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習俗心得體會4篇 中秋節:聚月圓,傳家習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3W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符號之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以團圓為核心,賞月為樂,品嚐月餅,還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經歷了千年歲月的洗禮,中秋節的習俗和文化內涵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

中秋節習俗心得體會4篇 中秋節:聚月圓,傳家習

第1篇

中秋將至,似乎人們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團圓其樂融融地觀賞者中秋的圓月,或舉頭望月憑藉着這個眾人團圓的日子,徹頭徹尾地將內心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宣泄一番。我從沒有體驗過遠離自己的獨自處在外地的生活,所以沒法感受出門在外遠離家鄉的遊子的思念心緒。

中秋夜裏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寂靜,我家的院子裏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我的心情像是被對月思鄉的遊子們傳染了一般,院子上空的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孤獨,那樣純潔,那樣光亮。此時我的心中湧現了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農曆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於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瞧,天空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今天夜晚,我們一家人來到院子裏,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靜靜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輪明月的升起,終於,這個小女孩露出了小腦袋,看着人們,好像還有些羞澀,漸漸的,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她,呵呵,也膽大了起來,不停地爬向天空,我們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塊寶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將眼神兒轉移。

這是,姥姥拿出一盤月餅,給大家分開來吃,每個人都笑眯眯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裏美極了!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我也漸困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

中秋節習俗心得體會4篇 中秋節:聚月圓,傳家習 第2張

第2篇

秋款款而至,點染出一個豐碩的季節。時光從指縫間穿梭而過,轉眼,又是一年中秋將至,賞月共話團圓成了家家户户永恆不變的約定。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作為團圓、吉祥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而吃月餅、送月餅就成了中秋節一大習俗。兒時,數星星,盼月亮,眼巴巴地盼着中秋節,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老月餅。兒時的老月餅是用土黃色的牛皮紙層層包裹着的,頂着紅色的蓋頭,用細麻繩捆綁起來,拎在手中穩穩當當。月餅餡多是五仁的,母親告誡我們這種月餅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難消化。不知這確是事實,還是當時條件所限,母親為窘迫的中秋節找的藉口。

母親見我們姊妹三個虎視眈眈,便一層層地剝開紙,四個圓圓的、散發着香味的月餅就呈現在眼前了。她先取出兩個,這是要留給老人的,第三個月餅被託在手上時,我們已經把口水嚥了一遍又一遍。月餅被掰開時,我們用眼睛偷偷瞄着別人的,看是否一樣多,要是稍有不均,肯定是要嘟囔一番的。終於,月餅發到了自己手裏,我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剛剛咂摸出個滋味來,月餅已經全進肚了,細細地舔着手心的月餅屑,猛咽口水,一年的期盼和守望就被這小半個月餅打發了。兒時的我們,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能獨自吃個圓圓的月餅呀!

後來,讀了國中,學業繁忙,中秋節往往是在學校裏度過的。難得中秋恰逢週末,全家齊聚一堂,擺上時令水果,歡聲笑語,匯成了中秋的歡歌。至於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父母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在他們眼中,月亮就一直守候在天上,陰晴圓缺,沒有什麼新鮮的,如同他們一直在家守候着子女一樣,幾乎沒什麼懸念。於是,在熱熱鬧鬧地操勞了一整天后,他們早早就上牀休息了,只有我們三個小的會站在院子裏,抬着頭,仰望蒼穹,一輪清輝,月圓如盤,為賦新詞強説愁地感慨一番。

後來參加了工作,不知不覺,日子早已成為一種來來回回的匆忙奔走,不記得中秋節有多久沒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閒話趣事。父母一次次在無望的翹首期待中,白了雙鬢,模糊了雙眼,駝了脊樑。月亮的清輝仍無私地灑滿人間,忙碌中,我們也許早已忘卻,在歲月的長河中,最深情的告白是陪伴。

第3篇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難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題記

今天是全球華人盼望已久的中秋節。我想,今天的月亮與平時比肯定特別圓、特別亮,因此,我盼望萬籟俱寂的夜晚。

我們這次去姥爺的新樓過中秋,剛打開家門就看到姥姥和姥爺忙着給我們包餃子。他們相互招呼着,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

陽光把人間最後一抹光帶走之後,月亮出來了。我們把桌子放在陽台上,全家圍坐在一起,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餡也不同,有五仁的、紅豆沙的、綠豆沙的等許多品種。我們大家圍坐在一起,説説工作、學習中的事,嘮嘮家常事……

“月亮出來了!!!”不知是誰説了一句,大家悵望天空。只見月亮十分圓、十分亮,我目不轉睛地盯着月亮,不禁被她美麗的面貌吸引住了;月亮穿着白色的紗衣,嫻熟而又安詳,温暖而又和藹。她那銀盤似的臉蛋透過樹梢,照在人們幸福安詳的臉上。我張望着,企圖找到居住在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和她那可愛的小白兔。我想,嫦娥現在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在廣寒宮望着我們呢?想到這,我不禁一下子笑了起來。

姥姥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開,全家有七個人,姥姥用心切開,切成尖尖的長塊。月餅吃到嘴中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我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餅,看着美麗的月亮,心中想着:明年的中秋,月亮一定更美更圓。

第4篇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是小孩期盼已久的月餅節,更是遊子歸家團圓的喜悦時刻。但隨着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通訊手段的豐富,回家團圓正在成為很多人的奢望。因此,有人感慨,中秋節沒了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筆者看來,作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情感表達和凝聚力的來源,回家團圓才是的節日禮物。

中秋節,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賞月團圓的節日,其歷史源遠流長,中秋節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一大傳統節日。團圓,是中秋亙古不變的主題,因此,上千年來中秋在華夏文明中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日本、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皆有與中秋相似的節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不覺後較長一段時期,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仍將是我國人口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現象。這意味着,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面臨節日團圓的問題。

不可否認,如今的許多年輕人常因為工作忙、時間緊、距離遠等原因,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在中秋節回家團圓更成為奢望。筆者看來,年輕人要學會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佳節時,將更多時間花費在家庭、親人上。要意識到,當我們工作後,父母正在迅速老去,不要把陪伴父母的計劃一推再推,給自己留下遺憾。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對於國家至關重要。因此,從用人單位到國家相關部門,都應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給予勞動者更多人文關懷,通過建立完善輪休、帶薪年假等假期制度,為家庭團圓創造更多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