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要學會與實際生活做好相關結合,讀後感是用於記錄我們讀書後感受的應用文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長征)的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長征)的讀後感7篇

(長征)的讀後感篇1

?讀了紅軍長征的故事》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到中國紅軍非常勇敢。紅軍為了革命不怕犧牲和堅忍不拔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紅軍是一個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個能克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個創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隊伍。在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後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的埋在了沼澤地裏 ……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裏,才知道生命有多麼的寶貴啊。爬雪山,過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們都完成了,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新中國。

長征途中,紅軍艱辛萬苦,而我們現在,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要吃,那個不愛吃,在家裏像個小皇上,和紅軍對比,真是慚愧極了,我們必須加強努力。我們今天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明天,紅軍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像紅軍一樣勇敢。

(長征)的讀後感篇2

__年前,紅色的中國佈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着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牆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彙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蒐集兩萬五千里長徵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着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的事蹟,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敍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於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他們一直對外宣揚鼓吹共產黨人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強盜”。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着墨是“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_;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敍述,我彷彿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羣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後,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後,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裏,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着,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着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着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衝鋒陷陣、赴湯蹈火。

(長征)的讀後感篇3

讀了《七律·長征》這篇作文後,時我無比敬佩紅軍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紅軍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的正確引導下,取得了四次勝利。以後,由於在王明路線的錯誤引導下,第五次"圍剿"以失敗告終。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進行長征。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長征全程二萬五千裏,這期間,紅軍翻越了連綿起伏的五嶺山、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經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最後,穿越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長征勝利結束以後,毛澤東同志以及其輕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滿懷豪情的《七律·長征》。這首是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我的心靈。

毛主席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歎,多次賦詩言聲。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軍排以上幹部大會上朗誦了這首詩。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的氣質,更讓我敬佩紅軍戰勝艱難險阻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長征)的讀後感篇4

暑假裏我讀了《説不盡的長征故事》,這本書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裏的長征中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故事中有革命領袖對戰士們的關懷、對百姓們的愛護和革命戰士們的勇敢頑強。這是一本關於長征的一些經典事例的描述,正如標題一樣,長征路上有説不盡的故事,但就是這些零星記錄的故事足以讓我感受到長征中一些偉大的人和讓人感動的事。

1935年10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進入甘肅通渭縣。警衞員陳昌奉接到通知要備好接下來10天的乾糧,他考慮到毛主席由於長征以來,每天跋山涉水,身體一天天消瘦,他非常心疼。他為了讓毛主席補補身體,多買了些肉和糧食。但沒想到第二天部隊就要經過回族居住地區,毛主席考慮到回族羣眾的生活習俗,要求部隊凡是用豬肉或豬皮製作的食物一律不帶,必須在出發前處理掉,但是陳昌奉覺得這些糧食來之不易,毛主席是紅軍的領導者,他的身體健康更是格外重要,所以他不願意送掉來之不易的乾糧。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問他:“你從江西帶來了多少糧食?”他指了指身邊的兩個口袋説:“只有這些。”

毛主席説:“這兩個口袋可是寶貝,不然怎麼吃了一年還又增加了一個大口袋呢!”毛主席又説:“我們靠人民才能勝利,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靠兩口袋乾糧早都餓死了。”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和紅軍之所以深受百姓愛戴和支持,是因為我們黨是真心的尊重老百姓,並且身體力行,嚴於律己,這也是為什麼紅軍總能得到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長征的路上充滿了艱險,經常是前有天險,後有追兵。在奪取險關臘子口的戰役中,部隊來到了被稱作“天險”的臘子口,這裏地形險峻,周圍都是崇山峻嶺,臘子河水流湍急,涉水是行不通的,經過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兩山之間的一座小木橋,橋頭駐紮着國民黨的碉堡和機槍排。部隊召開“諸葛會”,大家一起想辦法。就在大家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小戰士勇敢的站了出來,説他可以登上懸崖。部隊首長看到了小戰士的信心和堅決的一直,於是讓他嘗試爬上了懸崖,部隊也由此制定兩面夾擊的打法。最後部隊成功奪取了天險。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紅軍戰士的勇敢和部隊的團結信任。一個小戰士的建議都能被聽取,部隊能團結作戰,不畏天險的勇敢精神讓人十分敬佩。

長征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這些感人的故事,更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長征精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長征)的讀後感篇5

説起長征,人們往往會想起毛主席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體現了紅軍精神,一種“堅持”的頑強意志!

?長征》一書中,紅軍經歷了許多磨難:有驚險的巧渡金沙江,血腥的湘江戰役,神一般的飛奪滬定橋……正是歷經了這些磨難,中國共產黨最後才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新中國。

在這些著名的戰役中,令我最難忘的是飛奪滬定橋一戰,其中寫了紅軍為執行命令一天跑二百四十里,儘管身心疲憊仍與敵軍展開機智鬥爭,最後取得了勝利,創下了史無前例的行軍速度,這樣的精神多麼值得學習啊!

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不一定要上戰場,但是在生活中也需要這種頑強向上、永不放棄的紅軍精神。我們就遇到類似的經歷,就拿四年級籃球賽來説,我班的女生籃球就是一個典型。在半決賽中,雙方爭奪激烈,我班女籃一直處於弱勢,但她們沒有放棄,在最後兩分鐘時,已經追得只落後一分了,疲憊不堪的她們依然努力堅持、奮勇直追,在距離結束53秒時投進關鍵一球,將比分扳回6:5。這樣的她們並沒有鬆懈,憑着巧妙的配合,神一般的再進了一球,將比分差距擴大到8:5,耶!隨着哨聲響起,比賽結束,我們反敗為勝了!成功晉級決賽,靠的就是這樣一股拼勁,一種“堅持”的精神!

紅軍精神在生活中的例子還有很多。同學們,讓我們做一個不輕言放棄、拼搏努力的00後,為我們的未來堅持、戰鬥吧!

(長征)的讀後感篇6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__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我們重温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鋭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長征)的讀後感篇7

“奇蹟!真是從古至今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這是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這本書之後,從內心發出的讚歎。它已經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奇蹟!數千人馬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江河洶湧阻去路,羣山險要助敵兵。他們卻履險如夷,橫掃千軍,這難道不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嗎?面對着飢寒交迫,刀山火海,這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支被譽為“天下無敵”的隊伍,就是紅軍!

長征途中,紅軍吃皮帶、挖樹皮……克服過種種困難,而今,若是拿紅軍與我們做比較的話,我們的情況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餓了,就走不動路;飽了,就起不來了;有好東西吧,又挑食、偏食,要不就太胖,要不就太瘦;要稍察了點皮,疼得只掉淚;要受點皮肉傷,就更受不了了,疼得是哭爹喊娘。想起紅軍,真是慚愧!

毛主席曾經用詩這樣評價過軍: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師鞭策着我在漫長人生路上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