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的讀書心得4篇 “數學拓撲,從國小開始”——讀《國小數學》的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4.79K

本文主要介紹了作者在讀完《國小數學》一書後的心得體會。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作者深刻認識到數學思維對於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書的閲讀不僅提高了作者的數學能力,也為其日後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啟示和幫助。

《國小數學》的讀書心得4篇 “數學拓撲,從國小開始”——讀《國小數學》的心得體會

第1篇

時間匆匆,在甘肅教師網已學習一個多月,雖然我一邊忙於平時的工作,一邊還要抽出餘暇時間上網參與網絡培訓的學習。在網上看到名師上課,作地講座,開闊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學識,使我受益匪淺,接下來談談我的一些收穫。

第一,這次網絡培訓,使我感覺到與以往一些培訓有很大不同,既有視頻資源的學習,又有文本資源的研習,既有比較成功 的案例展示,又有比較深刻的理論論述,也有學員之間交流。在學習的過成中,我還分享了同行們精彩的討論和回帖,有專家們在實際教學中的獨特理念和教學經驗等等,讓我足不出户就學到了許多教育教學新理念。

第二,這次網絡培訓,使我感覺到有一種緊迫感,我的教學思想和理念跟專家、名教師相差較遠,首先這就促使我轉變教學觀念,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新課程所倡導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我説你記、我讀你劃,也不是課本劇、教案劇的表演,更不是教師的灌輸,而應該是教師走進教材、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中,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實現為學生服務的目的。所以教師更多應該考慮“怎樣教學生才能願意學?”、“怎樣指導學生才能學會?”這樣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有轉變教學觀念,忽視學生學的問題,一廂情願地“灌”,不但沒“灌”進去,結果連學習興趣也弄沒了,學生有的在發呆,有的在想心事兒,有的在……教師的付出沒有回報,好心無人領會,從而導致教學無效。其次促使我改變備課角度,變“備教師課程”為“備學生課程”。學生學習的成效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進行意義建構的能力而不是取決於學生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所以備課中教師既不能在用知識去解釋抽象的概念、原理上下功夫,也不能一味地在教師自身已有的經驗中找素材,而應當在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具體情境上仔細斟酌,應該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具體情境材料。同時也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到學生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熱愛學習。

第三,這次網絡培訓,使我深深感到國小數學老師要想更有效地為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教師的視野必須開闊,不能做井底之蛙,因此,我要在日常教學之餘讀一些本專業的書,還要對教心學、兒童學等學科領域長期保持關注並且需要不斷更新相關知識,力爭提升學科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嘗試實現自身專業化成長。

總之,這次網絡培訓,讓我發現了自身的一些優勢和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增強了自信,增強教學業務,另一方面要不斷的學習,特別重要的是能夠在與同行的交流中相互取長補短,幫助自己形成一些好的習慣,形成自己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國小數學》的讀書心得4篇 “數學拓撲,從國小開始”——讀《國小數學》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曾經聽一位同行説過:《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是一名國小數學教師必讀的書,讀完之後直後悔為什麼沒早一點讀到這本書。書中論述了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對國小數學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讀後獲益匪淺。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紹了國小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尤其是其中關於計算教學的論述使我對國小數學中計算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書中談到“計算更多的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書中的一些的觀點並結合我在計算教學中的一些體驗,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一個新的認識,即:應關注計算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很多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都喜歡採用操作的方法,本來結合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無可厚非。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算法的建構離不開操作的直觀感知來獲取算理,但並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構算法。事實上動手操作所獲取的只是對算理的直觀感知,迫切需要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來搭建平台,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整理,以便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是説:操作不能停留在對結果的追求和對算理的理解上,還應及時概括和提煉出算法。教師在學生操作之後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實物操作”向“算法操作”過度,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漸演變過程,逐步擺脱對操作的依賴,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的思維由動作到半動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維,最後到抽象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拾階而上不斷深入。

另外,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這就為抽象出算法儲備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經驗,為算法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將學生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進行整理、匯聚,幫助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明晰化、系統化,從而自然地促進算法的建構。

如果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必要的重構,而讓仍沉浸在直觀形象算理中的學生運用抽象的算法進行計算,則欲速而不達,不利於算法建構。

在這本書中,作者指出了現實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第一,不注意教學的連續性,一個單元的幾節課都採用類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問題設計的真實性,有的問題是虛構的,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溝通的實質性,教師只是從表面上呈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沒有注意從本質上揭示數學問題的現實意義。對此,聯繫實際,不難發現:好多教師用“數學問題 ”+“生活情境”的思維方式來體現數學與現實的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教師對數學與現實溝通問題的認識膚淺,這種簡單化和表面化的認識,成為影響教師實現數學與現實生活深層次溝通的直接障礙。

書中提到: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的運算結構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口算、筆算、估算和簡算為一體。我想,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在思維方法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不是用簡單的“加法”,而要用綜合的方法來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後出現的複雜的多維變化的信息,通過價值判斷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有核心的豐富的統一。這才是融合以後形成的“多”與“一”的統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單一”,而是有“主”有“從”、有“層次”、是多方面的和諧統一。這種融合可以喚醒學生靈活判斷與主動選擇的自覺意識,意味着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靈活主動。這才是計算教學深層次的教育價值。

第3篇

通過這次網絡培訓的研修學習,瀏覽查看了各個教育專家的精彩視頻講座和課件,領略了先進的教育理論,通過討論區與不同地區的同行們一同學習交流,發貼、跟帖,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他人的經驗。通過這次網絡教師培訓,我更明確了做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理想,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真的是受益匪淺。

這次培訓讓我瞭解到國小數學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趨勢;深刻領會了數學教育的理念、新時期數學教師所面臨的主要任務等一系列數學教育方面獨到的觀點;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方法;讓我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懷和樂觀向上的工作態度。身為教師,就要懂得尋找規律,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做好學習筆記,努力用新知識來提高自己。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有了質的飛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真正的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教師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形成心靈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第二、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在每節課的開始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教學語言巧妙合理、生動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觸發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教學中,教師要着重創設問題情境,具有恰當的提問語,組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向,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尋求問題答案。

第三、要立足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從數量上説,堅持少講;從質量上説,堅持精講。整個教學活動,既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又給學生思維以充分的“自由度”,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

通過這次網絡培訓,讓我懂得了網絡的重要性,讓我懂得了如何運用網絡資源。同時我要感謝專家和輔導老師們的教育指導,感謝同學們在討論區與我們分享的寶貴經驗,使我對新時期教師的認識和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4篇

這幾天我讀了《教學論》一書,本書介紹的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這些內容在理論上其實和我們在讀師範時學習的差不多,但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紹了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代數初步知識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多類型的教學介紹使我大開眼界,更使我對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

下面我想談談教學方法這一章。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我想前面三種我們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裏我非常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這種方法是邱學華創造出來的,其實在幾年前我也看過《邱學華嘗試教學法》這本書,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是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為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是為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嘗試練習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主體,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並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這一步確保學生掌握系統知識,也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通過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

我覺得這種嘗試教學法值得向各位老師推薦,本人也在教學中採用過這一方法,效果不錯。我認為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我認為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後,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啟發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説説,這堂課要學習什麼內容”,讓學生自己説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複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才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矇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課題出示後,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儘快打開課本,意思是越快越好。過去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後,大約在第30分鐘時,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今天老師講的都在這一頁,請大家看書。”其實到這時,教師已經什麼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書了。這種“馬後炮”式的自學課本僅是形式而已,學生並沒有做到自主學習。自學課本要成為學生主動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嘗試問題,用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看什麼,怎樣看,解決什麼問題。自學後應該及時檢查,及時評價,讓學生講講看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這樣學生自主地看書,收穫會很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