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讀後感是我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共鳴,是我們對情節發展的思考,讓我們更加理解人性的複雜性,每本書都是一次心靈的啟迪,而讀後感是我們與啟迪共舞的方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8篇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1

這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小説,表面上看,這是一部以紀傳體為主的寫實類小説,但隨着劇情的發展,我們會發現這部書的內容正在一點點揭開一團可怕而又恐怖的真相:在人類這種存在之外,還有別的古老而隱祕的存在。

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種存在古老而又邪惡,儘管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他們的痕跡,可如今已被深埋于海洋,僅有少數種族間仍然流傳與那些邪惡存在交流的方式或舉行膜拜的儀式。若僅僅如此倒也罷了,民間流傳着它們會重返陸地的言論,還有人在深山或海洋中遭遇過它們,於是邪惡與恐怖的力量開始與日常生活產生交集,哪怕不去探究這些存在,邪惡與詭祕始終存在於那裏,無法抹除殆盡。最令我感到毛骨悚然的故事是一位無神論者與居住於林間的隱士之間交流的故事,那位隱士是位學者,也是偶然遇到那些邪惡存在的人,他以委婉的方式勸説無神論者相信這世間還有令人難以想象的一些存在,於是無神論者漸漸相信了邪惡存在的真實性,並開始着手研究,於是二人之間以書信或電報往來的方式互相溝通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雖感到害怕,卻不可抑制般地進行下去,而隱士的字跡也越來越模糊,講述的故事也越來越詭異,終於有一天,隱士邀請無神論者,也是這篇故事的講述者來到他家裏,給他展示那種存在的科學水平,説他們並非邪惡,而是強大到超越了人類的文明水平。可以脱離肉體用精神控制等等,就在那天夜裏,感覺到異常的無神論者發現方才不久前與他説話的隱士,只在座椅上剩下一副臉的皮和兩隻手,還有交談時他纏繞滿身的繃帶。

所以方才的隱士完全不是本人,這是毋庸置疑的,可為何不直接殺了無神論者,或者直接控制他呢?故事沒有給出答案,可故事中透出的詭異氣息令人驚駭莫名。如果單説是外星人,可能反而不會起到故事裏的驚悚效果。後面的幾個故事更是將克蘇魯與地球外的星際文明和異現狀靠攏,令人無法摸清克蘇魯到底是一種古代文明的存在,還是一種邪惡種族的首領?相信每個人看完克蘇魯神話後都有一套自己的解説方式。

這本書的精美的裝幀有助於人深入研究與思考,但是譯者的語言實在是平白無力,有的地方還使用了晦澀艱深的生僻詞語,讀着像報告文學,大大失去了神話色彩。建議出版社今後在神話和文學類作品方面不要選這位譯者,看着太累了。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2

克蘇魯神話裏大部分都是採用第一人稱。敍述的主人翁大多都會用遮遮掩掩的口氣來説故事。導致看的時候有人會有種煩躁感。或許在很多人看這本書之前,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看過很多作品,而這些作品中有可能有些就是受到克蘇魯神話影響的作品。所以當你回來看這個克蘇魯神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並沒有別人説的那麼好看,因為你可能會覺得裏面有些橋段很熟悉,或者覺得沒什麼所謂。比如跟外來物種接觸的時候,為什麼會恐懼?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對於類似的橋段有了上百成千種處理,你可能已經見過其中一種了。我個人感受就是這樣…總覺得劇中的人怎麼就那麼慫呢…但放在當時的話,這種小説營造的浸入感和神祕感是很好的。我在看第二篇的時候,特地選在晚上安靜的時候看,來營造一下浸入感…最最後的時候快看到結尾的時候,宿友一個推椅起身…把我嚇的把書丟出去了…(幸好丟在牀上)。不得不承認,一旦沉浸進去,那種感覺還是很讚的。

於是,總結來説,你看這本書覺得不太好看,可能,我説可能啊,是因為你看了太多太多,這個經驗影響了你的感官,讓你無法好好浸入其中。(你看的那些經驗中,可能就要受克蘇魯影響的作品呢,哈哈。畢竟受到克蘇魯影響的作品多的去了)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3

人世間每天上演的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也許年少時我們面對親人的離世覺得痛苦萬分,可是年老時那種悲痛早已經化為司空見慣的習以為常,而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只能選擇活着,並且好好活着。

餘華先生曾説:“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是的,人生何其短暫,誰又能活過時間呢?用這樣來解釋死亡可能也是給在世的人一點安慰吧!

讀餘華先生的作品時,我還尚小,約莫剛國中畢業,那時候就覺得《活着》這部作品就是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很同情故事裏面的福貴,覺得這世上最悲慘的人也莫過於此。

餘華先生的作品吸引的讀者,應該大部分都是80後,因為更加貼合那個時代背景,從而產生共情,當然還有我這種口味比較獨特的90後,就喜歡他那種犀利的筆鋒。

餘華先生是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談及到先鋒,可能有人要問了,什麼是先鋒文學呢?首先“先鋒”一詞,最初是源於軍事用語,19世紀初始於法國_,後面轉向文學藝術。而“先鋒文學”就是指那些反對傳統文化,刻意違反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及欣賞的文學。餘華先生在此文風上就頗有建樹。

都説了解一部作品,首要是先了解作者。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説,《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而《活着》這部作品也被中國影響力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改編成了電影。我是先看的電影后讀到小説的,電影和小説相比,電影可能更加温暖一些,至少讓人覺得有些盼頭,而小説則顯得更為殘酷。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加喜歡小説。魯迅先生曾説:“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因為生活永遠不會像電影一樣給你預設一個充滿温暖的結局,它總是在平淡的日子冷不丁的給你一劑意外,讓你猝不及防,真實並且感受真切。

那《活着》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故事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講完,主人公福貴,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黃牛生活在世上。其實看完這句話,你也許會覺得,這也沒什麼,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悲慘故事而已。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所愛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而你卻要笑着活下去。福貴的兒子有慶,覺得能救縣長夫人是很有面子、很光榮的事情,於是他躺在了手術台上,開始覺得頭暈,後面覺得越來越暈,到最後血被抽乾,死在了手術台上。不敢想象一個孩子最後死亡的歸宿,竟然是獻血被抽乾,最後失血而亡。當時看這一段時,真的不寒而慄。

福貴的父親,被前來討要房契的龍二氣死;福貴的母親,生病死去;福貴的妻子,軟骨病去世;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生病變成啞巴,在生產時大出血而亡;女婿,在做工時,被水泥板壓死;外甥,因為太餓,被幹豆子撐死。誰能想到,經歷了一切苦痛的人,上天卻格外眷顧他的生命,讓他活着,一直平平安安的活着。

之前説這個故事我國中畢業就已經讀過,去年的朋友的婆婆因癌症離世,我又拿出來讀了一遍,愈發認同這樣一句話:“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並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告訴她,婆婆只是走出了時間而已。但我並非局中人,也知道,去世的人雖得到了解脱,可是活着的人真的需要勇氣。因為她以後的日子都沒了她最愛的人,最懂她的人。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的勇氣可能真的不是常人所擁有的,但是我相信那個時代一定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福貴,沒有什麼比活着能更好地尊重生命了。

每次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都很喜歡讀餘華先生的作品,每次都能有不同的領悟。開心的時候,看看《活着》覺得這樣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不開心的時候,看看《活着》覺得自己的處境也沒有福貴那麼慘,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讀餘華先生的作品就像蒜蓉配着老酒,陣陣的諷刺與辛辣。喜歡他冷漠地凌遲着現實,通透且難以忘懷。如果嘗過餘華文字的那種苦,你會更加珍惜現在所獲得的那一點滴的甜。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4

最近幾天讀了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汪先生是資深的營銷人,他的這本書也是主要把目光聚焦在企業營銷企業管理方面。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案例來説明細節的重要性,每個案例都讓人對細節刮目相看,不敢小覷。讀完之後,被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的企業文化深深打動,感覺教育也應該在細節上下功夫。

學校的管理文化要提倡精細化人文化。學校作為一個育人的單位,管理是否到位影響整個學校的發展。怎樣才能到位?學校工作的到位是建立在每位學校工作人員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的。讓每個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把學校工作更精細化,俗語就是“責任到人”用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的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書中提到“經濟活動應該以人為本,人性化是產品和服務的終極目標。”那麼作為以教育人培養人為目標的學校是不是也更應該提倡人性化的教育呢?在學校管理者的角度,學校管理者更應該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學校的每位工作人員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人性化的教育。學校除了精細化管理還應該重視決策的精細化。企業發展都要做詳細的前期調研分析,一組組數據,一次次研討都為企業的成功謀劃到了每一個細節,我們學校的一些重大決策也應該做好前期的調研分析。調研分析的過程就是關注將來決策成敗的,否則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班級管理中也應該提倡細節。班主任老師的工作在於細節。一個善於發現教育細節的班主任是個稱職的班主任;一個善於發現並利用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班主任才是優秀的班主任。關注學生的一個細節,你可能發現孩子的更多問題,通過你的教育更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對學生的教育如潤物般滲入你工作的每個細節,孩子樂於接受。教育的藝術就在於此。

細節於我們課堂上的老師也很重要。教師教學中的細節無形之中影響着學生,曾經很老的例子,那位教出眾多左撇子的老師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教師的言行是學生的表率,你的不經意的一個細節對學生一定產生或重或輕的影響。從另一個方面説,教師關注教學的細節對自身的專業成長意義很大。教學的輪廓往往易於掌握,我們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往往就在於細節的處理與把握上。你教學中的某個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朱振温老師在語文課後都要進行詩文總結,課課如此,長此以往,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能力都得到樂提高,這難道不是朱老師的絕招嗎?我們教學在追求新穎的教學形式的同時,一些看起來樸素的招式,千萬不要放下,磨一磨沒準更好使。

看這本書深切的感受到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學習企業的一些理念。例如“營銷是賣的藝術,是滿足他人的策略,是提高性價比的智慧。”我們的教育是否也要努力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是否也應該努力把我們的教育水平提升到藝術的高度?“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個細節之中。”我們教育需要關注哪些細節?“我們所能做的是把賭注押在我們所選擇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選擇人。”這無疑告訴我們:一羣好老師就是一所好學校!“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另外本書案例式的講述,也讓我感覺以後的教學多加案例,學生可能更有學習的樂趣。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5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着無比喜悦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6

自從看了《紅樓夢》,當我忘記黛玉在那一章被噴血殺死的時候,不禁為這個人感到難過。如果黛玉能堅強一點,就不會受到這麼一點點的痛苦打擊。這是我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想法。

然而,當我每天晚上睡不着,從牀上爬起來對着窗户時,明亮的白色月光非常柔和,輕輕地灑了進來。抬頭看明月的時候,總會突然覺得環境很熟悉。轉念一想,是啊,這不就是晚上寶玉一個人坐在小亭子裏的情景嗎?我看到他獨自想着黛玉時的情景,多麼滄桑。人們不禁為他們的愛感到心碎。——突然之間,我學會了一些抗浮的知識。如果黛玉沒有死,如果寶玉如我們所想的嫁給了黛玉,這部悲劇劇不就變味了嗎?

是的,如果黛玉沒死,那之後的變數難以想象。多可悲啊!黛玉活着的時候為什麼不向寶玉坦白,寶玉為什麼不像黛玉那樣解釋清楚?

所以,世界上,給你的東西沒有那麼多,只有你自己能把握住。即使你明天就要死了,也要把握今天。如果你明天即將面臨挑戰,你應該抓住今天迎接挑戰的好時機。

所以在這本書裏,我不僅看到了賈家是如何衰落的,還彷彿經歷了寶玉、黛玉的悲慘歷史,也見證了晴雯、鳳姐、黛玉、襲人等的死亡。這讓我徹底感受到了當時的富足,當然其中也有各種快樂的時光,這讓我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美好的今天,面對未知的明天。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7

海倫是一個聾啞瞎的小姑娘,卻以輝煌的業績告訴了世界:她的一生是成功的。下面是由小編為您整理的“《再塑生命》40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我藉着微黃的燈光,靠在窗旁,正細細地閲讀着一篇文章——《再塑生命》。

作者是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她自幼因病成為聾啞瞎人,但她憑着自強不息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在一個無光、無聲、無色的黑暗世界裏不斷摸索。終於,她創造了奇蹟,讀完了大學,還寫了十幾部震驚中外的舉世之作。

本文主要圍繞她的教師莎莉文老師如何引領她走向“光明”而展開了一系列她的童年故事:教她寫字、識字;使她懂得每一種東西都是有生命的;讓她明白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是什麼……從而使身處黑暗的她走向“光明”。這奇蹟的發生並不僅僅依賴於莎莉文老師的辛勤教導,更重要的是作者海倫自身的堅強意志。如果海倫不堅強,她就不能忍受世俗的歧視;如果她不堅強,她就不會接受老師的教育;如果她不堅強,她就不能飽受困難的煎熬……

可見,堅強的意志對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它像一把永不生鏽的利劍,輔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象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為你照亮前進的方向。

我合上了書本,緊閉着雙眼,再度沉浸於海倫的故事中。

海倫是一個聾啞瞎的小姑娘,卻以輝煌的業績告訴了世界:她的一生是成功的。

然而,蒼天給了我健全的四肢,正常的生理,那麼,我的成功與否就取決於我有否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海倫的精神食糧——堅強。

我再次閉目冥思,突然,腦海中呈現出幾個畫面,那是我面對困難時的懦弱,面對失敗時的沮喪……那一刻,我為什麼就不能堅強一點呢?

關上燈,睡夢中,我盼望着明天的到來,明日的朝陽迎來的必定是一個嶄新的自我——一個堅強的我!

關於名著讀後感的範文篇8

這個星期,我讀了《童年》的第二部,《在人間》。

?在人間》主要講了阿廖沙在11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入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當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在船上當洗碗工的時候,他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並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此後,在善良的裁縫妻子、美麗的“瑪戈爾皇后”的幫助下,他在書籍的海洋中越遊越暢。書籍開括了他的眼界,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五年後,他懷着進大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讀完這部書,我突然感覺:原來人世間並不都是非常美好的,人世間也有痛苦。就像阿廖沙所經歷的一樣,每天在繪圖師家裏做家務,説是當學徒,其實每天都在倒髒水;在輪船上做洗碗工,卻遭到了侍者的陷害;在聖像學坊做學徒,卻被老闆誤解開除……阿廖沙所經歷的苦難,我們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

但是,阿廖沙在諸多的苦難面前,並沒有被苦難所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堅強的去打倒困難。而且,他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出來看書。漸漸地,他就沉迷在書中了。雖然有很多的困難阻擋他在書的王國中遨遊的步伐,但他卻堅強的面對!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面對困難,鼓起勇氣來打倒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