看不起我們。

?七律·長征》是毛主席在長征後寫出的詩歌,是一首雄偉壯觀的七律詩,它藴涵着毛主席對長征的種.種感受,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在那兩萬五千裏的長征中,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我們不能一一道出,但卻能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苦!紅軍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每一代人。長征之所以能夠勝利,除了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指揮外,還有一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長征才能夠走向勝利,新中國才能成立!

觀看完《長征》這部連續劇之後,紅軍那崇高的精神讓我敬佩,使我獲益匪淺:生活在這幸福的社會裏,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建設祖國貢獻一切力量!

第8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看了《長征》紀錄片,我們重温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鋭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第9篇

在學校看了幾集電視劇《長征》,使我認識到紅軍長征能夠成功,這完全是集體奮鬥、團結、努力的結果。因為他們相信: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國要富強,只有靠自己共同努力與奮鬥,達到步調一致才能走向勝利。

在看《長征》片時,我高興、我悲慼、我感動、我流淚。看到那湘江激戰、那四渡赤水、那搶渡烏江、那飛奪瀘定、那爬雪山、過草地、攻克臘子口,以及馬蹄聲急,見到那一個個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熱淚,那十盼紅軍的旋律在我耳邊不時迴環,那千萬紅軍的身影不時在我腦中呈現。

我再次翻閲了毛澤東描寫《長征》的歷史詩篇,“紅軍不怕遠征能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好一首氣勢輝宏,雄偉壯觀的詩歌,它深刻的體現了當年中央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突破了敵人的層層圍剿。在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再加上天上有飛機轟炸的重重困難下,不惜千里跋涉,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難萬險,踏過了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勝利的到達了陝北革命根據地,從而挽救了中國的命運。更重要的是中國工農紅軍制定了一個適合於黨的發展路線方針政策,一個正確的長期發展目標,一個完整的行軍計劃,一個統一而又明智的軍事指揮團隊,並充分發揚了民主的精神,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看《長征》,使我為自己的黨、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先輩、自己的人民和國家倍感無比驕傲和榮光,也被毛澤東、周恩來等一代天驕和成千上萬革命烈士的革命氣概、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動。正是我們的革命前輩、先烈們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繁榮與富強。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可以這麼説:“如果沒有當年的紅軍戰士們經過長途的跋涉,歷盡艱辛萬苦的革命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與自由民主。”作文

在我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充分發揚紅軍長征的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奮鬥不息。

第10篇

南昌起義後,由於國民黨的迫害,無奈之下,紅軍8萬人馬向陝北轉移。

這次轉移行程共兩萬五千裏,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長征。暑假裏,我就看了一部介紹長征的歷史電影-——《長征》。整部影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為了擺脱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並解除三人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後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採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雲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着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陝北,組建了川陝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於獲得了勝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讚歎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裏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着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着戰士們的屍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屍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着的戰士也只能為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為在後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為雪崩、飢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後只能埋於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麼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着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着,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託付給沿途的羣眾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第11篇

?長征》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在長征勝利會師時候為緬懷長征抒寫的詩歌。它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飢餓、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沒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因而在長征之路上每天都會有流血犧牲。但面對長征路上重重磨難,我們的英雄們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走完了令世界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而今晚的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一個老人對自己長征的回憶。老人叫王瑞,在長征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着父親、姐姐和姐夫參加了紅軍,並且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黨中央開始了長征之路。瑞伢子跟着紅軍隊伍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艱苦的長征途中,瑞伢子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敵人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但在長征的過程中使他不斷長大,使他對黨信念更加堅定。

長征途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熱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他們不僅要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而且還要受到病魔、飢餓的艱苦折磨。但是面對困難,勇敢的紅軍戰士沒有畏懼,一個倒下了,後面的人繼續跟上去。這精神已經不僅僅是言語所能概括的了。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中國革命抱着必勝的信念,他們無所畏懼,他們甘願獻出生命,為了革命事業奮鬥一生。

在長征中,未滿年齡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黨。當黨組織問及他用什麼保證他的入黨信念的時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話:用我的生命和靈魂。這簡短堅定的回答不僅是瑞伢子當時的真實內心,也是當時每個紅軍戰士,每個共產黨員的心理寫照。為了解放中國,為了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為了中國人民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欺凌,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中國革命事業做鬥爭。

二萬五千里長徵,歷時兩年,經歷無數艱苦磨難,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忠誠、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事業保留下了寶貴火種。當毛澤東問到瑞伢子是怎麼走長征的時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着走”很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體現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信任。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多年,當年參加過長征的英雄們也大多離開了我們,但是長征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這一代心中。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在我而言,長征是我們英雄們的拼搏之旅,他們用生命熱血給我們換回來了今天的幸福。但也許由於我們的英雄離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遠,因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已早已遺忘了我們的長征精神,遺忘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當年的艱難歷程。我認為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應該遺忘我們的英雄,遺忘我們的歷史,遺忘我們的長征精神。相反,我們要發揚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讓我們的英雄魂永存於世,讓世人銘記那段我們英雄們特殊的人生歷程。

通過今晚觀看電影,讓我回想起國小時候所學的《七根火柴》,無名老黨員用生命守護着那珍貴的七根火柴,為了能給部隊帶來火種,給長征帶來希望,他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這也許這就是一名黨員堅定的信仰。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更應學習培養這種信仰,因而我今後要學習長征英雄們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長征精神發揚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保持黨員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踏實工作,希望今後能為人民、為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12篇

昨天下午,我上網看了《長征》這部電影,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深深地被影片中紅軍戰士那種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艱難困苦,勇於犧牲的忘我精神而感動。

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多麼艱苦的生活啊!可紅軍戰士們野菜充飢志越堅,革命理想高於天。是啊,紅軍長征的豐功偉績是千古唯獨,萬世無雙的,紅軍長征的壯烈和堅韌是驚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是凡人難以想象、難以理解的,紅軍長征的精神是舉世齊頌、萬國同歌、億民共讚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偉大天兵神威,翻開了中國共產黨從艱苦走向勝利,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頁,宣告了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推翻蔣家王朝,中華民族不是東亞病夫,而是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之子。

在看《長征》影片時,我高興、我悲慼、我感動、我流淚。看到那湘江激戰、那四渡赤水、那搶渡烏江、那飛奪瀘定、那爬雪山、過草地、攻克臘子口,以及馬蹄聲急,見到那一個個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熱淚,那十盼紅軍的旋律在我耳邊不時迴環,那千萬紅軍的身影不時在我腦中呈現,那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無時不在我心中迴盪着。記得毛澤東曾説過:“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徵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足見長征意義的重大,足見長征人的堅韌與頑強。

忘不了長征中的成功的笑聲,忘不了長征中失敗後的志氣;忘不了在成功與失敗背後的一滴滴鮮血。

通過觀看長征影片,使我受了一次深刻地革命傳統教育,我一定要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用長征的精神激勵我努力學習,長大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