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品德工作計劃7篇 培育未來精英的國小品德培養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2W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份關於國小品德工作計劃的文稿。品德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它直接關係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國小品德工作計劃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系統化的品德培養方案,通過課程設置和活動安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

國小品德工作計劃7篇 培育未來精英的國小品德培養計劃

第1篇

本班本學期共有學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學生思維活躍,集體觀念強,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有愛心,敢於表現自我,個性好強,但不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善於反省自己,愛模仿電視明星,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出現錯誤。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依據兒童特定發展階段的認識方式及特徵,採用與相適應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創設具體途徑,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策略。《品德與社會》教科書採用的是"主題構建"方式。採取的是講故事的形式,通過講故事完成《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要求。

引導學生體會生命中的"愛"——家人的愛,社會的愛,認識人類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體會自己生命的可貴,學會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知道各種規則既制約着我們的行動,又保障了我們的權益。

瞭解國家所蒙受的恥辱,激發青少年的憂患意識,激勵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通過生動的事例,幫助學生懂得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繫極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開放的世界充滿機遇和挑戰。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學生,以所有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強調"必須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須與學生和社會聯繫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範例"。

2、教材的呈現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必須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繫。

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説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並養成習慣。

2、培養濃厚的朗讀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閲讀課外書籍,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養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説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做好筆記的習慣。

1、對毛俊傑等喜歡打鬧的學生,引導其明白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引導計智慧等不愛科學的女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

3、用"校園裏的紅綠燈"教育常犯紀律的張浩然等,使其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與評課;投身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輔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活動。

國小品德工作計劃7篇 培育未來精英的國小品德培養計劃 第2張

第2篇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第3篇

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本課題在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全體組員的一起努力下,本學期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馬上面臨中期評估。在前兩個學期的研究中,課題組圍繞“國小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核心目標,以課堂為基地,以學習研討為抓手,在理論學習和實際課堂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方説大家對“如何發揮教師和同學在開發利用國小品德課程資源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理解還過於膚淺和狹隘,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限於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驗操作的層次佈置等,這方面的研討還做得還不夠深入。因此,本學期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國小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與方法”研究上,同時加強理論學習。

學習是個體生長的重要途徑,是研究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本學期仍以品德課題組成員的自主學習和課題組集體的'學習研討為兩條主線,引領組員們不時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教育專著,正確掌握國小品德課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時空虛自身,不時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在優秀教案和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利用好網絡這個學習的平台,學習研究他人的效果,開發有價值的國小品德課程資源。

以往的研討,都是以公開課或研究課為依託,進行交流或研討。這些課都是經過精心的準備,自然上得心應手。本學期我們更多的要讓組員樹立每節課都是研究課的意識,並能和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得與失。組織大家定期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一起提高。實實在在地將研究深入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需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和需要動身,積極深入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讓我們的研究服務於課堂教學,用課堂教學展示我們的研究效果。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我們品德課題組成員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總結或教育論文,並在省市獲獎。但思想上還存在惰性。雖然平時教學中有一些“閃光”點,但由於沒有和時記錄下來,使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因此本學期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勤於總結反思,認真和時地記錄下勝利或失敗的原因,真正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獲”。在開展《國小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中,鼓勵品德課題組成員積極將自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和時進行摘錄,並能努力撰寫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活動,爭取有高質量的研究優秀論文發表或獲獎。

1、召開品德課題組成員會議,制訂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3、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安慶市國小品德學科板書課展示活動。

3、開展“我最滿意的《品德與生活(社會)》優秀教案”活動。

1、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2、課題組成員對一學期來的研究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第4篇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1、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5篇

本學期國小品德教研工作,將根據市教育局和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意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學科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國小品德學科建設、深化課堂教學研究。通過研究,促進國小品德學科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服務與效益意識。改進國小品德教研方式,進一步實現教研活動效益化,為國小品德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引領與服務,提高全市國小品德教學質量。

1.聚焦課堂,更新教育理念,引領全市國小品德新課程改革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適應新時期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要求,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部編教材、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並於20xx年秋季開始執行。目前,國小一年級使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使用蘇教版道德與法治,三到六年級使用蘇教版品德與社會。本學期將繼續發揮中心的引領作用,抓住契機,研訓一體,結合常規工作,深化新教材的培訓學習與內化落實,架起新理念與實踐橋樑,引領學科教師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全市道德與法治教師業務素養

我市目前有xx市國小品德學科名教師1位,學科教改帶頭人4位,品德學科高級教師3位,xx市品德學科帶頭人5位。本學期要繼續深入推進“用人樹人”活動,秉承“樹一個帶頭人帶動一批人”的宗旨,充分發揮帶頭人的輻射作用,讓國小品德骨幹教師更多地參與教研,引領區域、校本教研與教學;組織不同形式的專題研討和競賽活動,使不同層面的青年教師得到鍛鍊。同時,開展國小品德學科教師教學論文與教學案例、優質課評比活動,推薦優秀選手參加xx市評比,並承辦xx市國小低段現場賽。通過市級研訓活動,進一步增強全體品德學科教師的學習意識。倡導以校為單位,多形式組織教師細緻深入學習、解讀新教材,對新教材有清晰準確的把握與理解。各校品德學科教研組長要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品德教師理解課標精神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為貫徹落實xx市教育局頒發的《關於進一步落實課堂教學主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意見》(〔20xx〕5號)、《關於加強學校備課組建設的指導意見(試行)》(〔20xx〕1號)等文件精神,圍繞落實教學主張、進一步深化課堂品牌建設和學科備課組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我市國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本學期結合基教科和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互助式調研活動,將以“公辦與民辦學校結對聯盟”為主,組織對6所公辦學校和8所民工學校開展互助式現場調研。調研過程中,要深入瞭解並指導道德與法治學科備課組、教研組建設情況,瞭解並指導學校落實本學科課程標準情況,努力規範課程建設,提升師資隊伍水平與課堂教學質量。

4.開展《“教育為人生”導向下國小品德課程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

本學期將申報課題,開展“教育為人生”導向下國小品德課程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在前一階段xx市級課題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旨在整理出適合國小品德教學的中華經典詩文,並繪製出與國小一年級教學內容相吻合的圖譜,探討其在國小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形式和意義,總結經驗方法。

5.組織參與xx市教科院《國小品德核心素養》子課題研究。

xx市教科院國小品德學科教研員胡春娜老師領題的“國小品德核心素養”研究,我們xx作為一個區域承擔好子課題的研究。

一學期的國小品德教研工作,要堅守底線思維,聚焦課堂革命,聚力質量提升,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綱領。

第6篇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中

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為創新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教研室對品德學科的高度重視,我們本學期按照上級要求,組建了《品德與生活》教研組,我們組作為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生活為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通過各種節日以及學校組織的活動,為學生創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九月1、組織本學科成員共同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並向任課教師傳達計劃。

第7篇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為創新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教研室對品德學科的高度重視,我們本學期按照上級要求,組建了《品德與生活》教研組,我們組作為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生活為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通過各種節日以及學校組織的活動,為學生創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1、組織本學科成員共同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並向任課教師傳達計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