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下鄉的心得體會3篇 下鄉教育:心路歷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7W

教師下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親身體驗到鄉村生活和教育環境,與當地學生及家長互動,深入瞭解貧困地區教育問題。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教師們會更好地把握和實踐教育教學的本質,同時也會收穫更多關於生活和教育的感悟。

教師下鄉的心得體會3篇 下鄉教育:心路歷程

第1篇

xx月xx日,“全縣幼兒教師公開教學暨送課下鄉巡迴展示活動”在丁莊鎮中心幼兒園舉行。參加這次活動的有花官鎮、陳官鄉、丁莊鎮三個鄉鎮的縣兼職教研員、幼兒園業務園長及骨幹教師。這次活動共聽3節課,第一節課是來自廣饒縣實驗幼兒園燕雁老師執教的大班藝術欣賞活動《母與子》;第二節是來自大王鎮中心幼兒園孫曉梅老師執教的大班音樂活動《喜洋洋》;第三節是來自廣饒縣實驗幼兒園張翠老師執教的大班語言活動《遊子吟》。聽了這三位老師的課可以説是受益匪淺。在平時的工作中,聽過不少課。老師們也都做了精心的準備,認真的備課,細心的準備教具。但總有一種感覺,就是缺少點什麼。聽了這三位老師的課後,我的眼前一亮,我們缺少的就是“基本功、創新、自信”。

在評課中,老師們都提到大王鎮中心幼兒園孫曉梅老師執教的大班音樂活動《喜洋洋》不錯,給大家的印象很深刻,老師不僅有很好的功底,而且方法也很新穎。將一節難度比較大的音樂活動,巧妙的結合幼兒生活經驗用朗朗上口的兒歌節奏、動作節奏代替枯燥的打節奏方式。再就是,孫老師一節課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自然大方,完全融入到孩子中間,既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廣饒縣實驗幼兒園燕雁老師執教的大班藝術欣賞活動《母與子》,燕老師用慈母般的語言,直觀的課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達對作品的感受。孩子們猶如回到自己媽媽的懷抱,吸允着媽媽的乳汁、得到媽媽的撫摸、傾聽媽媽的叮嚀。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在不知不覺的談話中輕鬆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張翠老師執教的大班語言活動《遊子吟》,她採用欣賞——理解——討論——朗誦四個環節,結合課件,將一節枯燥無味的古詩教學上的有聲有色,孩子們完全投入其中。

這次送課下鄉活動,不僅僅是一次聽課觀摩活動,同時它也是引領、帶動、督促活動。它驚醒了朦朧中的老師、激發了在求知邊沿的老師、帶動了年輕骨幹老師,真可謂是一場春天送來的及時雨,鼓舞鬥志,振奮精神。我們將借這股東風,把我鎮學前教育教研工作推向高潮。

教師下鄉的心得體會3篇 下鄉教育:心路歷程 第2張

第2篇

富中的支教生活,鍛鍊了我的教學能力,也使得我深刻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的各項工作中,瞭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前提。支教的第一個星期,通過和班主任指導老師鄧愛平老師的交流,以及和同學們的日常接觸等方式,我記住了全班同學的名字和發現了班級的某些問題。班上的同學學習成績雖然較好,可是上進心不足,紀律仍需加強。面對這些情況,通過和班主任指導老師的共同商討,我們立即決定利用班會課,彙集全班人之智慧,制定出一套考試獎勵機制和班級懲罰方案。

有人説,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卻也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主任。對於班級內每一位學生而言,班主任是離他們最近的人,對他們的影響是深遠的。通過協助班主任指導老師參與班級管理,我上了人生第一節班會課,制定了班級清潔輪值表,策劃了班級大食會,參與了校運會、家長會……這些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經歷。

為了讓班上的同學進一步瞭解、理解班級衞生、紀律、月考計劃等要求,使同學們能將規範的要求內化成自覺的行動,在班主任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以專題討論會的形式,通過展示班級輪值表、引導學生制訂月考計劃、討論交流班規的具體處罰形式,着重強調班級衞生、紀律和月考計劃和中段表彰等要求,以無紀律,不成方圓為主題,召開了我人生第一節班會課。班會課前,我針對主題班會的目的與形式,設計相關多媒體課件。班主任也專門召開了一次班幹部會議,提前將主題班會的內容告知學生,使學生在思想上有一個準備過程,同時,積極發動班幹部做好配合,廣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班會課如同預期一般進行,按照班級衞生、紀律、月考計劃等幾大環節展開。通過這節班會,我感受到要開好一次主題班會,主要是做充足的課前準備和選擇適合的主題。本次班會從內容的確立到課件的製作,都是指導老師和我一段時間的努力,而且這個主題主要是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和反映了同學們的突出問題。此後,帶着這些經驗,我召開了一次又一次的主題班會。

回想當初的選擇,今日的收穫,我的支教初體驗是在富麗中學,何其有幸!在這裏,我認識了博聞強識,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們無私地和我分享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如何處理種種問題的方法;在這裏,我遇見了一羣活潑開朗,勤奮好學的學生。他們願意和我一起參與每一節課,積極地和我進行互動感;在這裏,支教生活鍛鍊了我;富中人的熱情感染了我。

第3篇

5月8日龍巖市楊小兵名師工作室及連城縣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工作室在連城縣廟前國小舉行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以同題異構的課題研討模式安排了六節課,由市名師工作室和縣骨幹工作室六名教師分別執教《恐龍的滅絕》《習作:假如我會變》《走進田園熱愛家鄉》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及楊小兵老師的專題講座《好課是怎樣煉成的》,活動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課題研討意義。

雖然此次活動沒能全程參加,但根據楊小兵老師的安排,活動前工作室每個成員都參與相關課題的備課工作,撰寫了教學設計。剛接到任務時,心裏很是糾結,活動以同題異構的備課模式,又和本校的陳淑貞老師同個課題,那麼如何能做到把握教材到位,又能編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呢?我着實有些傷腦筋,下載現成的肯定是不行,自己一時也沒有什麼思路,但任務總要完成,於是靜下心找來書本,細細品讀習作要求,聯繫本組課文,先對此次的習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經過一番思考和研讀,我認為這次習作應該在變字做文章,然而怎麼變?變什麼?變之後要做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反覆在腦海中縈繞,特別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説,有話可寫?這些問題更是我教學設計中要突破的地方。聯繫我們工作室的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便思考如何藉助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以此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參考了一些優秀課例後,結合了自己的思考,便完成了教學設計,匆忙上交。

後來,室友陳淑貞老師因擔任此次活動任務,便在學校進行了多次試上,我和學校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參與了她的磨課過程,他們給予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意見。在此過程中,我和她一起成長,一起收穫,也發現自己先前的教學設計很是粗淺,有些甚至是紙上談兵,很多設計感覺很理想,但實際操作起來有一定的距離,並沒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

回想這一段的備課過程,我經歷着,學習着,收穫着。我從心底裏感謝楊小兵老師,感謝工作室這個平台,讓我認識並走近這麼多熱情智慧的語文老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感受到很多。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更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有時會以學校工作忙碌為藉口而懈怠,不能勤於反思,也懶於動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縮短差距,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