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教案6篇 靈感之夜——《靜夜思》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4K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俗易懂、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在寂靜的夜晚獨立思考、感受自然美好的深刻感受。在中國小語文教學中,教授《靜夜思》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有益於培養其審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本文將分享一套覆蓋課件、參考答案、教學思路等的《靜夜思》教案,供讀者參考。

《靜夜思》教案6篇 靈感之夜——《靜夜思》教案

第1篇

同學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曾學過三首古詩,你們還記得嗎?能背給老師和同學聽聽嗎?(請三位同學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題目是《靜夜思》(板書課題),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

(1)引導學生説説“靜”、“夜”、“思”三個字的字意。

(2)看掛圖説説“靜夜思”就是詩人在什麼時間怎麼樣?(在靜靜的夜晚引起對家鄉的思念。)

説説明月是什麼意思?(明亮、皎潔的月亮。)板書:明月光

説説這一句的意思。(牀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1)“疑是地上霜”這一行詩句中你哪個字不理解?重點解釋“疑、霜”二個字。疑本義是懷疑的意思,在這裏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導學生查字典。(在氣温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冰晶。)

(2)誰説説這行詩的意思?(好似地上結了霜)板書:地上霜

看圖,詩人在幹什麼?(抬頭看天空中的月亮)。詩句中哪個字是抬的意思?(舉)。板書:舉頭望

説一説這行詩的意思。(抬頭看天空中的明月。)抬頭望( )的明月。把這句話的意思説具體。應是:抬頭望着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詩句。看圖,看詩人的表情,説説他在想什麼。(他思念起家鄉來)讀第四行詩。板書:(思故鄉)指名説説思故鄉的意思、誰能説説這行詩句的意思?(詩人看見明月,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7.小結:這首詩前兩句寫“靜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種夜深人靜的清幽境界,表現客居他鄉的孤獨生活。(板書:客居他鄉、深感孤獨)後兩句寫“思”,詩人見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鄉,從舉頭到低頭,觸動了思鄉的情懷,陷入深沉的思緒中。(板書:思念故鄉;想念親人)

《靜夜思》教案6篇 靈感之夜——《靜夜思》教案 第2張

第2篇

我執教《靜夜思》一詩時,剛出示課題就聽見學生不約而同地背了出來,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有的還大聲説:“我早就會背了。”“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我馬上意識到學生已熟知本課內容,看來按舊教案教學已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了。於是我就果斷地將予設方案進行了調整。當時我心裏還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在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這首詩發生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這個夜晚是怎樣的?“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閲讀。在閲讀中,我們找到了一個關鍵的字:“疑”,我是是這樣教學的。

師:“既然會背了,那我來考考大家。‘疑’是什麼意思?”話音剛落,學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

師:“疑”在這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先來想象一下詩人李白當時看見的是怎樣的月光。

師:明亮的月光灑在屋頂上、樹上、地上,天地間怎樣?

師:看來,詩人是用霜來描寫月光的明亮色彩,而不是懷疑地上有沒有下霜。那麼“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只有理解成什麼才更合乎情理呢?

師:李白還有一首詩——《望廬山瀑布》。(生齊背,略)其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又該如何理解呢?

生:也應該理解為“好像”,就是“好像銀河從天上傾瀉下來一樣”,如果理解為“懷疑”的話,也同樣讓人感到非常彆扭。

師:(總結)對。看來,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可以很好的體會和把握詞語在具體詩句中的意思,不僅《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中的“疑”是如此,其他詩歌中的詞語也是如此。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讀。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説是爸爸媽媽,有的説是親朋好友,有的説是兄弟姐妹,有的説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最後,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説:月亮都圓了,為什麼我與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這節課我的收益頗大,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古詩教學有了新的體驗和嘗試。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

第3篇

一年一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寫的詩?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閲讀。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説是爸爸媽媽,有的説是親朋好友,有的説是兄弟姐妹,有的説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我特意讓全託在別人家的孩子先説,她説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於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後,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説:月亮都圓了,為什麼我與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於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由於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學生在入學前後,對於《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婦孺皆知的經典篇章,早已爛熟於心。如果課堂上教師仍然按着常規,從頭講到尾,大部分學生肯定會興趣索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採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提出“高層次” 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對於低層次的學生,主要採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下面是教學的感悟和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後,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學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瞭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

另外,對於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説説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説,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課標中要求寫字寫筆畫簡單的字,不求多,貴在精。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本課共四個字,都是以前學過的。教師先讓學生認讀,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説説你是怎樣記住的?但不要做過多的字形分析。然後由教師指導書寫。範寫在一年級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筆順規則,但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後讓學生練寫,練寫上可體現彈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沒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2個)。寫完後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夥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不知道也沒關係,不做過高要求,只要有積累的意識即可。)

4、教師拓展資料,把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在作業安排上,我佈置學生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説給同學聽,同時又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並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又培養了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了閲讀面,真正做到了為學生而教!

第4篇

1.會認“靜”“夜”等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4個生字。

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

1.師: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圖像,認識唐代詩人李白。師: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哦。還會背哪些唐詩?

2.指三四名背。(評價語:你背得真好聽!你背詩的樣子很可愛!等)

咱班孩子的肚子裏裝着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今天咱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坐正,咱們要認真地學!請齊讀這首詩。

1.幻燈:10個帶拼音的生字,齊拼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靜、牀、光、望、鄉”幾個後鼻音和三拼音節的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幻燈效果:學生記住了哪個字,那個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時配有鼓掌聲,以此激勵孩子。)

3.幻燈:再出現10個不帶拼音的生字,多種方式認讀。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裏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1.小朋友們,課題裏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麼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着重號,並示範。)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説他是舉頭和低頭。“舉” 和“抬”有什麼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説李白的頭怎麼就這麼重?“舉頭”這個詞怎麼讀?

7.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麼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着“靜”呢?同座討論一下。老師引導:天上只有一輪什麼?(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裏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其實古人讀詩很講究韻味,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你們聽──—

1.師範讀。(師邊讀邊在黑板上畫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聲拖半拍,仄聲向上拖一拍,讀來饒有趣味。)

3.指一名學生彙報讀。(師打拍子指導讀:你看着老師的拍子讀。)

4.集體彙報讀。(師:全體起立,跟着老師的拍子讀。)

這樣讀詩才有味道。古人讀詩的時候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是唱讀的。我們一起來唱—

看着你們唱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小詩仙們,下課!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坐在井牀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題目“靜夜思” 點出了這首詩特定的寫作背景:寂靜的深夜,作者躺在牀上,遲遲不能入睡。潔白的月光透過窗灑滿牀前,那潔白的顏色讓人覺得又像是地上鋪滿了片片銀霜。這一比喻十分貼切而巧妙。詩人抬起頭來看到那一輪掛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遊子(離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樣地照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親人啊,他們是否平安幸福?詩人無法回到故鄉,與親人團圓,只好借這一輪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之情。想到這裏,詩人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頭來,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題目“靜夜思” 點出了這首詩特定的寫作背景:寂靜的深夜,作者躺在牀上,遲遲不能入睡。潔白的月光透過窗灑滿牀前,那潔白的顏色讓人覺得又像是地上鋪滿了片片銀霜。這一比喻十分貼切而巧妙。詩人抬起頭來看到那一輪掛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遊子(離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樣地照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親人啊,他們是否平安幸福?詩人無法回到故鄉,與親人團圓,只好借這一輪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之情。想到這裏,詩人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頭來,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第5篇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表達了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本課教學設計旨在指導學生在讀中學習生字詞,感知古詩內容,體會古詩的韻味,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以達到學生在接受古詩文化薰陶的同時,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1.蒐集詩人李白的資料及本首詩創作的背景資料。製作本課的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1.導言: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誰最聰明。

3.課件展示月下美景圖,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引入並揭示課題: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蒼茫的大山,照着寧靜的港灣,照着我們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望着月亮,許多人都會思緒萬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3)引導學生説説認識這三個字的方法。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麼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夥伴嗎?

(4)教師根據學生口頭組詞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5.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教師引導學生看圖:這是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2)教師簡介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我國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之作。這是他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後,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產生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上課伊始的猜謎導入,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為整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引入對詩人的介紹,並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於接受。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能認識古詩中的生字,還能正確、流利地背誦這首古詩。

3.學生先自讀詩句,邊讀邊在詩中圈出生字條裏的生字,圈好生字後多讀幾遍,再與小夥伴合作識記不認識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牀、光、疑、舉、望、低、故。

①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請小老師領讀。

②自讀“牀、光、望、鄉”,説發現。(它們都是後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ɑnɡ。)

③相機理解“舉”:請學生把鉛筆“舉”起來;請“舉”手。

⑤聯繫詩句內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識字法學習“故”。介紹偏旁“攵”。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故鄉”,知道學生們的故鄉在哪兒。

(1)課件出示情境圖,教師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星星妹妹説:“我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那顆星星就送給你了。”

教師用課件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學生齊讀詩句。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摘星星”“把字寶寶送回家”的遊戲反覆出現生字,讓學生在識記生字中獲得快樂、積極的體驗。

4.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7.相機理解“霜”:你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練習説話,體會詩意。

設計意圖:對古詩停頓的指導,有助於學生對古詩韻律節奏的感受。通過課文插圖幫助學生大致理解詩意。

1.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2)相機指導:“明月光”是怎樣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2)組織學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出示圖片,直觀認識“霜”,並與月光下的景象對比。

(3)鼓勵學生嘗試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霜。)

(1)看多媒體理解“舉頭”的意思。請舉頭(做動作),“舉頭”還可以説成什麼?

(3)指名讀整句詩,説説自己對這句詩的理解。(詩人抬頭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3)詩人看着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對詩意進行理解,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裏,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

1.課件出示圖片,在柔和的古箏聲中教師導學: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圓月象徵着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難過、傷心)

2.教師範讀,學生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感悟詩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

3.同學們,此時你們看到月亮會想到什麼?(播放樂曲)

4.詩人看着掛在空中的明月,又會想到故鄉的什麼呢?

5.教師引讀: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就讓我們帶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吧!

7.播放音樂,創設情境表演:此時此刻,你就是詩人李白。你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獨自站在窗前望着圓月……(生雙手放在背後合攏,深情吟誦。)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渲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誦。讓學生體會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1.課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獨酌》這兩首詩。教師導學:一輪明月,一段思鄉情,一首《靜夜思》。李白還有很多詩作都寫到了月亮,我們來欣賞兩首。

4.引導學生到《國小生必背古詩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詩歌。

設計意圖:介紹李白另外兩首古詩作品,為學生提供課外閲讀的素材,並激起學生對古詩、詩人的興趣。

3.學生獨立寫。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練習寫字,所以寫字練習時一定要注重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範,學生書寫情況要及時反饋,教師應矯正不良寫字習慣。

第6篇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 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閲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問:小朋友,喜歡月亮嗎?你知道,在這樣安靜的夜晚,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在想些什麼嗎??(課件出示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

師:小朋友,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也像你們一樣,很喜歡月亮。有一年,他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外漂泊。到了安靜的夜晚,他看到了天空一輪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自己的親人。然後,他揮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篇《靜夜思》。

1.跟着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1、師:老師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一項新本領,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2、現在,請小朋友圈出生字。然後同桌互相讀一讀,認一認,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快把所有生字都認出來,讀準確!(燈片出示要求)

(6)教學新偏旁“攵”(副板書:故,並用彩色粉筆強調“攵”,認讀反文旁)並給“攵”找朋友,隨機出示:做、放等帶“攵”的字。

師:這些美麗的氣球説啊,誰能認識我,我就和誰做朋友!

(8)單獨指出“霜”字,問:你見過霜嗎?霜是什麼樣子的?

師:(清幽的音樂再次在教室裏流淌,燈片出示課文背景圖。)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牀前,好像是,好像是……(指名回答

師: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這樣的美景讓詩人忍不住舉頭凝望。

師: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詩人看着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指名回答)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思鄉曲響起,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看着你們讀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

2.寫月亮的詩很多,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別的人,看誰在課外還能背上一 首寫月亮的詩。

熱門標籤