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觀後感6篇 “雙百”報告會:啟迪未來,挑戰新時代!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8W

近日,“年‘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在網上舉行並進行了直播。本次活動匯聚了多位行業專家和學者,就“雙百”活動的進展和未來進行探討與分享。經過觀看直播,讓我對“雙百”活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年“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觀後感6篇 “雙百”報告會:啟迪未來,挑戰新時代!

第1篇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重大立法工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後,我自覺把深入學習貫徹民法典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尤其是通過這次市委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我對民法典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得到昇華。

第一,民法典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的編纂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先後啟動過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經過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黨中央的工作部署,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進行系統梳理總結提煉後,形成民法總則草案,於20__年3月通過審議。民法總則通過後,經過法制工作委員會和相關單位的艱苦努力,形成了包括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6個分編在內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分別通過了審議,並與民法總則合併,順利完成了第二步。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是新中國70多年來民事立法和法制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我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第二,民法典是順應時代的精神產物。當今,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湧現出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人民羣眾對保護合法權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編纂民法典正當其時。總的感到,民法典草案順應新時代、迴應新技術,注重將科技發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凸顯各界觀念的進步,更體現了在立法過程中,社會各界對新時代、新現象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立法態度,又順應了新事物對社會關係的影響。比如,將人格權單獨成編規定是我國民法典體系順應時代需求而進行的重大創新,是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新時代全面保障個人人格尊嚴、保障人民體面生活的重要舉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影響下,大家對新冠肺炎是否造成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討論,而民法典的確立將從法律層面給予確認正式規則。可以看到,從民法典草案規定履行合同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到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再到制定高空墜物侵權責任分攤規則等,都回應了時代需要,順應了時代需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第三,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必然承載着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彰顯着這個民族鮮明的精神特質。翻看民法典,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了立法當中,從抽象地規定公序良俗,到具體地要求贍養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實踐。民法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最大公約數”為思想基礎和價值取向,契合了全體人民的道德意願、符合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真正為人們所信仰、所遵守。這樣的民法典,具有時代特色,彰顯中國氣派,為世界民法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第四,民法典是民生至上的集中體現。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處處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思想。從編纂過程看,民法典充分聽取民意,先後10次通過網上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內容看,民法典共1200多個條文、10萬餘字,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既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更為維護人民權益織密防護網。這次編纂民法典,踐行了黨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民的願望,迴應了人民關切,充分體現了保護人的權利、提升人的尊嚴、服務人的發展的立法精神與立法宗旨,飽含濃厚的民生情懷。特別是對民事權利保護的高度、深度與廣度都進入到了一個新境界,從而使法律能夠更好地滿足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和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好民法典,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我們更好為人民服務的法律準繩,我將認真組織_系統抓好學習貫徹落實,切實保護好人民權益,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年“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直播觀後感6篇 “雙百”報告會:啟迪未來,挑戰新時代! 第2張

第2篇

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5月24日,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分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有關代表團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有關界別,同代表委員們一起審議討論民法典草案。

法律是國之重器。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強調,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對編纂民法典工作任務作出總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審議好、完善好民法典草案,圓滿完成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任務,確保民法典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曾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指出,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隨着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髮展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編纂民法典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人民羣眾和社會各方面對民法典的成功編纂信心滿滿。

第3篇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對現有民事法律進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更具系統性、協調性。我國有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有20__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及仍在繼續適用的民法通則等,單行法律數量多,內容龐雜,有的存在牴牾之處。如今,這些法律的主要內容以及司法實踐中形成的相關司法解釋,共同匯聚成了這部共1260條、10萬餘字的民法典。經過整理、編訂之後,在劃定好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7個“樓層”裏,民事法律各歸其位,類型清晰、秩序井然。

民法典對眾多民事法律關係進行的“確認”,將在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內容裏,用益物權中增加的居住權可能是影響最大者之一。老人把房子過户給子女或“以房養老”賣給他人,夫妻離婚一方沒有產權又無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設立居住權。合同編中,基於此次疫情增加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還增加了4種典型合同;

此前並沒有單行法律作為基礎的人格權,更是獨立成編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定以來,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持續取得積極進展。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範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迴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第4篇

20__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從此,我們邁入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七編。民法典是對過去民事單行法以及司法解釋的傳承繼受和創新發展,一些與時俱進的新理念也體現在民法典中。民法典的變化還體現在,基於立法嚴謹性的技術要求,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中表述不夠清楚或者不夠準確的規定進行了非實質性修正;基於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實質性修改。非實質性修正主要包括概念使用與語言表述的改變,部分法律條文中個別詞語的改變,句子前後標點符號的改變等。作為我們法律人,不但要關注民法典中的實質性修改,還要關注非實質性修正。下面就民法典中的部分非實質性修正談幾點學習心得:

民法典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部分法律條文中的“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立法機關之所以把“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一詞,這説明“要求”和“請求”二詞的含義肯定不一樣,二者有細微的差別。“要求”是指提出具體願望或條件,希望得到滿足或實現。而“請求”是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請求”含有處於被動地位的意思,希望別人能按自己的意思辦。而“要求”是自己處於主動地位,帶有命令似的口吻。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除了通過人民法院主張權利用“請求”一詞外,立法機關用的都是“要求”一詞。看來,在立法者眼裏,家事是可以天經地義的“要求”。除了家事外,要麼“要求”,要麼“請求”。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民法典繼承編中,“請求”一詞只出現了一次,“要求”一詞一次也沒有出現。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個別語句的表述進行了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只是表達了當事人有請求的權利,至於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是支持還是不支持當事人的請求這層意思並沒有表達出來。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中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就表達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這層意思來。這前後的變化體現了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表述的更清楚。

以上摘出的只是民法典非實質性修正中的一小部分,個人的理解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民法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先理解吃透民法典後再運用到實務中去,在實務中成熟運用民法典也需要一個過程。

第5篇

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 功。法律的生長 完善,離不 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

未滿8歲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銀行賬户給網絡主播打賞10萬元,這錢能退麼?在小區被高空拋物砸傷,假如找不到扔東西的人,該找誰賠償?租的房子還沒到期,房東卻把房子賣了,要求租户搬走,該怎麼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相應法律依據。7編加附則 84章 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法典,必將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事法律制度有 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 曾想到,新中國成立後通過的第一部法律,不 是憲法刑法,而是民事領域的婚姻法。社會秩序的建立,人民權利的保障,都有賴於對基本民事法律關係的調整和規範。特殊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 更高要求。惟獨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權利,買賣 交易等才幹順利進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則 擔保法合同法等相繼出台,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日趨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較為完善,為什麼還要把與民事相關的法律編纂成一部法典?原來,民事法律調整的主體多 涵蓋領域廣關係複雜,相應的法律條文數量也很龐大,其中還有 不 協調 不 一致甚至相沖突的地方。因此,編纂民法典就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從而打通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呈現的新情況 新問題作出有 針對性的新規定……經過系統編纂,民法典將發揮“1+1>2”的效果。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 功。經濟社會在不 斷髮展,生活方式在不 斷變化,社會關係在不斷調整,調節社會關係的民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今天中國的民法典可以説是21世紀互聯網 高科技時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不僅彌補了 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同時彰顯了 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如何應對煩不勝煩的騷擾電話?遇到攝像頭偷拍該怎麼處理?ai換臉 偽造他人聲音算不 算侵權?這些惟獨 生活在這個時代才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這部權威 嚴謹的民法典,又何嘗不 是一部信息時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長 完善,離不 開其所處歷史和文化的滋養。民法典中新設置的“離婚冷靜期”,引發不少關注和討論,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彰顯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夫妻和諧珍視家庭價值的文化觀念。此外,民法典還專門引入“優良家風”的表述,同時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係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類似規定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 僅體現着“中國特色”,對於世界民事領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和經驗。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這不 僅體此刻立法 司法 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尊重法律 敬畏規則。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 中國特色 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最大效用,法治中國建設必能再上新台階。

第6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成為了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依法治國劃時代的里程碑,讓依法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再登“新高峯”。

“法者,治之端也。”這部《民法典》從生命孕育開始到生命有尊嚴的結束,全部內容都是圍繞着人的權利書寫,是我國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誕生,集守衞人民的各種規則之大成,讓“人民至上”更加閃耀。

這是人民的勝利。《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有發展就有會這樣那樣的問題。同樣,發展也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面對社會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尤其是在我國信息化建設正全力奔跑的時候,我們要在快速的發展中不斷為人民打造“安全防護牆”。因為它充分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民法典》在編撰過程中,先後10次,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再加之人民代表積極討論和努力完善,讓這部法典始終充滿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為它充分保障着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最大的良法就是為人民而立法,最大的善治就是為民生而治。法律服務於人民。只要人民有關切,法就有迴應。《民法典》的誕生將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體式保護,再次體現了我國立法的全民意志。

這是時代的奮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為人民而奮鬥是最幸福的。我們始終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而只爭朝夕。“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接續奮鬥。尤其是在關鍵時刻更要響鼓重錘,敢於登峯。《民法典》之所以能在今天誕生,是因為我們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奮鬥的時代中不斷創造昇華的結果。我們始終堅定“必須讓人民羣眾共享發展成果”而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堅定不移地實現着奮鬥的成果由人民來分享。最新的資產負債表表明,我國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300萬億元。這個資產是由一代代共產黨員帶領人民奮鬥的成果。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徵,法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説的,“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要以《民法典》的誕生為契機,全力加快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路上,充滿着艱難險阻,需要有決戰決勝的意志。決戰決勝關鍵看“底色”。只要有人民羣眾的支持,我們就有“乘風破浪,直掛雲帆”的最強勝利底氣。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民法典》,讓人民在最美好的時代遇到“你”,必將讓我們更加奮進新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