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習俗作文2篇 傳統中秋節習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華人地球村共慶的節日。中秋節的習俗非常豐富多彩,如賞月、吃月餅、猜燈謎、敬月、玩花燈等。這些習俗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文化底藴,也寓意着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2篇 傳統中秋節習俗

第1篇

月光紙,又稱為“月光禡”、“兔兒禡”、“兔爺禡”,是木刻版水彩印製的神像,是中秋節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於明代,明劉侗、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紛。”另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後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餘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製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後焚燬。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為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後慢慢變為佛教形象和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為“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製的,上端是“關聖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户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2篇 傳統中秋節習俗 第2張

第2篇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當一輪白玉盤似的明月高高掛在天空中時,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了。

中秋是快樂的、甜蜜的、温馨的。每逢中秋節,我們家都要全體總動員,一起來做月餅,享受中秋的快樂。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你瞧!我們已經忙活起來了。爸爸正在廚房里弄月餅餡,“咚咚咚”,一會兒是剁肉的聲音,“吱吱吱”,一會兒又是榨汁機旋轉的聲音。我和媽媽則負責弄好麪皮。我們找出電子稱,把麪粉和豬油按比例稱好配成油皮和油酥,然後揉成一團,再分別擀成麪皮。當我們完成麪皮的時候,只聞到一陣香味傳來,原來爸爸的月餅餡也製作好了。哇!品種真豐富啊!有鮮肉的,豆沙的,核桃花生芝麻粉的,還有水果味的,看來今天口福不淺啊。

這時,爺爺奶奶也回來了。“爺爺、奶奶,快來包月餅。”我高喊着。“來了,來了!”奶奶和爺爺笑呵呵地加入了我們。我們每人負責包一種餡,每個人包的居然還都不一樣。爺爺做的是扁扁的,媽媽做的有點兒尖,奶奶的月餅最漂亮,而且擺放得井然有序,而我的呢,搓得圓圓的,還連在一起。爺爺大笑着説:“哎呀,哪來的月餅葫蘆呀!”這話把我們逗得開懷大笑。咦?爸爸在幹什麼呀?只見他中間做了個大大的月餅,邊上放着一圈小月餅。我好奇地問:“為什麼不多做幾個大的呢?”爸爸説:“你看天上是幾個大月亮呢?”我看看天空,恍然大悟:“啊!原來最大的像徵月亮,而小的象徵星星呀!”“眾星捧月!”我興奮地高喊起來。“哈哈哈,丫頭真聰明!”大家大笑着,傳出了一室的快樂和幸福——

月到中秋分外圓,香香的月餅,滿滿的快樂,濃濃的情。這樣的中秋節我很快樂,你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